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单县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等情况,为蚊媒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单县选择城区及周边五个乡镇(单县政府、李新庄镇、郭村镇、黄冈镇、张集镇),每个乡镇分别选4个点进行调查。成蚊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人房和畜房的蚊虫采用人工小时法、室外栖息场所采用帐扣法进行调查;幼虫采用幼虫勺或采集网从各类孳生地捞取带回室内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捕获成蚊7 556只,经鉴定为5属11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高居前三位。从不同区域捕获的成蚊来看,在黄冈镇捕获的成蚊种类和数量最多,尤其是中华按蚊,占捕获该蚊总数的56.42%。从不同栖息场所的成蚊种群构成来看,野外栖息的成蚊种类及数量最多,畜房内栖息的三带喙库蚊比例最高,占33.69%。结论单县蚊虫种类繁多,不同区域的蚊媒种群分布不同,制定蚊媒防治措施应做到因地制宜,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竹县蚊虫种类及其活动规律。方法采用栖息蚊虫捕获法、幼虫吸管法和幼虫勺舀采集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成蚊2 943只,蚊幼(蛹)6 660只;经鉴定为4属7种,以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蚊虫4月份开始出现,随气温上升而迅速增加,以8月份密度最高(人房卧室20.12只/(人工·h),牛棚218.76只/(人工·h),以后缓慢降低,11月份停止活动;成蚊雌、雄之比为22.93∶1;人房卧室成蚊以23:00和次日1:00活动最活跃,牛棚蚊虫以21:00和次日3:00活动最活跃。结论基本了解了大竹县蚊种及孳生地、人房卧室、牛棚的蚊虫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制订预防蚊媒疾病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弄清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种类、分布及其幼虫孳生习性。方法蚊虫成蚊采用牛圈诱蚊灯诱捕法、人工牛圈捕捉和人饵白天诱捕方法。采集幼虫采用勺和吸管等方法在各类蚊虫孳生地捕捞幼虫。结果调查澜沦江下游地区2个县,用诱蚊灯捕获蚊虫26754只,隶属7属33种,在思茅共捕获成蚊10494只,隶属5属24种,在勐腊、勐海和孟连县调查,共捕获蚊虫409只,隶属5属14种;幼虫调查,共捕获蚊虫6051只,隶属3亚科,10属40种。结论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种类繁多,不同的蚊种有不同的孳生习性,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属次优势蚊种,以上3种蚊虫种群密度高,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蚊虫种类分布,以及蚊虫种群密度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现场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诱捕成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诱蚊灯诱捕成蚊:调查勐腊中老边境口岸2个,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捕获蚊虫7属28种13302只,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8598只,占64.64%,次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迷糊按蚊、白雪库蚊和中华按蚊;人诱捕成蚊:捕获成蚊5属12种150只,白纹伊蚊116只,占77.33%,为优势蚊种。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蚊虫种类繁多,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该蚊虫是传播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属次优势蚊种,是疟疾和登革热的主要媒介之一,以上3种蚊虫种群密度高,分布较广;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近年来不断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危险因素大量存在,勐腊中老边境口岸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可能存在着多种虫媒病毒的自然循环,现场采集的蚊虫标本正在检测之中;本次调查结果可为制定中老边境口岸蚊媒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本辖区内越冬蚊虫种类、数量和分布。方法越冬蚊调查采用捕捉法,选取地下车库、空关房屋、楼梯背面等越冬蚊主要栖息的场所进行调查。结果连续2年的调查均查到越冬蚊,且均为淡色库蚊。在地下车库捕获的成蚊数最多。蚊虫侵害密度最高的场所是泵房,其次为楼梯背面及地下室。将捕获的蚊虫按捕获地点分为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二组,二组间雌蚊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6,P<0.05);脂肪体累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6,P<0.05)。结论为控制蚊虫密度,防制蚊虫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做好越冬蚊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李鹤  宋谦  王晓东 《医学动物防制》2015,(4):363-364,367
目的了解海军驻西沙部队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情况,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全夜诱捕法及人帐诱法。结果共捕获成蚊992只,分为3属3种,其中致倦库蚊占98.29%,白纹伊蚊占0.50%,骚扰阿蚊占1.21%,致倦库蚊为西沙部队营区周边优势蚊种。18:00~20:00和05:00~07:00是蚊虫活动的两个高峰。骚扰阿蚊是本次调查在永兴岛新发现的已知蚊种。结论基本摸清了海军驻西沙部队营区及其周边环境蚊虫种类构成与密度情况,为今后开展有效的蚊虫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现场同时调查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的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定人、定时、定点采用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捕获蚊虫。对二者捕获的蚊虫密度和种类构成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的蚊虫密度分别为2. 34、1. 03只/(台·h)。CO_2诱蚊灯法捕获的白纹伊蚊构成比(18. 39%),明显高于诱蚊灯法捕获的白纹伊蚊的构成比(2. 21%);统计学检验结果:χ~2=125. 40,P <0. 01。结论 CO_2诱蚊灯法和诱蚊灯法均适用于成蚊监测,但CO_2诱蚊灯法的监测数据更准确、更适用于针对白纹伊蚊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正> 蚊虫在动物学上属于双翅目、蚊科。分布广、种类多。全世界已记录了350多种和亚种。我国现已发现350种以上。其中与医学有关的主要为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的种类。 蚊虫叮人吸血,传播疟疾、丝虫、乙型脑炎、登革热等多种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了解蚊虫的生活史及个体生态,对于防制蚊虫,减少其传播的人类疾病有重要意义。 1蚊虫的生活史 蚊虫属完全变态,生活史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前3虫态生活于水中、成蚊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承德不同海拔高度旅游景区蚊虫的种类,为景区蚊虫防治,特别是孳生地处理,提供切合当地实际的本底资料。方法针对不同生境分别采用悬挂"功夫小帅"诱蚊灯、网捕法、勺捕法和电动吸蚊器法4种调查方法采集成虫及蚊幼,成虫现场进行分检保存,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蚊幼带回实验室进行人工饲养至成虫后分类鉴定。结果承德不同海拔高度旅游景区内蚊虫种类基本相同,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和朝鲜伊蚊,少数地区尚有日本伊蚊、刺扰伊蚊、骚扰阿蚊等。结论查清承德不同海拔高度旅游景区蚊虫的种类,开展不同形式的蚊虫防治,特别是孳生地处理,对促进承德旅游业发展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了解思茅市蚊虫种类及布。方法 :野外孳生地捕捞蚊幼 ,实验室常规饲养至羽化成蚊 ,分类鉴定蚊种。结果 :捕获蚊虫 3亚科 ,8属 32种。共计 5 813只。思茅市南岛河村周围优势蚊种为骚扰阿蚊 ,占捕获总数的 2 8.95 % ,其次为园斑伊蚊占 17.2 7% ;思茅城区及其附近致倦库蚊占总捕获数的 5 7.0 % ,为城区及其附近优势蚊种。结论 :查明了思茅市蚊虫种类及分布 ,可为有效的开展该地区蚊媒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常见蚊、蠓的昼夜活动规律.方法:采用人帐诱法、网捕法、灯诱法进行24 h连续调查,在解剖镜下对所采集的蚊蠓进行种属鉴定;根据采集蚊蠓数初步分析蚊蠓昼夜活动规律.结果:采集到的蠓数量最多,有5属338只,以库蠓为主;蚊虫为4属5种117只,共计455只;蚊虫活动高峰在日出前(晨)和日落后(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收集和分析重庆市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资料,为重庆市防控媒介伊蚊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重庆市登革热出现本地疫情的万州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以及未出现本地病例的黔江区、大足区和垫江县为调查点。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幼虫,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伊蚊成蚊。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重庆市6个调查点媒介伊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登革热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结果 重庆市2020年4—12月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4.50,全市6—9月平均BI>5,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其中沙坪坝区6月,渝北区6—7月,万州区7—8月平均B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2.15,渝北区7月和8月平均MO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媒介伊蚊成蚊密度为0.86只/(顶·h)。沙坪坝区和垫江县伊蚊密度帐诱指数较高,分别为1.81只/(顶·h)和1.48只/(顶·h),其次为万州区1.04只/(顶·h),沙坪坝区6—9月,万州区6—7月,垫江县5—6月及8—9月媒介伊蚊成蚊密度均>2只/(顶·h)。结论 2020年重庆市不同区县,不同月份登革热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不同,渝北区、沙坪坝区和万州区相对风险较高。建议各区县持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重庆市蚊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口市当前的按蚊的种类、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评估疟疾再传播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灯光诱捕法(诱蚊灯法)、动物诱捕法(动物帐诱法)、人诱捕法(人诱停落法),从海口市4个区中随机抽取13个乡镇所辖自然村进行按蚊种类及分布调查;并选取1个自然村为固定监测点,研究媒介按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在13个调查点共捕获按蚊9种1 684只。棋斑按蚊占61.82%,中华按蚊占34.80%,迷走按蚊占2.61%,乌头按蚊均占0.24%,须喙按蚊占0.18%,美彩按蚊占0.12%,带足按蚊占0.12%,嗜人按蚊占0.06%,多斑按蚊占0.06%;在固定监测点1~12月共捕获按蚊7种1 421只。其中中华按蚊、棋斑按蚊、迷走按蚊所占比例分别为44.76%、39.55%、15.20%。按蚊数量从4月份开始增多,9月达到高峰,4—11月捕获数占全年93.31%;中华按蚊全年都有活动。结论 海口市当前主要按蚊种类为棋斑按蚊、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分布广、密度高,全年均有活动;嗜人按蚊仅在局部地区发现,且密度较低,未发现历史上主要的传疟媒介微小按蚊。海口市属于高再传播风险地区。  相似文献   

14.
云南部分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方法人工诱捕成蚊调查、CDC诱蚊灯诱捕成蚊以及在各种孳生地进行幼虫调查等3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诱捕蚊虫成蚊4属17种764只,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535只,占70.03%、埃及伊蚊108只情况;幼虫调查中捕获蚊虫4属20种1218只,白纹伊蚊451只,构成比占37.28%;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捕获蚊虫3属18种1022只,未捕到伊蚊。结论结果显示云南蚊虫种类繁多,登革热主要媒介白纹伊蚊在云南分布较广,埃及伊蚊呈局部分布,危险因素大量存在,一旦条件适合,可能引起登革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4-12月在沙坪坝区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公园和旧轮胎堆放地等4类生境中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6-7月在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天星桥街道、覃家岗街道、山洞街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黑龙江流域蚊类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网捕法、人帐诱和诱虫灯诱采集蚊类。结果在黑龙江流域6个市县采获蚊虫70032只,计4属27种,其中大兴安岭亚区(3县)分布26种,长白山亚区(3县)分布23种;6市县的蚊种分布分别为:漠河22种,萝北21种,黑河18种,嘉荫15种,抚远15种,逊克9种。优势种群是刺扰伊蚊(83.7%)。不同生境、场所的蚊种有所差异。5月份的优势种群是刺螫伊蚊,6~9月份的优势种群是刺扰伊蚊。结论为黑龙江流域蚊虫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评价云南民间常用植物驱蚊剂蒿芝、按树枝叶对现场驱蚊虫效果。方法在人房以植物燃烧熏蚊后,采用诱蚊灯观察人房蚊虫种群密度。结果经过36d的现场植物驱避蚊虫驱避测试,蒿芝植物组以诱蚊灯捕获蚊虫6属30种4377只,其中中华按蚊占9、53%、微小按蚊占3.72%,三带喙库蚊46.15%、棕头库蚊15.95%、霜背库蚊9.71%,其中测试组,捕获蚊虫1343只,平均蚊虫密度为37.31只/夜。空白、阴性对照2个组,平均蚊虫密度分别为40.50只/夜、43.78只/夜;按树植物组以捕获蚊虫6属32种2378只,中华按蚊5.43%、微小按蚊2.52%、三带喙库蚊54.92%、棕头库蚊12.32%、霜背库蚊8.58%,其中,测试组捕获蚊虫752只,平均蚊虫密度为20.88只/夜;空白、阴性对照2个组,平均蚊虫密度分别为24.11只/夜、21.06只/夜。结论蒿芝、按树植物通过现场效果测试观察,结果显示两植物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蚊虫密度测试组和对照组有所差别下降,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西藏古北界代表性地区,按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并据此对西藏古北界地区蚋类名表进行调查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西藏自治区蚋科3属(后克蚋属、畦克蚋属和蚋属)19种,其中含9个新种及1个中国新记录种.结论:西藏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了解西北地区蚋科昆虫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灯诱、挥网和动物诱捕法,收集前人研究文献资料。结果获得西北地区蚋科Simuliidae 3属33种,即后克蚋属Metacnephia2种,畦克蚋属Sulcicnephia2种,蚋属Simulium29种。其中陕西省1属9种,甘肃省1属2种,宁夏回族自治区1属1种,青海省1属9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属24种。结论明确西北地区蚋科昆虫有33种,为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