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建奇  崔伟  卢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36-1738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结合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为眼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7级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105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法完成眼科护理学教学任务,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授课结束后,对两个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学生对所授课程满意度及授课教师评优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3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基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模式在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教学对象分为两组,其中传统教学组30人,联合教学组35人.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联合教学组采用PBL联合CBL的教学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发言次数、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兴趣、教学质量评分、教学满意度、理论分数、病例分析分数等.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联合教学组学生在各项评估指标上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且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眼科学教学质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前波  席晓婷  马嘉  李燕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95-2298
目的:在眼科学本科教学中应用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模式培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方法:选择2011级临床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三、四大班为试验组(114人)采用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五、六大班为对照组(112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闭卷考试,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问卷调查两个组分别就对理解知识点的帮助、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以及帮助理论知识的记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联合改良的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在2018—2021年所有参加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的住院医师,共计39人。比较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前后,包括改良Mini-CEX在内的综合能力考核、毕业合格率、课程出勤率及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20人(2020及2021年毕业),对照组19人(2018及2019年毕业)。两组间的性别比例、学历或学制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毕业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 68.42%,P=0.008);改良Mini-CEX(P=0.011)及放射诊断(P=0.025)平均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理论考核及心电图诊断的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4年间的比较发现,学员的改良Mini-CEX平均成绩(P=0.006)及线下课出勤率(P=0.025)出现显著提升。实验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课堂联合改良Min...  相似文献   

5.
刘明  陈珺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98-1901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的疗效及依从性。
  方法:收集2014-01/2015-12到我院眼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双眼春季角结膜炎的63例儿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1g/L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盐酸西替利嗪滴剂2次/d,每次5滴(0.25mL,2.5mg,≤6岁)或每次10滴(0.5mL,5mg,>6岁),直接口服或加入饮料食物中服用;1 g/L普拉洛芬滴眼液4次/d ,1滴/次,点眼;对照组仅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进行治疗,2次/d,每次5滴(0.25mL,2.5mg,≤6岁)或每次10滴(0.5mL,5mg,>6岁),直接口服或加入饮料食物中服用。疗程共14 d。记录患儿用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用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用药前后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并比较。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及总体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试验组症状=10.41, P<0.05;t试验组体征=10.05,P<0.05;t试验组总体=10.75,P<0.05;t对照组症状=8.11,P<0.05;t对照组体征=8.89,P<0.05;t对照组总体=8.41,P<0.05);试验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总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症状=5.27,P<0.05;t体征=3.97,P<0.05;t总体=4.32,P<0.05);试验组有效率(85%)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94%的患儿依从性良好;未见患儿出现困倦及口干等不良反应。
  结论: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对于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具有显著疗效及良好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49例(95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49例(94眼)作为对照组,术中观察试验组眼球旋转情况及瞳孔中心移位,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波前像差、切削中心、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按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绝对值来计算,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03°±1.75°,瞳孔中心移位:X轴方向为(0.27 ±0.14)mm,Y轴方向(0.21±0.16)mm;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5.2°.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患者(88眼)多于对照组(76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1,P<0.05);术后试验组的散光度(-0.21±0.23)D低于对照组(-0.35±0.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无散光眼(46眼)多于对照组(3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试验组切削中心位于0.2 mm以内者为89眼(93.7%),对照组为76眼(8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02,P<0.05).当瞳孔直径为6 mm时试验组三阶慧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校正LASIK手术患者平卧后和手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及瞳孔中心移位,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能够降低术后彗差的增幅,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斌  李军  何伟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9):1564-1567
目的:探讨基于手术模拟器操作训练在眼科年轻医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培训的有效性评估。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0/2022年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已完成至少3a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眼科专业住院医师或刚取得主治证书的眼科主治医师共4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相关理论培训及考核后,随机分为模拟器手术操作训练组(试验组)和实体动物眼手术操作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24名。试验组和对照组医师分别使用手术模拟器和猪眼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使用手术模拟器和实体猪眼操作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考核评分,并对两组医师的总体培训效果进行有效性评估。结果:手术模拟器考核评分及用时比较,试验组研究对象在各步骤考核用时均低于对照组(均P&#x003C;0.05)。试验组研究对象在角膜穿刺注入黏弹剂、娩核及水密角膜穿刺口操作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x003E;0.05),其余步骤评分,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x003C;0.05)。实体动物眼考核评分,试验组研究对象各步骤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x003C;0.05)。试验组研究对象在巩膜切口、角巩膜隧道、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及转核至前房、娩核步骤手术模拟器与实体动物眼考核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68、0.126、0.960、0.520、0.206); 在穿刺注入黏弹剂、隧道穿刺进入前房及水密角膜穿刺口考核中,模拟器评分均低于实体动物眼(P=0.007、0.014、&#x003C;0.01); 在皮质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操作考核时模拟器评分要高于实体动物眼操作评分(P=0.035、&#x003C;0.01)。结论:将手术模拟器操作训练应用于眼科年轻医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技能培训,可以显著提升医师的白内障显微手术操作技能,为建立眼科年轻医师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培训提供了新的模式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同教学模式的培训效果.方法:将60名于2015-01/2016-06在我中心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平均分为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基于问题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团队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共三组,教学前后进行考核,对比考核成绩的变化.结果:教学后各组的成绩均有提高,TBL组成绩优于LBL组(P<0.001)和PBL组(P<0.001).亚组分析显示LBL可提高研究对象的基础知识(LBL vs PBL,P=0.002;LBL vs TBL,P=0.001);TBL有助于强化研究对象的临床思维能力(TBL vs LBL,P<0.001;TBL vs PBL,P<0.001).结论:TBL有助于强化培训对象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其更适用于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9.
杨扬  王莉  刘文兰  闫瑾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6):1140-1143
目的::探讨校企共建一周一案例教学法在接触镜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2012级眼视光专业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8人,采用校企共建一周一案例教学法;对照组28人,采用传统的一周一案例教学法。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简答题成绩、案例分析题成绩和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校企共建一周一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满意度六个方面都显著优于传统的一周一案例教学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在参与性、准备工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企共建一周一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一种结合接触镜学课程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的近视患者52例(104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Epi-LASIK手术的患者54例(108眼)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2组患者年龄、术前屈光状态及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 术后6个月,2组间球镜与柱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分别为43眼(41.3%)和24眼(22.2%),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15.6%和38.3%.试验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为(0.89±0.30)μm,对照组为(1.12±0.41)μm,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表示满意的分别有102眼(98.1%)和98眼(90.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术后视觉质量优于常规Epi-LASIK,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治疗近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刘莹  王佟  吴薇  任甫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107-2108
目的:评价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case-based learning, CBL)在眼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CBL教学的形式,对锦州医科大学感觉器官教学改革班的88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以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CBL教学的评价。
  结果:按每个选项的百分比来进行数据的描述分析。所有学生都接受CBL在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大部分学生认可该教学模型,认为它有助于学生对临床疾病治疗原则的理解把握,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有利于复习所学知识及锻炼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并能深刻地认识眼科疾病及特殊的辅助检查。 CBL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眼科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论结合实际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
  结论:CBL教学可作为传统LBL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与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在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于2017-07/2019-07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病区2017、2018、2019级专业硕士研究生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研究组20名采取SP+CBL案例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20名采取传统课堂带教学习(LBL)教学模式。两组教学师资、内容与时间(12mo)无差别,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学习能力、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并针对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学生入学成绩无明显差异,教学后研究组学生学习积极性、记忆效率、临床操作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均更具优势(P<0.05),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87.95±6.78分vs 78.95±6.28分,82.20±4.53分vs 75.95±4.05分,均P<0.05),且研究组学生对实行SP+CBL案例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显著高于实行LBL教学模式的对照组(P<0.05)。结论:SP与CBL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教学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急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泪囊炎患者55例55眼,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红肿组和脓肿破溃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疼痛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泪囊区皮肤瘢痕影响外观情况.结果:随访3mo~2a,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7,P>0.05);在脓肿破溃前行手术治疗对患者外观影响最小,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44,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具有痊愈快、面部无瘢痕、有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陶奕瑾  钟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6):1137-1139
目的::为了提高眼科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以案例为基础( case based-learning, CBL )和以问题为基础(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引入眼科学临床教学中,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2013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的131名学生分别采用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章节的教学。通过课堂测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等综合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班级综合成绩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班级。结论:应用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基于“HOPE”教学理念的多模式教学在眼视光接触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2020-2021学年眼视光学本科专业学生80人(2个班级)进行接触镜学授课,随机将其中一个班级(共40人,其中男18人,女22人)分为试验教学组,采用基于“HOPE”理念的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CBL)等多模式教学,另一个班级(共40人,其中男19人,女21人)分为对照教学组,采用传统幻灯及口头讲授模式教学。通过平时考核、网络考核、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等形成性评价及学生问卷调查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平时考核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16.46±2.19分高于对照教学组13.81±2.95分(t=6.36,P<0.01);网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9.37±1.57分高于对照教学组7.21±1.46分(t=4.39,P=0.01);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40.41±3.48分高于对照教学组36.29±3.34分(t=9.25,P<0.01);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成绩18.22±2.69分高于对照教学组16.28±2.52分(t=3.25,P=0.02);总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总成绩84.46±5.26分高于对照教学组总成绩73.69±6.35分(t=11.26,P<0.01)。接触镜教学效果反馈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基于“HOPE”教学理念的多模式教学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在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较传统教学组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结论:基于“HOPE”理念的翻转课堂、PBL及CBL等多模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眼视光本科学生接触镜学综合学习成绩,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参与感、获得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越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18-1920
目的:探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干眼症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120眼)和对照组(60例120眼),两组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卡波姆眼用凝胶,疗程为1mo.对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眼部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中IL-1β 和TNF-α 水平、OSDI和FL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BUT和SⅠt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泪液中IL-1β水平、TNF-α 水平、OSDI、BUT、SⅠt、FL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65,P=0.024).两组患者中无1例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和药物不耐受.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聚乙二醇滴眼液,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与玻璃体中MMP-2和TGF-β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获取玻璃体样本55份.依据角膜表面曲率大小及眼轴长度,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高度近视组(25例):SE>-6.00D,AL≥26.00mm和对照组或非高度近视组(30例):SE<-6.00D,AL<26.00mm.利用ELISA的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玻璃体MMP-2和TGF-β2浓度.结果:高度近视组玻璃体MMP-2浓度(96.87±55.9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7.24±41.81ng/mL,P<0.05),但与眼轴没有相关性(r=0.088,P=0.544).高度近视组(3729.08±1890.88pg/mL)与对照组(3926.00±1333.88pg/mL,P<0.05)TGF-β2浓度具有显著差异性,且TGF-β2浓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344,P=0.014).结论:人玻璃体中MMP-2和TGF-β2两种分子浓度在高度近视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TGF-β2浓度与眼轴长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