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适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辨证治疗高血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李士懋教授1976年10月至2011年3月门诊治疗高血压患者医案记录,选取其中经典医案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基于关联规则法分析处方高频次药物组合,应用复杂熵聚类的方法分析药物核心组合,并依据熵层次聚类预测新处方,深入挖掘李士懋教授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结果 分析纳入的170例病案得出171味中药,蜈蚣、全蝎、半夏、僵蚕、天麻等使用频次最高,所用中药性味多为温寒,主要归肝、脾、肺三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个常用药物组合;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得到4个潜在新方。结论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无论寒热虚实,血管痉挛是主因,治疗上以治“痉”为主,故多用虫类药息风止痉,此为治标;再依据寒热虚实配伍其他药物,此为治本。标本兼治,使很多高血压患者告别了终身服药。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李世增教授治疗咳嗽的首诊病案154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 15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 53个、新处方 10 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讨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9年4月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处方信息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分析方法挖掘、探讨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用药特点。[结果] 对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158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中药207味,使用频次在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白芍、川芎、当归、半夏、刺蒺藜、丹参、泽泻、牛膝、厚朴,白术获得9组药对、3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年莉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丰富,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年莉教授多采用平肝疏肝,补血养阴,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期望能为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并为糖尿病肾病在泰国的治疗提供新的理念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丁书文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运用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房颤疗效显著。本研究以丁教授多年的处方数据为基础,探讨丁教授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房颤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系统的丁书文教授处方数据,筛选出治疗房颤的372个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点式互信息、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丁教授的药物配伍和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获得了丁教授治疗房颤的核心处方,提示益气活血解毒法是其主要治则治法;利用处方相似性和社团分析方法,获得15组类方,其中3种类方与丁教授总结的三大治法高度符合;为探寻丁教授清热解毒配伍特点,结合关联规则和点式互信息算法,获得了10个丁教授清热解毒配伍药对。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名医处方数据分析与提炼的可行方法,对丁教授经验的传承和临床应用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收集并整理林慧娟教授多年诊治心系疾病临床处方资料,对林教授辨证诊治心系疾病的常用中药配伍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总结其在治疗心系疾病方面的临床经验,为挖掘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收集林慧娟教授于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系统中的处方数据,筛选后保留10942个处方数据。采用频数分析、点式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对林教授临床处方数据资料进行药物配伍分析。总结林慧娟教授在诊治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林教授在诊治心系疾病中,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患者较多,发现林教授共使用中药397味,并对中药频次进行排序,获得17对主要配伍药对,与林教授临床诊治心系疾病的经验高度吻合。结论 点式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可分析林慧娟教授治疗心系疾病得学术经验,为名中医传承研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聿青医案》膏方用药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构建《张聿青医案》膏方用药数据库,进行用药规律及组方配伍特点挖掘分析。结果 共纳入47首膏方,涉及中药167味,使用频次>15次的中药共28味,出现频次>25次的药对组合共28对,置信度≥0.85的关联规则共35组。结论 张聿青膏方辨治法宗《黄帝内经》,又博采众家之长,以“甘能补”为处方大法,重视调摄肝肾,处方时以药之偏性纠机体阴阳之偏颇,以药之动静复阴阳之平衡,注重药物炮制,协调纳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孟河名医邓星伯先生治疗肺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邓星伯先生82首治疗肺系病证方剂中各个药物的使用频次和关联规则,提炼其对肺系病证的治疗经验。结果: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甜杏仁、茯苓、炒竹茹、海浮石、石斛、浙贝母、栀子、白前等,同时挖掘出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结论:邓星伯先生用药平和,治疗肺系病证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法为主,兼以调补脾胃辅之,对于肺系病证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V2.5)对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病因病机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医案,将其方药信息录入TCMISS,借助该平台集成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法等分析方法探索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药物组方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120个医案,包含处方共120首,涉及中药89味,其中使用频次前6味中药为桂枝、鸡蛋花、白术、泽泻、石膏、桔梗,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居多,归经多属肺、脾、肝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所得的用药模式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桂枝与鸡蛋花、桂枝与泽泻、白术与桂枝,进一步分析得到的核心药物为泽泻、桂枝、白术,为五苓散的药物组成,并基于复杂熵聚类方法演化出6首新处方。结论 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以阳明“气血津”不足和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为主要病机线路,清解阳明伏火、加强阳明本体液津血的生化化生及恢复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为主要治法,其核心代表方剂为木防己汤和五苓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患者病历及处方,采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中关联规则方法研究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用药频次及其药物组合规律,分析阎洪臣教授用药经验;[结果]通过对整理的53个患者的134个处方分析,确定了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的药物频次及其关联规则;[结论]阎洪臣教授治疗内伤头痛辨证准确,善用引经药、止痛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深入挖掘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治疗CKD3期患者的用药配伍规律,为CKD3期患者的中医药特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张大宁教授诊治的108例CKD3期患者的完整医案并从中提取中药处方,运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研究纳入的305首中药处方共涉及101味中药。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为生黄芪、土茯苓、川芎、丹参、五灵脂、五味子等;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胃经、肾经为多;核心处方为:生黄芪,土茯苓,丹参,川芎,五味子,茵陈,五灵脂,蒲黄炭;得到药物核心组合6对、新处方6首。结论 本研究从多角度科学、量化的分析了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补肾活血、化湿降浊”的理论内涵,为CKD3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中医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纪立金教授在临证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传承纪教授临证思路。方法:收集纪立金教授2015—2016年2年间的临床诊疗医案167人次,共382诊次,构建纪教授医案数据库,应用Medcase V3.2,运用加强关联规则运算模型、药物聚类分析模型等运算方法对纪立金教授医案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纪立金教授在遣方用药时的思想。结果:数据专库中纳入临证医案382诊次,涉及中药158味,单处方药均数为13次;高频药物依次为柴胡、黄芩、半夏、党参、苍术、厚朴、陈皮、黄连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的药物搭配多以小柴胡汤、平胃散、半夏泻心汤为治疗基本方。涉及药性类别前8类依次为化湿、补虚、理气、解表、清热、收涩药等。结论:纪立金教授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时,遣方用药多以和解少阳枢机健脾燥湿、调畅气机为主,兼顾热邪、湿邪、痰邪、气滞、食滞等病理因素合理用药,用药平和而不伤正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邓家刚教授治疗脾胃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湿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邓家刚教授门诊治疗脾胃湿病的经验处方,将符合标准的119张中药处方依次录入系统,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及特点的挖掘,来探索并分析出治疗脾胃湿病用药规律。结果 经分析得出,119张处方中,涉及病症以胃痛病(55例)、湿阻病(21例)、胃痞病(16例)居多,证型则以肝胃不和(45例,37.81%)、脾虚气滞证(14例,11.76%)、脾虚湿困证(18例,15.13%)为主,虚实证候以实证(73例,61.34%)所占比例最为之大;用药频率排名前十的为陈皮(67)、厚朴(64)、茯苓(59)、半夏(55)、郁金(53)、柴胡(53)、白芍(47)、石斛(46)、栀子(46)、党参(44)等;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陈皮和茯苓(45)、半夏和陈皮(41)、白芍和柴胡(40)、柴胡和厚朴(35)、白芍和厚朴(34)等;所用药物性味大多为辛、苦、寒,主归脾、胃、肝经,药物功效分类则以补虚药(22.21%)和理气药(12.90%)为多。结论 邓教授治疗脾胃湿病,始终以其“理湿勿忘通瘀滞”的思想为指导,灵活运用“反性配伍”和“寒温和合”的遣方用药方法,擅用理气化湿、疏肝健脾,兼以化瘀行滞的方药,从而形成其治疗脾胃湿病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数据挖掘法分析周珉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探讨相关病机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5月周珉教授门诊期间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周珉教授临床经验,进行原发性肝癌病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176首,涉及中药235种,列出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及组合规律。[结论]总结原发性肝癌以"湿热痰毒、气阴两伤"为基础病机,"清热化湿、健脾养阴"治则贯穿原发性肝癌治疗始末,同时,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及治疗措施,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分配,斟酌应用"攻毒散结""行气化瘀"等治法,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研究热点及用药规律,为进一步优化肝癌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检索2006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MEDLINE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文献,运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文献类型、年度分布、临床治疗情况以及中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有效文献183篇,其中实验研究132篇(72.13%),临床研究文献33篇(18.03%),名家经验7篇(3.83%),综述9篇(4.92%),循证研究2篇(1.09%);除2007年及2008年个别年度外,其余年度的发文量相对稳定,均在10篇以上;对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文献中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均得到4组聚类组合;名家经验研究均为裴正学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报道;涉及中药煎服、中药静滴、中药口服、中药外敷及中药灌注5种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临床观察指标为生活质量、临床近期疗效、肝功能、临床症状、毒副反应、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瘤体大小及生存期;涉及29首中药处方,其中内服中药方12首,外敷中药方1首,其它自拟方16首;内服方中涉及99味中药,应用频次较高的为半枝莲、白术、柴胡、黄芪、茯苓及丹参,按单味中药进行归类,补虚药应用最多,占21.09%,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分别占16.73%和10.91%;涉及21味外敷中药,应用频次较高的为莪术、没药及乳香。结论 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方面文献以实验研究为主;中药应用以补虚药为主,体现出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特点,治疗上既重视益气健脾,又施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及利水渗湿等治法。此外,中医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和不同中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凋亡、增殖、侵袭、细胞周期等影响的研究以及裴正学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为甘肃地区本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肝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进而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丹参、茵陈、白术、柴胡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茯苓","白术、茯苓","丹参、赤芍"等;置信度为0.6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黄芪-丹参","白术-茯苓","黄芪-茯苓","党参-茯苓"。结论:纳入研究治疗肝病的处方多用健脾渗湿、凉血活血、养阴柔肝、疏肝解郁之品,配伍精巧,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文政教授临床诊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初步探索黄教授治疗该病的思路与经验。[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黄文政教授门诊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数、频率,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药物关联规则,运用Gephi 0.9.2软件分析核心子网络、中药群。基于分析结果初步探讨黄教授治疗该病的思路与经验。[结果]1)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黄文政教授门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197例,1289诊次。2)黄教授诊治该病常用茯苓、黄芪、当归、丹参、白术、萆薢、芡实、金樱子、蝉蜕、生甘草等药物。3)黄教授诊治该病常用地锦草+荠菜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柴胡+黄芩、芡实+金樱子等对药,常用黄芪+生地黄+山药、黄芪+白术+防风+防己、黄芪+熟地黄+白术+山药+当归等组药。4)黄教授诊治该病常用中药的K-16核心网络共包含62味药物,大体可总结概括为4个模块。[结论]结合数据挖掘结果以及黄教授临证经验,可初步探知黄文政教授常从脾肾亏虚、气阴不足、湿热内蕴3方面辨治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疏利少阳三焦”之法贯穿始终,同时重视虫类药,特别是蝉蜕、僵蚕、水蛭在治疗该病中的运用。方药常以防己黄芪汤、参芪地黄汤或黄芪、党参、白术、生地黄、当归、丹参、僵蚕为基础加减组方。此外,黄教授精确把握了扶正法与祛邪法在组方用药中的平衡,其一在于对某一味药物补益作用与祛邪作用的正确认识和精确把握。其二主张合理配伍,强调必须在足够扶正基础上应用祛邪法,并重视药物的互相作用,以收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之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临床及用药规律。方法根据服用中药时间将患者分成中药弱暴露(less-CM)组及中药强暴露(CM)组,评价2组患者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M组患者处方进行分析。结果CM组患者在OS及PFS优于Less-CM组(P<0.05);单味药物频次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甘草,其次为黄芪,白术等,药物模式以补脾益气、疏肝行气、清热解毒等为主。获得新方3个,分别为柴胡-白芍-枸杞-白术-茵陈-郁金;黄精-补骨脂-透骨草-地龙-鸡血藤-骨碎补;田基黄-苏梗-海螵蛸-莪术-土鳖虫。结论服用中药汤剂超过6个月可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患者PFS及OS。肝癌肝郁脾虚证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热证、瘀证、痰湿证等兼证。  相似文献   

19.
申伟  樊雪鸣  王柳丁  张允岭 《中草药》2022,53(10):3093-3102
目的 采用Python语言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用药规律,为PSCI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4个中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3个英文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2个临床试验注册系统,纳入中药治疗PSCI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运用Python语言对中药使用频次、相关性、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5首治疗PSCI的经验方药,中药共214味,频次共1685次,其中使用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以补虚类、活血化瘀类及化痰类中药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10味药物组合多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形成以石菖蒲、远志和川芎为主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 中药治疗PSCI的核心药物组方为石菖蒲、远志和川芎,在此基础上可加入针对PSCI肾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的相应中...  相似文献   

20.
挖掘檀金川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经验,总结其用药特点及规律.收集檀金川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门诊病历,使用EpiData 3.1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使用Excel 2013、SPSS 19.0和R 3.5软件包对纳入病历中的中药方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最终纳入中药方353首,其中涉及中药163味,出现总频次为527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