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180°翻滚法和Barbecue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将确诊的268例HSC-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Barbecue法(130例)和180°翻滚法(138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第1、2、3次治愈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进行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后旋转试验眼震慢相速度不对称比判断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HSC-BPPV患者,180°翻滚法与Barbecue法治愈率、治愈后DHI评分、治愈后旋转试验CP值正常例数比较均相当;180°翻滚法在临床中操作更为简单,更节约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身联合不同时机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聋的疗效,探讨鼓室内注射时机,分析影响重度以上突发性聋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重度以上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其中全身联合初始鼓室组64例,全身联合延后鼓室组44例;对两组患者出院时与随访时疗效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析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临床特征。结果 出院时和随访时两种治疗方案平均听阈、平均听阈改善值、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治疗方案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前与出院时、治疗前与随访时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08例患者中,有效83例(76.9%),伴眩晕者治疗有效率低(P<0.05),治疗有效率与患者初始听阈损失程度(P<0.05)及听力曲线类型(P<0.05)相关,与年龄、性别、侧别、是否伴发耳鸣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对于重度以上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曲线类型、是否伴发眩晕与预后相关,治疗上建议尽早全身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巴曲酶敏感性及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2月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根据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分为敏感组及非敏感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FIB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变化。结果 ①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0%,其中平坦型总有效率为72.4%,全聋型总有效率为78.9%,敏感组有效率为85.7%,非敏感组有效率为60.0%,敏感组有效率高于非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敏感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IB、APTT下降,TT、P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敏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FIB降低,T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敏感组FIB低于非敏感组,TT、PT高于非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敏感性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主要与FIB、PT、TT密切相关,与APTT相关性不大,但机体可能通过APTT内源性凝血功能,降低出血风险。巴曲酶可增强抗凝血功能,促进内耳微循环,使抗凝、纤溶和凝血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与探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等症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局部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24 h,填塞组在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耳闷、睡眠困难等方面的VAS评分值均高于缝合组(t=14.14、21.54、18.60、28.58、23.00,P均<0.05);术后48 h清理鼻腔时,填塞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缝合组(t=26.80,P<0.05);此外,术后填塞组出现4例鼻中隔血肿、2例鼻腔粘连,而缝合组仅出现1例鼻中隔血肿,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的伴中重度持续性AR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治疗组在鼻中隔矫正基础上开展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包含鼻后神经及翼管神经咽支切断术,术后1、3、6个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炎用药评分(TRMS)、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对研究终止时随访成功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6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术前TRMS、VAS及R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VAS及RQL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术后1、3、6个月VAS及RQLQ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6个月TR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TRM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TRM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6个月TRMS评分低于术前(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放线菌在儿童扁桃体组织中的分布,探讨儿童慢性扁桃体炎病原体的多样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因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施行手术的儿童223例,根据病史分成两组,其中A组128例,B组95例。按照不同年龄段组(2~4岁、5~7岁、≥8岁)进行亚组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扁桃体病理切片中放线菌团块存在情况。结果 观察到放线菌团块的阳性病例47例(21.9%),其中A组37例(28.9%),B组10例(1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不同年龄组中放线菌团阳性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8岁年龄组中放线菌团块的阳性率达25例(36.8%),总体呈正相关趋势(rs=0.249,P<0.05),这种正相关趋势主要体现在A组患儿中(rs=0.278,P<0.05),B组病例不同年龄组中放线菌团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放线菌在慢性扁桃体炎患儿的扁桃体组织中较为常见,而且其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临床诊疗中抗生素选择上应考虑针对放线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二氧化碳激光与常规冷器械切除声带良性病变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四川省会理市人民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良性声带病变患者,依据双盲法随机分为A组(100例)与B组(100例)。A组行常规冷器械法治疗,B组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治疗,术后对各组视频频闪、声学分析和语音障碍指数(VHI)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结节、息肉、囊肿、黏膜白斑分布例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闪烁噪声、嗓音抖动、基频均小于术前,术后3个月的最大发声时间大于术前。但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闪烁噪声、嗓音抖动、基频、最大发声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HI的躯体、功能、情感、总计得分均小于术前,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在处理良性声带病变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但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胃蛋白酶(Pepsin)对喉鳞状细胞癌局部侵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3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新鲜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MMP-2、MMP-9及Pepsin mRNA在上述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喉癌组织中MMP-2、MMP-9及Pepsin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MMP-2、MMP-9 mRNA在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P<0.05);Pepsin mRNA在60岁及以上喉癌组中表达高于60岁以下组(P<0.05)。结论MMP-2、MMP-9和Pepsin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局部侵袭过程中发挥协同促进作用,预防和治疗咽喉反流是防止喉癌局部侵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AR的合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1 382例疑似AR且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943例(68.23%)患者sIgE呈阳性反应,其中艾蒿(48.26%)、豚草(21.56%)、室内尘螨组合(19.10%)为主要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34.88%)显著高于食入性变应原(3.40%);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变应原呈降低趋势,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年最高(80.00%);不同月份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月最高(79.89%);不同季节间艾蒿、豚草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夏秋季高发;患者变应原阳性个数组合从1种到12种均有分布,其中2种组合最高(15.63%)。结论 太原地区的主要变应原是艾蒿、豚草、室内尘螨组合。绝大数患者为多重致敏,年龄、病程、季节也是影响变应原阳性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嗓音训练方法应用于早期声门型喉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探究其对嗓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情况。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60例,均在支撑喉镜下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癌灶,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患者于术后2周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嗓音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仅定期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主、客观嗓音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主、客观嗓音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主观评估指标嗓音障碍指数(VHI)、CRBAS听主观评估中总嘶哑度(G)、粗糙度(R)、气息度(B)及客观评估指标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谐噪比(HNR),训练组各项主观评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训练组的F0和HNR均值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嗓音训练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可以促进患者嗓音功能早期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腭咽成形术后锻炼咽腔与颏舌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6月将收治的80例行腭咽成形术的OSAHS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实施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B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进行咽腔与颏舌肌锻炼,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标、睡眠状况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A组75.00%(P<0.05)。治疗后,B组的夜间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P<0.05),B组的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低于A组(P<0.05),B组的实际睡眠时长较A组更长(P<0.05),B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A组更低(P<0.05),B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在手术基础上采取咽腔与颏舌肌锻炼方法对OSAHS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状况,改善其睡眠状况,使其生活质量提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中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的14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划分,将18~55岁患者作为实验组(n=74),将56~80岁患者作为对照组(n=73),回顾性分析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耳闷、眩晕等临床症状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分级、分型及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听力损失较轻,低频下降型相对较多见,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患者突发性耳聋患病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青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少、听力损伤较轻、低频下降型相对多见等临床特征,通过临床积极救治,往往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B细胞活化因子(BAFF)对变应性鼻炎(AR)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 1 月—2019 年 10 月收治的80例AR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症状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同期选取无AR因鼻骨骨折或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不同组中血清BAFF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BAFF对AR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AR组中血清BAF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轻度AR组患者,血清BAFF浓度在中-重度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血清BAFF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及比例、总IgE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相比于总IgE水平,血清BAFF在区分AR患者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敏感度为0.550,特异度为0.825。结论 AR患者外周血 BAFF 浓度增加,与疾病嗜酸性炎症程度相关,且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Acta oto-laryngologica》2012,132(10):1178-118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otitis media (COM) with effusion and pharyngeal reflux in children by using 24-h pH monitoring with a dual probe.

Material and Methods—This was a prospective study. 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25 children with COM with effus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mprised 12 healthy children. All children underwent 24-h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with a dual probe (distal and proximal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Results—In the study group, the frequencies of pharyngeal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GER) were 48% and 64%,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3% and 25%. Both of thes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study group, 28% of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at least 1 symptom of GER; 72% of the patients did not have any symptoms but 56% of these patients had silent GER.

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haryngeal reflux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tiology of COM with effusion. If patients have typical symptoms of GER, such as pyrosis, regurgitation, dysphagia and emesis, the presence of GER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presence of silent GER and pharyngeal reflux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麻下硬性支气管镜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发生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432例全麻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中发生低血氧血症的程度与其年龄、异物停留位置、异物停留时间及术前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术中发生轻度、中度低氧血症与其年龄、异物停留位置、异物停留时间及术前肺部并发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患儿术中发生重度低氧血症与其年龄、异物停留位置、异物停留时间及术前肺部并发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患儿年龄、异物停留位置、异物停留时间及术前肺部并发症和术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喉部分切除术后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预防喉腔肉芽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74例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7例,出院后常规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实验组27例,出院后除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外再加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每日口服1次,每次20 mg,连用1个月。随访观察两组喉腔肉芽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电子喉镜显示经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预防治疗后喉腔肉芽的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腔肉芽是喉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能是喉部分切除术后预防喉腔肉芽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3D个性化定制人工材料耳支架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一期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效果与优势。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3月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采用3D个性化定制的人工材料支架,对照组采用常规需术中拼接的成品耳支架,均行支架植入-颞浅筋膜瓣转移的一期全耳廓再造术,伴或不伴同期听力重建。记录手术耗时,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行耳廓对称度、精细结构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同期行听力重建者听力得到改善,术后言语识别阈平均改善38.6 dBHL,术后最大言语识别率均达到10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耳廓对称度和精细结构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耗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最终每项平均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3D个性化定制耳支架植入耳再造术安全有效,可同期行听力重建,临床效果优越,可成为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的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探究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脑灰质形态变化,得出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嗅觉中枢结构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的患者24例与嗅觉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受试者20例,通过基于体素的大脑皮质形态学体积测量(VBM)比较患者的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组患者TDI[气味察觉阈(T)、气味辨别能力(D)、气味识别能力(I)]总分(16.45±5.62)分,T为(2.33±0.93)分,D为(6.54±2.60)分,I为(7.58±3.22)分;嗅觉障碍平均时长为(19.00±6.3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为(7.79±2.41)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大脑灰质总体积和嗅皮质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大脑灰质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比例和皮质厚度与嗅觉功能评分TDI值呈正相关(r=0.71,P<0.000 1;r=0.69,P=0.000 9)。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大脑灰质总体积和嗅皮质体积减少,且嗅觉功能与大脑灰质体积比例及皮质厚度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8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流程分为日间组65例和住院组43例。日间组于门诊完成各项检查,24 h内完成入院、手术、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疼痛、发热、出血)和住院相关指标(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西药费)。结果 日间组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日间组和住院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9±2.3) min和(7.5±2.8) min,出血量分别为(5.2±3.6) mL和(5.5±2.4) 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3例出现术后发热、无术后出血、平均疼痛指数评分为(1.6±0.5)分;住院组6例出现术后发热、无术后出血、平均疼痛指数评分为(2.1±1.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和住院组临床疗效分别是96.9%(63/65)和95.3%(4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5)。日间组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0.6) h和(10.5±2.8) h,较住院组术前等待时间(21.5±5.8) h和住院时间(76.2±12.5) h均明显缩短(P<0.001)。日间组住院总费用和西药费分别是(9 629.1±206.8)元和(650.4±54.3)元,亦较住院组住院总费用(11 672.7±1 016.2)元和西药费(779.5±103.9)元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与住院手术相比可大大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加快病房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