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对门诊蟑螂过敏性哮喘发病情况进行粗略判断,并以对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抗原皮肤反应性作一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12例有14种抗原(皮肤点刺试验)资料的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儿蟑螂抗原皮试结果;总结34例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上述两种蟑螂抗原皮试(皮内试验)结果。结果有皮试资料的212例患儿中,蟑螂抗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61例,阳性率28.7%,占14种抗原皮试结果的第4位。而就气传变应原相比较,排在屋尘螨及粉尘螨(均为89.6%)之后,居第3位;34例成人患者中,蟑螂抗原皮内试验阳性6例,阳性率17.7%。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抗原皮试阳性结果一致。结论蟑螂是门诊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儿常见致敏原之一;哮喘患者对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抗原反应性一致。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哮喘患者蟑螂抗原皮肤反应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门诊蟑螂过敏性哮喘发病情况进行粗略判断,并以对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抗原皮肤反应性作一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212例有14种抗原(皮肤点刺试验)资料的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儿蟑螂抗原皮试结果;总结34例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上述两种蟑螂抗原皮试(皮内试验)结果。结果 有皮试资料的212例患儿中,蟑螂抗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61例,阳性率28.7%,占14种抗原结果的第4位。而就气传变应原相比较,排在屋尘螨及粉尘螨(均为89.6%)之后,居第3位;34例成人患者中,蟑螂抗原皮内试验阳性6例,阳性率17.7%。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抗原皮试阳性结果一致。结论 蟑螂是门诊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儿常见致敏原之一;哮喘患者对黑胸大蠊与美洲大蠊,抗原反应性一致。  相似文献   

3.
蛾与过敏性哮喘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制蛾抗原提取液,为300例过敏性哮喘和50名无过敏性疾患史的健康人作皮内试验,发现哮喘组皮试阳性率(57%)显著高于对照组(8%)(P<0.01),而蛾抗原皮试阳性率居西安地区16种常见过敏原之首,且随季节消长,秋季为其高峰期,证明蛾抗原与西安地区过敏性哮喘间有密切关系。经分析研究,作者提出蛾抗原可能是与室尘抗原基本无关的、新认识的重要致敏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对蟑螂的过敏性及病理特征,深入研究其对蟑螂变应原的反应.方法:对全市6家三甲医院的呼吸科,儿科的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384例进行问卷调查和蟑螂抗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对蟑螂抗原的反应性的相关性是显著的,其与阳性也是显著相关的(P<0.001),其阳性比率为31.43%,成人阳性比率为29.97%,儿童阳性比率为24.23%,男性阳性比率为34.56%,女性阳性比率为27.42%.结论:蟑螂是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主要变应原之一,一般成人的阳性比率比儿童高,男性比女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种类和变应原皮试阳性情况。方法:2003-2006年武汉地区262例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实验组,497例支气管炎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尘螨、豚草花粉、旧棉絮、蟑螂等10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对两组患者做皮内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皮试阳性率(67.6%)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皮试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依次为:蟑螂(56.5%),豚草花粉(51.1%),旧棉絮(50.4%)和尘螨(46.9%)。除梧桐花粉外(P>0.05),实验组对其它9种变应原的皮试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阳性结果多为+和。结论:武汉地区与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有关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是蟑螂、豚草花粉、旧棉絮和尘螨。变应原皮试能为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预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许祥景  陶幼珍 《浙江医学》1993,15(3):142-143
对1454例皮试阳性哮喘患者进行分析,同时对50例患者进行人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种特异性过敏原皮试阳性患者中,过敏原为螨占59.35%、屋尘占51.30%,蟑螂抗原阳性率为43.97%;特异性过敏原皮试法阳性率为63.8%、HBDT法为68.10%,但前者有快速、简易、适应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602例慢性荨麻疹病人,其中男性211例,女性391例,男女之比为1:1.85。10—30岁起病的占57.6%。37.9%病人有家族过敏史。48.2%病人起病有自觉诱因。其中31%与食物过敏有关,最多是虾蟹等,19.3%与物理因素有关,如寒冷,吹风等;14.8%与药物有关,如 APC 类等。14.6%病人伴有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用吸入性及昆虫等抗原作皮试以粉尘螨、屋尘、蟑螂阳性率较高。食物抗原皮试以虾,蟹,尤墨鱼阳性率较高。我们采用吸入物等抗原加磷酸组织胺作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显效为20.8%,有效为65.9%,总有效率达86.7%,,提示本法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部分过敏原疾病儿童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湿疹/荨麻疹三组儿童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试剂为北京协和医院诊断试剂厂生产吸入组与食物组共40种过敏原试剂. 结果 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组儿童随年龄增大,皮肤阳性率增高趋势,而湿疹/荨麻疹组不明显.常见过敏原吸入组为屋尘(15.1 %)、尘螨(28.3%),蟑螂(17%)、家蝇(20.8%)等;食物组为螃蟹(9.4 %)海虾(7.5%),鲤鱼(7.5%)等,近年蟑螂过敏原阳性率增高.哮喘组儿童皮肤试验阳性率54.5%,而有45.5%为阴性,其致病原(变应原)有可能与病毒引起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有关. 结论 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阳性率较成人低,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过敏性疾病儿童常见过敏原基本上与成人一致,但蟑螂过敏原阳性率增高,可能与南昌近年来人口密度增大,儿童与蟑螂接触几率大有关.哮喘儿童除常见过敏原引起外,推测还与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自制的西安地区气传优势真菌(表霉菌、酵母菌、间链菌、烟曲菌)抗原给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50例无过敏性疾病史的健康人做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及过敏原皮试,比较两种试验结果,发现哮喘组的4种真菌抗原皮试及HBDT阳性率均在5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试及HBDT的诊断符合率均在85%以上。提示作为真菌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方法,HBDT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不具有体内诊断方法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黄蒿、藜草、律草、法桐花粉抗原给过敏性哮喘及正常人做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并与皮试比较。发现哮喘患者的皮试及HBDT阳性率均较高,二者符合率80%以上,提示皮试及HBDT均为诊断花粉过敏的可靠方法。本研究HBDT阳性率较皮试更低,提示其特异性更强,另外嗜碱细胞水平研究能较客观地反映体内过敏状况。笔者认为HBDT是研究花粉致敏原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体外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53例过敏原皮试呈阳性的老年哮喘患者进行了分析,并与52例青年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老年组典型的夜间发作者少于青年组(P<0.01),冬季发病所占比例(22.6%)大于青年组(11.5%),有过敏性家族史和过敏性鼻炎者少见,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低于青年组(P<0.05),而其中13例60岁以后开始发哮喘者前二项又与青年组相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玉林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致敏原,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予114例患儿做室尘等20种常见吸入性抗原皮试,22例做20种食物性抗原皮试。明确诊断后100例行连续半年以上特异性脱敏治疗。结果①吸入性抗原皮试阳性率排序依次为室尘(89.47%)、粉尘螨(72.81%)、多价昆虫(70.18%)、蜉蝣(35.96%)等。②食物抗原阳性率较高的依次为芝麻(68.18%)、海虾(68.18%)、大豆(54.55%)、海鱼(50.00%)等。③脱敏治疗结果:显效46例,有效4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00%。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大多与过敏有关,且变应原有明显的区域性。经避免接触主要过敏原及特异性脱敏治疗,治愈率较高且儿童抗感冒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哮喘患者的家族史、血清总IgE(TIgE)和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 5 33例哮喘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其中 12 1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总IgE水平检测及皮内注射法进行过敏原皮肤试验。结果 :5 2 .16 % (2 78/ 5 33)的哮喘患者家族史为阳性 ;6 3.2 2 % (337/ 5 33)有其他过敏性疾病 ;12 1例中家族史阳性的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均值和超常例数以及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组 (P<0 .0 5 ) ;外源性哮喘较内源性哮喘家族史阳性率、血清总IgE均值及过敏原皮试阳性率均升高 (P <0 0 1)。结论 :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水平高低与家族史有关 ,表明哮喘是一种遗传倾向很强的疾病 ,外源性哮喘更有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4.
美国芝加哥消息:芝加哥西奈山医院的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组负责人Bann Kang声称,死蟑螂或其残屑与传染病媒介的活蟑螂一样,对人危害很大。 Kang说,在城市里,蟑螂可能是一种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西奈山医院曾以蟑螂抗原对哮喘患者做皮试,结果60%以上呈阳性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野苋菜花粉在南昌地区飘散情况及其与过敏性疾病中的关系。方法①对南昌地区花粉飘散情况进行调查;②选择632例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疾病的患者,用野苋菜花粉及春、夏、秋、冬四季花粉的提取液做皮试,并测定其总Ig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南昌城区大气中全年都有气传花粉的飘散,种类达47个种属,其中藜苋科花粉仅占5.03%,主要在8~11月飘散。②野苋菜花粉皮试阳性为358例,阳性率为56.6%;春季花粉阳性为308例,阳性率为48.7%;夏季花粉阳性为316例,阳性率为50.0%;秋季花粉阳性为346例,阳性率为54.7%;冬季花粉阳性为342例,阳性率为54.1%。皮试总阳性率为52.9%。野苋菜花粉皮试阳性和阴性患者间的总IgE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野苋菜花粉是南昌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野苋菜花粉皮试应作为南昌及其周围地区过敏性疾病的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了解野苋菜花粉在南昌地区飘散情况及其与过敏性疾病中的关系.方法 ①对南昌地区花粉飘散情况进行调查;②选择632例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疾病的患者,用野苋菜花粉及春、夏、秋、冬四季花粉的提取液做皮试,并测定其总IgE,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南昌城区大气中全年都有气传花粉的飘散,种类达47个种属,其中藜苋科花粉仅占5.03%,主要在8~11月飘散。②野苋菜花粉皮试阳性为358例,阳性率为56.6% ;春季花粉阳性为308例,阳性率为48.7%;夏季花粉阳性为316例,阳性率为50.0%;秋季花粉阳性为346例,阳性率为54.8%;冬季花粉阳性为342例,阳性率为 54.1%。皮试总阳性率为52.9%。野苋菜花粉皮试阳性和阴性患者间的总IgE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野苋菜花粉是南昌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野苋菜花粉皮试应作为南昌及其周围地区过敏性疾病的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10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及31名正常人血清中特异性抗粉尘螨的 IgE,其阳性率分别为71%及0%,与皮试的符合率分别为76%及93.5%。39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同时作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两者符合率高达94.9%,提示两法的灵敏度相特异性相仿.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500例蟑螂过敏皮肤点刺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蟑螂过敏情况,为海南省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50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用蟑螂过敏原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统计其阳性率。然后随机选择20例蟑螂点刺阳性患者进行蜉蝣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另外随机选择无变应性疾病病史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500例皮肤点刺试验中,蟑螂阳性者占66.20%,阳性患者鼻粘膜激发试验阳性率为100%,阴性激发率为0%。结论了解海南地区蟑螂过敏情况,可以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西宁地区120例不同过敏性疾病的吸入性过敏原的皮内试验结果,发现在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三种主要疾病中,屋尘均为主要过敏原,螨次之。在哮喘与过敏性鼻炎中,各种花粉过敏原的皮试阳性率较高,与荨麻疹相比差别非常显著。在荨麻疹中,除屋尘与螨外,霉菌亦是重要的过敏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蟑螂过敏原引发哮喘的作用机制,探寻蟑螂引发哮喘的防治方法。方法:对全市8家医院的呼吸科,儿科的哮喘病例8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蟑螂抗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哮喘患者对蟑螂抗原的反应性的相关性是显著的,其与阳性也是显著相关的(P<0.001),其阳性比率为40.0%,成人阳性比率为45.0%,儿童阳性比率为35.0%,男性阳性比率为56.25%,女性阳性比率为47.5%。结论:蟑螂是哮喘患者主要变应原之一,一般成人的阳性比率比儿童高,男性比女性高。免疫治疗和灭蟑是蟑螂过敏原引发哮喘主要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