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脑白质病变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正逐年上升。截至目前为止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探索研究脑白质病变发生机制及其病变后相关蛋白表达,尽早对其进行干预处理,对脑白质病变的防治尤为重要。随着中医药对脑白质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发挥其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干预作用,进而实现对脑白质病变后相关蛋白的调节,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对脑白质具有保护性作用。文章就其发病机制、相关蛋白表达和中医药干预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肿瘤、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有关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目前研究认为,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涉及神经细胞凋亡、血脑屏障破坏、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线粒体损伤、细胞内Ca~(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多方面。文章就姜黄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作用、实验动物模型选择及其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予以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舌下络脉为中医舌诊的重要诊察部分,在指导辨证、确立治法及用药上可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在提升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程度和准确性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舌下络脉形成的机理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且缺乏较为系统的论述。因此,文章首先对舌下络脉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初步从中医角度和现代医学机制两方面来阐释正常与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机理,并从舌下络脉的色泽、粗细、润燥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辨析其所预示的临床意义,最后对近年来舌下络脉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概述,以期能更为全面的、系统的理解舌下络脉形成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冬雪  祝美珍  齐景馨  曾宪晶  俞睿 《中草药》2018,49(13):3162-3165
药对的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临床遣药组方及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科学内涵。近年来,许多脑缺血损伤的防治研究发现,通过中药药对的合理运用,实现中药复方的优化组合,可多靶点、多层面作用于缺血脑组织的神经血管单元,多途径调控相关信号通道,明显减轻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损伤及脑缺血损伤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和再灌注损伤,及时恢复脑部血流并有效保护神经元,取得"复流"与"脑保护"相似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单纯针刀、针刀为主的综合疗法对近年来针刀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文献进行综述概括。结果表明单纯针刀疗法在治疗肌筋膜炎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以针刀为主的综合疗法对提高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缺乏多因素分析的系统性研究,且在临床诊断及基础性研究等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自噬现象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在维持机体的生理代谢和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双重调控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自噬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并与缺血损伤过程中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及氧化应激等相互影响。因此,对自噬的调控成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重要新靶点,而中医药由于组分复杂可发挥其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干预作用,以实现对自噬的有效调节。文章检索近几年相关文献,从自噬角度探讨其与炎症反应、再灌注、氧化应激等共同作用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作用,以期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清热化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BM、CNKI、CMCC、VIP、万方医学网收集清热化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文献,时间限制为2000年1月—2017年5月,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201例研究对象),其中9项试验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了评定,8项试验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了评定,4项试验对中医证候积分值进行了评定,2项试验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了评定。试验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瘀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OR=3.64,95%CI[2.44--5.45],P0.000 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瘀汤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SMD=-4.41,95%[-5.66,-3.15],P0.000 01);中医证候积分值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瘀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SMD=-6.17,95%[-9.63,-2.71],P0.000 5);日常生活能力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瘀汤组优于对照组(SMD=1.58,95%[1.19,1.98],P0.000 01)。结论:清热化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上述结论尚待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