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 autoantibodies,β1-AA)作用不同时间,对于心肌细胞产生的不同终末效应。方法 分别使用10-10、10-9、10-8、10-7、10-6 mol/L β1-AA作用于乳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NRCMs)和H9c2细胞检测细胞生存率(24、36、48 h),作用于H9c2细胞检测线粒体功能(ATP含量、线粒体膜电势)(48 h)。结果 中、高浓度(10-7、10-6 mol/L)β1-AA刺激各个时间,NRCMs、H9c2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而低浓度(10-10、10-9、10-8mol/L)使得H9c2细胞轻微增生。高浓度(10-6 mol/L)β1-AA刺激后,H9c2细胞中ATP含量降低,而中低浓度(10-10、10-9、10-8、10-7mol/L)β1-AA使H9c2细胞中ATP含量增加。高浓度β1-AA (10-6 mol/L)刺激后,H9c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降低,低浓度(10-10、10-8 mol/L)β1-AA则使H9c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增加。结论 高浓度β1-AA刺激心肌细胞后表现为损伤作用,低浓度刺激表现为正性作用(即增强线粒体功能、促存活),与作用时间无明显相关,本研究为β1-AA阳性人群中心功能差异的现象提供了病理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能否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方法 心肌细胞体外培养40 h后,换无血清DMEM继续培养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和3H-亮氨酸(3H-Leu)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24 h后对心肌细胞大小和蛋白掺入率的影响。结果 10-7 mol/L的UⅡ能增加心肌细胞的大小(P=0.021)和3H-Leu掺入率(P=0.015)。结论 UⅡ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与SGC-7901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以是否加入TGF-β1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实验组是否加入SKF96365抑制剂分为TGF-β1和TGF-β1+SKF96365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RPC6在对照和TGF-β1组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C6和增殖指标在对照组、TGF-β1组和TGF-β1+SKF96365组中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RPC6蛋白在TGF-β1组中表达升高(P<0.05)。抑制TRPC6蛋白表达,增殖指标在TGF-β1+SKF96365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抑制TRPC6蛋白表达可降低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原核表达β-淀粉样蛋白(Aβ42)抗原,建立检测Aβ抗体的间接ELISA技术。方法 化学合成Aβ42基因两个互补片段,通过PCR构建人Aβ42基因,克隆至pGEX-2T表达载体中,原核表达并亲和纯化GST-Aβ42融合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其抗原特异性。以GST-Aβ42和Aβ42肽分别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Aβ42免疫的大鼠血清中Aβ抗体。结果 原核表达的可溶性GST-Aβ42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1000,经亲和纯化后,融合蛋白产量为800mg/L菌液,纯度大于95%;Westernblotting证实纯化的融合抗原与Aβ单抗特异反应;以GST-Aβ42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Aβ抗体灵敏度为2ng/ml;以GST-Aβ42和化学合成的Aβ42分别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Aβ42肽免疫大鼠血清中Aβ抗体滴度,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原核表达的GST-Aβ42融合蛋白可替代昂贵的化学合成的Aβ42肽抗原,用于检测Aβ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RA)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 方法 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1-42组(5 μmol?L-1),不同浓度(20,50和100 μmol?L-1)RA+Aβ1-42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组,ML385+RA+Aβ1-42组。星形胶质细胞以不同浓度(20、50和100 μmol?L-1)RA预处理24 h,再给予终浓度5 μmol?L-11-42处理24 h,ML385组在加入RA前先加入终浓度10 μmol?L-1 ML385预处理6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LDH释放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Griess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胶质原纤维酸蛋白(GFAP)和Nrf2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FAP、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β1-42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率及细胞中IL-1β、TNF-α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GFAP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Nrf2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Aβ1-42组比较,不同浓度RA+Aβ1-42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LDH释放率及细胞中IL-1β、TNF-α和NO水平明显降低(P<0.01),GFAP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Nrf2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RA(50 μmol?L-1)+Aβ1-42组比较,ML385+RA+Aβ1-42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率及细胞中IL-1β、TNF-α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GFAP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Nrf2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RA对Aβ1-42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和NO释放有抑制作用,使星形胶质细胞免受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哺乳期铅暴露仔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的作用,及对β淀粉样蛋白、脑啡肽酶的影响。 方法 选取SPF级C57BL/6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铅暴露组。铅暴露组孕鼠在哺乳期饮用0.5%醋酸铅水溶液,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染铅结束后,取40只染铅雄性仔鼠(分为低、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铅暴露模型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10只雄性仔鼠,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GCG溶液和生理盐水等体积灌胃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组小鼠血铅含量,并对海马组织中Aβ1-40、Aβ1-42、AβPP mRNA、AβPP、脑啡肽酶( Nep)的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铅暴露模型组,低、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的血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低、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和铅暴露模型组血铅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0.086,0.071);铅暴露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01),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的逃避潜伏期低于铅暴露模型组(P<0.001);铅暴露模型组小鼠海马内Aβ1-40、Aβ1-42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Nep含量明显降低(P<0.001),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Aβ1-40、Aβ1-42的含量与铅暴露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Nep含量明显升高(P<0.001),其中以高剂量EGCG干预组效果最佳。 结论 EGCG干预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EGCG能够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Aβ1-40、Aβ1-42的含量,抑制Aβ相关基因AβPP的表达,上调Nep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学生精神因素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新生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分量表、大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对614名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1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显著预测神经质(β=0.27,P<0.001),人际关系压力因子和神经质显著预测社会支持(β=-0.14,P<0.05;β=-0.17,P<0.05),神经质和社会支持显著预测新生适应(β=-0.30,P<0.001;β=0.29,P<0.001);2神经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和社会支持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和新生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通过神经质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新生适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衰老心肌中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 1,HSF1)的表达与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4月龄、24月龄的C57 BL/6小鼠作为年轻鼠和衰老鼠,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中线粒体形态学的改变。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衰老心肌及H9C2心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利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分析衰老心肌及H9C2心肌细胞中ROS的变化,采用JC-1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脏组织及心肌细胞中HSF1的表达。结果 与年轻小鼠相比,衰老小鼠心肌组织中线粒体的形态异常;衰老小鼠心肌组织中ATP含量下降(1.253±0.059 vs 0.479±0.122,P=0.012),ROS的含量上升(10.853±0.096 vs 1.550±0.233,P=0.025);衰老小鼠心肌组织中HSF1的表达增高(0.980±0.112 vs 1.979±0.175,P=0.013);衰老心肌中HSF1的表达与ATP的浓度呈负相关(r=-0.977,P=0.005),与ROS的含量呈正相关(r=0.934,P=0.020);过氧化氢(H2O2)刺激后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TP含量下降,ROS的含量上升,HSF1表达升高(P<0.05)。结论 衰老的心肌中损伤的线粒体功能与HSF1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参糖肽的结构,探讨其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处理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为开发人参抗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与Q ExactiveOrbitrap质谱联用分析人参糖肽结构。将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为6组,加入含不同浓度(0、6.25、12.50、25.00、50.00和100.00 μmol·L-1) Aβ25-35的培养基,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PC12细胞的存活率。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加入含有50.00 μmol·L-125-35的培养基,给药组加入不同浓度(0.03、0.10、0.30和1.00 g·L-1)人参糖肽和含有50.00 μmol·L-125-35的培养基。采用CCK-8法测定PC12细胞的存活率,采用Annexin Ⅴ-FITC/PI法测定人参糖肽和Aβ25-35处理后PC12细胞的凋亡率。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糖肽给药组,模型组加入含有50.00 μmol·L-125-35的培养基,给药组加入不同浓度(0.10和0.30 g·L-1)人参糖肽和含有50.00 μmol·L-125-35的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细胞周期PC12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人参糖肽结构分析得到肽链为NLSHYHSGSS、糖基为N1-HexNAc,肽链为SGSSSSSSSEDDGMGR、糖基为S6-HexNAc等20多个人参糖肽结构。当Aβ25-35浓度为50 μmol·L-1时,PC12细胞存活率为(55.45±2.3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Aβ25-35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期PC12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S期PC12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利用质谱法分析得到人参糖肽结构。人参糖肽可有效抑制Aβ25-35处理PC12细胞的凋亡,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其抗凋亡活性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S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氧化应激损伤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Wistar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和高剂量丹酚酸B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00 μmoL·L-1的过氧化氢(H2O2)造成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其中低和高剂量丹酚酸B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和40 μmol·L-1丹酚酸B。共同培养4 h后,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表现,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同时收集各组细胞及细胞培养液,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悬浮在培养液中,贴壁细胞数量减少,伪足回缩,体积变小,心肌细胞自律搏动明显缓慢。与模型组比较,20和40 μmol·L-1丹酚酸B组心肌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伪足回缩少,自律搏动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心肌细胞中GSH水平降低(P<0.01),MAD水平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细胞培养液中LDH和CK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20和40 μmol·L-1丹酚酸B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或P<0.01),心肌细胞中GSH水平和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细胞培养液中LDH和CK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丹酚酸B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过氧化反应和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iR-21-5p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抑制或过表达TGF-β1后,通过RT-qPCR检测H9c2细胞中miR-21-5p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5p和TGF-β1的靶向关系,CCK-8及Annexin V-FITC/PI检测H9c2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H9c2细胞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21-5p表达抑制后使H9c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诱导其凋亡(P<0.05)。miR-21-5p靶向负调控TGF-β1的表达水平(P<0.05)。过表达TGF-β1显著抑制H9c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P<0.05)。结论 miR-21-5p通过靶向下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促进大鼠H9c2心肌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d)通过鞘氨醇激酶1(SPHK1)影响1-磷酸鞘氨醇(S1P)的合成从而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过程产生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Vd对PC12细胞进行刺激,分为0、6.25、12.5、25、50、100 nmol/L Vd 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SPHK1表达量;RT-PCR检测SPHK1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S1P合成量。 结果 加入药物Vd刺激PC12细胞24 h后,不同浓度的Vd组SPHK1表达量较0 nmol/L Vd组减少(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Vd组SPHK1较0 nmol/L Vd 组mRNA亦有下调(P<0.05);不同浓度的Vd组S1P合成量较0 nmol/L Vd 组减少(P<0.05)。 结论 Vd可能通过调节SPHK1的表达来影响S1P的合成,以缓解EAE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不同分化程度人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肿瘤细胞中Wnt1、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2株分化程度不同的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高分化)和LoVo(低分化),分别按丙泊酚浓度分为P0(0 μg/mL)、P6.25(6.25 μg/mL)、P25(25 μg/mL)、P100(100 μg/mL)组,CCK-8法检测丙泊酚对Caco-2和LoVo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丙泊酚对Caco-2和LoVo细胞迁移的影响,比较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细胞对丙泊酚的敏感性。Real-time PCR检测丙泊酚处理后Caco-2和LoVo细胞中Wnt1和β-catenin基因mRNA的表达。 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对于高分化Caco-2细胞,P100组处理24 h与P0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25组处理48 h与P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低分化LoVo细胞,P100组处理24 h与P0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5组处理48 h与P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Caco-2细胞系P6.25、P25、P100组与P0OD570 n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Vo细胞系P25、P100组与P0OD570 n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eal-time PCR结果表明,Caco-2细胞系P25、P100组与P0组Wnt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Vo细胞系P25、P100组与P0组Wnt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co-2细胞系P25、P100组与P0组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Vo细胞系P100组与P0组β-cateni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丙泊酚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人结肠癌细胞Caco-2和LoVo的生长增殖及迁移。Caco-2较LoVo对丙泊酚的抑制作用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儿童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抗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方法①以人β3AR细胞外第二环176-202氨基酸残基序列的合成肽段作为抗原,采用ELISA筛选正常儿童和心衰儿童血清中抗β3AR自身抗体。用亲和纯化法提纯抗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中的IgG。②设立β3AR激动剂BRL37344、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IgG、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IgG β1AR、β2AR阻断剂Nadolol、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 非特异性βAR阻断剂Bupranolol、β3AR自身抗体阳性血清 β3AR抗原、阴性对照IgG以及空白对照各组观察该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结果①心衰儿童血清中抗β3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30%(15/50),明显高于正常同质儿童的12%(6/50,P<0·05);②该抗体可以使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下降[由(128.0±10.86)次/min下降为(64.7±8.72)次/min,P<0·01];③该作用不能被β1、β2受体阻断剂Nadolol阻断,但可被非特异性β受体阻断剂Bupranolol或β3AR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阻断;④该抗体的负性变时效应在观察时间内(6h)无衰减。结论儿童心衰患者血清中含有较高滴度的抗β3AR自身抗体并具有负性变时效应,且该抗体的负性变时效应具有不脱敏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台湖地区65岁以上高血压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设计,选取台湖地区1 500名65岁以上高血压老人开展问卷调查。依据因变量类型分别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及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应答率为93.9%,研究对象中共计502名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焦虑的患病率为35.6%;426名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抑郁患病率为30.2%,其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为4.6%。通州台湖地区高血压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为(64.755±15.321)分。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立程度(OR=0.094,P<0.001)、用药是否有不良反应(OR=0.002,P<0.001)、血压控制是否满意(OR=0.055,P=0.001)、睡眠质量(OR=0.173,P<0.001)、服药依从性(OR=0.038,P<0.001)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OR=2.408,P=0.007)、独立程度(OR=0.354,P<0.001)、疾病认知程度(OR=1.719,P=0.042)、脑血管病史(OR=0.347,P=0.026)、用药是否有不良反应(OR=0.291,P=0.001)、血压控制是否满意(OR=0.306,P=0.002)、睡眠质量(OR=0.233,P<0.001)、服药依从性(OR=0.241,P=0.001)有统计学意义。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婚姻状况(β=-3.432,P<0.001)、独立程度(β=5.814,P=0.001)、环境满意度(β=0.748,P=0.001)、焦虑(β=-0.454,P<0.001)、抑郁(β=-0.718,P<0.001)、脑血管病史(β=3.896,P<0.001)、用药是否有不良反应(β=-5.788,P<0.001)、血压控制是否满意(β=5.292,P<0.001)、睡眠质量(β=1.052,P<0.001)、服药依从性(β=3.893,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台湖地区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焦虑和抑郁往往伴随发生;通过提高疾病认知程度、选择不良反应小的高血压控制药物、改善睡眠质量,督促患者服药可能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发生;焦虑抑郁的发生与主观幸福感的降低有很大关联性,通过调节焦虑抑郁可能有助于间接提升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内源性皮肤老化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MSFCs)及人ADSCs。将MSFCs 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DSCs条件培养基组。D-半乳糖(D-gal)制备MSFCs衰老模型,ADSCs条件培养基培养。镜下及流式检测ROS、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RT-PCR 检测caspase3、p53、sirt1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蛋白表达。 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ROS水平上升(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增深,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ROS水平降低(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变浅。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升高,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下降,sirt1表达升高(P<0.001)。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Sirt1表达升高(P=0.006)。 结论 ADSCs可通过Sirt1通路改善D-gal引起的内源性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SCs)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胎鼠脊髓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脊髓神经元,采用Aβ25-35诱导脊髓神经元凋亡,将脊髓神经元分为正常细胞组(正常脊髓神经元)、诱导凋亡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SCs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SCs)、GDNF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GDNF)、SCs+GDNF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GDNF转染的SCs)和VAP联合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VAP联合GDNF转染的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结果:胎鼠脊髓神经元悬液接种后初始脊髓神经元大多为圆形。流式细胞术检测,与诱导凋亡组比较,SCs组、GDNF组、SCs+GDNF组和VAP联合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与SCs+GDNF组比较,VAP联合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中均有caspase-3表达,SCs组、GDNF组和SCs+GDNF组细胞着色差异不明显,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差异不大,但与诱导凋亡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VAP联合GDNF转染的SCs对脊髓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通过下调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陈皮、半夏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将40只Klotho 敲除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颈动脉病理改变;通过血浆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beta-galactosidase,SA-β-gal);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PI3K与p-Akt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陈皮、半夏组动脉内膜呈轻度增生改变;SOD浓度与对照组比较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和SA-β-gal则显著降低(P<0.01);大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组中PI3K下降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皮、半夏各治疗组p-Akt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陈皮、半夏可能通过PI3K和p-Akt通路而调控SOD、MDA及SA-β-gal水平,达到延缓衰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入住心外危重症中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治疗[患者年龄(52.9±7.8)岁vs(53.8±8.9)岁,P>0.05;男性性别比65%vs 70%,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9.4±2.2)分vs(9.3±2.2)分,P>0.05]。起始参数设置:HFNC:流量45 L/min,温度37℃,吸氧浓度(FiO2)60%~80%;NPPV:吸气压(inspiratory pressure,IPAP)10~12 cmH2O(1cmH2O=0.098 kPa),呼气压(expiratory pressure,EPAP)4~6 cmH2O,FiO2 60%~80%,吸呼比(radio of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I∶E)为1∶1.5~2.0,根据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程度等逐渐调节。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治疗后2 h、8 h、24 h、结束时)的呼吸、循环等方面情况,以及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气切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分别接受HFNC与NPPV 2种方法治疗,发现HFNC在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降低PaCO2均较NPPV组效果明显(P<0.05);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在HFNC组均较NPPV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HFNC组较NPPV组胃肠胀气(0 vs 20%,P<0.05)、不耐受(0 vs 25%,P<0.05)等主要合并症发生率为低;HFNC治疗时间明显较NPPV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耐受性良好、合并症少,在改善氧合、降低PaCO2方面最终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且降低呼吸功、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但是2组的再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主要观察多巴胺(dopamine,DA)和5-羟色胺(serotonin,5-HT)受体在结肠黏膜的分布,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大鼠结肠黏膜通透性和炎性反应因子的改变以及DA和5-HT含量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DA与5-HT在结肠黏膜保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双侧黑质内注射6-OHDA制作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模型进行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DA和5-HT的含量,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A和5-HT受体的表达。结果 6-OHDA大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0.335±0.073,模型组:0.132±0.028,P<0.05),粪便含水量显著减少(对照组:0.119%±0.005%,模型组:0.062%±0.006%,P<0.01),转棒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35.330±3.148) s,模型组(24.000±1.424) s,P<0.01],表明造模成功。结肠黏膜电阻降低[对照组(73.750±4.024)Ω/cm2,模型组(53.400±6.282)Ω/cm2,P<0.05],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葡聚糖透过量显著升高[60 min时,对照组:(18.860±1.856)μg/L,模型组:(37.000±4.457)μg/L,P<0.05],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明显增加[对照组:(269.10±18.00) ng/g,模型组:(340.40±21.52) ng/g,P<0.05],提示6-OHDA大鼠结肠黏膜存在炎性反应。进一步发现6-OHDA大鼠结肠黏膜中DA受体D1(对照组:0.728±0.132,模型组:0.272±0.067,P<0.01)和D5(对照组:0.721±0.036,模型组:0.543±0.051,P<0.05)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5-HT3的表达虽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DA与5-HT含量,以及D2和5-HT4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6-OHDA大鼠结肠黏膜中DA受体D1和D5的表达明显降低,黏膜通透性与炎性反应因子TNF-α升高,提示6-OHDA大鼠结肠黏膜存在有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