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54例,根据结节良恶性分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良性结节组又分为假结节组和真结节组。测量并比较分析甲状腺结节的杨氏模量值,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54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共检出162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31个(真结节93个,假结节38个)、恶性结节31个。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真结节及假结节的杨氏模量均值分别为(33.04±10.95) kPa、(66.15±19.17) kPa、(35.95±9.74) kPa、(30.13±11.87) kPa。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P<0.01);假结节组、真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的杨氏模量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0,P<0.01),且恶性结节组杨氏模量值高于其他2组(P均<0.01)。通过ROC曲线确定杨氏模量值的诊断临界点为43.65 kPa,其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为90.63%、特异度为81.25%、阳性似然比为4.83、阴性似然比为0.12。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对桥本甲状腺炎及其结节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结节性质的判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对伴周边环形钙化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3例伴周边环形钙化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声像图特征对伴周边环形钙化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73例患者中,良性甲状腺结节58例(58/73,79.45%),恶性甲状腺结节15例(15/73,20.55%)。良、恶性结节的平均最大径、边界和内部回声、钙化周围有无声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恶性结节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构成比差异、钙化厚薄是否均匀和钙化的连续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伴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59%(45/58)、60.00%(9/15)、88.24%(45/51)、40.91%(9/22);钙化厚薄不均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33%(8/15)、87.93%(51/58)、53.33%(8/15)、87.93%(51/58)。钙化连续中断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11/15)、68.97%(40/58)、37.93%(11/29)、90.91%(40/44)。结论 超声对于伴环形钙化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价值,钙化厚薄不均、连续性中断对诊断恶性病变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VTQ技术测量经病理证实的101例患者共12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SWV诊断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ROC曲线,获得结节SWV诊断恶性结节的最佳截点。结果 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SWV[(3.15±1.91)m/s]大于良性结节[(2.06±0.54)m/s,P<0.01]。以SWV=2.43 m/s为截点诊断甲状腺实性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80%(40/59)、91.43%(64/70)。甲状腺恶性结节与周边甲状腺组织SWV比值(1.56±0.86)大于良性结节与周边甲状腺组织SWV比值(1.00±0.29,P<0.01)。结论 VTQ技术可量化甲状腺结节硬度,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测血流分布及内部血管特征诊断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纳入115例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23个结节,采用SMI及CDFI模式观察结节血流分布和内部血管特征,比较二者鉴别诊断TI-RADS 4级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69个良性结节以Ⅱ型血流为主,54个恶性结节以Ⅲ型血流为主。SMI对良性结节Ⅱ型及恶性结节Ⅲ型血流显示率均明显高于CDFI(P均<0.01)。SMI及CDFI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92.59%和72.22%,特异度分别为89.85%和81.16%,准确率分别为91.06%和77.24%。SMI对恶性结节内走行扭曲血管和穿支血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DFI(P均<0.01)。结论 甲状腺TI-RADS 4级良恶性结节血流分布模式存在差异;SMI可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ARFI)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1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于术前行ARFI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ARFI表现及ARF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分级高于良性结节(Z=8.65,P<0.05);以VTI≥4级作为恶性结节的标准,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40%、96.80%。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以VTQ≥2.50m/s作为良恶性结节诊断点,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70.00%。联合应用VTI和VTQ,ARF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24%、87.71%。结论 ARFI有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EUS灌注模式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11个结节)的颈部CEUS图像及临床资料,通过评价造影灌注模式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以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评价CEUS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14例,恶性结节97例。CEUS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为92.78%(90/97),特异度64.29%(9/14),准确率89.19%(99/111),阳性预测值94.74%(90/95),阴性预测值56.25%(9/16)。结论 CEUS灌注模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CEUS定性分析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EUS定性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根据甲状腺结节的最大径,将2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329个结节分为小结节组(最长径≤ 1 cm,n=166)和大结节组(最长径>1 cm,n=163)。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2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EUS特征的差异,并对CEUS特征进行赋值评分,绘制ROC曲线评价CEUS特征评分对不同大小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小结节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增强程度、增强方式、增强达峰时结节边界、增强达峰时结节形态及增强均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结节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增强程度、增强方式、增强达峰时结节边界、形态、增强达峰时结节增强均匀性、增强达峰时结节是否完全充填、增强后结节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小结节组CEUS评分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界值为3.5分,AUC为0.889(P<0.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90%、84.06%和78.66%;大结节组CEUS评分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界值为2.5分,AUC为0.91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40%、76.60%和81.13%。结论 CEUS定性分析对鉴别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18F-FDG PET/CT显像高代谢的甲状腺局灶性良恶性偶发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因非甲状腺疾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并存在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偶发瘤的61例患者(67个病灶)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偶发瘤的剪切波速度(SWV),联合常规二维超声判断甲状腺偶发瘤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良恶性偶发瘤间SWV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SWV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67个高代谢偶发瘤中,恶性38个,良性29个。常规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恶性偶发瘤的敏感度为89.47%(34/38),特异度为86.21%(25/29),准确率为88.06%(59/67)。良性和恶性偶发瘤的SWV分别为(2.06±0.75)m/s和(4.64±1.7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WV值诊断恶性偶发瘤的AUC为0.946(P<0.001),临界值为2.28 m/s时,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82.8%,约登指数最大,为0.802。结论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18F-FDG PET/CT显像高代谢甲状腺局灶性偶发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以SWV=2.28 m/s为临界值时诊断效能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TI-RADS 4类结节的超声、FNAC、术后病理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等资料。FNAC以Bethesda报告系统分类≥Ⅴ类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检测BRAF突变,以阳性预测甲状腺癌。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FNAC、BRAF V600E基因检测及FNAC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BRAF V600E基因检测及超声引导下FNAC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纯FNAC (P均<0.05)。FNAC对26个结节(26/152,17.11%)难以明确其良恶性,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后均获明确诊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5.45%、100.00%及96.15%。结论 超声引导下FNAC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预测T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优于FNAC,尤其对于FNAC难以明确性质的结节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纳入17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29个结节,根据结节性质分为良性组(n=83)和恶性组(n=146);观察结节CEUS和增强CT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种影像学方法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效能。结果 良、恶性组甲状腺结节CEUS增强强度、增强模式及有无环绕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CT强化特点、边缘情况、甲状腺边缘有无中断及钙化性质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9.73%、78.31%及85.59%;增强CT诊断分别为78.08%、71.08%及75.55%。结论 CEUS和增强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有一定价值;CEUS的诊断效能总体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9例(94个结节)。对比甲状腺恶性与良性结节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18F-FDG PET/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94个结节,恶性、良性结节分别为53个(53/94,56.38%)和41个(41/94,43.62%)。甲状腺恶性、良性结节的SUVmax分别为7.15±5.09和2.58±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3,P<0.01)。SUVmax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4~0.91,P<0.01),SUVmax界值为4.50时,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为1.56。18F-FDG 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5%(42/53)、80.49%(33/41)、79.79%(75/94)、84.00%(42/50)、75.00%(33/44)。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UVmax界值应为4.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Logistic回归分析在超声多因素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恶性结节40例(47个结节)、良性结节68例(83个结节),分析结节的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血流分布以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剪切波速度值等超声特征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指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低回声、边界模糊、不规则边缘、垂直生长、微钙化、内部血流、不均性增强及SWV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低回声、微钙化、高SWV值及不均匀增强模式与甲状腺癌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8%(121/130)、91.49%(43/47)、93.97%(78/83)、89.58%(43/48)和95.12%(78/82)。结论 多因素分析可有效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低回声、微钙化、不均性增强模式以及高SWV值可作为综合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美国甲状腺协会(ATA)超声分类与甲状腺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357个结节)的资料。所有患者均于超声检查后接受外科手术或FNA细胞学检查。根据2015年版ATA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对超声图像进行分类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ATA超声分类及FNA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357个甲状腺结节中,248个经术后病理确诊,包括233个恶性结节及15个良性结节。对照病理结果,超声ATA分类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8.31%(219/248),敏感度为90.99%(212/233),特异度为46.67%(7/15),阳性预测值为96.36%(212/220),阴性预测值为25.00%(7/28);FNA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98.81%(83/84),敏感度为100%(75/75),特异度为88.89%(8/9),阳性预测值为98.68%(75/76),阴性预测率为100%(8/8)。ROC曲线分析显示,2种方法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3和0.944(Z=2.397,P=0.017)。结论 ATA超声分类方法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NA细胞学检查能更加有效地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低剂量SPECT/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收集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考虑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分别行99TcmO4-平面显像和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者诊断效能。结果 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1.90%、53.33%、63.41%和0.64;均高于99mTcO4-平面显像的19.05%、45.00%、31.70%和0.32(P均<0.05)。结论 低剂量SPECT/CT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优于99TcmO4-平面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AmCAD-UT Detection(安克侦)用于甲状腺超声的诊断效能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17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甲状腺超声图像,分别由安克侦及4名超声科医师(A、B、C、D,分别具有10年、5年、1年及1个月以上甲状腺超声诊断经验)单独及以安克侦辅助医师分析图像,并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指南进行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安克侦及4名医师辅以安克侦前后根据ACR-TIRADS指南对结节进行分类的ROC曲线,计算ACR-TIRADS指南诊断良恶性结节的最佳截断值及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205个甲状腺结节,89个良性、116个恶性病变。ACR-TIRADS指南诊断良恶性结节的最佳截断值为TR5级。安克侦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与医师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特异度则低于医师A及B(P均<0.05),其AUC与医师A、B、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4、3.71、2.76,P均<0.05)。辅以安克侦后,4名医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93.10%、90.52%、85.34%、75.00%)及AUC值(0.95、0.93、0.86、0.86)均较前提高(P均<0.05),特异度则仅医师C、D较前改善(P均<0.05)。结论 安克侦对诊断甲状腺结节具有一定价值,敏感度与具有5年诊断经验的超声科医师相似,用以辅助可提高超声科医师、尤其是低年资医师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