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不同的LDL-C水平,血脂相关剩余风险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数据库中入选的3 492例LAA脑卒中患者,与3 022例非大动脉粥样硬化非小血管闭塞性(non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small vessel occlusion,Non LAASAO)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不同LDL-C水平,血脂相关剩余风险与LAA脑卒中的关系。结果:在LDL-C≥2.59mml/L,低HDL-C与LAA脑卒中风险增加相关(OR=1.20,P=0.027)。高TG、高nonHDL-C、高TG并低HDL-C均与LAA脑卒中发生不相关。在LDL-C2.59mmol/L,HDL-C每增加1mmol/L,LAA脑卒中发生的相对风险下降45%(OR=0.55,P0.0001)。HDL-C最低三分位(1.04)组与最高三分位(≥1.33)组比较,低HDL-C与LAA脑卒中风险比率增加相关(OR=1.64,P=0.03)。non-HDL-C每增加1mmol/L,LAA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比率增加79%(OR=1.79,P0.0001)。non-HDLC最高三分位(≥2.96)组与最低三分位(2.46)组比较,高non-HDL-C与LAA脑卒中风险增加正相关(OR=1.5,P0.001)。TG水平最低三分位组(0.97)与最高三分位组(≥1.59)比较,高TG水平与LAA脑卒中风险增加正相关(OR=1.38,P0.001)。TG/HDL-C比值每增加1个单位,LAA脑卒中相对风险增加12%[OR=1.12,P=0.002]。TG/HDL-C比值最高三分位与最低三分位比较,TG/HDL-C比值升高与LAA脑卒中风险增加独立相关(OR=1.30,P0.0001)。结论:HDL-C水平降低是LAA脑卒中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立于LDL-C水平。在LDL-C达到2.59mmol/L,高TG、高non-HDLC、高TG并低HDL-C是LAA脑卒中的血脂相关剩余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85例(帕金森病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98例(对照组)。检测2组的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HDL-C、TC、LDL-C、载脂蛋白B显著低于对照组[(1.35±0.37)mmol/L vs(1.46±0.33)mmol/L,P0.05;(4.33±0.90)mmol/L vs(4.94±0.98)mmol/L,P0.01;(2.50±0.80)mmol/L vs(3.08±0.88)mmol/L,P0.01;(1.54±0.31)μmol/L vs(1.75±0.40)μmol/L,P0.01]。帕金森病组男性TC、HDL-C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TG水平与病程呈负相关(r=-0.230,P=0.034),其余各项血脂指标与病程及其严重程度均不相关(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脂水平低于正常人,以男性帕金森病患者更为明显,低脂血症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病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的发生与血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122例病人血脂,其中脑梗死组62例,脑出血组60例,并与61名正常人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TG显著增高(P<0.01),HDL-C显著降低(P<0.01)。脑出血组TC,LDL-C与对照组及脑梗死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TC,LDL-C明显下降,但尚不能代表出血前的血脂水平。TG增高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老年男性,分为MS组161例和无MS组166例。检测血清抵抗素、TG、TC、HDL-C、LDL-C、空腹血糖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S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无MS组[(7.4±3.0)ng/L vs(6.7±3.3)ng/L,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与TG、C反应蛋白和年龄呈正相关,与LDL-C呈负相关。血清抵抗素水平与LDL-C和C反应蛋白独立相关(P<0.01)。结论老年男性M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但抵抗素在MS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变量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初发脑梗死(FCI)患者93例(FC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再发脑梗死(RCI)患者86例(RCI组),RCI组又根据头颅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为中度狭窄组21例、重度狭窄组24例、闭塞组41例,测定TC、TG、LDL-C、HDL-C、非HDL-C、TC/HDL-C、TG/HDL-C、LDL-C/HDL-C,分析血脂指标在2组患者的差异及其与脑梗死复发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RCI组高血压、糖尿病、不稳定性斑块、血管闭塞及TG/HDL-C显著高于FCI组(P0.05);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TG和TG/HDL-C显著低于闭塞组[(1.40±0.40)mmol/L,(1.46±0.48)mmol/L vs(2.16±1.35)mmol/L,P0.05;1.42±0.47,1.34±0.50 vs 2.25±1.74,P0.05]。TG/HDL-C、血管闭塞、TG、高血压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TG和TG/HDL-C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风险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严重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疑似冠心病的老年患者330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58例)及对照组(72例),检测两组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C及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HDL-C逐渐下降(P<0.05),而TC及LDL-C逐渐升高(P<0.05);330例个体HDL-C正常者冠心病检出率显著低于HDL-C降低者(56.1%vs 96.2%,P<0.01);HDL-C、TC及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HDL-C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且与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饮酒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尿酸(UA)水平的影响以及患者UA水平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饮酒情况。根据饮酒情况将患者分为不饮酒组(28例)、少量饮酒组(30例)、中大量饮酒组(30例)。检测比较三组患者的UA水平、血脂水平,分析患者UA水平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不饮酒组、少量饮酒组、中大量饮酒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UA、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UA、TC、TG、LDL-C、HDL-C水平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UA水平同TC、TG、LDL-C、HDL-C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但相关系数均0.5。结论饮酒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UA水平有明显影响,患者UA、TC、TG、LDL-C、HDL-C水平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患者UA水平与血脂水平呈弱正相关。控制饮酒量,可能有助于降低机体UA水平和血脂水平,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Hcy)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有T2DM分为T2DM组49例,非糖尿病组83例,并与健康人对照组58名比较。分别测定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出non-HDL-C。结果 三组间六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并发脑梗死组、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TG水平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1);T2DM组non-HDL-C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C、TG、LDL-C、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脑梗死患者的Hcy与血脂无相关性;non-HDL-C与TC、TG和LDL-C呈正相关。结论 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Hcy、non-HDL-C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T2DM并发脑梗死风险预测以及降糖、降脂治疗效果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TIA患者14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42例,中危组45例,高危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cy、hs-CRP和血脂水平,各因素与TIA后短期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各组血清Hcy、hs-CRP、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高危组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I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cy、hs-CRP、TC、TG及LDL-C水平呈正相关(r=0.404,r=0.919,r=0.182,r=0.325,r=0.183,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结论 Hcy、hs-CRP及血脂水平与TIA患者风险程度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提出的冠心病和高危人群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控制在≤2.6mmol/L的标准,观察本地区冠心病和高危人群的LDL-C异常情况。方法 分析22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CHD组)及90例富含冠心病危险因素CAG阴性者(NCHD)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异常率。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的平均TC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HDL-C水平降低(P<0.05)。按NCEP-ATPⅢ,LDL-C≥2.6mmol/L和HDL-C≤1mmol。L为异常,冠心病组LDL-C和HDL-C异常率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分剐为67%vs 47%和50%vs 27%(P<0.001)。冠心病组患者LDL-C水平的迭标率为33%左右。结论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是本地区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在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应加强并且有很大空间。通过药物开发提高HDL-C水平在防治冠心病事件方面将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HDL-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前瞻性、多中心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中符合标准的住院患者8876例为研究对象,男性5555例,女性3321例。将HDL-C<0.9mmol/L的1440例患者作为低HDL-C,HDL-C≥0.9mmol/L的7436例患者作为正常HDL-C。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水平HDL-C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结果 8867例患者中低HDL-C发生率16.2%。低HDL-C与正常HDL-C患者基线血压、L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低HDL-C患者1年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HDL-C患者(27.9%vs 24.1%,P<0.05)。低HDL-C是男性脑卒中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9,95%CI:1.0681.555,P=0.008)。基线LDL-C<2.59mmol/L患者中,低HDL-C水平仍是男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8,95%CI:1.1621.555,P=0.008)。基线LDL-C<2.59mmol/L患者中,低HDL-C水平仍是男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8,95%CI:1.1622.010,P=0.002)。结论低HDL-C是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独立于基线LDL-C水平。LDL-C水平越低,升高HDL-C的临床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T2DM患者404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功正常组)291例,SCH组113例,比较2组一般情况及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CH组女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TC、TG、LDL-C、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较甲功正常组明显升高,空腹血糖[(6.03±1.32)mmol/L vs(7.61±0.93)mmol/L]、HDL-C[(1.25±0.46)mmol/L vs(1.41±0.49)mmol/L]、D-二聚体[(0.23±0.11)mg/L vs(0.55±0.27)mg/L]显著降低(P<0.05)。TSH、年龄、收缩压、LDL-C、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且TSH与纤维蛋白原、TC、TG、LDL-C、脂蛋白(a)、C反应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D-二聚体、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SCH发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高TSH是T2DM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浓度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性别及体重指数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2 0例健康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和 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血清瘦素浓度 ,同时测血压和体重指数 (BMI) ;根据体重指数将 2组研究对象又分为肥胖者和非肥胖者。检测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等指标。并将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压、体重指数、性别、TG、TC、HDL C和LDL C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肥胖者血清瘦素浓度均高于非肥胖者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女性血清瘦素明显高于男性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清瘦素与收缩压、舒张压、TG呈正相关 ,而与TC、HDL C、LDL 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肥胖程度呈正相关 ,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血管高危患者踝臂指数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363例,将单纯原发性高血压189例作为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123例作为合并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51例作为糖尿病组,均常规治疗,检测患者踝臂指数(ABI)、血尿酸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应用偏相关分析血尿酸、ABI与其他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 3组收缩压、舒张压、TG、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ABI高于合并组(1.12±0.09和1.11±0.07 vs 0.93±0.11,P=0.012)。校正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TG、TC、HDL-C、LDL-C、HbA1c、收缩压、舒张压等的影响因素后,ABI与血尿酸呈负相关(r=-0.235,P=0.012)。结论心血管高危患者的ABI与血尿酸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脂联素、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5例,按血尿酸水平分为:HUADM组43例、血尿酸正常糖尿病(NUADM)组42例,分析2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IM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且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NUADM组比较,HUADM组患者FPG、餐后2h血糖、FINS、餐后2h胰岛素、HbA1c、IMT、尿酸和lgHOMA-IR均明显升高,脂联素明显降低(P0.05,P0.01)。HUADM组患者IMT与HOMA-IR、TG、LDL-C和CRP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结论 HUADM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且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CRP水平升高,提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血清HDL-C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56例,分为心力衰竭组83例和心功能正常组73例。用酶法检测血清TC、TG;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检测血清HDL-C;根据Friedewald公式计算血清LDL-C。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并评价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和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比率明显升高(P<0.05),LVEF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清HDL-C与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呈负相关(r=-0.230,P<0.05;Υ=-0.262,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与血清HDL-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对照组(CG)30例。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组FINS升高、ISI降低;UAP组FINS、TC、TG升高,吸烟年限长,ISI降低;AMI组BMI、WHR、FINS、TC、TG、LDL-C升高,吸烟年限长,ISI、HDL-C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APN与BMI、WHR、FINS、TG、LDL-C呈负相关,与ISI、HDL-C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次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