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两个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临床Ⅱ期研究的急性毒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分别进行卡培他滨术后同步放化疗(单药组,n=118)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术后同步放化疗(双药组,n=90)的Ⅱ期临床研究.两组均予真骨盆放疗DT50 Gy分25次5周完成,化疗药物予以连用2周停1周,放疗中共用2周期的方法 .单药组卡培他滨每天2次1600 mg/m2双药组奥沙利铂每周1次70 mg/m2,卡培他滨每天2次1300 mg/m2.结果 双药组患者中断放疗(10.2%:6.7%,X2=0.80,P=0.460)或化疗的比率(9.3%:19.1%,X2=4.80,P=0.090)与单药组相似.双药组1~4级急性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主要为恶心(X2=46.90,P=0.000),腹泻(X2=13.50,P=0.009),乏力(X2=18.90,P=0.000),手足综合症(X2=7.10,P=0.029)和食欲下降(X2=19.90,P=0.000).全组发生3、4级以上严重副反应包括腹泻(24.0%、1.0%)、白细胞下降(4.3%、0.0%)、放射性皮炎(3.8%、0.0%)、腹痛(1.0%、0.0%)和乏力(0.5%、0.0%),但只有3、4级腹泻发生率双药组显著高于单药组(33.0%:18.6%,X2=5.90,P=0.023).结论 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双药同步放化疗患者3、4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同步放化疗,但其他严重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术前同期放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模式。方法 对2006—2012年间经病理证实的Ⅱ、Ⅲ期直肠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186例患者均行术前同期放化疗,盆腔放疗剂量44.0~50.4 Gy分22~28次,同期化疗方案采用卡培他滨每天1650 mg/m2第1~35天+奥沙利铂 50 mg/m2每周1次共5次。放化疗后间隔4~8周行根治性手术。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并行多因素预后分析及失败模式分析。结果 同期放化疗后137例接受根治术,疗前Ⅱ期34例(24.8%)、Ⅲ期103例(75.2%)。病变距肛缘≤5 cm者102例(74.5%)、5~10 cm者35例(25.5%)。最常见3级急性不良反应为腹泻(29例,21.2%)。69例(50.4%)术后降期,21例(15.3%)原发灶完全消退,20例(14.6%)病理CR(yp T0N0)。中位随访22.2个月,2年OS为92.4%、LRRFS为93.1%、DFS为71.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分期yp0~Ⅱ期是OS及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Ⅱ、Ⅲ期(AJCC第7版)胃癌根治术后IMRT同期卡培他滨化疗的初步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以决定是否继续Ⅱ期研究。方法 2009—2011年35例Ⅱ、Ⅲ期(10、25例)胃癌患者进入前瞻性Ⅱ期研究,根治术后给予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放疗采用IMRT,靶区包括吻合口、瘤床和区域淋巴结,剂量45 Gy分25次。同期化疗为卡培他滨每天1600 mg/m2分2次,连续服用5周;辅助化疗为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4~8周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以DFS 52.9%为继续研究的下限。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21个月,随访率94%。3例未完成放疗,2年DFS、OS分别为70%、86%,急性3级胃肠道、血液和总不良反应分别为11%、11%和26%。预后分析显示病理印戒细胞癌成分和淋巴结阳性比是DFS不良预后因素,T4期可预测OS下降。结论 全组胃癌根治术后IMRT同期卡培他滨化疗的2年DFS>52.9%,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可继续Ⅱ期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后临床及病理降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同期化疗为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方案.评价其术前临床及术后病理降期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术前临床评价T分期降期率达73.3%(22/30),17例N+患者10例淋巴结完全消退;术后病理发现,14例患者T分期下降,降期率为46.7%,其中5例患者达pCR,完全缓解率为16.7%(5/30).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继续服用卡培他滨及放疗至手术间歇期长者肿瘤降期率高.除1例放疗期间出现膀胱瘘者,仅1例出现Ⅲ级造血系统毒副反应,未见Ⅳ级毒副反应.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耐受性良好,有效率高,更加合理的同期化疗需更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同期放化疗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方法 2005-2007年间共131例病理诊断明确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术后同期化放疗和辅助化疗.治疗方案为全盆腔放疗50 Gy分25次,放疗期间同期应用卡培他滨1600mg/m2,每天分2次服用,连用2周停l周.结果 同期放化疗期间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随访率为93.9%,3年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5.1%、96.7%和79.5%.共31例出现复发,包括5例局部区域复发和28例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病理低分化或中低分化、未接受辅助化疗、ⅢC期和淋巴结阳性率>30%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x2=15.49、15.85、8.80和9.76,P=0.000、0.000、0.011和0.002),ⅢC期、未接受辅助化疗和淋巴结阳性率>30%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的因素(x2 =6.51、11.57和9.70,P=0.034、0.001和0.002).但未接受辅助化疗者中病理为低分化或T4期的患者更多(x2 =7.20、6.48,P=0.027、0.039).结论 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及卡培他滨同期放化疗后局部区域控制率高,远处转移是主要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对其术后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自临沂市中心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选取进展期胃癌患者中选取7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术后化疗组(37例)与术后放化疗组(37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D2根治术,术后化疗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术后放化疗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两组均化疗4个周期。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治疗后1、3、5年疾病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术后放化疗组骨髓抑制率(41%)、肝功能异常率(30%)、呕吐恶心率(30%)、白细胞减少率(46%)与术后化疗组(35%、35%、24%、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较术后化疗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3、5年疾病复发率比较,术后放化疗组(8%、14%、16%)较术后化疗组(32%、41%、4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组病死率11%(4/37)较术后化疗组30%(11/3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可有效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同期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并比较两组间差异.方法 76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或局部.区域复发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奥沙利铂组和卡培他滨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全盆腔三维适形放疗D_T 46~50 Gy分23~25次,后缩野至肿瘤区继续推量至D_T 64~66 Gy分32~33次.前者同期接受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氟尿嘧啶350 mg/m~2第1~5天,甲酰四氢叶酸200 mg/m~2第1~5天,每4周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后者接受卡培他滨1650 mg/(m~2·d),分2次口服,第1~14天,每3周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结果 中位随访19个月.奥沙利铂组和卡培他滨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22个月、68%、21%和58%、18个月、63%、1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2;u=17.71,P=0.077;χ~2=0.97,P=0.326).两组患者均无3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其中卡培他滨组在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和周围神经系统一级及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奥沙利铂组,分别为39.5%:77.7%(z=-3.97,P=0.000)、47.4%:88.9%(z=-4.78,P=0.000)、68.4%:97.2%(z=-3.17,P=0.000)和5.3%:66.7%(z=-6.56,P=0.000).结论 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直肠癌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治疗依从性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种王斌  朱金祥  刘佳 《癌症进展》2022,20(6):624-626,635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评估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术前SIB-IMRT联合1周期卡培他滨诱导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5-2016年入组37例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术前放疗,直肠病变及阳性淋巴结给予58.75 Gy分25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给予50.00 Gy分25次,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休息1周继续行1周期卡培他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8周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研究主要终点为pCR,次要终点为TN降期率、保肛手术率、不良反应等。结果 37例患者顺利完成术前同步放化疗,32例行手术治疗,4例因症状缓解拒绝手术,1例患者因肛周水肿手术延迟。pCR率为34%(11/32),TN降期率为91%(29/32),R0切除率为100%,保肛手术率为75%(24/32)。放化疗期间大部分为1、2级急性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共3例。术后并发症为输尿管损伤(1例)和肠梗阻(1例),围手术期内未见死亡。结论 局部中晚期直肠癌行术前SIB-IMRT联合1周期卡培他滨术前化疗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方案的初步结果表明其近期疗效好、安全可行、急性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入组70例结直肠癌术后多发性肝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5例给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方案(静脉给药)。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6%、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6、10.8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和耐受性均优于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常规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 3995例直肠癌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下述条件者进行回顾分析:(1)根治性手术;(2)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界距肛缘 10~16 cm;(3)术后病理为T3—T4或N1-2M0期(AJCC 7版分期);(4)病理类型为腺癌。结果 共入组 547例患者。5年样本数为 249例。全组 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79.0%、76.8%、94.0%、80.1%。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术后同期放化疗与未放化疗各 155例。将pT4b期、有癌旁结节、淋巴结转移较多(N2期)者列为高危组,术后同期放化疗 5年LRFS和OS均高于未放疗者(96.3%、82.0%,P=0.0.044;81.6%、59.1%,P=0.019)。结论 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预后较好,术后同期放化疗仍可进一步降低LRR;尤其对伴有高危因素者,术后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卡培他滨在Ⅲ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以上患者术后接受8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然后分组:A组(n=76)维持组,B组(n=137)非维持组.比较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总生存率(OS)以及A组维持化疗前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5月.A组3年DFS为62.0%,B组为51.3%(HR =0.6168,95%CI:0.4173 ~0.9118,P=0.0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5年OS为70.2%,B组为54.5%(HR =0.6502,95%CI:0.4150 ~ 1.1090,P=0.0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维持化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多数是Ⅰ/Ⅱ级,严重Ⅲ/Ⅳ级不良反应少见.A组和B组两组之间的Ⅰ/Ⅱ级和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加单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3年DFS和5年OS,且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7 —2011年间前瞻性纳入病理证实的临床Ⅱ、Ⅲ期直肠腺癌患者 70例。均行术前同期放化疗,盆腔放疗 44.0~50.4 Gy分 22~28次,同期化疗卡培他滨每天1650 mg/m2第 1~35天+奥沙利铂50 mg/m2每周1次共5次,放化疗后 4~8周行根治性手术。疗前常规行盆腔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ADC值并行术后病理反应评级。Mann-Whitney U检验法分析组间ADC值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70例患者中7例(10%) pCR、38例(54%)降期。中位随访34个月, 22例(31%)复发。疗前、疗中、疗后平均ADC值分别为(1.09±0.19)×10-3、(1.28±0.19)×10-3、(1.47±0.24)×10-3 mm2/s。预后较好组(pCR、降期、无复发)疗前平均ADC值低于预后不良组(P=0.049、0.001、0.029)。取疗前ADC值1.06×10-3mm2/s为界值预测降期,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95% CI=0.618~0.856)。疗前ADC值<1.06×10-3mm2/s组3年DFS和DMFS均高于≥1.06×10-3 mm2/s组,分别为86%比58%(P=0.01)和90%比60%(P=0.01)。 结论 疗前ADC值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疗效有一定相关性,对预测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8例局部晚期(T3-4N0-1M0)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50Gy,化疗包括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的联合化疗组及不含铂类药物的单药化疗组。共55例患者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10周内完成根治性手术,依据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组5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示肿瘤完全消退8例(14.5%),重度消退11例(20.0%),中度消退20例(36.4%),轻度及无消退16例(29.1%);治疗前肿瘤(T)及淋巴结(N)临床分期与放化疗后肿瘤消退程度无关: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组肿瘤完全消退与重度消退率为41.2%,不含铂类药物组为23.8%(P〉0.05);与术前临床分期相比,同步放化疗后原发肿瘤(T)降期率为41.8%,淋巴结(N)降期率为58.8%。[结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术前治疗可使大部分肿瘤获得不同程度消退:有关直肠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以及高效的化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41例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TME根治性手术的长期疗效以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2006—201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国家癌症中心连续收治经盆腔MRI或腹盆CT确诊的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腺癌患者 241例进行分析,该组患者术前盆腔放疗剂量 42.0~50.4 Gy (中位数50 Gy),同步化疗采用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于同步放化疗后 4~15周(中位数7周)接受TME原则的根治性手术(R0切除),术后均建议行辅助化疗,但需考虑患者恢复情况及意愿。Kaplan-Meier法计算DFS、LRR、DM及OS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2个月,3年LRR、DFS、OS和DM分别为3.8%、76.2%、85.9%和20.6%。亚组分析发现ypT0-2、ypN阴性、pCR、TRG4级患者可以获得更高的DFS (ypT0-2∶ypT3-4:86.0%∶69.3%,P=0.002;ypN阴性∶ypN阳性:88.1%∶56.9%,P=0.000;pCR∶非pCR:100%∶72.4%,P=0.001;TRG4级∶TRG2-3级∶TGR0-1级:94.9%∶73.6%∶66.3%,P=0.0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ypN状态是影响DFS的因素(P=0.000)。结论 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局部区域控制较理想,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放化疗后ypN状态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联合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化疗对胃肠癌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东营市胜利油田机关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联合化疗组纳入40例患者,采用rh-ES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化疗,单独化疗组纳入40例患者,采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化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化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高于单独化疗组的3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Ⅰ+Ⅱ度及Ⅲ+Ⅳ度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神经毒性、血肌酐升高、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S联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化疗,较单纯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化疗更能有效提升胃肠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艾力,CPT-11)联合卡培他滨(Xeloda)治疗奥沙利铂(OXA)化疗后进展的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OXA化疗失败的3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伊立替康100mg/m2;卡培他滨2000mg/m2·d-1,每天2次口服,共14天;每三周重复一次。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为56.3%。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奥沙利铂化疗后进展的结直肠癌耐受性好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胆系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晚期胆系肿瘤病例,其中接受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的19例,接受与卡培他滨联合化疗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奥沙利铂组和卡培他滨组治疗有效率(RR)分别为31.6%(6/19)、28.0%(7/25),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4、7.0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15.4、14.0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奥沙利铂组出现周围神经炎较多(4/19),卡培他滨组出现手足综合症较多(5/25), 两组的肝脏功能损害、肾脏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胆系肿瘤,不良反应相似,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可做为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VMAT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本院行术前NCRT+手术±术后化疗的162例LARC患者,男113例、女49例,年龄23~84岁(中位数56岁)。临床分期为Ⅱa、Ⅱb、Ⅱc期分别为22、11、5例,Ⅲa、Ⅲb、Ⅲc期分别为1、58、65例。放疗均使用了单弧VMAT,PTV1 50 Gy分25次,PTV2 46 Gy分25次。主要化疗方案为Xelox方案(卡培他滨1000 mg/m2+奥沙利铂100 mg/m2或130 mg/m2),均接受诱导及同期化疗(中位数3程)。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仅2例因3级腹泻中断放疗。放化疗期间全组累计3级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与16.0%。患者距放疗结束后34~86 d (中位数53.5 d)手术,术后pCR率30.2%,R0切除率100%,低位直肠癌保肛率45.9%。术后不良反应累计发生率16.7%,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T、N期及临床分期降期率分别为85.2%、87.1%及88.9%。结论 VMAT用于LARC术前放化疗安全可行,但对长期生存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L-OHP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FOLFOX4)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1.2%和55.8%(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和神经毒性,其中血小板减少、口腔黏膜炎和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相似(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腹泻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OPH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