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脾虚证和湿热证“异病同证”的血浆共同代谢物及其代谢机制。方法:对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脾虚证、湿热证和隐证的血浆代谢物谱进行代谢组学(GC-MS)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寻找其“异病同证”的共同代谢物,并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果: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共同的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和丙氨酸,其代谢调控以氨基酸的降解为主;脾虚证共同的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葡萄糖、赖氨酸和肌醇,氨基酸的降解和糖类的分解功能受到影响;湿热证的共同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葡萄糖、丙酸、甘露醇、山梨醇和赖氨酸,以影响糖类物质分解和供能过程为主要特征。结论:代谢组学方法是研究“异病同证”的有效工具之一。大肠癌、肝癌术后在肝肾阴虚证、脾虚证和湿热证各有其共同的代谢物以及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模型组大鼠复制成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运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清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对所得到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判别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特征代谢物并追溯其来源。结果:鉴定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有溶血磷脂酰胆碱、苯丙氨酸、酪氨酸、十四烷酸、硬脂酸、D-葡糖酸、前列腺素B1等内源性代谢物。结论: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紊乱有关,这些体内的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是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代谢综合征痰湿证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的代谢通路,探讨其内在的生物物质基础。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联用技术检测模型组和空白组生物样本血清的代谢轨迹,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PLS-DA)寻找各组代谢物差异,筛选潜在内源性标志物。结果发现与疾病相关的代谢物变化涉及氨基酸代谢17条,脂质代谢11条,磷脂代谢7条,碳水化合物代谢6条,氧化应激损伤3条,能量代谢3条,胆汁酸代谢2条。结论代谢综合征痰湿证生物模型存在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胆汁酸代谢、氧化应激、磷脂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紊乱,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微观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MS)痰证与湿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MS痰证患者30例、湿证患者30例,30名健康人群,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测血清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痰证的潜在标志物为胆碱、二甲胺、脂类=CH-CH2-CH-、肌氨酸、苏氨酸;湿证的潜在标志物为丙酮、乳酸、脂类-CH2-C=O、脂类-CH=CH-、丙酮酸、极低密度脂蛋白-CH2-CH2-C=O。结论:MS痰证、湿证患者血清存在物质代谢及代谢通路的改变,MS湿证患者可能存在糖代谢异常及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15例RNS脾肾阳虚证(试验组)患者和1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尿液样本,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代谢图情况,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模式判别和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2组尿液代谢物谱明显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水平上调,琥珀酸、马尿酸水平下调。结论 RNS脾肾阳虚证患者尿液代谢图谱发生改变,发生改变的5种代谢物可能为该病证的生物标志物,差异代谢物提示机体出现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紊乱及肝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组分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求黄芪皂苷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证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黄芪皂苷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确定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黄芪皂苷组代谢模式明显不同,共鉴定11个生物标志物,其通路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淀粉与蔗糖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结论黄芪皂苷组分可能通过干预溶血磷脂酰胆碱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减少导致的能量供给不足、肠道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对脾虚水湿不化证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气滞湿阻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血浆标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寻找特征性代谢产物,诠释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从而揭示气滞湿阻证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本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复制制成气滞湿阻证代谢综合征。运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时间飞行串联质谱仪技术检测两组血浆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对所得到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特征代谢物。结果找到了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有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酸、丝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N-乙酰胺基-2-脱氧-D-葡糖、同型半胱氨酸等。结论气滞湿阻证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这些体内的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是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儿童哮喘两种中医证型患者尿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探索两种中医证型分类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GC/MS技术检测儿童哮喘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以及正常儿童的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A)分析,研究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差异。结果:儿童哮喘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17个差异代谢物。儿童哮喘两种"证型"患者间尿液中丁酸、磷酸盐、L-苏氨酸、肌酐、甘氨酸、D-葡萄糖、马尿酸、假尿苷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代谢物与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异常相关,它们是区分这两种中医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全面地反映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儿童哮喘的代谢共性和各自特征,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可能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为两种中医证型的科学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技术检测过敏性鼻炎患者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以及正常人的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A-DA)分析,研究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2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在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中筛选得到了丙氨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Z)-O-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6种差异代谢产物。[结论]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的代谢差异主要体现在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方面,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的客观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痰浊证,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检测健康组和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尿液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分析其代谢谱。结果:在PCA分析中,健康组和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痰浊组之间可以明显的区分开来;气虚血瘀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天冬氨酰蛋氨酸、半胱氨酸亚磺酸;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马尿酸、氨基葡萄糖、果糖胺、甘油三酯;气虚证型客观化的表现为缺少生物素、赖氨酰酪氨酸、磷脂酰甘油、甘氨胆酸。结论:通过代谢组学这项新技术,探讨出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型、气虚血瘀痰浊证型的不同内源性代谢产物,为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预防、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