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政府通过科研立项等形式加大对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的支持力度。文中对“十五”“十一五”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的研究模式与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相结合,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提高传承研究效率,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传承名医经验、发展中医学术、创新中医理论为目的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十二五"期间,通过研究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治则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特色有效方药的传承方法,研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采集与传承应用的国家服务平台,重点解决传承与应用的方法问题,将进一步提升传承效果,促进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  相似文献   

3.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较深、临床水平较高的群体。近年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呈现方法多元化、成果丰富化特点,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逐渐向现代智能模式转变。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名老中医的活态传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术语规范、辨证体系框架建构、名老中医智能传承云平台建立、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提出以状态辨识原理为核心构建名老中医经验智能传承系统模型,可为解决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传承、社会化推广应用等共性技术难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医疗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采取恰当的传承研究方法对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尤为重要。本文从熟读经典、踏实临床、跟随名师及总结医案4 个方面论述了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经验传承方法,希望在传承过程中,努力结合名老中医本身的学术特点及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创立更多、更好的传承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延续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途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多元化。然而,大量隐性知识存在于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极大地增加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已有了初步应用,它可以拓展人类局限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能力。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中医传承模式,可以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探讨并展望人工智能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开展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从鲜活的临床经验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中医药学,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培养造新一代名医、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定位、目标、方法3个方面强调了研究型继承与一般师承的不同,并在总结"十五""十一五"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深入研究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建设和宣传阵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具有雄厚的研究平台、丰富的学术资源、完备的学科队伍,可以系统地整理、继承、和创新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探索名医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我馆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工作实践、运行模式,提出人才队伍建设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重要保证,数字化建设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有效途径,创新研究方法是名老中医学术内涵建设的突破口等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医药知识的精华与载体,其方法学研究在中医学术传承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大致可以归纳为学习型继承方法、传统归纳总结式继承方法、基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继承方法、基于动物实验和新药研发继承方法、借助现代数学和信息技术继承方法等,其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实践着中医"经验"向"知识"再向"证据"转化的路径,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玥  刘政  程志新 《内蒙古中医药》2013,(31):142-142,148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是将中医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习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是青年中医迅速提高诊疗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如何更好的学习、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不仅是传承者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当今关系到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名医学术思想形成发展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学术思想是名老中医数十年经典研习、学术传承、临床实践、科研探索的智慧结晶,是名老中医临证诊疗的思想精髓。如何更好更快地学习、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首先必须对名医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凸显中医药的诊疗特色和优势,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源泉,而名医学术经验之精华集中反映于医案之中。医案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在中医的学习、临证、科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承启作用。医案内容丰富、传承久远、覆盖广阔,是中医记录、解析个案的诊疗全过程的、叙议结合的传统临证文本,具体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而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是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的患者医疗健康档案。病历是资料性的,是用于查阅、追询的医疗文本;而医案是学术性的,在收集诊疗重点内容的同时,经过整理提炼形成的,常有按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用于总结和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病历是基础,属于数据范畴,而医案是病历的升华,具有知识的特点。本研究结合近三十年来名老中医传承项目成果,提出医案整理可促进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促进有效方药发现和成果转化、促进形成创新理论、用于临床决策支持等,名老中医医案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信息不够完整、记录不规范、有叙无议、溯源性不够,循证证据不足、无法支持高水平的成果转化等。应对策略可采用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方法学研究、提高科研转化,以及构建行业共建共享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建立了有中医特色的名老中医项目管理平台。"十一五"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不断深化,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继续设立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重点项目,对"十五"形成的名老中医信息采集模板与平台,进一步完善功能。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具有采集、储存、挖掘、管理四大功能,目前已通过网络在全国多个省市得到应用,普遍提高了名医经验传承研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王成荣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王老为全国首批西学中学员,曾获卫生部"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2006年获省政府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从医近60年,王老在常见多发与难治性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冀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项目,对王老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总结,文章仅就其月经病之经期与经量异常的辨治特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郭燕玲  马娇阳  阚湘苓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03-1407
针灸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它的继承创新源于众多医家的智慧结晶,历代医家都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对当代津沽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总结津沽中医为针灸学术的充实与完善所作的贡献,希望中医学子能传承前辈经验,进一步推动针灸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成荣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006年获"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项目的研究对象。王老为全国首批西学中学员,曾获卫生部"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由于其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王老在从医57年间长期致力于临床中西医学结合的探索,力主倡导、推广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模式,文章就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贵阳中医学院名中医为例,研究和探讨贵州近现代名中医的临床经验方心得、方义。方法:运用方剂学、中医临床基础和人物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临床适应病证、方药组成和方义探讨三个维度介绍贵州名中医的临床用方思路。结果:各位名中医的临床思路和擅长诊治病证各不相同,有以经方加减为主者,有以合方化裁为主者,有以中西医结合临床遣方用药者,流派纷呈。结论:贵州近现代名医经验丰富,但系统研究较少,流派研究更是缺乏,未来总结名医经验,探讨学术思想的传承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途径。采用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及多学科融合方式探索名医学术思想的研究型传承模式,对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环节包括:(1)从名医大量临床病案中提炼科学假说;(2)考镜源流,寻找文献依据;(3)通过临床研究体现创新理论的实践意义;(4)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内涵。综合医案整理、文献溯源、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各个环节,以冀达到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中医学理论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