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手术患者的人口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获取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PHC高发年龄为41~60岁(占55.17%);以男性居多(占88.51%);患者吸烟率、饮酒率和肿瘤家族史分别为48.56%、35.34%和16.09%;HBsAg阳性率为87.64%,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为多见(占53.16%);血清AFP水平升高者占65.81%,AST升高者占61.21%,ALT升高者占48.28%,γ-GGT升高者占69.83%,伴有肝硬化者占67.53%。结论 PHC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其发生与HBV感染关系密切,患者吸烟、饮酒、肿瘤家族史比例较高;对有HBV感染、年龄41~60岁人群,定期体检对肝癌及早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173例PHC患者,根据病史、家族史及血清HB—VM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73例PHC患者中既往有HBV感染者130例(75.1%),家族中有HBV感染或肝癌者122例,其中父母一方有HBV感染38例(31.1%),兄弟姐妹中有81例(66.4%),夫妻中只有3例(2.5%)同时有HBV感染。173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124例(71.7%);其中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小三阳)70例(40.5%)。结论PHC的发生与HBV感染关系密切,其中以“小三阳”组合者发病率最高,由此提醒对乙肝“小三阳”者需要重视,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HBV感染,对于降低肝癌发病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常德市原发性肝癌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常德市居民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常德市居民PHC住院病历364例、消化系统非肝癌住院病历365例及健康体检者380例HBV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肝癌组HBV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小三阳)多见,HBsAg、抗-HBc阳性次之。②肝癌组HBV总感染率与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05),两者的相对危险度(RR)均大于1,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接近或超过75%;抗-HBs阳性率肝癌组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05),相对危险度(RR)明显小于1。③PHC患者HBV感染率男性较高而女性较低(P<0.005);HBV感染者发病年龄较早而非感染者相对滞后(P<0.01)。结论常德市PHC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常德市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抗-HBs对PHC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是减少PHC发生的关键所在,乙肝疫苗接种对PHC应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及肝癌高发区人群HBV及其基因型与肝癌发生及家庭集聚性现象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HBV DNA进行检测,并用PCR-SSP进行HBV基因分型,对该地区的52例肝癌患者、肝癌高发区内的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250人中感染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肝癌患者HBVDNA阳性率分别38.80%(97/250)、21.20%(53/250)、96.15%(50/52),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肝癌患者阳性率(X2=105.97,P<0.01).肝癌高发家庭成员中A型3例(3.09%)、B型39例(40.21%)、C型1例(1.03%),无癌家庭成员中A型1例(1.89%)、B型34例(64.15%),肝癌患者中A型1例(2.00%)、B型33例(66.00%)、C型3例(6.00%),3组均未发现D、E、F等基因型,各组间HBV基因型的率无差别(X2=4.89,P>0.05).结论 广西地区、广西肝癌高发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广西肝癌的发生及家庭集聚性现象与HBV感染有关,但与HBV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HBV/HIV共感染者与HBV单纯感染者肝癌相关HBV 1762T/1764A突变及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方法 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理,收集未接受HBV及HIV抗病毒治疗的HBV/HIV共感染者和HBV单纯感染者血清标本,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血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和前S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对照共61对,平均年龄为(44.9±2.1)岁,共发现3个HBV基因型:基因型B、C和I.共感染者和单纯感染者的主要基因型均为B基因型,分别占63.4%(39/61)和50.8%(31/61).共感染者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总率(52.5%)显著高于HBV单纯感染者(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7,P<0.05).共感染者BCP的1762T/1764A双突变率(44.3%)显著高于HBV单纯感染者(χ2=7.290,P<0.05).同样,共感染者前S基因缺失率也显著高于HBV单纯感染者(χ2=8.270,P<0.05).随机从两组中各抽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共感染与高病毒载量有关,但是高病毒载量与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无关.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率不随CD+4细胞计数变化而变化.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并HIV感染与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包括BCP双突变与前S缺失突变)有关.结论 HBV/HIV共感染可增加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与HBV、HCV感染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东北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07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住院的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血清HBV、HCV标志物和既往肝炎、肝硬化及家族史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222例,HBV感染率为68.92%,明显高于对照组7.49%(X2=200.1,P<0.0001),优势比OR=27.4(95%CI=16.0~46.9);HCV感染病例组(15.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12%)X2=34.9,P<0.0001,OR=15.9.此外,原发性肝癌还与既往肝硬化史、家族肝癌史有关,且以男性高发.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HBV和/或HCV慢性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肝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 P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杭州市 10 0例 PHC进行 1∶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条件 L ogistic回归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乙型肝炎史与 PHC发生最为密切( OR=18.2 6、95 % CI为 4.40~ 75 .77)。另外 ,肿瘤家族史 ( OR=2 .75 )、心理因素 ( OR=2 .5 1)、胆囊炎 ( OR=5 .0 0 )为 PHC危险因素。结论 :PHC与乙型肝炎史、肿瘤家族史、胆囊炎史和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启东肝癌高发区主要危险因素的病因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HBV感染、肝癌家族史、饮用水污染与原发性肝癌(PHC)联系密切,OR分别为25.0、4.0和3.0;析因分析提示,HBV感染在PHC发生中的作用远远高于其它危险因素,HBV感染与PHC间确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HBV合并感染现状,并探讨该人群合并HB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CDC及宁明县CDC的艾滋病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 18周岁并确诊为HIV感染者,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史、性行为、乙型肝炎感染史等合并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采集血样检测HBsAg。采用EpiData 3.0和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HBV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为13.85%(113/8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25~45岁者比≥ 45岁者,OR=1.738,95% CI:1.031~2.931)、HBV感染家族史(有HBV感染家族史者比无HBV感染家族史者,OR=2.898,95% CI:1.678~5.005);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比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OR=1.744,95% CI:1.052~2.892)。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较高。25~45岁、有HBV家族史者、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的合并感染风险较高。建议针对HIV感染者加强HBV感染监测,控制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0.
肝癌遗传模式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癌的危险因素及遗传模式,为肝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98例肝癌病例和196名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询问其暴露史;采用Penrose法、简单分离分析和Falconer法对98例原发性肝癌家系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乙肝病史、亲属肿瘤史、食用盐腌食品史、肝硬化病史、饮用地表水与浅井水、饮酒等因素的比值比分别为5.18,8.40,2.16,9.33,2.56,2.61;单基因显性简单分离分析(分离比1/2)χ2=219.44,P<0.01;单基因隐性简单分离分析(分离比1/4)χ2=67.74,P<0.01;应用Penros法计算同胞肝癌发生率,一般人群肝癌发生率(s/q)接近1/q1/2;先证者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58.74±5.43)%。结论乙肝病史、亲属肿瘤史、食用盐腌食品史、肝硬化病史、饮用地表水与浅井水、饮酒等是武威市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先证者肝癌遗传不符合单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而是属于多基因遗传,遗传因素对肝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贡献,约占整个危险因素的3/5。  相似文献   

11.
224例原发性肝癌病因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致病因素及病因危险性.[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7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24例和同期住院的其他非肝病患者29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两组间年龄、民族和职业分布无差别.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非感染者的27.4倍,原发性肝癌人群归因危险度为77.437%, HBV感染在两性分布无差别.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BV和HCV感染、既往肝硬化史、乙肝病史、性别(男性是危险因素)、饮酒、家族肝炎史和家族肝癌史与肝癌的发病有关.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剔除了饮酒和家族肝炎史,模型的拟合优度为88.4%.[结论]HBV慢性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此外还和HCV感染、肝硬化等有关,此类病人定期迸行检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BIM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03例HBV相关性肝炎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90名健康者为肝癌组、肝炎组以及对照组,检测各组BIM基因多态性,分析其在肝癌病情发生、进展以及预后中的作用。结果 肝癌组、肝炎组以及对照组BIM基因rs761706位点和rs724710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s761706位点多态性与肝癌患者饮酒史、肿瘤家族史、吸烟史有关(P<0.05),rs724710位点多态性与肝癌患者饮酒史、肿瘤个数、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肝癌BIM基因rs761706位点CC基因型患者生存率高于TC+TT基因型患者(P<0.05),rs724710位点CC基因型患者生存率低于CT+TT基因型患者(P<0.05);饮酒史、rs724710位点是肝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 BIM基因rs724710位点多态性与HBV相关性肝癌疾病发生、进展以及预后相关,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患者病情诊断、预后评估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0例PHC患者,依据病史、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标志的检测了解HBV感染史和感染模式,以及肝功能异常情况;分析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手术所见。以探讨HBV相关性PHC的病理特征。结果200例PHC患者中有181例乙肝五项标志阳性,其总HBV感染率为90.5%。以HBsAg、抗-HBe和抗HBc的阳性率(50.83%)为最高,而HBsAg、HBeAg和抗-HBc的阳性率仅为4.97%。在PHC发生前,无HBV感染史和无症状HBV携带者分别占61.33%和6.63%。8.29%的患者曾患肝炎治愈后元复发,有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病史及临床表现者仅分别占22.10%和1.66%。约半数肝功能正常,异常者大都为轻度低蛋白血症,SB和ALT、AST轻-中度升高。肝组织病理特征如下:肝细胞癌(HCC)占91.95%,结节型、巨块型和小肝癌分别占55.25%、30.94%和13.81%。多分布于肝右叶。静脉癌栓发生率为12.71%。86.32%患者伴有肝硬化,多为活动期。结论(1)HBV与PHC关系密切,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为主。(2)HBV感染后肝脏病变隐匿进展。(3)多伴有活动性肝硬化。(4)PHC有诸多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阿德福韦酯(ADV)相关位点预存病毒变异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211例拟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进行P区病毒基因测序,同时检测HBV基因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等。依据病毒检测结果分为预存病毒变异组和无变异组。结果 211例慢性HBV感染者中,检测出ADV预存病毒变异9例(4.27%),其中4例有不规范的核苷(酸)类似物用药史(ADV除外),变异位点以rtN238T为主(44.44%),且以多个位点变异(55.56%)、完全变异株和野生株共存(88.89%)为主;预存病毒变异组中男性及终末期肝病的构成比均高于无变异组(P<0.05,P<0.001);预存病毒变异组的年龄为(45.9±10.5)岁,无变异组为(35.6±10.2)岁(t=2.978,P=0.003);两组的HBV基因型构成、E抗原阳性状态及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未经AD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存在ADV相关位点预存病毒变异,并可能与患者不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有关;HBV感染史较长、病情持续进展以及男性患者易出现ADV相关位点预存病毒变异;患者应该接受和执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达到预防病毒变异,从而避免挽救治疗。  相似文献   

15.
桂林地区原发性肝癌性别差异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桂林地区PHC患者ABO血型,HBV感染,肝癌家族史,饮酒史的性别差异。方法:按患者性别分组,对两性患者ABO血型,HBV感染,肝癌家族史和饮酒史进行比较。结果:192例PHC男女比为85.94:14.06,男性O血型分布多于女性(P<0.05),女性AB血型分布高于男性(P<0.05),男性HBV感染率和有饮酒史者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男性较女性对PHC易感可能与男性HBV感染率高,饮酒者和O血型分布多以及女性PHC遗传易感依赖性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无锡市社区成人乙型肝炎(HB)知识知晓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和免疫水平,探讨成人HBV免疫策略.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采集空腹血样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3744名调查者8项HB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其中"HB是传染病"单项知晓率高达87.30%,有疫苗接种史者HB知晓率得分≥5分者占60.18%(239/393),明显高于无接种史的49.49%(1071/2164),x2=17.07,P<0.01;有HBV家族史者知晓率得分≥5分者占60.00%(318/530),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的43.00%(1382/3214),x2=53.05,P<0.01;HBV总感染率经标化后为49.88%;HBV 5项指标全部阴性者1109名,占29.62%;HBsAg、HBeAg和抗HBc 3项同时阳性者为8例,占0.21%;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同时阳性者133例,占3.55%;男性抗-HBc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59.37%和53.08%,P=0.00;HBV 5项指标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岁、80岁年龄组的HBsAg分别是为2.84%和5.69%,抗-HBs分别为44.05%和65.85%,HBeAg分别为0.64%和0.81%,抗-Hbe分别为1.93%和4.07%,抗-HBc分别为33.44%和69.11%,趋势性x2=256.16,P<0.001;3744名调查者中有HB家族史者占14.16%(530/3744),HBV疫苗接种率为11.77%(393/3339),经标化后为20.20%,有接种疫苗史者抗-HBs阳转率为21.12%(83/393).结论 成人HBV感染率高,HBV疫苗接种率低,抗-HBs抗体水平低,提高成人HB免疫水平是降低HBV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东平县食管癌家庭聚集性及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调查了472例食管癌的新发病例及472例对照者的一、二级亲属食管癌患病及家族史等情况,比较各级亲属食管癌的发生率。用二项分布拟合优度检验食管癌家庭聚集性;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食管癌先证者一级亲属发生率(12.53%)高于对照者一级亲属发生率(4.9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98,P=0.000)。食管癌遗传度为(45.98±5.56)%,存在家族聚集性,分离分析也表明分离比为0.1456(小于0.25),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结论遗传因素在东平县食管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管癌家族史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农村成人及原发性肝癌病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感染情况。 [方法 ] 2 0 0 3年随机抽濮阳县农村部分 15岁以上人群 ,检测血清HBV感染指标 ,同时检测 10 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 [结果 ] 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为5 5 2 % ,男性为 6 86% ,女性为 4 5 7% ;HBsAg阳性者中“小三阳”占 45 5 4% ;肝癌病人HBV感染率为 81 0 0 % ,感染者中“小三阳”占 5 1 85 %。 [结论 ]濮阳市农村 15岁以上居民与原发性肝癌病人HBV感染率均较高 ,感染者均以“小三阳”为主。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PHC)的病因问题,目前国内外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许多学者认为PHC的病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密切联系,而通常HBsAg阳性被认为是HBV感染主要标志之一。为探讨肝癌高发区自然人群中HBsAg阳性者与PHC的关系,我们在广西隆安县肝癌高发区开展了肝炎、肝癌普查、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铁蛋白(Fer)和肿瘤相关因子(TSG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原发性肝癌组、60例良性肝病组和60例健康人群的AFP、AFP-L3、Fer和TSGF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亲和吸附法、微粒子酶促化学发光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含量。结果:AFP、AFP-L3、Fer和TSGF单个肿癌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7.5%、85.0%、90.9%、88.8%,特异性分别为94.8%、97.0%、86.5%、85.3%;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PHC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9%和99.8%,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FP、AFP-L3、Fer和TSGF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