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型糖尿病血浆内皮素与微血管病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讨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浆内皮素(ET1)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有关数据采用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法。[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1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结论] 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糖尿病(DM)患者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提早应用ET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内皮素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和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直接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糖尿病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清ACE和血浆ET水平。结果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ACE和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且随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加重,血清ACE和血浆ET水平显著增高。糖尿病患者血清ACE和血浆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ACE和血清ET水平增高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功能与Ⅱ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两者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的4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病变20例,无微血管病变26例)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CNP-14O浓度和外周血小板计数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CMP-140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有微血管病变组较无微血管病变组明显增高(P<0.001)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无差异(P>0.05)GMP-140水平变化与空腹血糖、血浆胆固醇、年龄无相关性,与病程呈正相关,(r=0.407,P<0.01)。结沦:GMP-140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0例正常人及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伴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较未伴有微血管病变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也明显升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引起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并提示血浆内皮素的升高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无微血管病变组(62例)、微血管病变组(65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1)活性,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分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3组PAI-1及FIB水平.结果: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IB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I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及低纤溶状态,在发生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后更为明显,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PAI-1和 FIB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芪黄活血汤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配合高热量饮食建立动物模型,治疗1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尿微量白蛋白(UAE)等指标。结果:糖尿病大鼠FBG、ET和UAE明显升高,NO水平及NO/ET降低,治疗后FBG、ET、UAE明显降低,NO含量及NO/ET明显升高(P<0.01)。结论:芪黄活血汤可降低血糖,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ET分泌,增加NO分泌及活性,维持血管舒缩平衡,从而有效地防治DMAP。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正常人及37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伴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内皮素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者(P<0.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46例糖尿病组细分为无并发症组(18例)、大血管病变组(15例)、微血管病变组(13例),并与对照组45例进行比较。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糖尿病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微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血糖越高,D-二聚体越高(P<0.01)。结论检测糖尿病D-二聚体是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诊断指标之一。严格控制血糖、监测D-二聚体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在糖尿病患者血、尿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血、尿内皮素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尿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5);结论:内皮素水平升高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升高是糖尿病时多种损伤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皮素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壮族成人2型糖尿病(T2DM)并高血压(HT)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壮族T2DM患者分为两组,T2DM并HT组(H组)48例,T2DM组(N组)54例;设立汉族成人T2DM为对照组,T2DM并HT组(Ha组)32例,T2DM组(Na组)40例。采用放免法检测ET,比色法检测NO。结果H组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N组患者(P<0.01),NO明显低于N组患者(P<0.01);但H组患者血浆ET、NO与Ha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N组患者血浆ET、NO与Na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壮族成人、汉族成人T2DM患者血浆ET与NO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壮族成人T2DM并HT患者与汉族成人T2DM并HT患者血浆ET及NO无显著性差异,两个民族T2DM并HT患者均存在着严重的内细胞功能损害,提示ET和NO的检测对DM患者血管病变的观察、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单纯高血压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对 5 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 5 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 ,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血浆ET ,CGRP ,并测定血脂、尿微量白蛋白 ,查眼底和体重指数。结果 两组ET值均升高 ,餐后较空腹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CGRP餐后与空腹差异显著 (P <0 .0 5 ) ,单纯高血压组无差异 ,两组空腹有差异 (P <0 .0 5 ) ,餐后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ET值升高 ;CGRP值降低 ,与血糖、甘油三脂有关 ;提示治疗糖尿病时降低ET可减轻、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 (DM)和糖尿病肾病 (DN)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 (E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照组 43人 ,DM组 45例 ,DN组 40例 ,测定血浆 CGRP、 ET及血压。结果 :DM组的 CGRP比对照组、 DN组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 )。 DN组的 ET比对照组、 DM组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1)。三组的血压 :DN组最高 ,DM组次之 ,对照组最低。对照组、 DM组的 CGRP与 ET正相关 ,DN组的 CGRP与 ET无显著相关。结论 :CGRP对血压的影响 ,在无血管并发症的 DM大于 D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8例,无视网膜病变组27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指标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视网膜病变组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变之前已有广泛的内皮功能受损,内皮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NID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卓成  罗蓉  艾辉  阎德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28-183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无微血管病变者41例,伴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和CD42b)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RI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NIDDM组血小板CD62p、CD63和TSP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51±0.73)%、(4.93±1.06)%、(79.37±11.17)%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值(MnX)(15.62±4.22、7.78±1.9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26)%、(2.22±0.61)%、(63.58±9.37)%、(9.86±1.05)、(3.03±0.43),P<0.05,伴微血管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NIDDM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61和TSP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r=0.57、0.52、0.37和0.33,P<0.05)。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血管病变时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正常人和糖尿病伴各种血管病变时血浆因子ⅧR∶Ag的变化,结果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肾病组ⅧR∶Ag值最高,与其它各组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别;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伴微血管病变组ⅧR∶Ag值也显著高于正常组;提示病变越弥散,ⅧR∶Ag值越高,血浆ⅧR∶Ag值和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二者都是较敏感的高凝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型糖尿病微血管病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2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LBY-N 6A型黏度计测血液黏度,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蛋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的患者(包括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二聚体及血液黏稠度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与视网膜病变,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尿病病程正相关,而与血液黏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可作为血栓形成标志物;D-二聚体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正常对照组47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27例、合并大出血发症33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22例、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14例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浆内皮素为(83.16±48.23)ng/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78.47±57.33)ng/L,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ET(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及9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MPV、PDW、MCV、RDW升高,PCT减低,有微血管病变者MPV、PDW、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更加明显(P<0.01,P<0.05)。其中MPV、PDW和FP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增加显著(P<0.05),MPV与PDW呈正相关(r=0.4,P<0.01),MPV与FPG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测定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素E_1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PGE1)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水平影响。观察PGE1治疗 /ACEI治疗对糖尿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观察PGE1治疗组、ACEI治疗及普通治疗组对糖尿病蛋白尿水平的疗效 ,并对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静脉输注PGE1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PGE1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水平 ,效果明显高于ACEI治疗组 ,而后者疗效又显著高于非ACEI治疗组。结论 :PGE1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水平 ,此作用可能与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