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本紊乱是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其中代谢综合征主要包括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原发性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及肥胖[1].  相似文献   

2.
河蚬汤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现代人们在交际应酬中酗酒所致[1].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又称黄蚬、金蚶等,是一种淡水贝类,广泛分布在我国湖泊、江河中.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1]. 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2]. NAFLD的病因较多,高能量饮食、含糖饮料、久坐少动等生活方式、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 的易感因素[3]. 近年来,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4-5].目前,西医尚无治疗NAFLD 疗效确切的药物,中医药治疗NAFLD显示一定的临床疗效,可能成为今后治疗NAFLD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医对 NAFLD 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1963年Starzl 施行首例人类肝移植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1].目前器官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长期生存率仍低,二是供肝的匮乏.  相似文献   

5.
刘月美 《微创医学》2002,21(5):715-718
妊娠期特发性肝病是妊娠期一组原因不明的肝脏疾病或妊娠期一种原发性或自发性的肝脏疾病[1].它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比较少见的有妊高征并发溶血-肝酶增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和妊娠期药物性肝损害,罕见的如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等[2].近年来,对妊娠特有肝病的内涵及发病机制有了飞跃性的认识,临床表现也有一些新特点,现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1].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病.HEV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通过胆汁经肠道排出.戊肝类似于甲肝,不发展成慢性,但病情多数较重,病死率明显高于甲肝及乙肝[2].我院收治1例重症酒精肝并戊肝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被认为是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NASH相关性肝硬化(FLC)三种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某些大城市的发病率已超过20%,重庆市5 782例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9.58%、25.9%[1].NASH是一种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包括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非酒精源性脂肪性肝炎,也是无症状血清转氨酶升高的重要病因(约占40%~90%)[2].目前研究者对于NASH通过何种方式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多数学者认为细胞的死亡、炎症和纤维化多由过剩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大量有害细胞因子引起[3].  相似文献   

8.
贾伟平 《上海医学》2012,35(1):7-10
近年来,作为肥胖相关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在西方发达国家,NAFLD已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为20%~30%[1],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的患病率可高达65%~ 90%[2].在我国,NAFLD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3].近年研究证实,NAFLD的临床结局并不限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本身的病变,而主要与代谢异常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相关,对民众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广大专业人员对NAFLD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NAFLD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现将上海市近5年来NAFLD防治进展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各种病变,包括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酒精性肝等.肝病患者发病原因很多,很多具有传染性,患者易出现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对肝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能够缓解患者的压力,使其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1].本文就近年来对肝病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甲亢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其中累及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多见,亦累及肝脏,表现为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甚至肝硬化,临床上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简称甲亢性肝病)[1].甲亢合并甲亢性肝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马占凯等[2]和张涛等[3]报告甲亢合并甲亢性肝病比例可高达31.18%~58.3%.放射性131碘(131I)具有安全、有效、简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4],成为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解131I治疗甲亢合并甲亢性肝病的安全性及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变化情况,笔者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科行131I治疗的40例甲亢合并甲亢性肝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一个前期病理改变,主要为肝内纤维组织增生与沉积,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对防治肝硬化有直接影响作用,丹参制剂早已被认定为抗肝纤维化的中药[1].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肝病是产科高危妊娠之一,母婴死亡率高,孕产妇的死亡率在80%以上.常见的妊娠期肝病有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in pregnancy,AFLP)和妊娠高血压疾病肝损害[1-3].作者对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肝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妊娠合并肝病对母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B超是慢性肝病病人的常规检查手段,但对部分非典型肝硬化病人容易出现漏诊[1].并且慢性肝病病人普遍存在上消化道黏膜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导致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常与肝病症状相混淆,将B超和胃镜检查相结合有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本文对我院28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住院病人胃镜和B超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肝硬化腹水是由于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症状,是由各种因素长期反复损害使肝脏功能严重损害的结果[1].  相似文献   

15.
零恒莉  潘敏  潘茹 《微创医学》2006,25(2):255-256
妊娠合并重症肝病(重症肝炎和急性脂肪肝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严重危及母儿生命安全.我国重症肝炎患者病死率在60%以上[1].早诊断、早治疗,及时终止妊娠是抢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手段,目前倾向于用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2].我院2000年10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妊娠合并重症肝病患者12例(重症肝炎8例,急性脂肪肝4例),本文就产时的抢救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血清学临床生化诊断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的病理过程,是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之路,而且此阶段是可逆的病理过程[1].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死于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者约100万人. 肝炎病毒、药物、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各种化学制剂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均可以引起肝功能衰竭[1]. 而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尤其门静脉高压症是引起肝硬化患者死亡或需要进行肝移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层黏蛋白(LN)是细胞外间质中基底膜的主要成分,本质是一种糖蛋白,它广泛分布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紧贴细胞基底部,与IV型胶原(ⅣC)形成基底膜的骨架[1].临床上对它与肝病、肿瘤的研究较多.近来临床上对其与糖尿病(DM)的关系有报道[2]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是机体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能量物质代谢的中心器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和代谢障碍,而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与肝病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1].  相似文献   

20.
李美兰  张军  史彩芳 《中外医疗》2008,27(31):128-128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或黑粪[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