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促渗剂对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促渗剂单用、合用对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的体外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促渗剂,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人体皮肤为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药物含量,进而计算其累积透皮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结果:3%油酸、氮酮、丙二醇,1%十二醇、肉豆蔻酸异丙酯的促透效果较好,并尤以油酸和氮酮作用更为显著。而氮酮与丙二醇以及与油酸合用时均小于其单用时的效果。此外,促渗剂浓度亦影响氢溴酸高乌甲素的经皮渗透。结论:以氮酮或3%油酸为促渗剂,可以制备得到具有较高透皮速率的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氮酮与其他促渗剂的合用不利于氢溴酸高乌甲素的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2.
磷酸川芎嗪的体外透皮吸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晖  高莉莉  许卫铭  刘刚 《中草药》2000,31(2):117-119
对磷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规律及释药机制进行探讨。采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通过发迹药物浓度、pH值、促透剂及皮肤状态,研究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结果发现随着磷酸川芎浓度增加,渗透系数明显增加;pH增大,渗透系数随之增加;氮酮在1%时可显著增加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当去除角质层后,渗透系数比完整皮肤增加近一半;完整皮肤的贮库效应大于去角质层皮肤。提示磷酸川芎嗪可透皮吸收,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角质层,且存在着贮  相似文献   

3.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高乌甲素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的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透皮时滞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对氮酮(Azone)、丙二醇(PG)、油酸(OA)、月桂醇(LA)4种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应用和任意2种合用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以Azone+PG,LA+PG,OA+PG为复合促进剂时释药速率显著提高,其中以OA+PG促渗作用最强。结论:通过考察促进剂对高乌甲素凝胶的影响,为研究其透皮给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两种氢溴酸高乌甲素经皮给药制剂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两种经皮给药制剂的镇痛效果。方法:通过制备两种制剂:微乳、凝胶。采用小鼠热板法疼痛试验和小鼠扭体法疼痛试验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两种透皮制剂的镇痛效果。结果:发现两种制剂给药组镇痛效果优于空白组,氢溴酸高乌甲素微乳的镇痛效果优于氢溴酸高乌甲素凝胶制剂,对扭体法和热板法所致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0.01)。结论:说明氢溴酸高乌甲素凝胶和微乳均有镇痛作用,微乳镇痛效果优于凝胶。  相似文献   

5.
阿魏酸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采用离体裸鼠皮肤,以V-C扩散池和HPLC检测法,研究了阿魏酸的透皮吸收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阿魏酸可以透过皮肤,其渗透系数与浓度呈正相关;游离阿魏酸的渗透系数较其钠盐大;Azone对阿魏酸具有很好的促透作用。去除角质层后的渗透系数为完整皮肤的12倍,推测角质层可能是阿魏酸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  相似文献   

6.
黄腐酸钠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黄腐酸钠软膏剂,并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采用改进Franz扩散装置,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为接受液,测定黄腐酸钠的透皮吸收量,结果:黄腐酸钠软膏以零级速率释药,无角质层皮肤透皮速率是完整离体皮肤透皮速率的7.2倍。结论:角质是黄腐酸钠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  相似文献   

7.
高乌甲素微乳体外透皮吸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高乌甲素微乳的体外透皮能力.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作为透皮屏障,通过HPLC测定高乌甲素质量浓度,计算透皮速率,筛选高乌甲素微乳最佳组方.结果:高乌甲素微乳外观澄清透明,其粒径、载药量、渗透系数分别为16.6 nm,5.21 g·L-1,12.74 cm·h-1,粒径分布范围窄.结论:高乌甲素微乳具有良好透皮能力,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适当的动物皮肤,建立适合于高乌甲素凝胶的透皮吸收研究方法。方法:高数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高乌甲素的含量;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透皮吸收实验,以累积渗透量对取样时间进行回归,计算透皮速率常数;从裸鼠、小鼠、大鼠、家兔、乳猪皮肤及人皮中筛选实验皮肤。结果:裸鼠皮肤的透皮吸收速率常数与人皮较为接近,且重复性较好。结论:通过对高乌甲素透皮吸收实验皮肤的选择,为研究其TDD制剂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冰片对盐酸川芎嗪促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许碧莲  王晖  许卫铭 《中成药》2001,23(12):864-867
目的:考察冰片对盐酸川芎嗪爱皮吸收的规律与释药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通过改变冰片的浓度及皮肤的状态,研究冰片对盐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随着冰片浓度的增加,盐酸川芎嗪的渗透系数逐渐增大,当去除角质层后,冰片并不能促进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冰片均能增加完整皮肤及去角质层皮肤的贮库效应。结论:冰片能促进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主要在角质层,并能增加盐酸川芎嗪的贮库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奇正消痛贴膏快速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于大鼠背部皮肤涂搽药剂,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该药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用药后使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距明显增大,细胞结构变得疏松,外层细胞脱落。该药进入角质层细胞内,与细胞内基质相作用,引起基底角质层肿胀和水化程度增加。停药后3~5d,表皮角质层可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奇正消痛贴膏可明显降低皮肤对药物的屏障作用,并使基底角质层水化程度增加,从而增加了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1.
水同实验皮肤对青藤碱透过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锐  周莉玲 《中药材》1998,21(11):580-583
目的:研究青藤碱透志不同实验皮肤的行为。方法:以改进型Franz扩散池为透皮吸收研究实验装置,pH6.8磷酸缓冲液为接收液,采用HPLC法测定试液中青藤碱透过不同实验皮肤的含量。结果:裸鼠的透皮速度常数与人皮较为接近,且重复性较好,其中贮存时间为0、3、7d的裸鼠皮肤的释药速率方程分别为Q=40.34t^1/2+19.6、Q=38.01t^1/2+25.3、Q=41.55t^1/2+24.7。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本制剂对小鼠皮肤的体外透皮渗透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 Franz扩散池法 ,以 U V法测定扩散池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为指标 ,计算三七皂苷的经皮渗透量。结果 三七皂苷的累积渗透量 Q随时间 t的增加而增加 ,并与 t1 / 2 有显著线性相关性 ,说明本制剂的体外渗透药动学符合 Higuchi方程。结论 本制剂三七总皂苷体外渗透药动学符合 Higuchi方程 ,经临床试验 ,疗效明显 ,因此值得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浙贝母生物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浙贝母中主要成分生物碱的透皮吸收特性,考察不同浓度溶剂及常用渗透促进剂Azone对其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进行体外扩散实验,选择离体大鼠背部皮肤为渗透屏障,用UV检测法测定样品中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浙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70%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均可透过大鼠背部皮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渗透系数较小;Azone对其无显著促渗透作用(P>0.05)。结论:此法将为其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提供可靠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两种氮酮(Azone)含量的双黄乳膏中盐酸小檗碱在不同皮肤的经皮扩散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使用智能透皮试验仪对含氮酮1%(A)和4%(B)的两种双黄乳膏进行体外经皮扩散实验,测定累积透过量和经皮扩散速率。结果:鼠皮(背皮、腹皮)的累积透过量及经皮扩散速率均明显高于蛇蜕(P〈0.01)。对于蛇蜕,A乳膏累积透过量及经皮扩散率高于含B乳膏(P=0.037,0.028);对于鼠皮,则累积透过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扩散率B乳膏反而高于A乳膏(P=0.046)。结论:采用不同皮肤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用蛇蜕筛选氮酮的用量,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几种促渗剂对青蒿琥酯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为青蒿琥酯贴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K-6A型透皮扩散仪,以SD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测定含有不同浓度促渗剂的青蒿琥酯贴剂的累计透过量和经皮渗透速率。结果各促渗剂对青蒿琥酯促渗作用大小依次为:油酸(OA)〉N-甲基吡咯烷酮(NMP)〉丙二醇(PG)〉氮酮(Azone)〉己二酸二异丙酯(IPA)。NMP和OA的促渗作用呈浓度依赖性,IPA和PG的促渗效果不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处方中高浓度的IPA和PG反而会抑制青蒿琥酯的透皮吸收。结论10%OA对青蒿琥酯的促渗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乳康巴布膏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乳康巴布膏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模式及氮酮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以提高乳康巴布膏的疗效;方法:采用体外扩散池法,以乳康巴布膏中芍药苷的经皮渗透量为指标,模拟出芍药苷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式。结果:乳康巴布膏中芍药苷的透皮吸收量与时间呈一级动力学模式;氮酮能增加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当氮酮含量为3%时.药物的吸收量和吸收速度最大,再增加氮酮的用量药物的吸收量和吸收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经电致孔透皮传输过程中在皮肤中的滞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和克服胰岛素在电致孔下经皮传输过程中在皮肤中的滞留,提高胰岛素的经皮渗透速率。方法体外实验,裸鼠皮肤。采用荧光标记的手段研究胰岛素在皮肤中的滞留情况,使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阻止胰岛素的聚集,减少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结果超过50%的胰岛素在电致孔经皮传输的过程中滞留于皮肤中,滞留量随脉冲时间常数的减小和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滞留胰岛素在再次进行脉冲时可部分的释放,但是活性明显下降。在供给液中加入CTAB,其与胰岛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时,胰岛素滞留减小20%,电致孔时的经皮渗透速率提高1倍多。结论胰岛素在皮肤中的积累是限制其在电致孔下经皮传输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阻止分子聚集和疏通LTRs的方法可以减小药物的滞留,提高经皮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