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原地区某村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艾滋病发病和死亡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发病和死亡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373例既往有偿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者的发病、死亡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既往有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为35.87%(373/1040),AIDS平均潜伏期为8.87年(95%CI:8.76~8.99,Kaplan-Meier法);感染后10年累计发病率为92.23%(344/373),总人时发病率为11.64/100人年;艾滋病患者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48%(325/344)、85.76%(295/344)和83.14%(286/344),中位生存时间超过5年;抗病毒治疗天数[(960.29±486.38)d]、感染年龄[(33.39±9.08)岁]和发病年龄[(41.98±8.88)岁]对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和(或)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影响(x2=61.355,P=0.000;x2=6.555,P=0.010;x2=3.969,P=0.046).结论 既往有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生存时间较长、生存率较高,均显著高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既往有偿献血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既往有偿献血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对生存时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Log-rank检验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对287例既往有偿献血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分析抗病毒治疗对生存时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抗病毒治疗对生存时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能有效提高艾滋病病人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结论] 该村艾滋病病人生存时问较长,生存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该村83.43%的艾滋病人享受了国家积极实施的对农村艾滋病人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建议对每一个艾滋病病人/感染者都能够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和给予人性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我国530例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生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山西、山东、湖北、吉林4个省以典型抽样方式选取8个县(区),选择所有2006年1月24日前发现并确认既往不安全有偿采血(浆)者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病例,收集其感染、发病、死亡等信息及影响因素.结果 530例病例中,HIV感染者196例(37.0%);AIDS患者334例(63.0%),其中168例(50.3%)抗病毒治疗;152例(29.0%)死亡.在530例患者从感染到观察终点平均观察(10.1±1.8)年中.166例未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1年(95%CI:9.1~9.4),8年生存率52.0%;而168例已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1年(95%CI:11.9~12.3),12年生存率80.0%;在抗病毒治疗3年中,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比未治疗者延长而死亡风险降低12.2倍.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在性别、年龄、地区、是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前基线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上存在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是AIDS患者生存首要保护因素(HR=13.3,P=0.00),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AIDS患者治疗中死亡风险高(HR=10.9,P=0.00).结论 AIDS患者生存时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是HAART干预是延长AIDS患者生存时间和降低AIDS患者死亡风险的首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国经不安全采供血感染艾滋病毒(HIV)的发病、死亡自然病程.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河南省上蔡县既往有偿献血员较为集巾的7个村庄中明确诊断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或疑似AIDS死亡者,收集其发病、死亡及治疗等信息.观察终点为2008年3月31日.用乘积积限法计算艾滋病潜伏期和生存时间,对结局事件的时点进行调整分析.结果 2569例既往有偿献血员HIV感染者,其中疑似AIDS死亡者483例.快速进展者200例(7.8%),长期不进展者337例(13.1%).AIDS潜伏期为8.5~8.9年,发病率为11.7~12.0例/100人年;HIV生存时间8.8~10.7年,死亡率为6.9~8.3例/100人年;AIDS生存时间为1.2~2.0年,死亡率为34.9~51.5例/100人年.结论 通过对结局事件的时点调整,获得相对可靠的既往有偿献血员HIV感染者的AIDS潜伏期、AIDS生存时间和HIV生存时间,分别为8.8年、1.2年和9.8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既往单采浆人群中HIV/HCV共感染的流行特征;HCV合并感染对HIV感染者的影响;评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既往单采浆献血员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检测HIV抗体、HCV抗体。并用χ2检验比较病死率和生存率。结果HIV/HCV共感染与单独HIV感染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病毒治疗前后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HCV共感染与HIV单独感染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HCV共感染可能增加HIV感染者发病的危险。对HIV/HCV共感染者给予更多关注。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应对艾滋病患者积极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近5年临沂市新发现HIV感染者检测阳性前配偶的感染状况以及影响配偶间经性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单阳家庭的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对相关医院和疾控中心所登记的具备调查条件的已婚HIV感染者及其配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对合格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夫妻中先确证HIV感染者一方感染途径、先确证HIV感染者和后确证感染者或未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影响家庭内配偶经性传播HIV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符合调查并自愿参与的HIV感染者458例,HIV感染者中感染途径为非夫妻性行为215例(46.94%),静脉吸毒传播61例(13.32%),男性同性恋性行为5例(1.09%),不详32例(6.99%),单阳先感染者和双阳新感染者均以非夫妻性行为为主要感染途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单阳先感染者与双阳先感染者在性别、文化程度、既往性病感染情况、既往安全套使用情况、是否接受免费艾滋病防治教育以及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单阳感染者相比,双阳先感染者男性感染人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既往有性病感染史人数以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数均明显减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感染者性别、既往感染情况、既往安全套使用情况、是否接受免费艾滋病防治教育以及确诊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与配偶感染呈正相关,先感染者为男性、既往有性病感染史、既往少用安全套、确诊后未接受免费艾滋病防治教育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配偶后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性传播依然是目前临沂市新发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增强艾滋病防治以及安全套使用意识,加强对性病感染者和确诊HIV感染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以及抗病毒治疗是改善HIV感染率以及先感染者配偶感染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豫南某县献血浆人群HIV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豫南有偿献血浆员HIV感染率及其流行因素。方法 对豫南某县两个村 18— 5 0岁村民进行HIV感染率调查 ,并进行定群研究。结果  1997年调查了 96 3人 ,发现HIV抗体阳性者 17人 ,HIV感染率为 1 8%。其中有偿献血员 88人 ,15人为HIV抗体阳性 ,HIV感染率为 17 0 % ,显著高于非献血人群 (0 2 % )。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逐年下降 ,对 5名HIV感染者进行了基因序列分析 ,全部为HIV - 1泰国B亚型毒株。结论 豫南局部地区有偿献血员中有较高的HIV感染率。献血浆是其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部地区两县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艾滋病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5,他引:11  
目的研究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病死亡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78例确认的通过献血(浆)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利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平均潜伏期和生存时间及其分布。结果HIV感染者的平均潜伏期为8.31年(95%CI:8.04~8.58)(Kaplan—Meier法)。感染后艾滋病总发病率为6.41/100人年。艾滋病发病后平均生存时间为9.90个月(95%CI:8.20~11.60)(Kaplan—Meier法)。结论研究发现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HIV感染者的平均潜伏期短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研究结果(9.5年);艾滋病发病率在感染后6年内均显著低于UNAIDS研究结果,第7年后高于UNAIDS结果。感染者发病后平均生存时间短于UNAIDS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1999-2011年广西岑溪市HIV/AIDS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99-2011年岑溪市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本地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存、诊疗、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影响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08例HIV/AIDS的流行病学信息,研究对象累计观察947.96人年,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04例,死亡率10.97/100人年。1999-2008年10年间的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自2009年起逐年下降。研究对象报告确认HIV感染至观察截止时间的中位生存时间7.56年,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9.00年,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01年,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艾滋病临床分期特征是影响死亡的密切因素。结论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当地HAART覆盖率低,多数艾滋病感染者在发病后才开始HAART,今后应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力度,动员更多的HIV感染者及早接受HAART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生存与死亡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8-12月发现的196例静脉注射吸毒HIV感染者20年跟踪随访资料.结果 截止观察终点2009年12月31日,196例HIV感染者中177例(90.3%)死亡,10例(5.1%)存活,9例(4.6%)失访.总死亡密度为98.1/1000人年,艾滋病死亡密度为54.9/1000人年.因艾滋病死亡者占所有死亡者的55.9%,其他疾病死亡原因中以疟疾(2.8%)、败血症(2.3%)为主,非病死亡原因中以吸毒过量(13.0%)、意外伤亡(6.8%)为主.以死亡为结局,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6年(95%CI:7.6~9.7).以艾滋病死亡为结局,则中位生存时间为11.3年(95%CI:10.3~12.8),估计的潜伏期约为10.3年.3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死亡的危险性是30岁以下者的1.9倍(95%CI:1.2~2.7).吸毒时间越长,生存时间越短(HR=0.7,95%CI:0.6~0.7).结论 静脉注射吸毒人群非艾滋病死亡人数较多.注射吸毒人群中位生存时间和潜伏期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人群.年龄是影响HIV感染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阜阳市既往供血人群HIV筛查及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阜阳市既往有偿供血人群及其配偶、子女的HIV抗体筛查,掌握HIV/AIDS的分布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既往有偿供血人群及其配偶、子女初筛,采用蛋白印迹免疫技术予以确认HIV。结果:既往有偿供血人群HIV感染率为10.54%、配偶HIV感染率为3.93%、15岁以下子女HIV感染率为1.61%.基本查清了既往有偿供血人群及其配偶、子女HIV分布情况。结论:阜阳市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艾滋病在阜阳市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依从性、免疫学变化和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底所有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且年满18周岁的HIV/AIDS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0.5、1、2、3、6、9……个月均接受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监测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生存情况等.结果 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四分位距(IQR):15.5~20.8个月].经抗病毒治疗前,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值为154个/μl[四分位距(IQR):81~212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初3个月增长幅度最大,从基线水平的154个/μl上升到220个/μl(P<0.001),随后增长减缓,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相比基线CO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例,<100个/μl的病例治疗初3个月该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病例治疗后第3、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4、0.88和0.87,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初始治疗方案(NVP组和EFV/IDV组)变量后,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比较,≥50个/μl的病例存活时间更长,死亡危险比(HR)为0.21(95%CI:0.06~0.68).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HIV/AIDS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HIV者自然史双向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员HIV感染自然史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抽取6个省的10个县(区),选择所有2006年7月24日前发现并确认既往不安全有偿采血(浆)者HIV/AIDS病例,收集其感染、发病、死亡信息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在7551例HIV感染者中,典型进展者6533例(86.52%,其中AIDS患者4757例),快速进展者108例(1.43%),长期不进展者910例(12.05%)。(2)目前已经进展为AIDS者4865例(64.43%),AIDS中位潜伏期为9年(95% CI:8.96-9.04);至今累计未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者1157例(占AIDS23.78%),其中死亡283例,这些未治疗的AIDS死亡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95%CI:4-7),2、3年病死率分别为95%、99%。(3)AIDS潜伏期长短与性别、感染HIV时年龄无关(P〉0.05);未治疗的AIDS患者生存时间长短与性别有关(P〈0.05),但与诊断AIDS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无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与UNAIDS提出的成年人慢速疾病进展规律比较,所得潜伏期略长而AIDS自然生存期较短,但与其他途径感染HIV人群潜伏期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张家界市1995-2012年老年人HIV感染者死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全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系统中1995-2012年户籍和现住址均为张家界市的老年人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张家界市的人口数据计算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老年人HIV感染者生存率曲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张家界市老年人HIV年平均死亡率为2.56/10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164.38,P<0.001),其中位生存时间为25.00个月.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RR=0.141,95% CI:0.073~0.271),艾滋病确诊年限(RR=0.468,95% CI:0.297~0.738)和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数量(RR=0.271,95% CI:0.162 ~0.454)是HIV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张家界市老年人HIV死亡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和艾滋病确诊年限是其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seroconversion time using different parametric methods and to assess their influence on the estimation of the incubation time between HIV infection and onset of AIDS. Study subjects were 712 HIV-positive haemophiliacs enrolled in the Italian National Registry of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coagulation disorders. Seroconversion time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mid-point of each seroconversion interval (MID), the median of each interval under an estimated uniform distribution with cutpoints at December 1981 and December 1985 (MUU), the median of each interval under an estimated Weibull distribution (MUW), and the median of three random values drawn from each interval under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RUW).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AIDS over a 7-year period was 11.6 per cent (SE 1.3 per cent) when using the MID estimate of seroconversion time, 10.8 per cent (1.2 per cent) with the MUU estimate, and 13.4 per cent (1.3 per cent) and 12.3 per cent (1.3 per cent) when using MUW and RUW estimates,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estimate of seroconversion time does not seem to be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estimates of AIDS incidence since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for estimating HIV seroconversion time yielded very similar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瑞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自然史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HIV感染自然史。方法对云南省瑞丽市吸毒HIV感染者625例进行观察,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结合横断面研究。结果 瑞丽市吸毒人群625例HIV感染者中90例已死亡。HIV感染者总死亡率为76.9/1000人年,AIDS死亡率为19.8/1000人年。推算中位生存期为9年,中位潜伏期约在8年左右。结论与西方国家相比,瑞丽市HIV感染者中位潜伏期要稍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云南省玉溪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获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将HIV/AIDS获得ART前CD4自然变化分为四组,描述不同组间ART后免疫恢复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IV/AIDS病例ART后免疫无应答(immune non-responses,INRs)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组间ART后生存曲线。结果 777例HIV/AIDS中ART前快速上升组、平缓上升组ART后CD4月均上升速率慢于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RT前CD4自然变化为上升(OR=2.416,95%CI:1.264~4.616,P=0.008;OR=1.997,95%CI:1.067~3.737,P=0.031)、基线CD4值>500 cell/μL(OR=6.550,95%CI:3.315~12.941,P<0.001)、ART时年龄≥ 50岁(OR=4.276,95%CI:1.761~10.3865,P=0.001)的病例ART后更容易出现INRs。ART前平缓上升组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快速下降组(χ2=8.979,P=0.003;χ2=4.158,P=0.041),在基线CD4值<200 cell/μl层,ART前平缓上升组在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ART前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INRs及死亡率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ART)对结核分枝杆菌/HIV联合感染患者(TB/HIV)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各市、县(区)结核病监测系统中既往HIV阳性和新确诊HIV阳性的结核病(TB)患者信息,经核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信息,确定TB/HIV;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按是否开展ART将患者分为ART和非ART两组,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特征,并计算死亡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情况,同时分析死亡优势比和开始抗结核治疗1年内ART保护率。结果 519例TB/HIV中,100例(19.3%)开展ART;开展抗结核治疗1年内84例(16.2%)死亡,其中ART组8例(9.5%),非ART组76例(占死亡患者90.5%);ART组死亡占TB/HIV总数的8.08%,非ART组死亡占TB/HIV总数的1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T组TB/HIV治疗开始1年内生存概率大于非ART组;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ART组,非ART组TB/HIV死亡优势比为2.31;ART组在抗结核第一年内能保护56.7%的TB/HIV免于死亡。结论 在抗结核开始1年内,非ART组TB/HIV死亡比例显着高于ART组;ART患者生存时间较非ART组长;ART可以保护半数以上TB/HIV在抗结核开始1年内免于死亡;为挽救更多生命,需不断提高TB/HIV中ART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