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病变关系.方法 采用PCR荧光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DNA,并同时做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HPV检出率为33.75%,细胞学诊断阳性者162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的HPV感染率分别为38.89%、65.31%、77.14%、100%.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HPV也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体.可促进宫颈病变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准确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粘膜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的感染状况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从 30例未经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粘膜切取标本 ,液氮冷冻保存 ;常规提取组织DNA ,设计HPV16E7转化基因特异性引物 ,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对PCR结果进行检测 ,记录结果。【结果】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检测到 11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36 7% ;30例正常对照组中检测到 4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11 1%。经 χ2 检验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结论】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有一定关系 ,但HPV1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乳头瘤病毒(简称PV)是一组DNA致瘤病毒,可感染人和高等动物的鳞状上皮,引起疣状增生性病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已发现人类许多器官发生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感染。周健等用分子杂交技术证实了人食管是HPV感染的多发部位之一,并在食管癌高发区的人食管癌标本中检测到HPV。最近,在食管癌高发区太行山生长的太行山猕猴发现两例自发性食管癌。猕猴的食管癌是否也与HPV感染有关,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用人乳头瘤病毒探针对这两例太行山猕猴自发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小的无包膜嗜上皮性双链环状DNA病毒,人是其唯一宿主。随着HPV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关疾病中不断被发现,尤其在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光化性角化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HPV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辅助细胞学筛查宫颈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作为宫颈癌细胞学筛查辅助手段的作用。方法 用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法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所有细胞学异常患的13种高危型HPV DNA。细胞学检测为非典型鳞状细胞、HPV检测阳性,以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等细胞学异常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与细胞学检测细胞异常的关系。结果 HPV DNA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非典型鳞状细胞中31.4%HPV检测阳性,HPV阳性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更严重病变占51.1.%。结论 HPV DNA检测作为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的辅助手段,最清楚的作用是提高诊断精确率,减少细胞学检查结果为交界或轻度异常患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可指导早期HPV感染的治疗及患的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用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法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异常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HPV DNA。 HPVDNA检测阳性和细胞学检测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以上患者,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结果HPV DNA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非典型鳞状细胞者中HPV检测阳性为31.4%,HPV阳性的非典型鳞状细胞患者中51.1%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更严重病变。结论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可作为细胞学的辅助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细胞学结果为轻度异常患者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可指导早期HPV感染者的治疗及用于惠者的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与喉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喉鳞状细胞癌39例,癌前病变48例(包括声带白斑22例和喉乳头状瘤2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石蜡切片,以38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PCR基因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DNA芯片技术,检测样本中HPV DNA表达及分型。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HPV感染率高于声带白斑组和对照组,喉乳头状瘤组HPV感染率高于喉鳞状细胞组、声带白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HPV阳性患者其高危亚型HPV16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喉乳头状瘤,其低危亚型HPV6型发生率显著低于喉乳头状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PV33型和HPV11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和喉乳头状瘤组男性和女性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喉乳头状瘤患者HPV感染率(73.33%)高于男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喉乳头状瘤患者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显著相关,检测HPV亚型分布对喉癌的针对性防治及特定疫苗研发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银汉 《国外医学情报》2001,22(3):13-13,15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被认为起源于鳞状上皮内细胞损伤(SIL)。根据上皮改变的厚度,鳞状上皮内细胞损伤(SIL)按严重程度被分为低分化或高分化,这些低分化反映出相关的损伤发展为浸润癌的可能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子宫颈癌强烈相关。通过生殖道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可由患者的高分化水平或浸润损伤的相关危险性来加以分型,低危型(6,11)和高危型(16,18和其它)的人乳头瘤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聚酵链反应(PCR)及4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福建58倒鼻咽癌活检的石蜡包埋组织中人乳头瘤状病毒DNA的存在及其类型。结果发现HPV DNA阳性者14例(24%),其中16型5例(35.7%),6型4例(28.6%),16型和6型同时阳性者4例(28.6%),未知类型者1例(7%)。未发现18型和11型病例。5例慢性鼻咽炎粘膜中未检出HPV DNA。42例癌旁粘膜被覆的鳞状上皮中见有挖空细胞、角化过度和疣状增生等HPV感染效应。结果表明在鼻咽癌高发区HPV DNA有较高检出率,它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病变与性传播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沙眼衣原体(CT)和支原体(UU)4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子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采用PCR荧光法检测4种病原微生物的DNA,并同时做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HPV、HSV-Ⅱ、CT、UU、HPV HSV-Ⅱ、CT UU、HPV CT DNA检出率分别为17.8%、10.3%、6、21%、15.9%、3.3%、2.9%、1.3%,细胞学诊断阳性者146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OC)的HPV感染率分别为15.38%、71.11%、77.14%、100%。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HPV、HSV-Ⅱ、CT、UU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体.这几种病原微生物合并感染时,由于其相互作用,可促进宫颈病变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孙永昌 《潍坊医学院学报》1993,15(4):247-248,25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例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瘤、10例口腔白斑和10例口腔疣癌中的 HPV 抗原。结果在6例(20.0%)鳞状细胞乳头瘤中发现 HPV 抗原,但所有口腔白斑和疣状癌中皆未显示 HPV 抗原。这一结果表明,HPV 可能是口腔乳头瘤的病因。  相似文献   

12.
从石蜡包埋的宫颈癌组织和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组织中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E6区,然后检测组织DNA中HPV16相关序列,以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共检测标本28份,阳性率为42.9%(12/28)。其中宫颈癌阳性率为47.8%(11/23),高于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的阳性率。表明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人宫颈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Ki-67在宫颈HPV感染相关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秀萍  孙乃英  毕晓芳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2):121-122,F0003
目的探讨Ki-67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8例病例首先进行组织学诊断、HPV原位杂交检测分为慢性宫颈炎、尖锐湿疣、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四组病变,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结果4组病变Ki-67的阳性率不同,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6.56%)、尖锐湿疣(55.77%)、上皮内瘤变(75.00%)、宫颈鳞状细胞癌(100%)。而且阳性信号分布位置也不同,并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而阳性信号强度也增强。结论HPV感染可以使宫颈上皮获得较高的增殖活性,病变级别越高增殖活性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别用核酸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术等方法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比较分析了35例子宫颈增殖性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DNA相关序列,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以及病变超微结构变化特征与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宫颈湿疣多与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相关,宫颈癌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相关;(2)子宫颈增殖性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与病变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病变恶性程度愈高,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愈低;(3)宫颈湿疣中HPV—11以诱导细胞的重度凹空病变为标志,HPV—16以引起细胞核的非典型性改变为特征;(4)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主要见于HPV—11感染的具有凹空病变的宫颈湿疣中,而在HPV—16感染引起细胞核非典型性改变为特征的宫颈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较低。以上结果表明:HPV—16致癌潜能较强。  相似文献   

15.
李红岩  侯振江 《医学综述》2012,18(10):1481-1483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嗜鳞状上皮细胞的病毒,高危型HPV的基因产物E6、E7具有细胞转化功能;E6通过使p53蛋白大量表达,并与野生型p53结合,使后者丧失修复损伤DNA的功能,导致肿瘤的发生。通过研究高危型HPV与宫颈癌、膀胱癌、阴茎癌、子宫内膜癌等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相关性,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治疗、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及其蛋白产物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切片中HPN感染。结果PCR-HPV.DNA阳性8例(8.9%);免疫组化HPV阳性24例(26.7%);肿瘤组织分级的升高二者阳性率也随之升高。结论:提示HPV感染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闵丽萍 《浙江医学》2008,30(2):164-165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公认为引起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99.7%的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病变组织中可检测到HPV DNA的存在。由于宫颈癌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预防宫颈浸润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亮  曾抗 《广东医学》2003,24(12):1282-1283
人乳头瘤病毒 (HPV)属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属 ,球形无包膜 ,毒粒直径 45~ 5 5nm ,基因组呈双链状DNA分子 ,具有高度宿主细胞特异性。HPV根据核酸杂交分型 ,目前已鉴定多达 10 0多种型别。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及宫颈癌等均与HPV感染有关。在良性病变中HPV -6及 11型感染多见 ,在恶性病变及外阴癌中则以HPV -16,18,3 1,3 5型多见 ,但以 16,18两型最为重要。1 HPV基因组结构与功能1 1 HPV基因组分为 3个区段 ①早期区 (E) :含 8个开放读码框架 (ORF) ,编码病毒蛋白依次为 :E6,E7,E1,(E8) ,E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杳结果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患者,通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进行临床分流管理.方法:对662例ASC-US患者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及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阳性为215例,阳性率为32.48%.病理结果为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浸润癌的患者高危型HPV病毒阳性所占比例为17.10%、57.33%、78.85%、93.10%、100%.结论:高危型HPV阳性预示着可能有宫颈高度癌前期病变的存在,或有可能发展为宫颈高度癌前期病变,HPV阴性则意味着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及时合理地检测高危型HPV对宫颈病变的临床处理起着科学分流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前认为,尖锐湿疣(condy1omaacuminatum,CA)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所引起。HPV是一类DNA病毒,目前发现至少有60型,其中至少有7个型和CA有关,常见类型为HPV-6和HPV-11。HPV仅能在完全分化的鳞状上皮中繁殖,其中增殖性病毒DNA只在棘细胞及颗粒细胞层合成,而病毒衣壳蛋白的合成及病毒粒子的装配只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