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评估面具前方牵引矫治器在儿童骨性前牙矫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面具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 ,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并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SNA角增大 2 .7°。SNB角减小 1.0°。ANB角增大 5 .2°。Yaix角增大 1.2°。U1 SN角增大 5 .2°。前牙反解除 ,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面具前方牵引矫治器 ,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 ,通过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 ,改善儿童骨性前牙反 ,为今后取得良好的颅、颌、面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东 《中外医疗》2009,27(9):55-55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骨性错颌的效果并分析效果的构成。方法选择15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颌患者,应用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术前术后拍头影测量片。结果SNA角平均增加1.97°,ANB角平均增大2.87°,说明代表上颌骨前缘的A点前移,上颌骨向前生长。U1-SN角增大1.9°,说明直丝弓矫治器有效控制防止了上切牙唇倾。代表下颌突度的SNB角减小1.16,说明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器结合直丝弓技术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手段,但患者年龄的选择和配合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Twinbock矫治骨性Ⅱ类错引起的硬组织变化 ,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 :选择 2 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 ,男 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11.5岁。Twinbock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 ,进行X线头影测量 ,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疗程 8个月 ,X线头影测量结果的改变主要为SNB角增大 2 .83° ,ANB减小 2 .2 5°,下切牙唇倾 ,下颌体长 (Go Gn)增大 ,覆盖减小。结论 :在生长发育期应用Twinbock矫治器治疗 ,可刺激下颌生长 ,使下颌后缩的Ⅱ类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骨性Ⅲ类错殆畸形患者应用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21例,通过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矫治,对比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的牵引所有患者SNA角增大,SNB角减小,上颌标志点A点、ANS点明显前移,下颌标志点B点、Pog点显著后下移位,ANB、ANS-Ptm值显著增大,SN-MP值增大,下面高增加,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疗效肯定,可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与平原地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Twin bock矫治骨性Ⅱ类错引起的硬组织变化,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选择2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5岁.Twin bock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平均疗程8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的改变主要为SNB角增大2.83 °,ANB减小2.25 °,下切牙唇倾,下颌体长(Go-Gn)增大,覆盖减小.结论在生长发育期应用Twin bock矫治器治疗,可刺激下颌生长,使下颌后缩的Ⅱ类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6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结果:经过6-12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面部侧貌有很大改善。X线头影测量结果证实,SNA角平均增大2.02°,SNB角平均减小1.40°,ANB角平均增大3.61°。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向前发育,抑制下颌向前生长,有效改善面部侧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非拔牙矫正AngleⅡ类错的疗效。方法选取AngleⅡ类患者16例,在不拔牙的情况下使用Twin Block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其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18±2.0)个月完成主动矫正治疗,治疗后下颌前移、建立了Ⅰ类磨牙尖牙关系,覆合覆盖正常,下颌后缩患者矫治效果明显,容貌得到改善。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SNB平均增大3.25°,SNA基本不变,ANB平均减小6.50°,IMPA平均减小6.95°,FMIA平均增大3.61°,FMA平均增大2.53°,Po-Co平均增大5.12 mm,Vits平均减小1.29 mm(P〈0.05)。结论 Twin Block功能性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早期AngleⅡ类错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乳牙期利用固定扩弓矫治器前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例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扩弓矫治器进行前牵引治疗,扩弓加力直至上后牙的舌尖接近下后牙的的颊尖为止。上颌扩弓的同时进行前牵引,每侧施力约0.025~0.03N,施力方向与牙合平面成10°,两侧施力方向要平行,要求患者每天坚持戴10~12h。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带有扩弓的固定装置进行前方牵引治疗乳牙期骨Ⅲ类错(牙合),能促进上颌骨的生长,SNA角明显增大,平均增大2.4°,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并向后退缩,上下切牙舌倾。【结论】利用带有扩弓的固定矫治装置进行前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是确实可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滕英  白雪芹 《吉林医学》2011,(22):4536-4538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的改变。方法:对1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双期矫治,一期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接下来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覆、覆盖分别减少3.92 mm及8.20 mm,SNB增加1.47°,ANB减小2.52°,L1-MP增加9.7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功能矫治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10±1.6)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10~11个月,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10~11个月后,患者面型明显改善,磨牙为中性关系,上前牙前突减小,覆盖关系正常。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牙齿的改变主要是角U1-L1增大,平均增大7.25°;U1-NA角减小,平均减小5.5°;L6-MP的增大,平均增大3.68mm,颌骨的改变,主要是角SAB增大,平均增大4°;角ANB减小,平均减小4.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可使上下牙槽骨得到改建,并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促进下颌生长发育,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