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口腔医学     
张震康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2):760-761
一年来口腔医学继续在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上对常见的龋齿、牙周病、口腔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和错(牙合)畸形等5类疾病进行探索并取得进展.一、龋齿:主要在牙菌斑的粘附机制和防龋疫苗两个方面进行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与变形链球菌、茸毛链球菌及米勒氏链球菌的作用.表明3种菌珠均有与Fn的结合能力.提示存在于牙面获得性膜中的Fn,可能作为细菌附着的受体,为牙菌斑的形成创造条件.利用已提纯的唾液富脯蛋白(PRP_s)和全唾液作为实验性获得  相似文献   

2.
镍铬及钴铬合金材料表面改性对细菌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临床用镍铬合金、钴铬合金表面氮化钛膜对合金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镍铬、钴铬合金各144件,随机各选出72件,采用多弧离子镀法在其表面沉积黏氮化钛膜,未镀膜组为对照组,镀膜组为实验组。在镍铬合金对照组和实验组表面附黏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在钴铬合金对照组和实验组表面黏附变形链球菌和奈瑟菌。黏附时间为24、48、72 h,每个时间段各24个试件。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氮化钛膜形成前后各组细菌的黏附量。结果在细菌黏附24、487、2 h,上述四种细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均显著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镍铬、钴铬合金表面氮化钛膜可抑制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氮化钛膜形成对纯钛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纯钛试件192件,随机选出96件,采用多弧离子镀法在其表面形成氮化钛膜,未镀膜纯钛为对照组,镀膜后纯钛为实验组。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黏附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细菌体外黏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在细菌黏附24、48、168 h时,各种细菌黏附量的变化。结果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P〈0.001)。结论纯钛表面氮化钛膜可抑制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4.
氮化钛膜对纯钛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氮化钛膜形成对纯钛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作纯钛试件192件,随机选出96件,采用多弧离子镀法在其表面形成氮化钛膜,未镀膜纯钛为对照组,镀膜后纯钛为实验组.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黏附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细菌体外黏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在细菌黏附24、48、168 h时,各种细菌黏附量的变化.结果 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P<0.001).结论 纯钛表面氮化钛膜可抑制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5.
口腔是细菌群集的器官,据研究唾液的细菌计数平均为7.5×10~8/ml,大多数不致病,致病菌约30余种,细菌在口腔中要被唾液冲刷(平均流率为30ml/h)以及抗菌因子(抗体、补体、溶菌酶等)所消灭,所以细菌只有形成菌斑附着定居后,建立了生态环境,进行复杂的代谢才具有危害性。菌斑(Plaque)由Willams(1897)提出,他发现在牙面上细菌积聚成斑膜,且认为是一种有害物质;后来许多学者加以证实,并用牙菌斑、微生物斑、纤毛菌膜、牙面薄膜(Slime coating of de-  相似文献   

6.
运用牙菌斑指数评价银川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菌斑是由粘附在牙面上的细菌和糖类食物残屑形成,是口腔细菌生存和致病的环境。因此,通过牙菌斑指数可客观地反映口腔卫生状况。为了解银川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为今后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1991年12月,以牙菌斑指数为定量指标,对银川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铁蛋白(LF)对变形链球菌粘附的影响。方法 用液体闪烁测量技术观察经放射性同位素^3H-TDR标记的变形链球菌对由不同成分形成的实验性获得性膜的粘附情况。结果 变形链球菌对由乳铁蛋白,全唾液及PBS形成的实验性获得性膜的粘附表现出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乳铁蛋白在浓度>0.5g/L时,可显著抑制变形链球菌对实验性获得性膜的粘附(P<0.01)。结论 LF对变形链球菌粘附的影响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影响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作为试验菌株,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S-HA和菌细胞,观察细菌对S-HA的粘附情况。结果:两组试验中大部分试验药物均能抑制菌细胞对S-HA的粘附,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这些药物中,以五倍子的抑制作用表现更为显著,其在1、2、4mg/ml时的抑制率可达100%。结论:五倍子等传统中药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的早期粘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黏附Hela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细胞模型,光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模型的建立。用以下三组不同方式,观察梯度抑菌浓度下(分别为5、10、15μg/ml)HMGN2对细菌黏附的影响。黏附抑制组:HMGN2、细菌、细胞共同孵育1小时;干扰模型组:细菌、细胞孵育1小时后,PBS洗去未黏附细菌,再加入HMGN2孵育2小时;细菌预处理组:HMGN2、细菌孵育2小时,离心洗去HMGN2,收集细菌,所得细菌再与细胞孵育1小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观测细胞内、外活茼数,并计算黏附指数以及黏附抑制率。结果光镜及扫描电镜可见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黏附模型构建成功。三组的结果均提示:在HMGN2梯度抑菌浓度下,细菌的黏附指数随着HMGN2的浓度的升高而减小;黏附抑制率则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P〈0.05)。结论抑菌浓度下的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低已经黏附于细胞表面的细菌的黏附能力;可能直接作用于细菌,导致其黏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口腔常见条件致龋菌变异链球菌在不同材料活动义齿牙冠上的黏附情况,为临床选择活动义齿牙冠材料以尽可能减少变异链球菌在义齿牙冠上黏附,从而避免佩戴义齿后对口腔环境的二次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3种材料(单层色合成树脂牙、多层色合成树脂、合金钉瓷牙)活动义齿牙冠在无菌处理过的人唾液样本环境下进行24 h黏附,取出牙冠后超声强震荡并10倍梯度稀释后涂板计数,分析3种材料牙冠细菌的黏附量.结果 3种材料的活动义齿牙冠表面均有变异链球菌的黏附,其中单层色合成树脂牙黏附最多,其次为合金钉瓷牙,而多层色合成树脂牙黏附细菌量远远低于另外两种(P<0.01).结论 3种材料的活动义齿,以多层色合成树脂牙表面黏附的变异链球菌数量最少,变异链球菌在该材料上的黏附能力显著低于单层色合成树脂牙和合金钉瓷牙.  相似文献   

11.
沈晓萍 《中外医疗》2010,29(32):108-108
临床上牙周炎松动牙的诊断并不困难,牙周炎是牙齿周围组织由长期黏附在牙面上的牙结石,烟渍上的牙菌斑里的细菌引起的病变,通常表现为刷牙出血、牙龈红肿、口臭、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等。如不及时治疗,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可引起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相关研究表明,造成牙齿松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牙周炎所以要加强牙周炎的治疗。对于牙周炎松牙诊治如今多采用固定术,本文就对牙周炎松牙诊治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中常见的易形成生物膜的条件致病菌~([1])。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细菌黏附于生物材料或机体腔道表面,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并将其自身包绕其中,形成大量细菌聚合体的膜状物~([2])。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能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被膜,对抗菌药物具有顽强抵抗性,而其生长速度较慢,24 h后接种的平板上难见到该细菌的菌落。使得K-B法药敏试验及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法(MIC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龋病与无龋儿童牙菌斑内细菌菌属的差异,初步认识牙菌斑菌属的改变与龋病的关系。方法:5~7岁的龋病儿童(龋齿牙面≥6)和无龋儿童(龋齿牙面=0)各20例,刮取牙表面牙菌斑,提取基因组DNA,16S rDNA扩增后与基因芯片杂交,检测牙菌斑中的细菌菌属。结果:从两组儿童牙菌斑生物膜样本中共检出86个细菌种系型,归为5个门类28个属类,龋病组细菌的种系型少于无龋组(P<0.05);其中戈登链球菌在龋病组中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无龋组(P<0.05),韦荣球菌属在龋病组中的检出率则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而唾液链球菌在两组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牙菌斑生物膜中微生物结构富有多样性,菌群的改变可能导致了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口腔酸性环境不利于形成牙石及发生牙周病。为探讨影响口腔酸碱环境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10例牙周健康的成人唾液及牙菌斑细菌对口腔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唾液沉淀物尤其是牙菌斑中常见29种细菌,通过产生醋酸等有机酸,使pH值下降,其中尤以内氏等3种放线菌降低pH值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口腔酸性环境不利于形成牙石及发生牙周病。为探讨影响口腔酸碱环境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10例牙周健康的成人唾液及牙菌斑细菌对口腔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唾液沉淀物尤其是牙菌斑中常见29种细菌,通过产生醋酸等有机酸,使pH值下降,其中尤以内氏等3种放线菌降低pH值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活动局部义齿对基牙牙体、牙周组织及口腔状况影响的机制及特点。方法在7个不同时期,分别检测指定基牙的各临床牙周指数,基牙龈下菌斑细菌相对分布变化;患者唾液流率及pH值;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结果患者戴用活动局部义齿后,①短期内基牙PLI、Gl、GBI均明显升高(P<0.01);②牙菌斑细菌中球菌比例减小,而梭状杆菌和螺旋体的比例升高(P(0.01);③唾液流率有所降低,唾液pH值有所升高(P(0.01),但随着戴用时间延长,它们又恢复正常;④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P(0.01)。结论戴用活动局部义齿,会引起牙周指数升高及牙菌斑细菌中的致病细菌如螺旋体、梭状杆菌比例增加,同时可导致患者唾液分泌减少,酸碱平衡改变及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光动力学疗法影响人工菌斑生物膜形成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对体外人工菌斑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光动力学疗法控制菌斑和防治龋病的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环境下,4种口腔常见致龋菌在牙釉质表面形成多细菌混合性菌斑生物膜,用光动力学疗法处理实验组菌斑生物膜,光敏剂浓度为0.1 mg/ml、光强为94.5 J/cm2;分别在生物膜形成的第1、3、7天用扫描电镜观察光动力学疗法处理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第1天可见到以链球菌为主的细菌黏附于获得性膜上;第3天各种细菌数量明显增多,形成谷穗状结构;至第7天时,生物膜形成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细菌表面及细菌之间可见大量基质和不定形胶状物.在第1、3、7天,光动力学疗法处理后牙釉质表面黏附的细菌显著减少,菌斑生物膜形成受阻.结论 光动力学疗法对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嵌段共聚法将聚乙二醇(PEG)引入聚谷氨酸苄酯(PBLG)得到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两亲嵌段共聚物(PBLG-PEG-PBLG,缩写为GEG),研究引入PEG对GEG膜表面细菌黏附性的影响。【方法】以端氨基聚乙二醇引发谷氨酸苄酯N-羧酸酐开环聚合得到GEG,用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表面接触角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将聚合物膜悬浮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悬液孵育24h.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在聚合物表面黏附的情况。【结果】端氨基聚乙二醇能引发谷氨酸苄酯N-羧酸酐开环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引入PEG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减少了细菌在共聚物表面的黏附:PEG嵌段在共聚物中的含量越高,材料表面接触角越小,黏附的细菌越少。【结论】将PEG引入PBLG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细菌黏附。这种嵌段共聚物在组织工程和药学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嵌段共聚法将聚乙二醇(PEG)引入聚谷氨酸苄酯(PBLG)得到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两亲嵌段共聚物(PBLG-PEG-PBLG,缩写为GEG),研究引入PEG对GEG膜表面细菌黏附性的影响。【方法】以端氨基聚乙二醇引发谷氨酸苄酯N-羧酸酐开环聚合得到GEG,用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表面接触角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将聚合物膜悬浮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悬液孵育24h.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在聚合物表面黏附的情况。【结果】端氨基聚乙二醇能引发谷氨酸苄酯N-羧酸酐开环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引入PEG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减少了细菌在共聚物表面的黏附:PEG嵌段在共聚物中的含量越高,材料表面接触角越小,黏附的细菌越少。【结论】将PEG引入PBLG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细菌黏附。这种嵌段共聚物在组织工程和药学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苏乃川  张舒  胡德渝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39-1641
牙周病是一种遍及各年龄段,主要侵及牙周组织导致一系列炎性症状的疾病。其主要以进行性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龈退缩等临床表现为主。牙周病可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产生疼痛,最终导致牙脱落[1]。牙周病的最主要病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有上百种不同种类细菌粘附于牙面和结合上皮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