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SX1近交系小鼠生长繁育主要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SX1近交系小鼠的生长繁育指标,为建立该品系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资料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从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繁殖获得的F20、F21代仔鼠中选择30对小鼠,连续繁殖5胎,分别测定窝产仔数、24h窝重、仔鼠均重、离乳仔数、离乳均重、胎间隔等几项指标;以第2胎小鼠作为生长发育观察对象,测定1-10周间每周的体重变化,计算每周体重增长情况。结果SX1小鼠1-5胎平均窝产仔数5.42±0.76只;平均窝重10.36±1.45g;仔鼠均重1.93±0.07g;离乳仔数5.21±0.95只;离乳窝重61.41±9.67g;离乳均重11.98±0.50g;离乳成活率96.09%;平均胎间隔33.63±0.68。1-10周平均每周增重雄鼠3.08±2.40g,雌鼠2.76±2.01g。3-5周时为生长发育旺盛期,平均每周增重雄鼠5.95±1.41g,雌鼠5.18±0.96g。结论SX1近交系小鼠具有稳定的繁殖性能,幼鼠离乳成活率高,各项主要指标基本符合近交系小鼠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作为我国昆明小鼠生物学特性标准化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我们承担了兰州生物制品所昆明小鼠生长发育指标及繁殖性能测定工作。方法 从生产大群中选取了170只怀孕母鼠,用其所生仔鼠进行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测其3、7、10、14日龄窝重和3、4、5、6、8、10、12、14周龄体重。用育成雄、雌仔鼠各140只,饲养至70~75日龄配种,共配136盒,作繁殖性能测定。测初配后30d产仔率、各胎平均窝产仔数、离乳成活率和胎间隔。结果 兰生所昆明小鼠平均初生窝重为20g,反映小鼠哺乳情况的14日龄平均窝重为67.4g。公鼠10周龄时体重已达体成熟,母鼠10周龄时体重也达体成熟的90%以上。初配后30d产仔率81.6%。1~5胎平均产仔数10只以上,6~10胎平均产仔数约7只,平均离乳率84%。结论 上述结果为中国昆明小鼠标准化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昆明(KM)种稀毛鼠与正常鼠的生长繁殖是否有差异.方法 对KM种稀毛鼠与正常鼠1~8胎进行平均胎间隔、受胎率、产仔数、初生体重、仔鼠离乳成活率等繁殖力指标及1~12周龄平均体重增长等生长指标作对比实验,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从第5胎起稀毛鼠的受胎率、平均胎间隔、仔鼠离乳成活率三项繁殖指标均低于正常鼠.但两者的产仔数、仔鼠初生体重及育成鼠周平均增重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平均胎间隔、平均受胎率、仔鼠离乳成活率是影响稀毛鼠正常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松木刨花、枫木刨花、纸皮和稻草4种垫料对NIH小鼠繁殖性能及仔鼠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确定能作为新型实验动物垫料的原材料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松木刨花、枫木刨花、纸皮(纸箱厂下脚料)和稻草4种垫料,用160只(80只雄80只雌)60日龄的、平均体重30g的NIH小鼠进行繁殖试验,记录了每对小鼠第1至第6胎的窝产仔数、胎窝重、离乳仔数和胎次间隔,同时也记录了每对小鼠第1、第2胎仔鼠从出生到90日龄的体重。结果松木刨花组小鼠的窝产仔数极显著低于稻草组和纸皮组(P〈0.01),姐垫料的小鼠在离乳率、胎次间隔和仔鼠初生重上,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生长发育方面,4组垫料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4种垫料中松木刨花垫料对NIH小鼠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指标有一定影响,但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而枫木刨花对小鼠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影响不大,是一种比较适合的垫料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系统研究不同初配日龄对NIH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按初配日龄分为4组,50、60、70、85 d各30对小鼠,记录了每对小鼠第1~6胎的繁殖性能。结果 70、85 d组在产仔数、离乳数、离乳率、出生及离乳仔鼠平均体重与50 d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 05,P0. 01);与60 d组比在出生仔鼠平均体重、离乳数有显著差异(P0. 05);各组胎间隔无差异性(P0. 05); NIH小鼠第2~3胎平均产仔数与第1胎比具有明显升高(P0. 05),第5~6胎显著下降(P0. 05);第3~4胎离乳数与第1胎相比有差异性(P0. 05);出生仔鼠平均体重、离乳率随胎次增加而增加(P0. 05,P0. 01),离乳仔鼠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 NIH小鼠在70~85日龄初配繁殖性能较好,第2~3胎繁殖性能稳定,建议繁殖至第6胎。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屏障环境下,对本中心饲养的SPF级KM小鼠繁殖及生长发育性能进行测定。方法从繁殖鼠中选80对,雌雄1:1长期同居,在生产过程中统计繁殖性能参数;从大群中随机选40窝刚出生0日龄仔鼠,统计其生长发育指标。结果SPF级KM小鼠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2.97±0.47只,平均离乳率均为97.94%,平均胎间隔为22.69±0.47d。离乳后小鼠的体重有一个快速增长期:5周龄后,增长速度放慢;10周龄时基本达到体成熟。结论设施环境对KM小鼠繁殖性能及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Nrf2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及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ICR-Nrf2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原种繁殖扩群,观察繁殖性能及仔鼠的生长发育.结果 ICR-Nrf2--/-与ICR-Nrf2-+/+比 ,总的产仔数与离乳数减少 (P<0.01或 P<0.05);体重在出生后第3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 第5周至第25周时同性别间差异非常显著 (P<0.01).结论 Nrf2基因缺失小鼠的产仔数、离乳数均少于野生型小鼠,仔鼠的生长速度也较野生型小鼠慢.  相似文献   

8.
将清洁级KM鼠分为3组,分别给予短、中、长三种不同的光照处理,10W后称取其体重,并测定睾丸、副睾、卵巢、子宫及肾上腺的重量,同时记录各组母鼠连续三胎的繁殖性能。统计结果表明:无论雄、雌鼠长光照组体重明显高于短光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长光照组和中光照组睾丸重量明显高于短光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长光照组和中光照组副睾重量显著地高于短光照组(P<0.05);雄鼠肾上腺重量长光照组显著地高于短光照组(P<0.05);卵巢重量表现为长光照组极显著地高于其它两组(P<0.01);子宫重量长光照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雌鼠肾上腺重量仅表现为长光照组显著高于短光照组(P<0.05);母鼠连续三胎繁殖性能显示,短光照组无论是产仔数,仔鼠初生重及仔鼠离乳数均显著地低于长光照组(P<0.05);而仔鼠离乳重及离乳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爪沙鼠剖宫产净化种群的代乳方法。方法在超净工作台对妊娠长爪沙鼠进行剖宫取胎,选择有1~2胎哺乳经验的SPF级NIH、SD母鼠代乳,统计沙鼠的胎间隔、胎鼠成活率和离乳率,绘制代乳胎鼠1~4周的生长曲线,并取净化后2月龄的沙鼠按小鼠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结果长爪沙鼠的平均胎间隔为30.14士4.40(22-38)d,代乳成活率和离乳率均超过50%,代乳鼠与非代乳鼠的生长曲线在后期无明显差异,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测均符合清洁级小鼠的国家标准。结论NIH、SD母鼠代乳剖宫取胎的长爪沙鼠可以净化种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束缚应激对ICR雌鼠生理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6周龄ICR雌鼠分为2组,A组雌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6 h/d,28 d)处理,B组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ICR雌鼠生理指标(体质量,性周期)及繁殖性能(妊娠期、产仔数,仔鼠初生重体质量,仔鼠离乳体质量,离乳率)等数据.结果 A组ICR雌鼠的妊娠期、仔鼠离乳率、仔鼠离乳体质量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A组ICR雌鼠体质量、雌鼠性周期、产仔数,仔鼠初生重与B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显著影响ICR雌鼠体质量的增加、产仔数、仔鼠初生重及破坏雌鼠性周期,但不影响ICR雌鼠的妊娠期、仔鼠离乳率、仔鼠离乳体质量.随着束缚应激实验的进行,小鼠体质量及性周期有恢复现象.  相似文献   

11.
Ji KY  Hu FJ  Li AD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26-730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与吲哚美辛分别或同时作用的情况下 ,对Balb/c小鼠胃粘膜损伤的程度有无差异 ,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 将 5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 ,用HpNCTC116 37和吲哚美辛分别或共同处置Balb/c小鼠 ,造成急性胃粘膜损伤。A组 ,实验前2周隔日给予吲哚美辛 2 5mg·kg-1·d-1腹腔内注射 ,共 6次 ,第 7日开始隔日给予浓度为 1× 10 8~ 1×10 9CFU/ml的HpNCTC116 37菌液灌胃 ,共 3次。B组 ,实验第 1、3、5日分别给予浓度为 1× 10 8~ 1×10 9CFU/ml的HpNCTC116 37菌液灌胃 ,第 7日开始隔日给予吲哚美辛 2 5mg·kg-1·d-1腹腔注射 ,共 6次。C组 ,实验第 1、3、5日分别给予 0 2ml生理盐水灌胃 ,第 7日开始隔日给予吲哚美辛 2 5mg·kg-1·d-1腹腔内注射 ,共 6次。D组 ,实验第 1、3、5日分别给予浓度为 1× 10 8~ 1× 10 9CFU/ml的HpNCTC116 37菌液灌胃 ,第 7日开始隔日给予生理盐水 0 2ml腹腔内注射 ,共 6次。E组 ,实验第 1、3、5日给予生理盐水 0 2ml灌胃 ,第 7日开始隔日给予生理盐水 0 2ml腹腔内注射 ,共 6次。实验第 4周断颈处死小鼠 ,从胃窦取材做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 ,银染及尿素酶检测Hp感染。由一位病理学家做诊断评估。胃粘膜炎症分级积分参照Rauws分级标准。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独立通风笼(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 IVC)饲养实验小鼠,积累运行经验和背景数据。方法80只5周龄 SPF 级雄性 Balb/c 小鼠,在屏障内同室分别饲养在换气参数为70、50和30次/h 的 IVC 系统及敞口笼内8周,各设置5只/笼和10只/笼2种饲养密度;每周逐只称重、第8周进行大体剖检,主要脏器称重;以Excel 软件绘制体重曲线,以 SPSS 软件统计各饲养组两两间差异。结果①5只/笼饲养的动物体重曲线优于10只/笼;②与设置为30和70次/h 换气的 IVC 相比,无论是5只/笼或10只/笼饲养,换气50次/h 的 IVC 饲养动物体重曲线平滑度及趋势均更加接近5只/笼传统敞口饲养;③组间体重未因饲养设施或密度因素造成显著差异(P>0.05);④IVC 在30次/h 换气5只/笼饲养比敞口10只/笼饲养时的肝脏系数显著高(P <0.05),该参数的其它组间、及其它脏器系数值均未见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推荐该型号 IVC 换气次数设置为50次/h,饲养 Balb/c 小鼠密度5只/笼为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自主建立的转基因致癌性模型C57-ras小鼠与BALB/c 小鼠杂交1 代的生长发育特性参数, 为该模型的商业化供应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将雄性转基因阳性C57-ras小鼠与野生型雌性BALB/c 小鼠交配, 获得杂交1 代(CB6F1 c-Ha-ras+/-)并测定平均产仔数、离乳率、阳性鼠生长发育情况、转基因阳性率等参数。结果 在生长发育方面, 雌鼠平均每窝产子数为8只, 离乳率为90%, 雄雌性别比符合预期。CB6F1的平均出生重为(1.73±0.05)g, 10周龄时阳性鼠平均体重雌性(24.38±1.74)g, 雄性(29.42±1.72)g。雄性鼠体重明显高于雌性, 差异存在极显著性(P<0.01);基因型检测阳性率为46.9%, 符合遗传规律。结论 转基因致癌性模型C57-ras小鼠与BALB/c 小鼠杂交1 代的生长发育特性正常, 可实现规模化商业供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了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对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致病敏感性,为H5N1禽流感模型制作和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近交系BALB/c、C57BL/6和封闭群ICR、NIH Swiss和KM Swiss共五个不同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实验动物30只,分接毒组2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病毒株为A/Goose/Guangdong/NH/2003(H5N1),经测定TCID50为10-4.875/mL.接毒组通过鼻腔接种0.1 mL病毒液,对照组接种正常鸡胚尿囊液.小鼠接毒后连续观察14 d,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体温、体重变化,对在实验期间死亡和实验14 d结束后仍然存活的小鼠均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取材,进行RT-PCR病毒分离检测、HE染色及H5N1抗原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临床症状:H5N1禽流感病毒能感染五个品系的小鼠,引起呼吸急促等症状和一过性体重、体温下降.②死亡情况:小鼠在接毒后第1天即出现死亡,死亡的高峰期集中在接毒后第3~6天.五个品系小鼠死亡率存在差异,BALB/c为70%,ICR为50%,NIH Swiss为40%,C57BL/6为25%,KM Swiss为10%;③病毒分离:各组接毒小鼠在死亡后均进行了病毒分离,死亡小鼠的肺脏均分离到病毒,其他脏器未分离到病毒.④病理变化:实验期间五个品系死亡小鼠肺脏病理改变相近.大体观:死亡小鼠肺部淤血,呈暗红色,体积增大,局部肺组织实变.镜下观:死亡小鼠的共同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肺炎,具体表现为肺泡腔及间质出血、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增生,肺泡隔增宽;肺泡腔中见纤维素性渗出,透明膜形成.⑤免疫组化结果:在死亡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可观察到H5N1禽流感病毒阳性表达.结论 小鼠作为H5N1禽流感病毒模型具有普适性,不同品系小鼠感染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病程和病理变化与人禽流感病例相似.不同品系小鼠的死亡比例有明显差别,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品系的小鼠制作H5N1禽流感动物模型.不同品系的遗传特性对禽流感易感性产生明显的影响,遗传背景可能与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应答机理存在联系:BALB/c和C57BL/6均为近交系,其中BALB/c小鼠的品系特征之一表现为干扰素产量低,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高死亡率(70%),而C57BL/6小鼠的干扰素产量高,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低死亡率(25%),提示不同遗传背景小鼠的干扰素水平与H5N1感染致死具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易感性相关基因以及其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Fmr1基因敲除雄性小鼠生长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出生后0~56d的清洁级FVB小鼠和Fmr1基因敲除雄性小鼠的体重和体长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比较出生后28d的睾丸大小变化。方法挑选10周龄FVB小鼠和Fmr1基因敲除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采取1∶1同居,全同胞兄妹近交繁殖,测定雄性子代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后0~56d清洁级Fmr1基因敲除雄性小鼠体重与体长的增长与FVB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t=1.24,P>0.05),但出生后28d的FVB小鼠和Fmr1基因敲除雄性小鼠睾丸大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结论 Fmr1基因敲除不影响雄性小鼠正常的体重和体长的发育,但出生后28d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有巨睾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GSGS对小鼠移植肝癌细胞的生长和端粒末端转移酶作用。方法用肝癌细胞悬液接种50只NIH裸鼠,再将其分为5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环磷酰胺20mg/(kg·d),GSGS小剂量2g/(kg·d),中等剂量4g/(kg·d)和大剂量8g/(kg·d)。实验持续10天,在第11天,将小鼠处死,切除肿瘤,称量并且用PCR-ELISA检测端粒末位转移酶。结果GSGS的抗肿瘤效果在低剂量,中等剂量,大剂量分别是:62.8%、73.5%和81%。端粒末端转移酶活性(阳性比阴性)在阴性对照组是9∶1;在小剂量组是3∶7,在中等剂量和大剂量组都是1∶9。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证实GSGS在肿瘤组织中抗癌和端粒末端转移酶抑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禽流感H5N1型病毒对NIH小鼠的致病性。方法将NIH小鼠随机分为接毒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在负压感染实验室,接毒组于乙醚麻醉后给予AIVH5N1型病毒滴鼻,对照组予正常阴性尿囊液滴鼻,观察14d,记录小鼠的体温、体重、临床症状、死亡情况、病理变化、肺指数及抗体变化。结果 NIH小鼠感染禽流感H5N1型病毒后第1天就出现精神不振,病程主要集中在第3~7天,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弓背、蜷缩、竖毛、颤抖、反应迟钝、活动减少、爱扎堆,体重(下降)出现减轻,体温降低,死亡率为40%;接毒组死亡小鼠肺指数为(2.21±0.40),较对照组的(0.44±0.23)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病理严重改变,第8天才能检出抗体(OD值等于0.231)。结论禽流感H5N1型病毒对NIH小鼠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艾灸大椎穴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1)选用6-8周雄性小白鼠20只,体质量(25±2.6)g,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用自制小艾条灸其大椎穴2 min,30 min后测定其5 min耗氧量及缺氧环境下存活时间。对照组不灸,仅将其大椎穴上的毛剪掉。30 min后测定其5 min耗氧量及缺氧环境下存活时间。(2)将70只小鼠分为7个实验组,小鼠编号,按上法艾灸大椎穴后放入笼中,然后按序号分别于灸后10 min、20 min、40 min、50 min、60 min、70 min,80 min时测定小鼠5 min耗氧量和缺氧环境下存活时间。结果:(1)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耗氧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经灸疗后,小鼠在灸后50 min时间内,生存时间随时间递增,以后逐渐恢复至接近未灸组水平;经灸疗后,小鼠在50 min时间内,耗氧量随时间递减,以后逐渐恢复至接近未灸组水平。结论:艾灸大椎穴可以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A单位NIH小鼠和B单位NIH小鼠的遗传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利用30个微卫星位点对2个NIH小鼠种群进行PCR扩增和STR扫描,借助统计软件Popgene 1.32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A单位NIH群体获得74个等位基因型,平均杂合度为0.310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637;B单位NIH群体获得76个等位基因型,平均杂合度为0.3257,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777。群体间比较显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3932,遗传一致性指数0.3971,遗传距离为0.9235,群体差异显著。结论两个NIH小鼠群体间存在严重的遗传分化,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封闭群群体。  相似文献   

20.
3个不同品种小鼠繁殖性能及生长发育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KM、NIH和ICR3个常用封闭群不同品种小鼠繁殖性能及生长发育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提示:KM性成熟比NIH和ICR小鼠迟,ICR小鼠最早;KM小鼠窝产仔数比NIH和ICR小鼠多,NIH小鼠窝产仔数量最少;NIH和ICR小鼠离乳率比KM小鼠高;NIH小鼠初生仔鼠平均体重比KM及ICR小鼠重,离乳后NIH小鼠体重增长比KM及ICR小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