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主要损伤病因包括创伤后软骨缺损13例,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3例,局灶性骨关节炎1例,其他3例;StephenⅢ型6例,Ⅳ型11例,Ⅴ型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随访患者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的疼痛情况,踝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情况,踝关节的评分比较及同侧膝关节的功能评分情况。踝关节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评分参照Harris的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的评分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细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患者踝关节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62 9,P=0.000 0),而同侧膝关节的功能评分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 3,P=0.761 8),术后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踝关节骨折并距骨骨软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3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患者,在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的同时行关节镜下取出软骨碎片、关节面修整及钻孔.结果 本组随访6~25个月,平均13.5个月.笔者按Must和Teipner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关节镜下...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规律及治疗。方法:通过应用踝关节骨骼标本及距骨模型,观察在模拟踝关节骨折各种外力应用下距骨模型受力及关节面压缩情况,并对42例踝关节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所见及关节镜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踝部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部位、程度与损伤时足位置及外力、关节类型密切相关,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结论:此规律有利于踝关节镜入路的选择和手术步骤的制定,遵循其规律可做到踝关节镜手术操作准确,避免漏诊,减少意外损伤,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采用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15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19~73岁,平均(49.6±17.2)岁。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及Lysholm评分系统对供区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及疼痛进行评价。年龄和随访时间两因素分别与各评分的改变量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结果 1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8±10.4)个月。术前膝关节IKDC、Lysholm、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VAS评分分别为(90.91±6.44)分、(95.33±8.00)分、(63.58±18.50)分、(7.25±1.54)分,术后分别为(85.63±11.89)分、(90.75±11.83)分、(90.33±4.98)分、(2.17±1.19)分。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改变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63、-0.76。患者对手术非常满意4例(33%),满意5例(42%),一般3例(25%),满意率为75%。结论 取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年龄与术后踝关节、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损伤晚期并发症距骨骨软骨损伤,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确诊,根据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对急性期无移位或早期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可采用石膏固定和避免负重的保守治疗方法延缓病程发展.对不稳定或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关节镜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创伤小且疗效好;内固定的疗效也较好;对缺损较大的患者,可采用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无缺损面积限制,且无供区损伤.该文就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分期、诊断及治疗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2010年4月收治1例距骨骨软骨瘤,予手术切除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4岁,因“右踝关节酸痛3年余”为主诉就诊.查体:右踝关节无肿胀,皮肤无破溃,局部无表浅静脉曲张,足趾末梢血运好,于距骨前正中处可触及肿块,质硬,局部无压痛及叩击痛、无移动,关节活动正常;X线片示:右距骨骨软骨瘤[1].诊断“右距骨骨软骨瘤病”.入科后行“右距骨骨软骨瘤切除术”,术后切除组织病理示:右距骨骨软骨瘤.随访半年未复发.2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等形态学数据及MRI分期,并根据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分级,分析MRI分期与关节镜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35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前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及MRI检查,分别根据BerdntHarty标准及Hepple's标准进行分期,在PACS系统上应用测量软件工具分析MRI图像,确定病灶位置、测量其前后径、左右径及深度。所有患病的踝关节均进行关节镜探查,并进行病灶分级。分析MRI分期与关节镜下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1岁(16~44岁),其中男30例,女5例。通过X线发现13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根据BerdntHarty分期:6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3例为Ⅲ期,1例为Ⅳ期;6例病灶位于外侧,7例位于内侧。MRI检查共发现38处距骨骨软骨损伤(3例患者均有两处病灶),根据Hepple分期:Ⅰ期1例,Ⅱ期17例,Ⅲ期7例,Ⅳ期2例,Ⅴ期11例。14例病灶位于外侧,24例位于内侧;按照9宫格分区法,55.3%的病灶位于4区(内侧中部),23.7%位于6区(外侧中部)。内侧组病灶大小为:前后径(9.0±2.5)mm、左右径(11.2±2.9)mm、深度(8.4±4.0)mm;外侧组病灶大小为:前后径(7.8±3.2)mm、左右径(10.9±3.2)mm、深度(7.9±4.2)mm。两组病灶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镜探查共发现38处距骨骨软骨损伤(A级1例、B级1例、C级4例、D级27例、E级3例、F级2例)。MRI分期与关节镜下分级之间无相关性(r=0.12,P=0.474)。结论距骨骨软骨损伤主要位于距骨内侧中部及外侧中部,内侧病损以Hepple's Ⅱ期和Ⅴ期为主,外侧病变以Ⅲ期为主;内外侧病灶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外侧病变的关节镜下表现均以D级为主。Hepple'sMRI影像学分期与关节镜下分级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分析其治疗效果,探索治疗该病新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26例30距骨,先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MRI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准确标定治疗点,能流密度0.14~0.16 mJ/mm2(3~3.5 bar,8 Hz),冲击频率40~50次/min,冲击次数2 000次,隔日1次,共治疗5次,然后进行踝关节镜手术行病灶清理,微骨折或钻孔术.应用Mazur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10个月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踝关节MRI检查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个月距骨损伤面积的变化.[结果]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后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MRI示损伤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胡瑛 《中国科学美容》2011,(24):157-157,170
目的 探讨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断方法及使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6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患者,均采取踝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6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优良率为88.9%,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中度疼痛以上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负重疼痛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主要症状,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是治愈的关键.采用关节镜治疗效果显著、微创、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术治疗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20-03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术治疗的15例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术中显露局部软骨剥脱及软骨下距骨囊性变区,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在病灶中心用环钻垂直于骨面钻出合适深度圆柱状骨槽作为植骨区,再用环钻取出与受区相匹配的圆柱状带骨膜骨条,骨膜面朝上打压植入距骨缺损面受区,尽量保证骨膜与软骨面相平。合并的距腓前韧带损伤采用带线锚钉修补并加强外侧伸肌支持带。结果 15例均获得平均21.5(6~3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深部感染、髂骨取骨区骨折、螺钉断裂、内踝不愈合等并发症,未残留长期麻木与慢性疼痛。术后MRI显示距骨软骨下囊肿消失,移植区关节面无明显台阶,移植骨条与周围正常软骨及软骨下组织间隙无异常信号。末次随访时MOCART评分为(56.9±5.3)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94.4±6.7)分,疼痛VAS评分为(2.8±0.9)分,踝关节活动度为(59.9±4.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术治疗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软骨修复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7月26例踝关节骨折在踝关节镜下探查踝关节腔,清理撕裂韧带、水肿滑膜、损伤软骨,在踝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固定骨折,修复、重建损伤的韧带。结果软骨损伤部位同时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及距骨上关节面6例;累及距骨内侧面12例,其中5例同时合并内踝损伤,1例同时合并内、外踝损伤;同时合并外踝及距骨外侧面损伤8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内踝及距骨体部损伤。关节镜下软骨碎片取出术11例,软骨复位固定9例,关节面修整、微骨折术6例;距下关节镜检查示软骨损伤及韧带松弛5例,距跟韧带断裂3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修复重建术。手术时间40~16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10~300 ml,平均100 ml。术中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病例,切口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cGuire评分系统评定临床疗效:优15例(81~100分),良9例(71~80分),可2例(65~70分)。26例随访3~2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结论踝关节镜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能够精确解剖复位关节面,及时发现、处理软骨、韧带等合并损伤,创伤小,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规律及治疗。方法 通过应用踝关节骨骼标本及距骨模型 ,观察在模拟踝关节骨折各种外力作用下距骨模型受力及关节面压缩情况 ,并对 42例踝关节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所见及关节镜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踝部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部位、程度与损伤时足位置及外力、关节类型密切相关 ,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结论 此规律有利于踝关节镜入路的选择和手术步骤的制定 ,遵循其规律可做到踝关节镜手术操作准确 ,避免漏诊 ,减少意外损伤 ,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距骨骨折     
距骨是连接下肢和足部的枢纽,肩负重力传递和运动的耦联,是足部重要的功能单位。距骨位于踝穴内,分别与胫骨远端关节面,跟骨前、中、后关节面和舟状骨形成胫距关节(踝关节)、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周围韧带附着众多,外形不规则,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其表面约超过2/3的区域为关节软骨所覆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距骨前部骨软骨嵴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对13例距骨前部骨软骨嵴撞击综合征采用切除骨嵴、增生肥厚的纤维瘢痕和滑膜组织,男9例,女4例;年龄23~45岁,平均34岁。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1个月。踝关节疼痛、肿胀、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根据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软骨嵴切除及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距骨前部骨软骨嵴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魏民  刘洋 《中国骨伤》2019,32(1):43-47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伴有软骨下骨囊性缺损的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的22例伴有软骨下骨囊性缺损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34~58(46.4±6.9)岁;所有患者存在踝关节疼痛肿胀,7例踝关节活动部分受限,2例踝关节不稳,2例后足力线不良。所有患者的距骨骨软骨损伤位于距骨内侧,关节软骨损伤面积为64~132(101.6±27.1) mm~2,囊性病变直径9~15(10.5±1.8) mm。术前,术后12、24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关节疼痛,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关节功能。术后12个月取出内踝空心钉的同时行踝关节镜探查评估移植物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60(42.5±9.9)个月。术后12个月MRI显示植骨愈合良好,部分可见散在的小的囊性区域。二次关节镜探查发现,植骨与距骨愈合良好,表面纤维软骨形成良好。术后24个月MRI显示植骨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仍可见散在的小的囊性区域,但较前有所减少。术后12个月VAS评分2.8±0.8,优于术前6.2±1.5,而与术后24个月2.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83.0±5.6,优于术前55.3±13.7,与术后24个月83.7±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伴有软骨下骨囊性缺损的距骨骨软骨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和表面纤维软骨形成,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骨软骨镶嵌成形术修复骨软骨复合缺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采用骨软骨镶嵌成形术(Mosaicplasty)修复膝关节中等和大面积骨软骨复合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只成年山羊随机分成3组(n=8)。中等面积缺损组在股骨内髁制造直径6mm缺损,植入直径2mm骨软骨柱修复;大面积缺损组于股骨内髁制造9mm直径缺损,以直径3mm骨软骨柱修复;对照组于股骨内髁制造直径6mm缺损后不修复。自股骨髁间窝和滑车沟两侧非负重区用自制Mosaicplasty器械钻取骨软骨柱,推出器嵌入缺损处镶嵌填满。术后4、8、16及24周处死动物,取修复骨软骨组织行大体观察、HE及甲苯胺蓝染色。术后24周,取大面积缺损组和对照组膝关节摄X线片,观察骨软骨缺损修复情况,并分别取修复组织及正常软骨组织行蛋白聚糖(glycosaminogly cans,GAG)含量测定。结果中等面积缺损组术后4周,移植的骨软骨柱与基底部骨床结合牢固;8-24周软骨层之间以及与正常软骨间界限仍清晰。大面积缺损组术后4周,移植的骨软骨柱与基底骨床结合牢固,部分骨软骨柱被压入骨床内;8-24周压陷程度加重,与股骨髁相对关节面的部分软骨被磨损。对照组24周缺损仍无明显修复迹象,与股骨髁相对关节面的软骨磨损剥脱。组织学观察结果类似大体观察,术后24周中等及大面积缺损组软骨柱间均有缝隙存在,大面积缺损组毗邻软骨细胞稀疏肥大。术后24周,X线片可见大面积缺损组软骨下骨愈合良好,而对照组仍可见骨质缺损,与股骨髁相对关节面的软骨局部骨质硬化;软骨GAG含量测定显示正常软骨和大面积缺损组修复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者与对照组修复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osaicplasty可修复中等面积骨软骨复合缺损,但无法有效修复大面积缺损,效果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软骨或骨软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从同侧膝关节非负重面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移植修复距骨穹窿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距骨穹窿部软骨病损的患者,包括创伤后软骨缺损1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和局灶性骨关节炎3例。踝关节镜下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行关节镜下或加用关节切开移植术,缺损区清创后钻孔,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小柱,利用骨软骨自体移植系统(osteochondralautografttransfersystem,OATS)的专用器械,采取压配固定技术将移植物植入受区的孔中,行单柱或多柱镶嵌式移植修复距骨软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5~30个月,平均22个月。利用标准VAS(visualanaloguescale)尺子评估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从术前平均4.9±1.2降至术后0.8±0.1(P<0.001)。测量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44.3°±5.8°增加到术后65.6°±11.2°(P<0.001)。按Mazur等方法综合评定踝关节的状况,评分从术前平均(51.7±8.6)分提高到(92.4±6.3)分(P<0.001)。术后MR检查提示修复的关节面平滑,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以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的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是一种疗效明显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骨-骨膜移植治疗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治疗27例合并软骨下骨囊肿(平均直径 >8 mm)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男26例,女1例;年龄22~53岁,平均35.8岁。经踝关节镜探查明确发生距骨骨软骨损伤后,从自体髂骨取骨-骨膜移植物填充距骨骨软骨缺损区。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及软骨修复MR评分(MOCART)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术后距骨X线和MRI改变,以及术后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结果 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9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93.0±6.5)分]显著高于术前[(73.9±3.1)分];术后VAS评分[(0.8±0.8)分]显著低于术前[(5.4±1.0)分];术后患者非常满意16例,满意8例,一般2例,满意率为92.3%(24/26)。术后患者X线片均示软骨下囊肿低密度区消失,未见关节间隙狭窄;MRI均示原病灶缺损区被移植物填充。MOCART评分平均为(57.2±9.1)分,其中3例软骨下骨内有直径< 5 mm的囊肿。18例行二次关节镜探查示原软骨缺损区被再生类软骨组织覆盖。结论 自体骨-骨膜移植可同时修复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及软骨下囊肿,近期疗效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骨-骨膜移植治疗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治疗27例合并软骨下骨囊肿(平均直径>8 mm)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男26例,女1例;年龄22~53岁,平均35.8岁.经踝关节镜探查明确发生距骨骨软骨损伤后,从自体髂骨取骨-骨膜移植物填充距骨骨软骨缺损区.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及软骨修复MR评分(MOCART)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术后距骨X线和MRI改变,以及术后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结果 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9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AOFAS踩与后足评分[(93.0±6.5)分]显著高于术前[(73.9±3.1)分];术后VAS评分[(0.8±0.8)分]显著低于术前[(5.4±1.0)分];术后患者非常满意16例,满意8例,一般2例,满意率为92.3% (24/26).术后患者X线片均示软骨下囊肿低密度区消失,未见关节间隙狭窄;MRI均示原病灶缺损区被移植物填充.MOCART评分平均为(57.2±9.1)分,其中3例软骨下骨内有直径<5mm的囊肿.18例行二次关节镜探查示原软骨缺损区被再生类软骨组织覆盖.结论 自体骨-骨膜移植可同时修复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及软骨下囊肿,近期疗效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并距骨骨软骨损伤1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研究发现创伤造成的距骨骨软骨损伤,已成为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已有踝部骨折伴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文献报道[1,2].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笔者共手术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357例,发现有17例合并有距骨骨软骨损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