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9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HDL-C、LDL-C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1%,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3.5±1.6)分,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6.4±1.3)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阿司匹林在有脑出血(CH)史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患者中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具有 CH 史的 IS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100例无 CH 史的 IS 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血脂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从治疗后1周开始,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的改善,而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的组间差异、疗效构成和临床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具有 CH 病史的 IS 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其临床疗效与在初发 IS 患者中应用时基本等同,而且不会显著增加 IS 和 CH 的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抗血小板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抗凝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患者1年,联合组患者在1年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和主要终点事件均低于抗血小板组患者和抗凝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了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同时国内外指南也相继推荐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的一级预防。随着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发现,其在高血压中的运用受到广泛的重视,但阿司匹林易导致溃疡或黏膜糜烂而引起出血。中药三七、蒲黄具有活血、止血的双相调节作用。治疗高血压时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同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予以三七、蒲黄活血化瘀、止血治疗,用中药预防阿司匹林易致出血这一问题是临床治疗中的思路之一。本文对阿司匹林在高血压中的应用现况,阿司匹林致高血压患者出血,中药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的预防.方法 将211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3组.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71例,阿司匹林治疗70例,氯吡格雷治疗70例,随访3年,观察脑梗死的发生.结果 3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均未发生出血和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分析阿司匹林单药与联合辛伐他汀预防脑血管卒中效果和不良反应,总结较好的临床用药经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临床随访,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脑卒中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明显降低血脂水平,试验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联合应用辛伐他汀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合理联合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二、抗凝治疗 冠心病应用抗凝治疗的目的为:①预防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面积扩大,降低死亡率;②预防心室附壁血栓及动脉栓塞的发生;③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④预防心肌梗塞晚期的再梗塞和死亡。抗凝治疗已成为NSTE ACS早期治疗的主要手段,国内外先后有多个不稳定心绞痛单独肝素抗凝或与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应用均取得良好疗效。目前口服抗凝药中应用最多的为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VKA)——华法林,许多临床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较单用阿司匹林进一步降低了临床事件,但大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故需密切监测IN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糖尿病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进行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工作实践,对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事件中的徇证医学证据、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以及阿司匹林副作用的预防等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在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使用阿司匹林,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阿司匹林用药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此外,在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也应当做好各类常见副作用的预防工作。结论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临床上还应当加强对阿司匹林在糖尿病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使用研究,以更好地造福于广大糖尿病患者,使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做健康体检的高血压前期志愿者53例,分为3组,A组仅提供饮食建议;B组在饮食建议基础上,晨服小剂量阿司匹林;C组在饮食建议基础上,睡前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干预前、后检测血压,并以血小板集聚率评价阿司匹林抵抗情况。结果:干预4个月后,A、B两组的血压均无明显变化,只有C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通过评价阿司匹林抵抗发现,B组发生阿司匹林完全抵抗或半抵抗的百分率稍高于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前期有较好的降压治疗效果,将可能有利于高血压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1.
王振海 《当代医学》2014,(16):145-14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8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占35.0%,19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占25.75%;16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占20.0%;13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占16.25%,4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占5.0%。此外,服用阿司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哮喘、胃肠道反应、机体出血及药物合用问题。结论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应合理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增高的疾病,阿司匹林已被证明在预防和治疗CVD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石用药,若患者无服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或严重不良反应,应该坚持长期甚至终身的预防用药。但实际上,阿司匹林依从性并不是理想的,并且随意停用或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者,可能会诱导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本文主要概述在心血管疾病中,关于阿司匹林依从性重要性,依从性差的原因以及可用于提高阿司匹林药物依从性的策略,对于未来临床工作中应用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用药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独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预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Mo 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NIHSS、Mo CA评分项目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Mo CA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0 d、6个月和12个月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各38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复发5例,复发率13.16%,对照组中复发8例,复发率21.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比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明显,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随访患者复发少,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窗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会在北京举行2005年11月22日,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心血管专家组成的共识专家组集中讨论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一级、二级预防和急性期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制定出2005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以规范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共识指出:◎建议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治疗获益/风险比良好的所有临床情况。◎现有证据支持阿司匹林长期治疗以预防中、高危患者(如冠心病10年危险≥10%)和已有血管事件病史的患者发生严重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论ST段是否抬高,均建议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组,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相较于阿司匹林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复发,改善血脂、斑块、炎症和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7.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临床观察中发现部分已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近年来。有学者采用“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来描述服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后仍出现血栓性或栓塞性事件这一现象(又名阿司匹林无反应或阿司匹林耐受)。AR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高于阿司匹林敏感者。AR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加用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下降幅度要显著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研究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对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要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单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TI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负荷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00%,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TIA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合并症再发生方面的临床疗效差异,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名经手术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临床推荐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5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项目为脑血栓、偏瘫等功能障碍、心肌梗塞,因急性缺血症状而再次入院的发生率,并对2种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典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方面均比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高,且具有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及合并症再发生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