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晚期老年性痴呆患者氨基酸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晚期老年性痴呆(AD)患者氨基酸代谢的变化及神经递质类氨基酸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15例晚期重症AD患者,10名正常老年人的脑脊液和血浆中16种氨基酸含量。结果晚期AD患者脑脊液中多种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血浆中氨基酸含量改变不明显,仅苷氨酸增高(P<0.05),丙氨酸和精氨酸降低(P<0.05),血浆与脑脊液中氨基酸含量无相关性。结论晚期AD存在着严重的氨基酸代谢障碍,其神经递质类氨基酸显著减少,与晚期AD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相一致。脑脊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可直接反映脑的氨基酸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2.
用放免法检测40例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和不同病期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ET-1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发病2周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4周内CGRP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轻重、梗塞灶大小对血浆ET-1和CGR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含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8例偏头痛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偏头痛发作期脑脊液和血浆中ir-β-EP含量均显著降低,发作间期脑脊液中ir-β-EP仍处于低水平,而血浆ir-β-EP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此外,不同类型、不同病程的偏头痛患者之间的脑脊液和血浆ir-β-EP含量也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脑脊液中β-EP含量的不足是偏头痛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用放免法检测40例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和不同病期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ET-1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发病2周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4周内CGRP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轻重、梗塞灶大小对血浆ET-1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了放免方法测定了30例正常人,30例脑肿瘤患者的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cGMP的含量。其中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24例。其结果表明,脑肿瘤组血浆和脑脊液cAMP,cGMP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5,P<0.001);恶性肿瘤组较良性肿瘤组高;肿瘤组织的恶性度高则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cGMP的比值就越低(P<0.01,P<0.05)。故我们认为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c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35例无痴呆多发脑梗塞患者(MCI)及30名健康人的血浆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了部分MID和MCI患者脑脊液(CSF)中SS、AVP、β-EP含量。发现MID患者血浆SS、AVP含量比MCI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0.05),且随痴呆程度的加重,其含量有递减趋势。而血浆中β-EP在这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ID组CSF中SS、β-EP含量低于MCI组(P<0.05),而CSF中AVP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CSF中AVP含量与痴呆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P物质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动态观察3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其结果表明:(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SP含量显著低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果提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塞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脑脊液生长抑制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了生长抑素(SS)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6例急性脑梗死(ACI)、43例急性脑出血(ACH)、15例急性蛛风下腔出血(SAH)患者及40例对照者的血浆SS含量,同时测定部分患者及对照者的脑脊液SS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尤以ACI组及SAH组比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5,P〈0.01),脑脊液SS含量均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31例偏头痛患者血浆钙基因相关肽(cGRP)、心房利钠多肽(ANF)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偏头痛发作期血浆cGRP和AⅡ含量显著高于间歇期(P均<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浆ANF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偏头痛间歇期血浆cGRP、ANF、A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偏头痛发作患者经英明格针剂注射后,血浆cGRP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ANF和AⅡ含量则无显著变化。因此,偏头痛发作与血浆cGRP含量增高具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浆中vWF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曾有过报道,而脑脊液中是否含有vWF以及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应用双抗夹心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了30例梗塞急性期病人脑脊液和血浆中vWF的含量,结果表明:病人组脑脊液和血浆中vWF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高(P〈0.001),说明vWF不仅是高凝状态的指标之一,而且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记物,脑脊液中vWF是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GMP—140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动脉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动脉硬化组比较,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MP-140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至稳定期,脑血栓患者血浆中GMP-140、MDA和SOD含量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时GMP-140含量增高与脑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TNF、ET及CGRP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4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动态测定血浆及脑脊液TNF、ET、CGRP含量,比较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中TNF、ET、CGRP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浆及脑脊液TNF、ET含量显著升高;CGRP含量显著降低,且与伤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TNF、ET与CGRP呈负相关,TNF、ET与CGRP在血浆及脑脊液中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血浆及脑脊液TNF、ET水平增高和CGRP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颅脑损伤继发性病理生理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TNF及ET受体拈抗剂可成为治疗颅脑损伤的有效途径;血浆及脑脊液TNF、ET、CGRP动态含量,可作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患者血浆中ET—1,S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动态观察30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结果(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儿童血管性头痛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放射免疫法直接测定30例儿童血管性头痛发作期血浆内皮素(ET)水平,同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头痛时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时有先兆组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无先兆组(P<0.01),重度头痛患儿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头痛患儿(P<0.01)。提示:儿童血管性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缩血管活性肽物质—内皮素参与。并认为动态监测患儿血浆ET含量变化,可作为本病发展,病情轻重判断的一个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报道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5-羟色胺(5-HT)及脑脊液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中女性血浆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 GF)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放免法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1及ELISA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VEGF。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期更高,而且脑脊液中ET1的增加(P<0.01)比血浆中的ET1增加(P<0.05)更显著;血清和脑脊液中VEGF含量在急性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下降。脑脊液中VEGF含量与病情轻重有关,而血浆ET1含量与梗死灶大小有关。以梗死灶大小为参照、急性期血浆ET1与血清VEGF两者呈正相关;以病情轻重为参照,急性期脑脊液中ET1与VEGF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ET1及VEGF的不同变化表明,两者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且具有相关性,ET1和VEGF均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84例癫痫患者进行了脑脊液中IgA、IgG及β_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发现癫痫患者脑脊液中IgA、IgG及β_2-微球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年龄越小,含量越低。服用和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之间,以及病因明确的癫痫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立体定向手术后患者脑脊液中IgA高于对照组(P<0.01),疗效满意,异常脑电图明显改善。以上结果提示:癫痫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与脑出血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动态观测了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和脑脊液SS、VIP含量变化。结果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的SS和VIP含量均显著高于脑出血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结论SS和VIP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对各型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88例不同病因的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发现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TNF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以化脓性脑膜炎升高最为显著,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TNF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脑脊液TNF水平可作为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脑膜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期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测定21例SAH患者在病程第1~3天、第7~10天和第3周脑脊液中NO和丙二醛(MDA)含量,部分病例于病程第2周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于病程第7~10天显著降低(P<0.01),至第3周含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病初(P<0.05);经DSA证实有脑血管痉挛的3例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患者同时期含量;而MDA含量变化与此相反,第7~10天含量最高,至第3周降至病初水平。结论SAH患者脑脊液中NO含量降低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关,脑脊液中自由基含量增多是NO含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