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临床与保健相结合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不断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在新形势下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方向已成为卫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现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县级只设妇幼保健所 (站 )一个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属县财政专项补贴的卫生事业单位 ,其人员总数平均在 2 0~ 30人 ,主要工作是组织指导乡镇、村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 ,妇女病查治 ,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 ,新生儿疾病筛查 ,计划免疫等。近几年 ,随着地方财政的拨补不足 ,很多县级妇幼保健所 (站 )依靠自身力量 ,发展门诊服务 ,开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妇幼保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妇幼保健网络,联合参与市场运用,实施技术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经多次协商,科学论证,成立了太原市妇幼保健集团.通过成立培训中心、指导中心、组建专家技术指导组和保健医疗服务队、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展特色服务及健康教育工作等使保健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当前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基本情况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方法在武汉市随机抽取4个城区,将所属的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了解其妇幼保健部门设置、服务内容、方式及人员情况。结果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现状为经费补偿机制不明确,保健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技术能力薄弱,保健服务项目发展不均衡。计划免疫、产后访视、育儿指导项目开展得最充分,而妇幼心理咨询、营养指导、妇女病普查、婚后卫生指导、更年期保健等项目开展率低。结论政府需进一步明确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经费补偿方式,完善服务项目,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取得社会的配合,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妇幼保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妇幼保健网络,联合参与市场运用,实施技术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经多次协商,科学论证,成立了太原市妇幼保健集团。通过成立培训中心、指导中心、组建专家技术指导组和保健医疗服务队、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展特色服务及健康教育工作等使保健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实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意见》,武汉市江汉区妇幼保健所结合城区妇幼健康工作特点,主动开展资源整合中的工作探索,将原江汉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计生站)承担的的8项主要工作职能与妇幼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及其医疗保健服务职能予以充分融合。经过大半年的精心运作,实现了“机构合、人员合、工作合、人心合”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6.
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理顺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降低医疗费用,方便患者就近就诊,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市级医院设立双向转诊科,建立市级医院和社区之间快捷的转诊制度和流程,完善患者资料的收集和转诊管理,落实治疗、保健、康复及健康教育服务,强化双向转诊后的跟踪服务。结果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信任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达到了医院与社区双赢的目的。结论市级医院设立双向转诊科是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妇幼保健工作开展社区服务的基本思路是:各级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建立无“围墙”医院,开门办院,将原来只有依靠医院的条件所开展的某些医疗、保健活动转向社区;医院、保健机构与社区相结合,医疗与保健相结合,建立网络化的医疗、保健体系,实现妇幼保健工作的最大效能。开展社区服务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已转变为增进健康。提高健康素质为目标,医疗、保健机构的服务对象已从病人扩展到健康人及无症状的患者,服务内容将从个体治疗扩大到群体预防、保健和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促进双向转诊的措施,完善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方法:借助区域化卫生信息平台,由医院和社区医生组建慢性病管理团队,形成以院前、院中、院后医疗服务为中心环节的双向转诊.结果:初步在扬州市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双向转诊.结论:双向转诊能促进区域卫生资源合理应用,健全社区慢性病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加强妇幼卫生网络建设,是广大农村落实各项妇幼卫生工作的基础。常州市武进区卫生局十分重视妇幼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全区的妇幼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升。1全区妇幼保健网络体系架构全区妇幼保健网络体系与全国各地一样,区妇幼保健所是全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负责全区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监督管理。二级医院妇产科、儿科是临床技术后盾,同时参与妇幼卫生“三网”监测,定期向妇幼保健所上报各种妇幼卫生信息。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儿保医生是完成妇幼保健功能的基础和核心,大量的妇幼保健服务的落实主要依靠她们…  相似文献   

10.
加强条块结合 提高妇幼保健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上海市召开了城区工作会议,提出卫生、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司法“六位一体”进入社区为广大居民服务。瑞金地段医院继1994-1997年开展“发挥社区功能,开展优生优育”特色项目后,1998年进入第二阶段——“开展中心城区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及服务模式研究”:探索在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及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点的同时,将妇幼保健融入整个社区卫生工作,使原来仅仅靠妇幼组负责的妇幼保健工作(条)改由整个社区医疗眼务点医务人员共同承担(块),如此率先进行了“条块结合”的妇幼保健新模式试点。总结两年的工作,体会到“条块结合”强化了社区妇幼保健工作,有利于对流动人口中孕妇及儿童进行深入管理。同时,为保证“条块结合”后的工作质量,必须对全科医生和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再培训以适应新的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Regular IEC programs during antenatal and intranatal period, through individual or group approach, brings desirable changes in health practices of people, resulting in a healthy mother and a healthy baby.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level of IEC services regarding pregnancy and child care, received by the women at an MCH clinic of an urban health center, where the study subjects comprised 400 antenatal (AN) and postnatal (PN) women and mothers of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Results:

Warning signs of danger was explained to only 10% of the AN and PN women. Advice regarding family planning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frequently covered, though that too was explained to less than half of the subjects. About one third of the women were advised on breast feeding. Only 8% of the mothers had been told about all issues regarding pregnancy and child care. Breast feeding and weaning was properly explained to 85.7 and 81.1% of the total mothers of U5 children. Advice regarding subsequent nutrition was given to 60.9% of mothers. About only a quarter of the total mothers were advised on home management of diarrhea and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Very few mothers were counseled about the growth pattern of the children and none were shown the growth chart. Only 12.9% of the mothers were informed about all issues.

Conclusion:

IEC regardi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other than feeding practices is a neglected service in the health facility wher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相似文献   

12.
妇幼保健是一项有特殊功能的卫生工作 ,它针对妇女、儿童生命周期中不同生理阶段的健康问题提供服务 ,独具特点。保健与临床相结合 ,是妇幼保健功能的要求 ,两者联系密切、相辅相成。要认真贯彻《指导意见》,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以改革为动力 ,加强妇幼保健业务的内涵建设 ,开拓妇幼保健市场 ,不断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唐佳恩  张鹭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21-5023
目的 探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践中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资源短板,为有效贯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政策,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效率及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地区11个基层社区服务机构进行现存人员配备、诊疗设施设备、药品种类、建档人数、领导能力等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制约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9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配备难以完成国家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内容要求,10个机构的一把手均是从临床上或者是其他机构调换过来的,6个机构的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的开销,4个机构的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其日常开展工作的需要;辖区居民建档率均不超过10%.结论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配备是目前制约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资源短板,采取适宜的政策,加强人力配备,力争能招来、能留住,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是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17年河南省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满意度,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从河南省抽取孕产妇进行面对面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河南省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6. 64%,城市孕产妇的满意度(97. 50%)高于农村孕产妇(96. 04%)。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比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低。影响河南省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满意度的因素最主要是技术水平,其次是有益于健康的程度。结论 2017年河南省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城乡及人群差异,这主要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低及孕产妇群体健康需求标准较高有关。建议继续加强基层医护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孕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上海市不同级别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现状,为明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推进上海市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络数据填报方法收集全市9家妇幼保健机构2016年度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服务能力现状。结果上海市不同级别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在医疗服务能力上差别较大。结论二三级机构之间医疗服务能力的较大差距严重阻碍了我国分级诊疗的进行,提高基层妇幼保健医疗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北京市基层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供给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政策支撑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仍待加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应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行业标准或制度规范、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在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设置,建立适合区镇两级的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方法在区妇幼保健院内部建立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学科,中心化管理,动态监测运行效果。结果树立从保健视角出发的思维和服务模式;确定了基本服务项目和核心技术;建立了转诊网络、分级服务的系统。结论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可行,对促进区域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现状,并进行人力需求分析,为制定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置情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专家咨询,了解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市场份额、妇幼保健机构人力变化及构成情况。结果妇幼保健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妇幼保健服务,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的增长速度跟不上服务需求增长速度,人员编制不足的现象日益严重,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随着妇幼保健服务需求的增加,且妇幼保健服务内涵进一步扩展以及落实医改任务,妇幼保健机构亟需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构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梳理、专家研讨会等方法,基于投入-产出-成效理论,构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框架;遵循科学性、相关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遴选评价指标,初步形成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15个三级指标和34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基层儿童健康服务提供所需的资源投入、服务产出及服务效果三大方面。结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基层儿童健康服务功能定位,突出了儿童疾病诊疗能力和服务模式转变,强化服务效率,能够比较全面系统评价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引导农村妇女合理有序就医,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探索其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回归、Bootstrap抽样方法对农村妇女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农村妇女的就医选择行为受到其主观态度、结构性因素和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正向影响(β = 0.403,0.388,0.096,P<0.05),医疗自付费用支出在农村妇女主观态度及其就医选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 = 0.135,95%CI: 0.026~0.054)。 结论 农村妇女就医选择行为受到主观态度、结构性因素和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影响,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合理统筹医联体医保政策;夯实农村基层首诊制度,推进基层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效率,对农村妇女就医选择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