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肘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应用半限制型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9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4例。男3例,女10例;50岁1例,大于60岁12例。肱骨远端骨折AO分型C2型3例、C3型6例。其中8例一期行全肘关节置换,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Ⅰ型)二期行全肘关节置换。4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平均病程7.8年,Mayo分期Ⅲ期1例、Ⅳ期2例、Ⅴ期1例。全部采用铰链式-半限制型假体,以骨水泥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50~550 ml,平均400 ml;住院时间16~55 d,平均30.2 d。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82个月,平均 39.5个月。12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急性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查为阴沟杆菌,经二期手术清理、置管冲洗引流4周,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该例术中截骨时发生肱骨外髁骨折,给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后4个月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7例骨水泥界面出现透光区。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4.6%(11/13)。结论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和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效,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遵循手术操作技巧,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比较2种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共收集多西他赛和紫杉醇严重不良反应报告31份,涉及患者31例,不良反应33例次。31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3岁。紫杉醇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7例次,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70.59%)、过敏样反应(11.76%)、白细胞减少(11.76%)、骨髓抑制(5.88%);多西他赛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6例次,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样反应(31.25%)、骨髓抑制(18.75%)、白细胞减少(18.75%)、腹泻(6.25%)、过敏性休克(6.25%)、胃肠道出血(6.25%)、背痛(6.25%)、胸闷(6.25%)。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结论多西他赛与紫衫醇致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与多西他赛相比,紫衫醇过敏性休克所占比例较高,使用时更应加强用药指导和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中青年人群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性病变提示早期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体检中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同时行右侧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的中青年324例,年龄(39.8±6.6)岁,对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后壁及双侧颈总动脉中远段、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外动脉起始处进行检测,分别观察内膜是否增厚、斑块有无及性质,彩色或能量多普勒了解血流束充盈情况,充盈是否缺损、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性改变但无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改变(IMT≥0.1cm定义为内中膜增厚,≥0.15cm定义为斑块)的140例(140/324,43.2%);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性改变同时伴有颈动脉IMT增厚性改变的61例(61/324,18.8%);右侧锁骨下动脉IMT及颈动脉IMT均正常的119例(119/324,36.7%);单纯颈动脉内膜增厚4例(4/324,1.3%)。结论 324例中青年人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性改变病例数远远高于颈动脉IMT增厚性改变的病例数,颈动脉IMT增厚改变病例数仅占总病例的1/5,而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性改变的病例数高达61.7%,同时在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性改变病例中发现颈动脉IMT增厚病例数还不到20.0%,因此,超声检查发现中青年人群中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性改变较颈动脉IMT更早期提示动脉硬化,并量化评估其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 (PAIg S) (PAIg G、A、M)和血小板 (PLT)在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循环血中的意义。方法 对 57例健康老年人和 52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例老年肝硬变患者循环血中 PAIg S及血小板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循环血中 PAIg 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 (P<0 .0 0 1 )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循环血中 PL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 (P<0 .0 0 1 )。结论 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循环血中 PAIg S及 PLT的变化与疾病预后有一定关系 ,动态监测其 PAIg S和 PLT的变化 ,可以从血液学改变这一角度来判定肝病发展的程度 ,此对其治疗及预后均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种植体数目及附着体类型,对下颌窄径种植覆盖义齿颌骨内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集患者下颌骨及其所佩戴覆盖义齿的CT数据,利用逆向工程技术构建包含下颌皮质骨、松质骨、附着体(杆卡附着体B;球帽附着体R;磁性附着体M)及覆盖义齿的完整下颌窄径种植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上述不同部件接触关系的定义,模拟右侧后牙垂直咬合作用下,不同植体数目及附着体类型对下颌窄径种植覆盖义齿颌骨内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偶数枚植体设计,植体周围应力峰值明显低于奇数枚植体设计;杆卡附着体植体周围应力峰值较低,球帽附着体其次,磁性附着体最高;杆卡附着体随着植体数目的增多,植体周围应力峰值降低;磁性附着体随着植体数目的增多,植体周围应力峰值反而增高。结论:植体数目和附着体类型对于颌骨内的应力分布均有显著影响;建议临床优先选用偶数枚植体的杆卡附着体设计;其次建议使用两植体球帽附着体设计。  相似文献   
6.
自 1 997年 1月~1 999年 9月 ,我院共收治足副舟骨 1 2例 ,此 1 2例病人均有平足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1 1例 ,女 1例 ;年龄 1 6~3 2岁 ,平均年龄 2 2 5岁 ;男性患者除 1例 1 6岁地方青年外均为部队战士 ,女性 3 2岁 1例为地方售货员 ;均因足内侧隆重起伴行走后疼痛、疲劳就诊。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 :1个月~ 3年 ;2例曾行醋酸泼尼松龙 2 %利多卡因封闭治疗 ,余未予诊治。1 2 治疗与结果  1 0例行副舟骨切除 ,2例行功能锻炼 ;1 0例手术病人术后随访疼痛消失 ,3例病人长距离行走后稍感足部疲劳。2 讨  论在足舟…  相似文献   
7.
范瑞平博士《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肿瘤的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特点,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肿瘤的价值。结果 55例病灶中,34例为恶性病变,21例为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肾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8.3%、85.3%、85.7%;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73.9%、82.3%、81.0%;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肾肿瘤的诊断效果相当,临床可以根据检查技术的特点,为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和硬膜外神经松解术治疗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5月-2017年10月,119例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4例单纯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切吸组),55例行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联合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0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1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3±2.8)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联合治疗组相比单纯切吸组在VAS评分(2.73±1.33vs.4.16±1.17;2.51±1.24 vs.3.71±1.19;2.48±1.16 vs.3.96±1.37)及临床疗效评估(37.50%vs74.55%;45.31%vs76.36%;43.75%vs78.18%)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两种微创介入技术序贯治疗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有望成为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使用利奈唑胺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某院260例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参数)和 Mann-Whitney U 检验(非参数),χ2检验逐个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性;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标准回归系数(影响程度)。检验水准α=0.05。结果:纳入研究的260例患者中,有67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比例为25.77%。单因素分析年龄分组中>65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为35.40%(χ2=9.80,P=0.02);≥3个联合用药组中发病率较高,为34.07%(χ2=11.02,P=0.01)。分析表明,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小板基础值、用药天数、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与血小板减少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基础值、用药天数、胆红素、肌酐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ROC诊断曲线预测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738,灵敏度68.71%,特异度71.50%,Youden指数0.40。结论:使用利奈唑胺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应重点关注高龄(≥65岁)、联合用药(≥3种)、基础血小板值低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基础值、用药天数、胆红素、肌酐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