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黄炳坤  黄东平 《吉林医学》2011,(19):3925-3926
目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对诊断及治疗糖尿病的应用价值,并探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观测指标。方法:在全自动7180日立生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及HbA1c含量,其中正常对照组45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60例,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52例,结果:糖尿病组(包括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及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组)FPG及HbA1c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组比较,后组测定的FPG及HbA1c均值明显升高(P<0.01),HbA1c随着血糖浓度升高而升高,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着HbA1c升高而升高。结论:测定HbA1c对诊断糖尿病,控制血糖浓度,对糖尿病的发展状况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都是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已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bA1c可以准确反映较长期血糖控制的程度,它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在血糖监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血糖控制指标(包括空腹血糖、负荷后血糖、血糖波动等)像HbA1c这样稳定,且对并发症的预测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因此,所有的糖尿病权威指南都将HbA1c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然而,由于HbA1c检测方法尚不统一,且价格相对昂贵,使其一直未走上糖尿病诊断的舞台.随着HbA1c检测标准化的推广,该指标是否将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成为近期糖尿病领域研究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社区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慢性并发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慢性并发症的情况,为糖尿病的社区防治和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方式调查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社区门诊随诊的糖尿病病人共194人,检测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调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情况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机抽查的194个病人中,血糖控制达到良好的只占24%;只有23%的病人在半年内检测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到良好的病人不足30%;在社区诊治的糖尿病病人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较低,只有5.7%~22.7%。结论社区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糖尿病病人的科学管理和治疗。有效控制血糖和加强慢性并发症的筛查是今后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丁莺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502-2503
目的探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例糖尿病患者和33例正常人对HbA1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HbA1c及FB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HbA1c及FBG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并发症者(P<0.01)。HbA1c随着血糖浓度升高而升高,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1c含量有关。结论测定HbA1c对诊断糖尿病,评估血糖控制状况极为重要,适合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和血糖异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BG),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35人,血糖异常者58人,正常者48人,分别测定HbA1c和FBG,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1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糖异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均高于血糖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者间FBG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bA1c较FBG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血糖稳定控制及提示并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GHb,HbA1c)是血红蛋白在高糖的作用下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已有大量研究表明,HbA1c是糖尿病(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监测指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HbA1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进而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关系密切。现就HbA1c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以及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HbA1c代表较长时间内血糖完整的变化,是血糖总体变化的指标,是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UKPDS结果显示,HbA1c每降低1%,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危险性降低2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塞率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HbA1c经常控制不理想而需多次住院治疗,为了解其中原因,笔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3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及与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观察组)10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两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分析HbA1c与FBG的关系,以及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检测血液中HbA1c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降低 T2DM 及其并发症的关键。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T2DM的诊断标准之一,并将其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现对HbA1 c在T2DM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吕玉芹  刘玉华 《医学综述》2014,(8):1461-1464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监测中长期血糖控制和评估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在糖尿病预测、诊断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提高HbA1c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加速HbA1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HbA1c标准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因此,进一步规范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提高其检测标准化水平对于改善我国糖尿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以及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HbA1c代表较长时间内血糖完整的变化,是血糖总体变化的指标,是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UKPDS结果显示[1],HbA1c每降低1%,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危险性降低2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塞率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HbA1c经常控制不理想而需多次住院治疗,为了解其中原因,笔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3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132例患者均为本院内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对糖尿病并发症早期诊断的意义,为控制及延续糖尿病进展及并发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尿MALB、酶法测血糖和RBP、亲和层析法测HbA1c.对1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HbA1c、尿MALB、血清RB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HbA1c水平越高,尿MALB及RBP水平也越高,两组比较差异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HbA1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MALB、血清RBP含量与糖尿病肾病肾脏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HbA1c浓度越高,尿MALB及RBP浓度水平也越高.尿MALB及RBP是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空腹、餐后2h血糖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餐后2h血糖及HbA1c检测,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统计学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HbA1c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症组的HbA1c与空腹(r=0.34、r=0.37)、餐后2h血糖(r=0.67、r=0.70)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HbA1c数据客观稳定,对临床诊断糖尿病、控制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强化血糖达标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与空腹及餐后血糖联合检测能更好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P选择素(P-sel)及纤维蛋白原(FIB)在监测糖尿病及诊断早期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全自动生化和血凝分析仪分别对146例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165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进行HbA1c、GSP、P-sel及FIB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1c、GSP、P-sel及FIB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血管并发症组HbA1c、GSP、P-sel、FIB的水平又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均〈0.05)。结论检测HbA1c、GS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的控制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P-sel及FIB水平显著上升说明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高度活化、血液高凝程度加剧,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监测糖尿病病情变化及诊断早期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5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10%者25例,HbA1c小于10%者31例,测定颈动脉IMT,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IMT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组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bA1c大于10%组IMT高于HbA1c小于10%组;(2)颈动脉IMT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高,血糖控制不佳者尤重,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贵州省黔南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280例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汉族组(170例),少数民族组(110例),采用氧化酶法测定受试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使用亲和层析微柱法测定HbA1c.结果:受试患者FPG及2 hPG值分别与HbA1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与少数民族组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含量的检测与民族无关,但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以及早期认识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了解健康人群及不同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情况,并与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标准差(SD)、血糖波动次数(N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有并发症组患者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均P<0.05);平均血糖(MBG)与HbA1c呈正相关(P<0.01),而MAGE与HbA1c无关(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Hcy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糖波动是独立于HbA1c之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子,Hcy的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血糖监测中 ,除了进行餐前或餐后的血糖检测之外 ,定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C(HbA1c)的水平亦为关键。糖化血红蛋白A1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形成的非酶催化的稳定糖基化产物 ,在血液中以HbA1c最为主要。HbA1c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由于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 12 0天 ,因此HbA1c的浓度可反映取血前 4~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将HbA1c的测定作为糖尿病者长期血糖控制的一个评估指标 ,DCCT及UKPDS研究亦证明 ,HbA1c水平的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及出现时间的早晚有密切关系。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者对照组40例。将观察组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HbA1c 4.0豫~5.5豫为血糖控制良好,共32例,设为 A组,HbA1c>8.1豫为血糖控制差,共13例,设为B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HbA1c、U-mAlb水平及观察组A组和B组HbA1c、U-mAlb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HbA1c、U-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的HbA1c、U-mAlb水平分别为(4.3±0.7)%、(35.61±6.18)mg/L,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过观察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可以监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情况,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对妊娠糖尿病(GDM)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对妊娠耱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63例妊娠耱尿病患者设为GDM组,57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FPG)、HbA1c及GSP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并对妊娠糖尿病组不同HbA1c控制水平的妊娠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糖化血清蛋白血清水平及异常率在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OGTT为GDM的诊断标准FPG、HbA1c对GDM诊断方法学评价,灵敏度、正确诊断指数及符合率以GSP、HbA1c较好;HbA1c≥6.0%组GDM患者妊高症、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均高于HbA1c<6.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P、HbA1c对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HbA1c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