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在尿毒症患者所致心脏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用30例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随机抽取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尿毒症组与对照组各测值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左室腔明显扩大,左室心肌重量和左空心肌重量指数明显增加(P<0.01),左室收缩功能EF与FS无差异(P>0.05),反映泵血功能的SV、ESV、EDV和CO增高(P<0.05-P<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AI、E/A和 IVRT均有增大( P< 0.05- P< 0.01),肺静脉血流频谱 D波、DI和 RFI明显减少, S/D AR和 ARD均有明显增加(P<0.01),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明显。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多普勒在尿毒症患者心脏病变的检查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梗塞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再通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最小幅度(IVSA和LVPWA)、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和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最大速度与E峰最大速度比(A/E)。结果:①溶栓治疗者再通率为58.82%(70/119)。②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AMI)患者的LAD、EPSS和A/E在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1);溶栓再通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LVPWA溶栓再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A/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AAMI+AIMI患者EF在溶栓再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限制梗塞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在梗塞部位上,前壁优于下壁,AAMI+AIMI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超声心动图检测28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及40例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结果表明:ASD患者左室射血分值(LVEF)、短轴缩短分数(LVFS)、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AV)、速度时间积分(AVI)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01~0.05),左室射血前期(LPEP)延长(P<0.01)、射血时间(LVET)缩短(P<0.05)、LPEP/LVET增大(P<0.01),且LVEF、LVFS、SV、CO、AV、AVI与肺/体循环量比值(Qp/Qs)呈中度负相关(r=-0.39~-0.78,P<0.05)。结论认为:ASD患者LVSF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并推测其机理可能与ASD患者因右室容量超荷所致的左室扩张性降低、舒张末容积减小、室间隔运动异常及左室几何形态改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8例慢性二尖瓣返流(CMR)患者和21例正常人进行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MR出现的假性正常的二尖瓣血流频谱,掩盖了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实际为左室松驰功能障碍及顺应性降低所致。CMR组的E波压差(E-PG)、A波压差(A-PG)、等容舒张时间(IVRT)、E波减速时间(E-DT)及左室充盈时间.(LVF)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是CMR情况下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肌肥厚对冠脉循环影响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肥厚患者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技术探测30 例心肌肥厚患者的冠状窦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与10 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可记录到满意的冠状窦血流频谱 (100% )。心肌肥厚组收缩压、左室重量指数 (LVM I)、冠状窦收缩期血流流速积分 (VTI-S)、净前向血流流速积分 (VTInet) 和前向血流 (CSF) 及其直径明显高于正常组 (P 均< 0.05), 余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与正常组相比, 心肌肥厚患者有症状组收缩压、舒张压、LVM I、VTInet 及冠状窦直径明显增加 (P< 0.05~0.001); 无症状组LVM I、收缩压、舒张期血流峰值 (D)、VTI-S、舒张期血流流速积分 (VTI-D)、VTInet、CSF 亦明显增加 (P< 0.05~0.001); 但有症状组D、VTI-D、CSF 低于无症状组 (P 均< 0.05)。结论: 心肌肥厚患者冠状窦前向血流增加, 但有症状组冠状窦前向血流低于无症状组, TEE 探测冠状窦血流以评价心肌肥厚患者冠脉循环的改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所致右室容量超荷(RVVO)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方法: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了28例ASD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LVDF。结果:ASD因RVVO可使舒张早期及晚期室间隔变平、左移或凸向左室腔,左室腔形态异常,内径变小,区域性舒张受限,左室等容舒张期(LIVRT)延长(P<0.01)。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其它测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SD患者LVDF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推测其机理可能与舒张期室间隔左移对左心室的挤压、左房室口舒张期跨瓣压差的减小以及右室射血时间的延长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肺静脉血流频谱(PVFP)及二尖瓣血流频谱(MVFP) 的变化无创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40 岁以上的无心脏疾患者30 例为对照组;高血压病左房不大组30 例;冠心病左房不大组30 例;高血压或冠心病左房扩大组30 例共120 例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肺静脉及二尖瓣血流频谱,观察各组病人肺静脉及二尖瓣血流速度的变化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或冠心病左房不大组与对照组比较,MVFP 中E 峰速度减低,E 峰减速时间延长,A 峰速度增高,E/A 比值减低。PVFP中S峰速度增快,SF增大,二组之间有明显差异( P< 001) ;高血压或冠心病左房扩大组与对照组比较PVFP中S峰速度减低,SF减低,PA 速度增快、间期延长,PAd > Ad( P< 001) ,而MVFP除EDT 缩短以外,E、A 峰速度、E/A 比值二者近似( P> 005) 。结论 超声心动图记录肺静脉及二尖瓣血流变化能够较全面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左室重构(LVR)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应用HP 77020AC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分别对56例ICM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ICM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1)。ICM组的LVEDd、EDV、ESV、ESS、PVA、LAT、LAF显著增大,EF、CO、LVSCI、MVCF、PVE、PFR及PVA/PVE显著降低(P<0.01~0.001)。结论认为ICM病人LVR的主要病因与心肌缺血引起的梗塞区膨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荷及室壁应力的增加有关,而ESV、EDV及EF可作为了解ICM远期预后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9.
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重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心肌梗塞患者的LVDd,LVEDV,LVESV,Edb,Esb及mean b显著增大(pP<0.05--0.01),EF、LVSCI及MVCF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主要病因是梗塞区膨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葆增加及室壁应力增大,可直接导致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的彩色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的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作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研究,比较兔健患侧股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加速度(ACC)。结果表明:与健侧相比,患侧的PSV、EDV和ACC显著降低(P<0.05),而RI则显著增高(P<0.05)。提示:CDF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有助于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心肌存活性对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心整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运动异常心肌的收缩功能储备对术后左心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超声心动图连续观察65例冠心病患者术前静脉态、小剂量多巴酚丁胺「5-10μ/(kg.min)」和术后的左心功能改变。结果有收缩功能储备组(Ⅱ组)的EDV、EDVI、ESV、ESVI明显高于无收缩功能储备组(Ⅰ组)(P〈0.0,1EF明显低于Ⅰ组。LDDSE时Ⅰ组的ESV、ESVI明显减少,EF、SV、C  相似文献   

12.
对15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并与同期或先期采用常规二尖瓣替换术17例进行了左心功能及超声结果对比研究,前者术后1~3年超声检查显示;人造瓣膜启闭速度加快,室间隔矛盾运动消失,室壁动度增强,房颤大多消失,左心功能EF、FS、SV、CO、EDVI、ESVI、SVI、CI较常规二尖瓣替换术恢复更佳,作者对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意义和适应症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右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被拟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共26例,同期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将2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图像导入Report CARD3.6心脏功能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测量,最终获得左、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以及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FS)。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左、右心室功能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各项指标LVEDV、LVESV、LVEF、LVSV及FS分别为(88.94±13.29)ml、(24.75±7.31)ml、(71.70±7.60)%、(64.20±12.82)ml、(52.52±8.83)%,健康志愿者LVEDV、LVESV、LVEF、LVSV及FS分别为(107.93±12.62)ml、(34.18±3.6)ml、(67.25±4.48)%、(73.65±12.41)ml、(36.8±3.82)%,LVEDV、LVESV、LVSV数值较健康志愿者均减低,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LVEF较正常人增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FS较正常人显著增高,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各项指标RVEDV、RVESV、RVEF、RVSV分别为(88.48±17.67)ml、(29.84±7.50)ml、(6 4.6 5±1 0.2 7)%、(5 8.6 6±1 7.0 9)m l,健康志愿者RV E D V、RV E S V、RVEF、RVSV分别为(142.31±23.62)ml、(72.49±16.13)ml、(49.18±5.6)%、(69.82±13.43)ml,RVEDV、RVESV较正常人明显减低,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RVEF较正常人增高,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RVSV较正常人减低,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早期,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升高的同时,右心室的舒张功能也减低、收缩功能升高,左右心室的功能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尖瓣环6个部位舒张早期运动平均峰速度( MA)在评价陈旧心肌梗塞病人左室舒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测定38例陈旧心肌梗塞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 MA,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对两组受检者的上述参数进行定量对比分析 ,并对心梗病人的 MA与EDV、ES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梗病人的 MA较正常人的显著减低 ,EDV、ESV较正常人的显著增大 ,EF较正常人的显著减低 ,P值均小于0 0001。心梗病人的 MA与EDV、ESV显著负相关 ,P值均小于0 01 ,与EF显著正相关 ,P值小于0 01 ,与年龄弱相关 ,P值大于0 05。结论 : MA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 , MA提供了有关左室收缩晚期到舒张早期功能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stereo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S3DE)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GM)及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ME)、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S3DE测量DCM患者(20例)、HCM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者(20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室射血分数(EF),比较三组间及同组不同检测方法间的测量结果.结果 ①三组的S3DE同ME相比,EDV、ESV及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3DE同2DE相比,上述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3DE同ME、S3DE同2DE相比,EF测值仅在正常对照组(P<0.01)和HCM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CM组三种方法所测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间S3DE各项指标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DCM组EDV、ESV均显著增加,EF显著减低(P均<0.01),而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组仅SV明显增高(P<0.01),EDV、ESV及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3DE所测EDV、ESV及EF同2DE相关性及拟合优度均好(r=0.778,0.876,0.932;R2=0.605,0.767,0.869;均P<0.01).④HCM组在控制了心率变量的影响后,心输出量同SV高度相关(r=0.987,P<0.01).结论 S3DE能实时显示心脏立体结构,准确可靠地评估左室收缩功能,优于传统ME和2DE检测方法;EDV、ESV及EF仍是临床评估左室收缩功能较为有效的指标;S3DE所测SV有望成为评估心肌病患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更为敏感、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胎儿右心室功能。方法对109例孕妇的正常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himazaki法、双平面Simpson法以及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方法(RT-3DE)来评估胎儿右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及心输出量(CO),并比较三种方法获得的数值结果。结果三种方法比较,EDV、ESV、SV、CO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2、23.30、31.67、32.61。P均〈0.05),E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P〉0.05)。RT-3DE法、双平面Simpson法与Shimazaki法比较,除EF值外,胎儿EDV、ESV、SV、CO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7、5.64、6.66、6.76;7.10、6.25、7.11、7.21,P均〈0.05);RT-3DE法与Simpson法比较,胎儿EDV、ESV、SV、C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3、0.61、0.44、0.45.P均〉0.05)。两个观察者一致性检验,RT-3DE法的Kappa值要高ff-Simpson法的Kappa值。结论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全面、整体地评价胎儿右心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3DE)对30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7例非冠心病患者(B组)的左室容量和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心导管左室造影(LVA)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①在B组患者中,2DE及3DE所测左室容量及射血分数均与左室造影结果高度相关(P<0.01);在A组患者中,2DE所测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明显下降,而3DE仍与左室造影相应测值呈高度相关(P<0.01);②在B组患者中,2DE及3DE与左室造影所测EF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A组患者中,2DE所测EF高于左室造影结果(P<0.05),而3DE所测EF与左室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③A组患者的ESV显著高于B组,而EF则小于B组(P<0.05)。表明冠心病的存在使2DE左室功能测量的准确性显著下降,而对3DE左室功能测量的准确性则无明显影响;同时,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ESV明显增加而EF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MRI(CMRI)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PH患者(PH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CMRI,分别计算右心室(RV)与左心室(LV)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心肌质量(MM)等心功能参数,除EF外均经体表面积(BSA)校正,记为EDVI、ESVI、SVI、MMI。计算心室质量指数(VMI,为舒张末期RV MM与LV MM的比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参数有无差异。结果 PH组RV EDVI、ESVI及M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RV 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RV SV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LV EDVI和SVI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LV ESVI、EF及MMI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H组V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H组中23例(23/30,76.67%)患者LV舒张早期可见明显变形,其中室间隔变平10例,室间隔向左弓形突出13例。结论CMRI能够无创、准确地提供PH患者RV与LV的功能信息,对于评价PH患者心室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时长易筋经锻炼对健康老年人心脏形态结构、左心室泵血功能、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老年人58例分为A组30例和B组28例,A组和B组成员每次分别练习10min和20min的易筋经十二式.锻炼前后检测心脏功能,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以及短轴收缩率(FS).结果:锻炼12周后,心脏功能检测显示,2组EDV、EDD、SV、CI、EF、FS等各项指标均较锻炼前增加,而ESD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B组SV、CI、EF锻炼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组运动时长均对心脏的形态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化趋势,20min运动时长可使左心室的泵血功能显著改善,但收缩功能无显著变化.从改善心脏功能方面考虑,20min运动时长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E)检测心肌应变及心脏扭转获得心肌综合指数(MCI),探讨其对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心肌毒性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就诊的33例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纳入研究,并选择36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受试者在不同时点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用体表面积标化获得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ESVI)。采用STE技术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旋转角度(LVtw)和MCI。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结果 化疗组患者在完整5个化疗周期结束后同化疗前基础状态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发现:(1)三组间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EDV、ESV、IVSTd、PWTd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04、1.28、2.34、2.16,P均>0.05),而三组间的ESVI和EDV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6.86,P均<0.05);(2)化疗组患者在完整5个化疗周期结束后ESVI和EDVI较化疗前基础状态和健康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化疗前基础状态比较:t=6.10、5.13,同对照组比较:t=5.26、4.24,P均<0.05);(3)三组间的G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P>0.05),而三组间的GLS、LVtw和M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5.02、12.35,P均<0.05);(4)化疗组患者在完整5个化疗周期结束后GLS、LVtw和MCI均较化疗前基础状态和健康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化疗前基础状态比较:t=5.33、13.94,同健康对照组比较:t=4.97、4.46、7.18,P均<0.05);(5)MCI曲线下面积为0.894,MCI以-265.7(%×度)为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截断值时,其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78.7%。结论 采用STE技术检测乳腺癌化疗患者所获得的MCI,将心肌应变和心脏扭转结合起来,对早期检测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