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细胞生存活性和NO含量的变化,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MTT法测定细胞生存活性变化并结合硝酸酶还原法测定细胞上清NO含量。结果:模型组细胞OD值明显低于正常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1);清开灵各组分都显著降低上清中NO含量,而且胆酸、黄芩苷、栀子苷(12.5μg.mL-1)组和新清开灵注射液(0.03%)明显增高OD值(P<0.05)。结论:清开灵有效组分通过提高细胞生存活性、减少NO分泌而保护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及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组。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脑组织中GFAP及TGF-β1的含量。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GFAP及TGF-β1的表达有不同程度增加,而清开灵注射液可不同程度地降低GFAP及TGF-β1的表达。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而降低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结合z-VAD-FMK(Benzyloxyearbonyl-Val-Ala-Asp-fluoromethylketone,z-VAD-FMK)干预,探索一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Necroptosis模型。方法:首先利用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氧糖剥夺及复氧复糖方法,筛选出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点。在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予Casepase抑制剂z-VAD-FMK 20μmol/L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Annexin V-FITC/PI(Propidium Iodide)双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方式。结果:确定氧糖剥夺2 h复氧复糖8 h,作为拟缺血再灌注时间点;z-VADFMK作用于拟缺血再灌注损伤BMECs后,细胞活性无统计学意义;z-VAD-FMK干预组在电镜下呈现明显的Necroptosis特征;流式检测显示,各象限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但Necroptosis特异性抑制剂Nec-1可显著降低Q2象限细胞比率,提示z-VAD-FMK干预抑制了细胞晚期凋亡,诱导了Necroptosis的发生。结论:z-VAD-FMK可诱导拟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Necroptosis,为以后研究缺血性脑中风necroptosis机制提供了细胞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双向电泳技术探讨天然成分组方药物益生注射液抗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模拟移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通过双向电泳技术观察受损细胞用药修复前后蛋白质组的变化 ,探索药物作用的靶标及分子机制。结果 :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大量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 ,但只有 8种蛋白质在用药前后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其中 6种蛋白质在细胞受损后含量下降 ,益生药物干预后上调 ;另 2种受损后含量增高 ,药物作用后下调 )。结论 :双向电泳技术为分析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益生注射液可能将血管内皮细胞的 8种蛋白质作为靶标 ,通过调节其含量而发挥抗缺血再灌注 (缺氧再给氧 )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致老年大鼠心肌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再通的方法,复制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观察心肌的病变程度;DNA电泳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参麦注射液治疗组的梗死面积小于再灌注组;DNA电泳发现再灌注组呈凋亡的典型表现,参麦治疗组梯形条带中DNA含量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明显减少;TUNEL染色发现再灌注组有大量的阳性标记,且积聚成团,参麦治疗组较再灌注组明显减少。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参麦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发生,并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75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红花注射液低剂量(62.5 mg·kg-1)、中剂量(125 mg·kg-1)和高剂量治疗组(250 mg·kg-1),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血尿渗透压值评价肾功能,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明显减退,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1);运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后,肾功能显著改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 (P<0.01)。结论: 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红花抑制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拟缺血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氧糖剥夺法制备拟缺血损伤模型,首先用不同浓度梯度的三七总皂苷进行干预,筛选出三七总皂苷的最佳用药浓度,然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RIG-I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三七总皂苷在22μg/m L浓度时能够显著提高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同时能够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下调RIG-I的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提示三七总皂苷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使RIG-I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内在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给予葛根素药物干预,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以了解细胞凋亡及葛根素在再灌注损伤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假手术组及单纯缺血组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多,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在再灌注前给予葛根素治疗可减少因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可见心肌细胞凋亡发生,再灌注可加速细胞凋亡的发生;葛根素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培养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新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分离脑微血管段并消化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Kreb液,95%N2 5%CO2)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蛋白mRNA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CAM-1、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开灵组显著降低其蛋白表达和VCAM-1 mRNA转录水平(P<0.05);新清开灵注射液对ICAM-1和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新清开灵注射液通过干预黏附分子表达而阻抑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及天麻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成脑局灶性缺血2 h,再灌注24 h.以HE染色,TUNEL标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使用电针及天麻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针药结合组显示神经元形态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残存细胞率增加更明显,显著降低残存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Bcl-2/Bax的表达比例增加更显著.结论:电针、天麻及二者结合有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二者合用比单一作用强.  相似文献   

11.
金杰  陈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77-1878
目的:探讨中药参芪通络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钙含量及血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的影响.方法:采用4血管法造成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参芪通络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对脑组织钙含量及血CK-BB的影响.结果:高剂量参芪通络注射液对脑组织钙含量和血CK-BB有显著降低作用,与复方丹参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通络注射液有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相关细胞因子的TNF-α损伤机制以及清开灵的作用特征。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利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方法复制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给予清开灵注射液、TNF-α抗体及该抗体与清开灵共用。选择再灌注24h和72h两个时间点,检测血清TNF-α、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以及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量。结果:清开灵具有降低升高的血清TNF-α含量的趋势,而TNF-α抗体的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清开灵和TNF-α抗体均能够有效地降低外周血sICAM-1水平、脑组织ICAM-1含量和血清P-selectin含量,阻断TNF-α后更明显,而且使清开灵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损伤与微血管内外炎性细胞因子的毒性损害有密切关系,并与黏附分子导致血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注射剂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细胞的作用效应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肾动脉分支点下阻断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SD大鼠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n=30)、缺血再灌注组(B组,n=30)、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C组,n=30)。其中假手术组开腹后只暴露腹主动脉不阻断腹主动脉,然后关闭腹腔;缺血再灌注组阻断腹主动脉30min后,放开腹主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开腹前,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10mL/kg),然后开腹阻断腹主动脉30min后,放开腹主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造模完成后,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再灌注12h、1d、2d、3d、7d后用Tarlor法评价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然后取出L2-4段脊髓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结果:黄芪注射液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双后肢神经功能损伤情况(P<0.05)、可以减少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神经细胞中凋亡细胞数量(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保护血脑屏障阻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途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MMP-9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MP-9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黄芩苷及新清开灵复方显著降低MMP-9mRNA的表达(P<0.05)。结论:清开灵有效组分可能通过减少血脑屏障内皮细胞MMP-9mRNA表达而阻抑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及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组。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脑组织中GFAP及TGF—β1的含量。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GFAP及TGF—β1的表达有不同程度增加,而清开灵注射液可不同程度地降低GFAP及TGF-β1的表达。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而降低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因脑缺血致使脑组织坏死前,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1]。快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是救治脑缺血的前提.而继后的再灌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CIRI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脑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微血管新生,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2]。脑缺血后的药物干预就是要抑制神经元损伤,恢复局部脑血流,阻断缺血半暗带区向脑梗死发展。川芎嗪(TMP)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减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3]。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TMP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注射液抗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方法 建立人尸睾丸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干预后,观察睾丸形态结构,并以TUNEL技术显示生精细胞凋亡,NADPHd法显示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组织匀浆NO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使睾丸组织结构破坏,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增高,NOS活性增强,NO合成增多;复方丹参注射液干预明显改善了睾丸组织形态,并使细胞凋亡指数和NO生成量显著下降,NOS活性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活血化淤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调节NOS活性,降低损伤组织中NO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自噬现象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在维持机体的生理代谢和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双重调控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自噬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并与缺血损伤过程中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及氧化应激等相互影响。因此,对自噬的调控成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重要新靶点,而中医药由于组分复杂可发挥其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干预作用,以实现对自噬的有效调节。文章检索近几年相关文献,从自噬角度探讨其与炎症反应、再灌注、氧化应激等共同作用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作用,以期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红花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缺血对照组、红花大剂量组、红花中剂量组、红花小剂量组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和流式细胞术 ,观察再灌注 2 2h后脑缺血症状及脑细胞凋亡率。结果 :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缺血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给药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低于缺血对照组 ,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红花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损伤是在缺血性损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视网膜血管阻塞所引起的缺血性眼病在血液再通后,通过一系列链式反应,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发生。如何减轻或防止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视神经节细胞损伤和凋亡,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防治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