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敏灸合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属于缓解期患者随机纳入热敏灸合穴位敷贴、热敏穴敷贴、热敏灸、常规穴位敷贴为治疗方法的4个不同分组及每个分组3个不同水平,观察患者的哮喘年发作次数、发作时的病情程度分级、年感冒次数、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等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判定其疗效。结果:热敏灸合穴位敷贴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热敏穴敷贴组(为80.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二者与热敏灸组(为43.33%)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常规穴位敷贴组(为63.3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次数与疗效方面,治疗3次与9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热敏灸合穴位敷贴、热敏穴敷贴可有效减少哮喘缓解期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及减轻发作时严重程度;2.敷贴次数的增加可提高临床疗效;3.热敏灸合穴位敷贴可做为一种新的防治哮喘的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肺定喘散敷贴穴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患者,应用益肺定喘散,在三伏天进行穴位(天突、膻中、中脘、中府、大椎、肺俞、脾俞、肾俞)敷贴,对患者施行穴位贴敷前、后哮喘发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效30例,有效6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5%。治疗后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和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益肺定喘散敷贴穴位疗效确切,能有效地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次数,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综合外治疗法(频谱照穴、穴位敷贴、穴位注射)联合中西药物内用的综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可比特气雾剂吸入,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外治疗法(频谱照穴、穴位敷贴、穴位注射)。观察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发作次数积分及血清IgE水平。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0.23%和55.17%,治疗组、对照组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和68.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发作次数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IgE复常率为71.67%,与对照组56.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外合治综合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方家  刘中勇  邓鹏  赖小美 《新中医》2011,(12):82-84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美托洛尔片、阿司匹林片等西药治疗;热敏灸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热敏灸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2.00%,西药组为84.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心电图∑ST、NST、NT值,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值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复方斑蝥膏与传统药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斑蝥组与传统天灸组,予相应药物贴敷,对其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复方斑蝥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传统天灸组的82.27%;其活动受限、哮喘状况、刺激物原的反应等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复方斑蝥膏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OA患者68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常规针刺组,分别用热敏灸和常规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总共治疗15次。治疗前后应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进行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总积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热敏灸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均改善,热敏灸组不稳、肿胀症状积分明显升高,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4.29%,常规针刺组为87.8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KOA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头弹拨六向牵引法配合热敏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热敏灸组、二头弹拨六向牵引组(牵引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热敏灸组给予热敏灸治疗,牵引组给予二头弹拨六向牵引法,治疗组给予二头弹拨六向牵引法配合热敏灸,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相关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热敏灸组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7.5%;牵引组治愈26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8%。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牵引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牵引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牵引组(P〈0.05)。结论:二头弹拨六向牵引配合热敏灸能明显提高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更有效的改善肩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8.
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34例,对照组32例,热敏灸组进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不予其它干预。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压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70.59%,对照组为6.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即时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敏化灸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阳萎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热敏化灸联合西地那非片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治疗1月后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6%,对照组为78.26%,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月,治疗组无效者增加2例共5例,总有效率78.26%,对照组增加10例共15例,总有效率34.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敏化灸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功能性阳萎较单用西地那非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邵氏阳虚哮喘贴”穴位敷贴防治肾阳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144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肾阳虚证)患者,于夏季7~9月采用“邵氏阳虚哮喘贴”穴位敷贴,每周治疗2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44例病例经过治疗,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28%。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分钟步行后的呼吸困难程度较治疗前下降,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OS、ECP、IgE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CD3+、CD8+水平上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阳虚哮喘贴”对肾阳虚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龙辉 《亚太传统医药》2014,(13):103-10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组69例给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浓度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疗效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比较基本相当,但该法安全、方便,能降低哮喘复发率,患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加细灸条着肤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庥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细灸条着肤灸治疗,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均于优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P〈0.05)。结论针刺加细灸条着肤灸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疱疹发展,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热敏点灸合电针灸治疗椎动脉痉挛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淑珍 《江西中医药》2008,39(10):68-69
目的:通过热敏点灸合电针治疗椎动脉痉挛,探索治疗椎动脉痉李所致供血不足的新方法。方法:62例椎动脉痉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32组)采用热敏点灸合电针治疗,在平均治疗(32±41.77)天后,观察头颅多普勒TCD值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痊愈率33.3%,显效率30.0%,TCD值在治疗前后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痊愈率87.5%,显效率12.5%,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TCD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热敏点灸合电针治疗椎动脉痉挛具有明显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麻杏芪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麻杏芪龙汤治疗。观察两组总体疗效、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复发情况及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薯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3月后随访,治疗纽复发率为17.4%,对照组复发率为35.7%,两组比较,差畀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杏芪龙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姜蓉  梁超  姜涛 《新中医》2011,(4):84-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5例、穴位注射组16例、西药组15例。热敏灸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夹脊穴中的热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昔若韦片口服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3.3%,穴位注射组为81.3%,西药组为66.7%,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热敏灸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每伏贴敷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共注射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半年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评定疗效;观察治疗后1年内感冒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感冒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预防感冒。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天灸疗法治疗咳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咳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自制咳喘灸饼三伏天穴位敷贴,对照组给予生姜药饼三伏天穴位敷贴,每周1次,共3次。观察次年咳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及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灸疗法防治咳喘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喘苏葶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喘苏葶颗粒,疗程4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8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喘苏葶颗粒可提高支气管哮喘疗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丰  张北平  罗云坚 《新中医》2005,37(10):22-23
目的:观察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给予肠炎清胶囊(由大黄、牡丹皮、黄连、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木香、乌药、黄芪等组成)治疗;B组在服用肠炎清胶囊的同时予天灸膏敷贴穴位治疗;C组给予固肠止泻丸治疗。3组均以治疗6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A、B、C3组分别为73.33%、86.67%、53.33%,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腹痛、腹泻、腹胀的改善B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肠镜疗效总有效率A、B、C3组分别为67.67%、80.00%、46.67%,A、B组与C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炎清口服配合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敏灸组)、对照组(温针灸组),各30例。治疗前后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0%,对照组治愈率33.3%,经Ridit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LDH临床疗效优于温针灸疗法。两组VAS评分前后及组间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热敏灸组明显优于温针灸组,同时热敏灸在运用灸盒后安全性及高效性均优于温针灸。结论:热敏点灸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