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丽  胡蝶 《医学综述》2015,(4):737-738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检查患者血清WBC、IL-6以及PCT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WBC、IL-6、血清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危组PCT水平高于低危组[(0.35±0.18)μg/L比(0.19±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BC、PCT、IL-6可反映下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WBC、PCT以及IL-6水平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同时可以相应减少抗生素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检测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断治疗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取60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检测革兰阴性杆菌(G-)感染患者、革兰阳性球菌(G+)感染患者以及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AA)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对比G-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的PCT、EAA以及CRP水平。结果G-感染组患者的PCT为(2.96±1.43)ng/m L明显高于G+感染组的(0.78±0.11)ng/m L和对照组的(0.25±0.02)ng/m L,G+感染组的PC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的EAA为(0.217 5±0.08)EU/m L,明显高于G+感染组的(0.034 5±0.007)EU/m L和对照组的(0.012 8±0.006)E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的EAA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CRP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G-感染组患者治疗前PCT和CRP分别为(2.95±1.36)ng/m L、(57.76±10.25)mg/L,治疗后分别为(0.24±0.13)ng/m L、(4.21±1.54)mg/L,G-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CT和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区分G+和G-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1.7%,特异度为75.0%;EAA区分G+和G-菌感染的敏感性为83.3%,特异度为90.0%。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检测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炎症程度、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72例,年龄(83.4±7.8)岁,其中G-菌肺炎45例(包括重症13例和非重症32例),G+菌肺炎27例(包括重症16例和非重症11例).另选取45例同期非特异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未经抗菌药物治疗前血清PCT、TNF-α、IL-8、内毒素水平,统计分析PCT水平与炎症程度、各炎性因子、内毒素相关性.结果 ①老年G-菌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特异性肺炎组(P<0.01).重症G-菌肺炎组患者PCT水平与TNF-α、IL-8水平正呈相关(r =0.863,P<0.01;r =0.877,P<0.01),与血清内毒素水平无相关性(r=0.391,P>0.05).非重症G-菌肺炎组患者PCT水平与内毒素水平正相关(r=0.898,P<0.01).②与非特异性肺炎老年患者相比,在老年G+菌肺炎患者中,非重症组患者血清PCT无明显升高(P>0.05);重症组血清PCT明显升高(P<0.01),PCT变化与TNF-α、IL-8水平正相关(r =0.865,P<0.01;r =0.745,P<0.01).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PCT变化与感染细菌类型、炎症程度有关.血清PCT对非重症G-菌、G+菌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6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2例,同期健康对照组60例,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血清CRP、PC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的血清PCT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T检测对于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的检测结果,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PCT的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PCT测定的特异性高于CRP。  相似文献   

5.
姚欢迎  马兰  郭平  陈啸洪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2):83-85,32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表达水平变化,观察其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LTRIs)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162例LTRIs患儿(支气管肺炎84例,支气管炎78例)和88例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提取血清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uPAR水平,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循环增强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结果 LTRIs组血清suPAR、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肺炎组患儿血清suPAR、CRP、PCT水平均高于轻度肺炎和支气管炎组患儿(P<0.01)。与支气管炎组比较,轻度肺炎组患儿血清suPAR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u-PAR、PCT和CRP预测肺炎患儿严重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0.962、0.837和0.703。结论 suPAR可以有效地反映儿童LTRIs的炎性反应状态,对肺炎预测的敏感度和重度肺炎的预测作用优于CRP和PCT。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下呼吸道感染MP的患者126例(观察组)及同期入院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CRP、PCT、IL-6水平,分析下呼吸道感染MP患者中不同病情、重症肺炎不同分期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CRP、PCT、IL-6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CRP、PCT、IL-6水平对下呼吸道感染M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入院时血清CRP、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重症肺炎患者入院时血清CRP、PCT、IL-6水平高于轻症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急性期血清CRP、PCT、IL-6水平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下呼吸道感染MP患者血清CRP、PCT、IL-6水平两两存在正相关(rCRP、PCT=0.332,rCRP、IL-6=0.450,rPCT、IL-6=0.189,P0.05)。血清CRP、PCT、IL-6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重症下呼吸道感染MP患者恢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828、0.773、0.892。结论下呼吸道感染MP患者随病情、分期增加,血清CRP、PCT、IL-6水平呈升高趋势,三者联合检测对重症患者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RDS患者,依照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28例)和重度组(23例)。比较不同病情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和PCT水平。比较30 d内死亡患者及生存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和PCT水平。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RDS患者血清PCT、NT-proBNP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血清PCT、NT-proBNP水平均低于重度组,轻度组血清PCT、NT-proBNP水平均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PCT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CT、NT-proBNP水平可被用来判断ARD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动态监测血清PCT、NT-proBNP水平变化可更好地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西药联合生脉饮合清气化痰汤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重庆市中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011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送检病原学检查,经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明确MDRB感染患者156例,非MDRB感染患者1855例。按照中医分型筛选出气阴两虚、痰热瘀毒型MDRB感染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气阴两虚、痰热瘀毒型MDRB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合清气化痰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等一般资料。记录治疗及用药情况、基础疾病、治疗后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反复或长期住院、机械通气、留置导管、长期使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均与老年下呼吸道MDRB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反复或长期住院、机械通气、留置导管、长期使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心脑血管疾病、COPD均是老年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咳嗽好转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PCT、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反复或长期住院、机械通气、心脑血管疾病等均是老年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生脉饮合清气化痰汤能有效改善老年下呼吸道MDRB感染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充分认识老年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20例黄疸患儿,按照总胆红素水平分为3组,轻度组40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40例,又按黄疸的原因将患儿分为感染因素组、围产因素组及其他因素组,同时选择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新生儿CRP、PCT水平。结果中度组、重度组CRP、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因素组CRP、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感染因素导致的新生儿黄疸,CRP、PCT水平明显增高。(2)血清CRP、PCT水平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鉴别,对新生儿黄疸疾病演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肌钙蛋白(cTnI)指导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效果。方法164例老年肺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对照组)及重症组(试验组),各82例。比较两组的PCT及cTnI水平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PCT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发病第3、7天血清PCT及cTnI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第7天PCT及cTnI值均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第7天PCT及cTnI值均较第1天显著升高(P<0.01)。结论监测血清PCT及cTnI水平可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并指导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老年胆石症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胆石症术后继发感染的患者41例(感染组),术后未继发感染的患者50例(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观察三组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动态检测5例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24 h,感染组PCT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01),而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CRP水平与未感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未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WB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都明显低于感染组(均P〈0.01)。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5例患者中,3例患者的血清PCT值持续在较高水平(均大于13.8 ng/ml),最终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另2例患者PCT水平随着临床症状改善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诊断老年胆石症患者术后是否继发感染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急诊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78例,检测血清中PCT、C反应蛋白fCresponseprotein,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与病毒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患者血中PCT水平明显升高(P〈0.01),CRP、WBC的水平亦有明显升高(P〈0.01,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WB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P〈O.01),但三个指标中PCT阳性率明显高于CRP、WBC;PCT在三个指标中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均为最高。结论PCT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作为诊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检测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呼吸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住院的老年肺炎患者314例,包括细菌性肺炎患者121例、病毒性肺炎患者97例和支原体肺炎患者96例,另有10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将121例细菌性肺炎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分组,统计各组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检测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血清PCT和CRP水平细菌性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病情越重血清PCT和CRP水平也越高。以0.5μg/L和10 mg/L为血清PCT和CRP阳性阈值,血清PCT和CRP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分别为90.9%和86.8%,两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90.4%和77.5%,血清PCT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血清CRP (P<0.01)。 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老年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并可作为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一项评估指标。血清PCT检测在诊断老年细菌性肺炎的特异度上明显高于血清CRP。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临床诊断42例细菌感染者设为A组,38例病毒感染者设为B组,另外抽选4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A、B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1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 d、7 d时,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分析法、快速免疫荧光法检测CD64、PCT、CRP 的表达变化,对三种方法所做出的结果作对比分析,比较其特异度与敏感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A组CD64、PCT、CRP水平分别为(2611.5±252.4)MESF、(5.2±2.5) ng/mL、(60.5±13.4) mg/L,均明显高于B 组和对照组(均P<0.05);B组的CD64、CRP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 d后,A组的CD64明显降低,细菌感染程度降低,PCT、CRP也分别降低,与治疗3 d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B组CD64有降低趋势,而PCT、CRP 变化不明显(P>0.05)。 CD64的灵敏度、特异性、诊断有效率分别为95.6%、92.4%、97.6%,均高于PCT和CRP(P<0.05);PCT和CRP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性感染,CD64表达会升高,与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程度成正相关,特异度与敏感度均比CRP 高,与降钙素原比较不仅能更灵敏的反映疾病情况的严重程度,也能观察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检测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10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9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8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PCT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检测,对比不同肺炎类型、不同疾病程度研究对象的血清PCT、CRP水平及阳性率。结果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和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与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细菌性肺炎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有效评估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急诊科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部感染休克组64例,胸部感染休克组53例,治疗28 d死亡19例、存活98例,比较所有患者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及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结果腹部感染休克组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感染休克组、胸部感染休克组、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高峰,而前白蛋白浓度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最低水平,后逐渐恢复;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前白蛋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动态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CT、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变化可以对患者感染原因、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评估细菌感染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并与C反应 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体温进行比较.方法: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 会议(ACCP/SCCM)标准及临床表现,将 139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局部感染组(A组)50例、脓毒血 症组(B组)5l例、严重脓毒血症组(C组)21例及脓毒性休克组(D组)17例,选取同期住院但无感染 的患者 20例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入院治疗前抽血查PCT、CBP及WBC水平、记录体温,治疗 5天后 复查 PCT水平.结果:PCT水平以 D组最高,为(42.36±48.49)ng/mL,高于其余各感染组(P 均< 0.05).C组PCT(4.66±2.46)ng/mL,高于B组的(1.08±0.68)ng/mL及A组的(0.09±0.05)ng/mL(P均< 0.05).各感染组 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0.05±0.01)ng/mL(P 均<0.05);各组 CRP、WBC水平及 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治疗 5天后所有感染组PCT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水平可以早期评估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总数水平的不同,探讨PCT、CRP与WBC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2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14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78例,所有患儿分别检测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并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及WBC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RP和WBC。结论:血清PCT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RP和WBC,是小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分为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46例)和非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31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第1d、3d、5d、7d血清CRP、PCT水平,比较CRP、PCT及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d、3d、5d、7d的血清CR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在入院后第1d、3d、5d、7d的PCT水平呈上升趋势,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的血清CRP、PCT水平在入院后第1d、3d、5d、7d始终高于非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血清CRP、PCT并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特异性为0.773、敏感性为0.817,AUC为0.873,明显高于血清CRP、PCT两项单独检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和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存在密切关联性,通过联合检测血清CRP、PCT水平能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1L-6)、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在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对2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PCT、IL-6、CRP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结果:PCT、IL-6及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血清CRP检测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血清PCT水平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IL-6、CRP及WBC检测。结论: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优于血清IL-6、CRY及WBC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