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目的 讨论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如果缺乏维生素A,则生长停止、皮肤粗糙、干燥,发生干燥性眼炎及夜盲症.维生素A还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降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发病率与降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发病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BPD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效果仍不理想,争议也颇多。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仍然在BPD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分析临床常用的BPD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更有效地防治BP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胎龄≤34周早产儿175例,分为BPD组、非BPD组、轻度BPD组及中重度BPD组,回顾性研究BPD及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子痫前期、宫内窘迫、胎盘早剥、双胎儿、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应用对BPD发生无显著影响,孕母胎膜早破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1周时热量供给、肠外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分钟Apgar评分≤7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母胎膜早破、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窒息及感染、1周时热量供应不足等可致BPD风险增加;早产儿肠外营养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BPD风险越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易发生中重度BPD。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将2011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确诊的35例BPD早产儿,根据其发病的严重程度分成A组(轻中度BPD22例)、B组(重度BPD 1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情况间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儿的胎龄、出生时体重更低,而B组的并发症率更高、吸氧时间和机械辅助呼吸时间更长,且组间上述指标、资料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并发症情况与早产儿BPD的严重程度有较强相关性,积极预防早产儿在吸氧、通气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并发症、降低患儿对吸氧的依赖性是有效防治BPD的关键,值得实践。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常见于早产儿,其死亡率高,患儿常常遗留认知以及行为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目前早产儿BPD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针对近年早产儿BPD的炎症相关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能够为早产儿BPD的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董文斌  王君怡 《西部医学》2019,31(5):657-661+669
【摘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是早产儿过早暴露于高氧以及活性氧(ROS)所致氧化应激的损伤作用。对于早产儿,特别是极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时间接触高氧可能会影响肺组织和血管床的正常发育轨迹,从而导致肺的发育障碍,出现肺泡发育的异常。本文就氧化应激在BP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抗氧化应激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BPD的关键环节的研究现状作一述评,并表明抗氧化措施能有效预防早产儿BPD,可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阳性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胎龄≤32周的早产儿147例,生后2 h内检测咽拭子UU-PCR,根据PCR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BPD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UU阳性是否为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早产儿UU阳性与BPD的关系。结果147例早产儿中,56例(38.1%)早产儿UU阳性,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孕周、性别、产前地塞米松使用情况、生后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阳性组早产儿BPD发病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小孕周(OR=0.481,95%CI:0.279~0.829)、男性(OR=0.304,95%CI:0.093~0.997)、UU阳性(OR=3.870,95%CI:1.176~12.734)、动脉导管未闭(PDA)(OR=5.280,95%CI:1.148~24.280)均增加早产儿发生BPD的风险。结论早产儿UU阳性可能与BPD的发生有关;UU阳性、小孕周、男性、PDA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循环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108例早产儿根据是否合并BPD分为BPD组(51例)和无BPD组(57例)。两组分别于矫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检测血浆BNP水平,分析血浆BNP水平与BPD的相关性。结果:BPD组BNP水平、吸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高于无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PD组患儿血浆BNP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上升,各亚组间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血浆BNP水平与BPD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66,P<0.01)。结论:早产儿外周血浆BNP水平与BP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血浆BNP水平检测有益于早产儿B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肌腱蛋白C(tenascin C,TNC)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新生儿科79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诊断标准分为非BPD组(n=48)和BPD组(n=31)。ELISA法检测血清TNC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endall相关分析血清TNC水平与B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TNC诊断BP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1)早产儿血清TNC水平在非BPD组与BP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3±19.73)ng/mL vs.(125.40±19.34)ng/mL,P <0.001],不同级别BP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高浓度氧吸入时间及血清TNC水平(P <0.05);(3)血清TNC水平与BPD严重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队列研究设计,将2017年11月至2020年5月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 < 32周且在出生后3 d内接受机械通气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10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2),干预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雾化吸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结果干预组BPD或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存活者BPD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重度BPD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轻度、中度、重度BPD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常压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变化值、血红蛋白、血小板、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枸橼酸咖啡因和地塞米松使用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可降低机械辅助通气早产儿BPD和中重度BPD的发病率,对死亡率无明显影响,无近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住院28天以上的早产儿120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BPD发生的关系。结果BPD发生率为20%(24/120),占应用呼吸机治疗早产儿9.30%(24/258),占所有住院早产儿2.5%(24/963)。BPD组出生体重、胎龄、合并肺出血及肺炎、机械通气I〉2次、痰培养阳性≥2次、机械通气持续时间≥5天及吸氧时间等因素,与非BP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性别、产前激素应用、窒息、胎膜早破、肺透明膜病、PS应用、心脏疾病及机械通气PIP、PEEP、Fi02、MAP、吸入高浓度氧(〉40%)时间等因素与非BPD组比较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250g、肺炎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回归系数分别为0.942、0.764和0.176;OR值分别为2.579、2.261和1.320。结论避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缩短应用机械通气时间、防止及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是预防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防和治疗意义。方法将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的患儿按是否早期使用PS分两组,观察病情的转归及BPD的发生情况,并对8例BPD患者按是否使用PS治疗分两组,观察两组呼吸机依赖例数及转归,分析和对比使用PS前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结果早期使用PS组机械通气的时间及BPD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BPD患者使用PS后的动脉血气、氧和指数较使用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PS可以改善肺的顺应性及氧和功能,对BPD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的454例新生早产儿中设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7例和217例,调查窒息史、吸氧时间、产道感染、出生时体重、反复性肺部感染、哮喘及反应性气道疾病家族病史等信息是否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胎龄、出生时体重、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和哮喘及反应性气道疾病家族病史对于BPD发生的OR值分别为3.792、2.774、4.544、10.136和3.737,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引起早产儿发生BPD与患儿本身及患儿家族遗传史均有关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高产前保健意识和临床工作中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力,将有利于减少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早产儿BP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胎龄<37周且存活≥28 d的早产儿共986例,将其分为非BPD组和BPD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肺出血、贫血、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986例早产儿中,诊断为BPD共138例,发生率为14.00%.非BPD组和BPD组患儿母亲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胎龄、出生体质量、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特征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比较显示,不同性别、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胎龄和是否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合、早产儿贫血及机械通气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羊水污染、动脉导管未闭合和机械通气均为早产儿B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BPD发生率的因素较多,在胎龄<30周的早产儿中,避免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合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减少早产儿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生后24 h内入院且存活至生后28 d以上的151例E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BPD组纳入任何氧依赖[吸入氧浓度(FiO2)>21%]超过28 d的新生儿,反之为非BPD组.比较两组间母亲孕期因素、新生儿因素及疾病治疗因素.结果 (1)151例ELBWI,发生BPD 57例,发生率为37.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是否患有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时间、出生体质量、胎龄、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MV)、MV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输血次数与ELBWI发生BPD相关,应用咖啡因是保护因素.(3)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MV(OR=6.975,95%CI:1.464~33.219),母亲患有绒毛膜羊膜炎(OR=3.890,95%CI:1.656~9.140)是ELBW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尽可能减少宫内感染及早产,产后合理进行呼吸支持,可有效降低ELBWI的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谢云波 《医学综述》2012,18(16):2552-2554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不断提高,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问题日益突出。BPD需长时间用氧治疗,病死率高,存活者常遗留高反应性呼吸道疾病、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因此一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认为BPD的发病明显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现就近年来有关早产儿BPD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以引起慢性呼吸系统后遗症,影响早产儿的远期生命健康。早产儿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且维生素A可促进肺泡发育,维生素A被视为预防BPD的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对维生素A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转归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104例早产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详述病情评估,用药方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率以及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出血、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死亡率及NRDS发生率明显下降,治疗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天数缩短,存活率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合并肺气漏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替代治疗RDS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问及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的高危因素,探讨BPD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深圳南山医院2006年1月-2009年9月在NICU诊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诊断为BPD(BPD组),而62例为非BPD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总发生率是17.33%,而有机械通气史的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高达33.33%,经鼻气道正压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较低,为10.34%。BPD组患儿胎龄和产重均较非BPD组低。产前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接受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需多次输血的患儿,BPD组较非BPD组明显增高(P<0.05)。生后使用肺表活性物质,限制早期液体摄入量,控制感染,积极纠正贫血,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避免早产低体重、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肺透明膜病,限制生后前10d的液体摄入、控制肺部反复感染、积极纠正贫血是预防BPD的关键,积极早期综合治疗BPD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帆  石晶  王华  熊英 《四川医学》2012,33(6):915-918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BPD组(31例)与非BPD组(210例),从产前及出生情况、生后治疗及合并症等方面对照,探讨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12.9%,BPD组出生体重及孕周均较非BPD组低(P<0.001),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较非BPD组升高(P<0.01)。BPD组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周<30周(OR 5.033,P<0.01)及NRDS(OR 4.060,P<0.05)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低胎龄及NRDS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低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也与BPD发生有关。提示通过预防早产、预防孕妇感染、采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降低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