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难经>记载"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古今对此段文字有着不同理解,本文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阳虚阴盛、阳盛阴虚"观点,并论述经文中提及的汗法、下法在此类证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阴阳盛虚汗下法”始见于《难经·五十八难》,“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后世医家对此理解执见不一。两者皆为外感疾病中的危重病证,文章提及从脉象把握“阴阳盛虚汗下法”更易于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即阳虚阴盛脉见浮取小弱或难以触及,沉取应指明显或推筋至骨方得,此时阴寒凝盛而阳虚不能透达,人体气机入多出少,治当温阳发汗,使阳气得助,阴邪得散,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之类;阳盛阴虚脉见浮取应指明显,沉取柔弱或难以动指,此时阳热炽盛而阴津竭乏,人体气机出多入少,治当滋阴攻下,折其阳热,急保阴津,如增液承气汤之类。  相似文献   

3.
癫狂的发生与胃肠状态和功能密切相关,系统梳理了胃肠与心脑在经络上相互连属、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中的相关性。针灸可通过调控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4条信息通路,达到从胃肠治疗癫狂的目的。通过整理针灸从胃肠论治癫狂的文献及医案发现,胃经和大肠经腧穴是治疗癫狂的主要选穴,人体阴阳失调是癫狂的基本病机。阴盛阳虚则癫,需补其不足,针灸并用,治以益胃调神、通腑理气。阳盛阴虚则可见狂证,重在损其有余,行针刺泻法或刺血疗法,治以清胃泻火、通腑逐痰。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4.
汗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本文介绍杨从鑫名老中医诊治汗证经验,其认为病因病机主要为阳盛、阴胜格阳、阳虚、阴虚,并根据病机辨证分为表虚失固、阳明热盛、阴虚火旺、湿热内蕴,并分型治之。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失眠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常见及多发的疾病,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其病机多从"阳热亢盛,阴血亏虚,神失其用"而立论,认为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亏,阴阳失衡~([1]),鲜有从阳虚论治者。然而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在于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对阴虚型失眠法当滋阴降火,对阳虚型失眠则当扶阳、护阳、潜阳。但就目前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伤寒论》中阳虚阴盛证的病势、层次、治法及用药规律,探究并扩充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后世医家的医论,明确阳虚阴盛证的病机及证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释阳虚阴盛证的机制;分析少阴篇中各版本条文的差异,论述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的不同,治法、主方、配伍的变化,归纳在少阴篇中隐含的辨治规律。[结果] 阳虚阴盛证的辨治原则是“保胃气、存津液”,可将其细分为太阴湿土病、少阴君火病、厥阴风木病。细致的望闻问切,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基础能精确辨阳虚阴盛证。少阴为三阴枢机,少阴篇结构完整,能动态反映少阴发病、两阴合病或并病、三阴合病的相互变化过程。由条文可发现,病位由表入里,治法有灸焫、温经、温阳、通阳之别;病情由轻而重、痰饮有无,治法有散寒、散饮、利水之别;津液损伤程度不同,治法有救逆、救阴之别。[结论] 从病理生理角度,能阐释中医主症的变化机制。辨治阳虚阴盛证时,应根据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择取方药,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对于其他证候的辨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糖尿病常见合并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且影响降糖药物对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合并失眠的原因有焦虑、抑郁、疾病本身所致、睡眠环境等。根据古代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辨治糖尿病合并失眠应在明确病因基础上重视脏腑阳气亏虚弱及失用之病机,分阳衰阴盛、心肾失交、真寒假热、阳虚枢机不利、阳虚热毒证五型辨证论治。笔者提出运用"扶阳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一些辨治思路,在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不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很好的控制了血糖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机体阴阳的对立统一,动态平衡,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而这一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成为疾病发生的关键所在。阴阳偏盛偏衰可表现为或热或寒,或虚或实的各种不同的证候。如我们通常所说的“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等都是阴阳偏盛偏衰表现为寒热的具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和多版教材多将失眠的病因与病机归结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但并未提及阳虚亦可导致失眠,其实在临床中阳虚失眠并非鲜见。文章欲从阳虚失眠的理论源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立法用药、"治未病"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笔者的认识,以期丰富失眠的理论,以免医者拘泥常规思维而不知权变,忽略阳虚这一病因。  相似文献   

10.
略论阴火与甘温除热(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肾虚阴火证与甘温除热法肾为水脏而藏精,包含命门,乃元阴、元阳之所在,为人先天之本。肾虚火病有阴阳之辨,由于肾中阴虚而致阳亢之火,仍属阳火,治宜滋肾潜阳,忌用温药,由于肾中阳虚已极,不能内守,而上飞外越之火,则属阴火,治宜温肾回阳,忌用凉药。至于肾中阴阳两虚,阴不潜阳,阳不守舍,以致虚阳浮游之火,虽亦可称之为阴火,但治法则宜温滋并用以引火归元。就肾虚阴火来说,前人大都以寒邪直中少阴,肾中阴寒太盛,微阳难以内守而上飞外越,宜用通脉四逆汤等主治的阴盛格阳证,  相似文献   

11.
张珍玉提出治疗心悸应"勿执养心安神,唯务燮理阴阳"的学术观点,认为饮食劳倦、体质虚弱、七情六淫以及痰饮瘀血等均可导致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发为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实证治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虚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以补气血之不足,调阴阳之盛衰,常应用炙甘草汤加减燮理心之阴阳。  相似文献   

12.
"阴中求阳"是在补阳药中佐以滋阴药,目的是补阴生阳,适用于阳损及阴。"阳中求阴"是在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药,适用于阴损及阳。  相似文献   

13.
介绍赖新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心得与选穴原则。赖老师结合失眠的疾病特点,认为失眠的发生与五脏相关,与阴阳相应。失眠为病,虚实相兼,五脏既损,治以安和五脏,调和阴阳为主,故治法上兼顾五脏、气血、阴阳,使气血生化有源,阴阳转化有度,则病乃愈。针刺治疗上主张取穴精准,以辨证归经为基础,使补泻得当,配穴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相关基因网络关系,为该病辨治机理提供支持。方法 搜索文献中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进行网络构建,MCODE进行模块划分,对重要模块进行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基因网络含基因最多的模块中,共有17个基因涉及血管重构、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调控凋亡生物学过程,与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联系频数最高的是VEGFA、ACE、MAPK9。结论 VEGFA、ACE、MAPK9基因是网络中联系最为密切的基因,血管重构、MAPK信号通路分别是联系最为密切的生物功能与通路。   相似文献   

15.
杨惠民教授临证灵活运用天麻钩藤饮辨治以头痛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以其特有的方证相应及异病同治思想辨治,强调每个方子都有其适用的体质类型,主治疾病谱以及加减法,认为方药的用途,有对症状、对证候、对体质的不同层次.不同的疾病有着相同的症状及体质类型,也可用同一个方.天麻钩藤饮是其常用的体质性用方,也是改善阴虚阳亢体质的名方.临床用于面色潮红、形体较瘦类体质,以头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6.
失眠之病机与人体气机运行失常,阴阳失交有着密切关系.基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运用顾植山教授"司天-司人-司病证"的诊疗思维方法,张晋教授将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与《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及针刺疗法相结合,运用"司天-司人-司病证"的诊疗思维方法,即辨天时运气、辨人体时期、辨病邪虚实,从时间及空间的角度对失眠进行论治.三阴...  相似文献   

17.
不寐的病因与证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不寐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认为其病因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论治应辨虚实,并注意身心调理。  相似文献   

18.
从"木郁达之"理论入手,结合老年痴呆中医情志致病机制,发现肝郁是老年人罹患痴呆的重要病因,提出枢机不利、阴阳失调是老年痴呆肝郁致病的总病机,具体表现为:气滞痰瘀,脑髓萎钝;藏血失调,神髓不养;魂不得藏,神不得安。故在中医治法上,应发挥中医整体观念的优势,从中药、针灸、情志、运动方面进行综合调养,以期通过平调枢机、转枢治神、畅情解郁、安魂摄神等方法,恢复厥阴枢机阴阳平衡,进而真正实现"木郁达之"的"达肝"内涵。  相似文献   

19.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本虚标实之证,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气化不利、阴毒痰凝。阳和通腠法是通过温阳与辛散之品配伍,使阴邪随汗液排出的一种治疗方法,营卫气血得和、邪毒从表而散是该法的核心理论。临床上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应遵循阳和通腠的原则,通气血而开腠理、化阴凝而布阳和,使寒痰阴毒得温化宣发而出。  相似文献   

20.
"阴中求阳"是在补阳药中佐以滋阴药,目的是补阴生阳,适用于阳损及阴。"阳中求阴"是在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药,适用于阴损及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