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成人型骨碱性磷酸酶在孕妇钙营养评价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杰  杨清  林旭英  刘敏  王健 《四川医学》2003,24(6):600-601
目的 了解孕妇钙营养状况。方法 用全血干化学法对180例不同孕周孕妇进行了血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结果 受检180例,BALP≤150IU/L 138例,150-200IU/L33例,≥200 IU/L 9例,异常检出率为23.67%。在未补钙剂的43例孕妇中有20例BALP活性增高,有22例补充钙剂孕妇仍然出现BALP活性增高,43例BALP增高孕妇仅有18例出现下肢抽搐。结论 血中BALP测定有助于分析孕妇钙营养状况。通过早期干顿,氏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佝偻病的发生,也有利于预防产后骨质疏松症,对妇幼保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者骨矿物质代谢改变及糖皮质激素( GC)治疗的早期影响,探讨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BALP)、耐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 TR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骨代谢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PNS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测定患者GC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周血清中BALP、TRAP、25(OH)D的浓度,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校正钙、血磷( P)、血BALP及TRAP水平升高(P<0.05),25(OH)D水平下降(P<0.01);②经正规激素治疗4周后,患者24 h尿蛋白(24 hPRU)明显减少(P<0.01),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升高(P<0.01);③血总胆固醇(CHO)、血尿酸(BUA)、钙、P水平下降(P<0.05);④血糖(GLU)、血三酰甘油(TG)、血肌酐(CREA)、血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血清BALP、TRAP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25(OH)D浓度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治疗前已存在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的异常,GC治疗早期即对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血清BALP及TRAP水平可作为监测骨代谢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罗丽茹 《广东医学》2001,22(5):417-418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筛查先天性佝偻病的价值。了解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1)测定630例出生后3d内新生儿BALP的活性,同时作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对比。(2)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筛查1-2岁小儿作佝偻病检出率对比。结果 (1)BALP阳性检出率为8.9%(56/630)。(2)血清Ca,,P,ALP佝偻病检出率为0.8%(5/630)。(3)1-2岁用上述两种方法筛查佝偻病检出率为25%(20/80),两者结果一致。(4)发病相关因素显示与孕周、体重、双胎、孕母饮食及孕后期有否服用维生素D及钙剂密切相关,结论 (1)BALP的测定对佝偻病的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重要价值。(2)发病相关因素与围产因素、体重、孕母饮食及孕后期有否服用维生素D及钙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骨碱性磷酸酶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昱  李丽君  高虹 《海南医学》2004,15(3):41-42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 (BALP)活性测定对幼儿佝偻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提供的BALP试剂盒对我院儿童保健门诊 10 6例佝偻病患儿进行BALP活性测定 ,同时检测血清钙(Ca)、磷 (P)浓度和碱性酸酶 (ALP)活力。BALP异常者经给予Vit -D3及钙剂治疗一月后复查其活性并观察疗效。结果  10 6例佝偻病患儿中 ,BALP异常检出率为 85 .8% ,与血清ALP活性、Ca .P浓度异常检出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全部BALP异常患儿经治疗后 ,BAL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其中 87.9%恢复正常。结论 BALP活性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性、特异性 ,且检测手段方便 ,易于普及推广 ,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妇女骨密度变化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孕期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法国进口UBIS-5000超声定量骨密度测定仪,测定不同孕周652例健康孕妇(年龄20~30岁)的跟骨超声震幅衰减(BUA,dB/MHz),超声传导速度(SOS,m/s),骨强度(STI)值,以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妇女发100例为对照.结果 (1)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孕妇跟骨的BUA、SOS、STI值均呈下降趋势,有明显的负相关;(2)孕中期以后的孕妇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孕早期妇女(P<0.01),中孕、晚孕及足月孕之间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孕周的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有增加趋势.结论及时对孕期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对于防止孕期妇女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完善围产保健、维护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同步检测健康产妇及新生儿骨代谢指标:107例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82例血清总钙(Ca)血磷(P),血碱磷酸酶(ALP),结果表明新生儿的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产妇的相应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胎儿期骨代谢活跃.提示母体和胎儿间存在着钙的主动转运系统,逆浓度差将钙转运至胎儿.另新生儿BALP活表升高.说明钙化不足,成骨细胞活跃,对新生儿早期佝偻病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调查分析我院门诊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16599例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值,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除外,早期妊娠5207例、中期妊娠10855例、晚期妊娠537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作血清ALP测定。并与2002—2007年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1801例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作对照。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清总ALP随妊娠的进展呈逐渐升高趋势,孕8—15周略低于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妊娠6—7周,中期妊娠孕16~18周,接近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P〉0.05),妊娠19周以后高于健康非孕育龄妇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育龄期非孕妇女ALP的血清值为(53.590±24.349)IU/L。结论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变化可能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肝脏代谢、骨代谢及胎盘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回汉族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体检或就诊的385例妇女进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结果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高,回族妇女高于汉族,脑力劳动组高于体力劳动组;妇女的骨量测定值与年龄、初潮年龄、孕次、产次、喝茶年数、锻炼次数/周、骨碱性磷酸酶值等呈负相关,与绝经年龄呈正相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认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用全血干化学骨碱性磷酸酶免疫浓缩法测定102例佝瘘病患儿BALP活性,与同时测定的血Ca^2 、ALP、X线摄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AL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Ca^2 、ALP、X线阳性检出率,其P值分别小于0.01、0.01、0.05。结论 BALP检测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一种特异、敏感及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干化学免疫法测定40例佝偻病患儿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并以同龄体检健康者42人为对照,并测定血清钙、磷离子浓度和ALP活性,病例组测定骨矿物质密度。结果BALP诊断小儿佝偻病的灵敏度87.50%,特异度80.95%,诊断符合率84.15%。ALP特异度61.90%,钙磷乘积灵敏度35%,骨矿物质密度灵敏度62.50%,均与BALP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或P<0.005)。提示BALP优于ALP等其它项目,为小儿佝偻病辅助诊断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用日立7170A分析仪以双试剂测定血清无机磷,并观察异常蛋白引起的干扰。该法线性范围可达5mmolL-1,准确度和精密度系数均在95%以上,回收率在98.2%~99.5%之间,脂浊血清及黄疸血清对本法不产生干扰。双试剂与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含异常蛋白)不产生沉淀,是一种理想的血清无机磷测定法。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能明显地影响细胞肌醇磷酸代谢,在亲代NIH3T3成纤维细胞(简称NIH3T3细胞)和多瘤病毒middleT抗原转化的NIH3T3成纤维(简称MT3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的应答。在NIH3T3细胞中,PDGF刺激1min时,表现为肌醇-1、4、5-三磷酸[Inositol1,4,5-Trisphosphate;Ins(1,4,5)P3]明显地增加并达到峰值,持续时间的3 ̄4m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3H-肌醇掺入、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法及生物测定法比较了不同年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中的肌醇含量变化以及在有或无Ca2 的Kreb’s液中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的量效曲线。结果表明:(1)两种年龄大鼠主动脉中的磷酸肌醇均以IP为主,约占总磷酸肌醇的67%-83%。在静息状态和PE激活状态下,老龄大鼠主动脉中IP、IP2和IP3含量均明显高于年轻大鼠(P<0.05)。(2)在两种Kreys液中,对PE的量效曲线在老龄鼠均明显右移。提示血管平滑肌磷酸肌醇的代谢途径和方式与大鼠年龄密切相关,老龄鼠磷酸肌醇代谢明显活跃,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改良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技术研究了离体灌注大鼠心脏缺氧前后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的改变,观察到在心肌缺氧前给与尼群地平能显著增加心肌能量贮备,并延级缺氧后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耗竭,具有保存心肌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ChangesinHumanPlasmaandErythrocyteInorganicPhosphatesDuringthePerioperativePeriodTuWeifeng(屠伟峰)LinGuifang(林桂芳)ShenJianfan(沈健藩...  相似文献   

16.
以微粒沉降速度、粒度分布、粘度大小等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磷酸铝凝胶剂的最佳处方。结果表明,磷酸铝凝胶剂的沉降容积比可达93.1%,其粒度均小于10μm,而且沉降速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年龄作为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高血压的发病基础和年龄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我们应用酶学测定方法,测定了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和壮年期Wistar大鼠主动脉(A)、尾动脉(CA)和肠系膜动脉(MA)平滑肌的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磷酸酶(Ca^2+/CaM-PP)的活性。结果 幼年期和童年期各血管间和组间Ca^2+/CaM-PP活性坎显著差异(P〉0.05);青春期三种血管间Ca^2+/CaM-PP活性无显著差异,但活性均明显高于幼年期和童年期组(P〈0.01);青年期三种血管间的Ca^2+/CaM-PP活性无显著差异,但活性均明显高于青春期(P〈0.01);壮年期组A和CA血管Ca^2+/CaM-PP活性与青年期组无显著差异,但MACa^2+/CaM-PP活性明显低于青年期(P〈0.01)。结论 不同血管的舒张功能随年龄增长逐  相似文献   

18.
磷酸钙骨水泥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CPC修复33例患者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38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中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钙、磷值未见升高,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均填充良好,随访见所有患者均有CPC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刮除后利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可充分填充骨肿瘤刮除后不规则瘤腔,即刻恢复骨的强度.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反相HPLC法测定大鼠梗塞心肌组织中ATP,ADP与AMP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肌梗塞后,心肌能量物质ATP、ADP和AMP在梗塞区被发现有显著耗竭,少量资料认为非梗塞区亦存在类似变化。测定心肌能量物质的变化能够反映心肌梗塞程度,亦可以作为药物治  相似文献   

20.
Chen NY  Hu SJ  Dong HT  Li DB  Chen ZK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81-3485
目的探讨G蛋白-肌醇磷脂途径基因表达改变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提取2、4、6、8、10、12周龄各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8只)和正常血压大鼠(WKY,38只)心室肌、血管平滑肌、肝脏和肾脏组织的总RNA,共294个样品,利用高通量RNA阵列技术检测组织中G蛋白G11、Gq和PLCβ在不同周龄SHR中mRNA的表达谱改变.结果 (1)SHR在6、8、10、12周龄血压[158 mm Hg±8 mm Hg(1 mm Hg=0.133 kPa), 174 mm Hg±4 mm Hg,198 mm Hg±13 mm Hg,217 mm Hg±9 mm Hg],显著高于同周龄WKY组(109 mm Hg±6 mm Hg,128 mm Hg±5 mm Hg,142 mm Hg±4 mm Hg,141 mm Hg±5 mm Hg,P均<0.01),10、12周龄心室肌重量/体重比显著增加(P均<0.01);(2)SHR在4、6、8、10、12周龄,心肌组织G11的表达(1.42±0.35、1.87±0.40、1.96±0.24、2.09±0.38、2.34±0.45)显著性高于WKY(1.05±0.18、1.25±0.37、1.26±0.35、1.45±0.30、1.51±0.42,P<0.05或P<0.01),G11在血管平滑肌和肾脏组织的表达有类似的结果;(3)SHR在4、6、8、10、12周龄心肌组织Gq的表达(1.12±0.21、1.30±0.26、1.45±0.35、1.77±0.42、2.05±0.46)显著高于WKY(0.88±0.09、0.96±0.10、1.03±0.10、1.21±0.38、1.29±0.39,P<0.05或P<0.01),血管平滑肌和肾脏组织亦有相似的结果;(4)PLCβ基因表达在心肌组织和肾脏中在4、6、8、10、12周龄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而在血管平滑肌组织中未见PLCβ的明显差异表达;(5)肝脏组织中未见上述基因的明显差异表达.结论 G蛋白-肌醇磷脂途径相关基因mRNA表达增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