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干漆及大黄?虫丸中非法染色成分808猩红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三氯甲烷提取氮吹浓缩后甲醇复溶液的分析采用Bosto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检测波长518 nm。液质联用确证采用Waters HS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808猩红在0.033~3.3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干漆平均回收率100.2%,RSD 1.2%。大黄?虫丸平均回收率99.8%,RSD 1.8%。检出限为1.67 ng。17批阳性样品中808猩红的含量范围为0.89~218.2μg/g。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干漆及大黄?虫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ADC值相对应的脑水肿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并行磁共振DWI检查的病例269例,采集脑梗死后超早期(≤6h)、急性期(6~24h)、坏死期(24~48h)、软化期(48h~3w)ADC值变化,并将脑梗死患者按前后循环、灰白质观察及分析各组ADC值的差别.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DWI图像均为高信号,而ADC图为低信号.超早期病灶侧ADC均值为(0.524±0.080),急性期为(0.401±0.081),坏死期为(0.369±0.084)[较急性期下降(P<0.001)],软化期为(0.524±0.100)[较坏死期上升(P<0.001)],ADC值由高到低再逐渐升高,呈“U”型变化.白质病灶侧ADC均值较灰质降低[(0.432±0.103) vs.(0.455±0.126),P<0.05];前循环病灶侧ADC均值较后循环降低[(0.431±0.117)vs.(0.479±0.095),P<0.01].结论 ADC值可用于预判脑梗死细胞水肿的类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圆形头痛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圆形头痛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总结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等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诊治的21例N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1例病例中男9例,女12例,年龄18~63(37±12)岁,病史7 d至30年,疼痛部位:顶部7例,颞部6例,枕部8例,颢顶交界1例;头痛在头部左侧10例、右侧9例、枕部中央1例、顶部中央1例,1例患者同时在左枕部和颞顶交界处两处疼痛.13例患者头痛区域为直径0.6~5 cm的圆形,8例患者头痛区域为直径(1~2)cm×(1.5~3)cm的椭圆形.疼痛性质为针刺样痛6例、锐痛3例、搏动性痛3例、挤压性痛1例、胀痛5例、隐痛3例;3例采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进行神经阻滞治疗,1例获得30h缓解,2例无效,1例在用阿米替林和帕罗西汀治疗无效后用针灸治疗获得缓解,1例用卡马两平和阿米替林连续治疗3个月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最后消失,8例用阿米替林和吲哚美辛或布罗芬治疗疼痛消失,1例用沙格雷酯和阿米替林治疗后疼痛消失,2例用阿米替林和吲哚美辛治疗无效,1例服用尼莫地平头痛消失,4例未治疗,3例失访.结论 NH并不是十分少见的头痛类型;阿米替林与吲哚美辛、布罗芬或卡马西平合用和针灸治疗可能对部分NH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2岁,1月余前因左顶叶脑出血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继发性脑积水,外院治疗效果欠佳而转入我院;既往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持续服用华法林6个月。查体:浅昏迷状态,留置胃管、尿管,体温37.6℃,脉搏82次/分,呼吸19次/分,四肢肌张力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3.7×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70%。腹部超声:右下腹8.02 cm×6.42 cm×6.03 cm囊性局限性无回声包块,与髂内动脉相连(图1A),瘤颈小,起始部细窄;CDFI及频谱图像均于收缩期见血流信号自髂内动脉射向瘤体,舒张期未见明显彩色血流(图1B);超声提示:右下腹巨大囊性包块,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长柱十大功劳生物碱一测多评方法,对生物碱含量进行动态分析,确定长柱十大功劳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物,建立该组分与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含量;同时用外标法测定3种生物碱的绝对含量,比较计算值与测量值,评价一测多评的准确性;采用一测多评模式测定长柱十大功劳不同采收期的生物碱含量。结果:建立了长柱十大功劳生物碱一测多评方法,计算值与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总碱含量4~8月逐渐升高,8月达峰值,9~12月降低。结论:该法可简便、准确测量长柱十大功劳不同生物碱含量;最佳采收期为8月。  相似文献   
7.
神经科住院患者中,很多病人因卧床不起或运动功能障碍而少动,导致大便秘结不通,临床上常用开塞露塞肛、果导片口服或灌肠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达到通便之目的,而少部分则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采用润肠通便法,以麻子仁丸合增液汤为主方,采用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制剂,治疗便秘患者共6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持续性偏侧头痛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持续性偏侧头痛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方法 按照国际头痛学会2004年制定的国际头痛疾患分类诊断标准收集病例.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尺度数字分级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分析12例持续性偏侧头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12例病例中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20~73岁.在头痛基础期疼痛程度评分为(3.75±0.87)分,疼痛加剧期为(9.08±1.08)分;12个患者在疼痛恶化期均具有同侧下列部分或全部三叉自主神经症状:流泪、球结膜充血、流涕、鼻塞.全部病例均使用了吲哚美辛口服治疗,全部有效;5例使用维拉帕米预防治疗,3例有效,2例无效;3例使用了托吡酯预防治疗,2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后9例头痛发作完全停止,3例恶化次数减少,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应提高对持续性偏侧头痛的认识,首选吲哚美辛治疗,维拉帕米或托吡酯可作为预防治疗的选择,以提高长期治疗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认知及精神障碍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抗体类型、临床症状、MMSE诊断结果、治疗结果、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90例患者以抗NMDA抗体的阳性率最高,达90%(81/90)。常见临床三大表现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中仅9例(10%)患者为单一障碍,66例(73.33%)患者合并2种障碍,15例(16.67%)患者同时兼具3种障碍。90例患者中,经MMSE判定符合明显认知障碍共69例(76.67%),临床诊断60例(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6,P=0.137)。患者认知障碍明显改善。出现癫痫者均遗留癫痫,发作频率约1~2次/月。抗LG1抗体与抗CASPR2抗体患者首发症状均存在癫痫,治疗后的发作频率约4次/月。54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随访期间共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6.67%(24/90)。其中老年患者复发率为60%(9/15),未成年患者50%(6/12),青中年患者14.29%(9/63)。青中年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老年患者(连续校正χ2=11.809,P=0.001)与未成年患者(连续校正χ2=5.959,P=0.015)。结论 AE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与认知障碍,在抗体检测基础上结合特异性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免疫治疗方案对于抗NMDA抗体阳性的患者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的梗死面积和部位的变化,并探讨其与OSAS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治疗并完成睡眠多导监测的6h~3w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神经影像学检查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146)和后循环梗死组(n=54),大面积(≥5 cm) 47例、非大面积(2~5cm及<2 cm)153例,并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2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单纯脑梗死组(n=89)及脑梗死合并OSAS组(n=111).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脑梗死部位、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睡眠参数方而的检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单纯脑梗死组其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63例(70.8%),脑梗死合并轻度OSAS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40例(80.0%),合并中度OSAS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25例(75.8%),合并重度OSAS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18例(64.3%),四组前后循环中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大面积梗死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合并OSAS组分别为20例(22.5%)、27例(24.3%),非大面积梗死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合并OSAS组分别为69例(77.5%)、84例(7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脑梗死的部位、面积与OSAS的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