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 对心律失常患者中AVNRT 102例、AVRT 118例、AT 6例、IVT 8例均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234例患者消融成功230例(占98.3%),失败4例(占1.71%)。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创伤小,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8例儿童 (<14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分别行射频消融术 ;其中 ,右侧旁路 (RAP) 6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例。结果 :8例均获消融成功 ;术后 2个月 1例His束旁路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 4~ 2 4个月 ,均无SVT再次发作。结论 :RF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3.
病例选择为2001年7月~2004年7月我们所做的射频消融术患者。27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不能预防发作。男性14例,女性13例,汉族10例,维吾尔族17例,本地区24例,周边地区3例。年龄32~72岁。心动过速史1个月~20年。发作时间数分钟至十余小时不等。27例RFCA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6例,1例AVNRT合并右房房性心动过速(AT),2例为房室结多径路;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5年 4月— 2 0 0 2年 2月 ,为 35 0例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术 (RFCA)。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5 0例心律失常患者中 ,男 198例 ,女 16 2例 ;年龄 13~ 6 9岁 ,平均 4 8.3岁 ;病程 4个月~ 38年 ,平均9.7年。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111例 ,占31.7%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2 2 1例 ,占 6 1.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5例 ,占 1.4 % ;室性早博 (PVB) 5例 ,占 1.4 % ;阵发性心房扑动 (AFL) 6例 ,占 1.7% ;房性心动过速 (AT) 2例 ,占 0 .5 7%。AVNRT 111例中 ,10 9例为慢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对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住的67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慢快型AVNRT患者636例(典型AVNRT组),快慢型AVNRT患者16例和慢慢型AVNRT患者31例(不典型AVNRT组),所有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或心房起搏下接受慢径消融术.结果不典型AVNRT组和典型AVNRT组在操作时间、急性期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3±21)min vs(67±29)min和100%vs100%,P>0.05,不典型AVNRT组的复发率高于典型AVNRT组,为6.3%vs 1.4%,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典型AVNR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伟  张清  王海昌  张殿新  李媛  王晓燕 《医学争鸣》2001,22(21):1972-1972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成功消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及室性心动过速 (VT) ,此项技术也开始用于治疗多种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并收到良好的疗效 .我们报道的是 1例射频 (RF)消融对窦房结功能改良治疗不良性窦性心动过速 (SANT)的病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患者女性 ,2 8岁 ,反复发作 SANT1a,经药物治疗不能恢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于 2 0 0 0 - 0 4住我院心内科拟行RF消融窦房结改良术 .患者平日不发作时无任何不适 ,发作时有心悸气短 ,心跳过速感 ,持…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RF)在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已成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冷冻消融作为治疗AVNRT的新技术,具有更低的并发症、更少的组织损伤、更小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弥补了RF的不足。目前,冷冻消融已经在大量患者身上证实至少和RF一样安全、有效。现就RF和冷冻消融AVNRT的原理和临床疗效予以综述,重点分析RF的缺点及冷冻消融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202例因快速性心律失常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将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心内电生理进行检查对比。结果以心内电生理结果为准,食管电生理诊断符合率为94.06%;食管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颤动(Af)、分支型室速(VT)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电生理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诊断准确率高,且能明确疾病分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快型体表心电图的诊断要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常规心电图(ECG)检查AVNRT的诊断依据.方法 1996年9月至2010年4月收住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AVNRT慢快型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术(RFCA)的753例患者,将同一患者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和窦性心律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和窦性心律心电图比较:QRS波形态大小均相等或相似(100%),下壁导联出现假S波344例(45.7%),V1导联出现r’波589例(78.2%),假S波和r’波同时出现300例(39.8%).结论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假S波和V1导联r’波对诊断AVNRT有较高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及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的诊断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已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 88例AVNRT和AVRT患者的窦律下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有明确的与QRS波分开的P′波 ,且 1/ 2R R >R P′>70ms者多为AVRT。 (2 )R P′ <70ms ,P′波与QRS波部分重叠 ,致使QRS波后半部分出现假S波或假r′波 ,或P′波与QRS波完全重叠 ,而无法分辨P′波者为AVNRT。 (3)通过心率快慢 ,心动过速发作与窦律下QRS波振幅差别可能无助于AVRT和AVNRT的鉴别。 (4 )对心动过速时P′波明显或伴束支阻滞的AVRT ,可尝试用V1及V6导联R P′间期差别、P′波极性或利用Coumel定律进行旁道定位。结论 简单快捷的体表心电图对AVNRT和AVR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鲍智  翟顺生  边容  秦菘 《广东医学》2012,33(23):3605-3606
目的测量发作心动过速时△RP间期在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类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有发作时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明确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PSVT患者,测量发作心动过速时RPV1、RPⅢ、△RP间期,比较不同类型PSVT患者RPV1、RPⅢ、△RP间期差异。结果心动过速发作时RP间期≥110 ms的93例患者均为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RPV1间期≤80 ms的103例患者均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93例RP间期≥110 ms患者中,其中△RP间期≥40 ms的5例患者均为后间隔旁路,而<20 ms的59例患者均为非后间隔旁道。RP间期90 ms≤RPV1<110 ms的77例患者中,△RP间期≥40 ms的12例患者均为AVRT,其中后间隔旁道11例,非后间隔旁道1例。△RP间期<20 ms的29例患者中,2例为AVRT,均为非后间隔旁道,27例为AVNRT。结论心动过速发作时△RP间期有助于鉴别后间隔旁路和AVNRT。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AVNRT临床效果显著,但如何确定消融靶点仍需深入研究。我们根据所作的28例RFCA术改良房室结慢通道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消融靶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影像学定位及临床心电生理学靶点心腔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951例(男532例,女419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结果,患者年龄6~78(42.5±14.6)岁,心动过速发作史1个月~42年,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69例,计有旁道578条,其中左侧旁道患者462例(分布位置:左游离壁364例,左前壁41例,左后侧壁57例),右侧旁道79例,双旁道9例(右侧6例,左侧3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9例(右侧5例,左侧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41例,其中260例存在前向跳跃式传导,16例存在逆向跳跃式传导,65例无跳跃式传导。室性心动过速(VT)1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2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9%,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5%。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1.7%。8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后有2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交替出现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12例发生假性动脉瘤,1例气胸和1例心包填塞。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尤以AVRT和AVNRT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6例,均为前壁(广泛前壁)AMI患者,在常规治疗(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补钾、补镁等)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或倍他乐克3.125~12.500mg,每日2或3次(Bid或Ti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到25—50mg,Bid或Tid。2例经多次电击复律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未能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先稀释后静脉注射5~10mg,继以1-2mg/min静脉滴注,约30min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维持2d后改口服阿替洛尔12.5~50.0mg,Bid或Tid。结果 6例中抢救成功5例.死亡1例,存活率83.33%。除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开始阶段2例表现一过性低血压,1例因心功能不全猝死外,未见心功能恶化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 34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AVNRT)患者施行射频消融术 (RFCA)。方法 采用解剖定位和标测定位相结合的方法 ,应用下位法和 (或 )后位消融慢径。结果  32例AVNRT被根治 ,成功率 94.1% ;随访 0 .5~ 5年 ,1例复发 ,再次RFCA成功。结论 RFCA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与典型AVNRT在消融时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有无差异,探讨不典型AVNR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21例AVNRT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不典型AVNRT组(慢慢型14例,快慢型7例),选择同期检查年龄和性别与不典型AVNRT组相匹配的典型AVNRT 21例作为对照.2组患者均采用消融慢径的方法,以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后室上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比较2组患者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中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周长无差异(P>0.05);与典型AVNRT组相比,不典型AVNRT组室上速时H-A间期延长[(155.90±40.86)ms vs (32.62±18.25)ms, P=0.01],A-H间期缩短[(142.76±78.46) ms vs (265.29±43.67) ms, P=0.034].所有患者达消融成功终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典型和非典型AVNRT患者慢径消融过程中均出现交界性心率反应,不典型AVNRT组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AVNRT组(66.7% vs 9.5%, P=0.02),但无继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2组患者消融术后均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5.3±11.6)个月,不典型AVNRT组阵发性室上速的复发率高于典型AVNRT组(23.81% vs 4.76%, P<0.05).结论 不典型AVNRT慢径消融安全有效.与典型AVNRT慢径消融相比,不典型AVNRT有效消融时,常出现交界性心律伴室房传导阻滞发生,但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不典型AVNRT消融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ATP治疗PSVT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3月~2004年9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5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并确定发作前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5个半衰期以上。56例PSVT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5±16)岁,所有年龄组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但病情发作时4位老年组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ther ablation,RFCA)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基础上,继外科手术、直流电和化学消融后发展起来的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规首选方法。本院自1996年开展此项技术,应用RFCA治疗反复发作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1020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严重而持久的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易导致机体各种并发症,我院心内科自2007年6-2008年6月共收治室上速发作患者48例引起心肌酶谱成倍升高者1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分析方法与鉴别诊断。方法选取120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着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组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每组各60人。采用体表心电图仪进行检查。观察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率、ST段改变情况。结果心动过速发作时AVRT组平均心率为(172.1±21.5)次/min,AVNRT组平均心率为(165.2±22.3)次/min。ST段改变中,有26例出现下导联ST段改变,34例出现胸导联ST段改变,59例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可以用于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