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挖掘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治疗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主治噎膈的方剂,应用甲骨文Oracle Data Base 11数据库软件,录入方剂用药,使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排列组合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纳入的131首方剂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噎膈方剂中涉及236味中药;其中高频出现核心药物是陈皮、甘草、木香、丁香、人参等;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理气药居首;总结常用药对人参-木香等28个,核心组合白术-人参-陈皮等25个。结论噎膈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补虚为主,兼以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方剂及《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疫病预防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方及《中医方剂大辞典》疫病预防方分别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对两类方剂的药物使用情况、性味、归经、组方规律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搜集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方剂104首,使用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金银花、黄芪、甘草、藿香、防风。频次排名前20位的药物中,补虚类、温性、甘味及归肺经的药物频率最高,清热类、寒性、苦味及归脾经次之。将支持度设定为16,置信度设为0.6,进行组方分析,得出21个药物组合,排名前5位的组合依次为黄芪、防风,黄芪、白术,黄芪、甘草,金银花、黄芪,白术、防风。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30对关联药物,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白术、防风-黄芪,黄芪、白术-防风,白术、甘草、防风-黄芪,黄芪、甘草、防风-白术,防风-黄芪。搜集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预防疫病的方剂76首,使用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雄黄、苍术、细辛、甘草、朱砂。频次排名前20位的药物中,活血化瘀类、温性、辛味及归肝经的药物频率最高,攻毒杀虫止痒类、平性、苦味及归胃经次之。将支持度设定为11,置信度设为0.6,进行组方分析,得出4个药物组合,依次为朱砂、雄黄,雄黄、鬼箭羽,细辛、苍术,苍术、甘松。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3对关联药物,分别为朱砂-雄黄,鬼箭羽-雄黄,细辛-苍术。结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对比性研究发现,古今预防疫病的原则、用药规律、预防手段等均有一定差异,建议汲取古今预防疫病方案之精华,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绘制网络展示图,并拟合治疗吞酸的新方组合模式。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吞酸方剂共57首,涉及中药104味;其中应用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吴茱萸、白术、干姜、黄连、木香、人参;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吞酸的核心用药组合5对;拟合新方组合4个。结论治疗吞酸的药物多以健脾、和胃、清肝为主,其中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为治疗吞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鸣耳聋相关内治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耳鸣耳聋内治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内置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耳鸣耳聋内治方剂260首,用药261味。用药频次分析中,石菖蒲、甘草、茯苓、当归、附子、川芎、熟地黄、防风、人参、磁石居于前10位;药物归经中,以肝、肾、心、脾、肺归经频次居多;支持度个数≥30的药物模式7个,置信度≥0.5的关联规则4个,均以熟地黄-茯苓组合最高;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方剂9首。结论耳鸣耳聋治疗应依据虚证、实证、虚实夹杂的不同病性合理选药;方药配伍时不可只涉及单一脏腑,应多脏腑联合用药,且多以心脾、心肾、心肝、脾肾等多脏腑共治。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得出的耳鸣耳聋内治方剂组方规律确实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版)中含地龙方剂组方规律,为地龙现代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配伍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频次、主治病证频次;使用平台软件内置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地龙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选择频次较高的病证“痹证”和“跌打损伤”进行用药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方组合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含地龙方剂281首,包含药物287味,常用组合药物组合29种(频次≥20);配伍药物药性四气以温、寒频次为多,二者共占总频次的73.5%;五味以辛味频次最高,苦、甘、咸频次各次之,此四者共占总频次的95.9%;归经频次以肝、脾、心、胃、膀胱、肾、肺经居多前7位(频次均≥400),占总频次的91.8%。含地龙方剂主治病证共103种,其中频次≥6的病证有18种,常用配伍药物29组(频次≥20),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20%)为制川乌、乳香、没药、当归、麝香。分析“痹证”和“跌打损伤”用药规律,得到治疗“痹证”病证关联药物15组(置信度为1),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8%)为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威灵仙、五灵脂,新方组合8组;得到治疗“跌打损伤”病证关联药物2520组(置信度为0.9),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5%)为制川乌、乳香、没药、自然铜、苏木、当归、血竭,新方组合6组。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地龙多与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药物配伍,组方用药法度清晰。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含地龙方剂能够科学、直观体现地龙的组方规律。;分析主治病证所得的核心用药能反映疾病的基本治法,符合临床应用实际。研究所获得的核心药物组合和新方组合可能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并进一步演化新方,为中医治疗便秘和研发新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便秘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共483首,共涉及中药297味,出现频次≥24的药物共35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29对,关联规则分析共8条,潜在核心组合34个,并演化新方8个。治疗便秘方剂的多以推陈致新攻下的大黄、补中益气调和的甘草、活血化瘀润下的当归为主,并在不同程度上配伍枳壳、火麻仁、黄芩等行气、润下、清热的药物。并且攻下泄热、滋阴润肠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便秘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腹痛方剂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腹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共1331首,共涉及中药721味,出现频率高于90的药物共31味,总结了常用药对36对,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腹痛的核心用药组合10对,并演化新方组合5首。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了从秦汉至现代的中医临床验方,多用理气止痛、和络止痛、健脾助运、散寒温里、缓急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玉  吕萌  王芷乔  夏仲元 《中医学报》2016,(11):1758-1762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瘿病内服方剂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瘿病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对筛选出治疗瘿病的方剂进行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在符合条件的125个治疗瘿病内服方剂中,通过软件数据分析系统得到了常用29种中药和用药频次,常用药物组合17组及药物关联规则,24组新药物组合及12首新方,并绘出网络展示图。古代瘿病常用药分类:化痰软坚类、疏肝理气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利咽类、益气养阴类、温阳补肾类、动物甲状腺类药物等。组方规律以软坚散结、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为基础。结论:本次研究得到的新药物组合24组,新方12首,对新组合和新方的研究暂未发现明显规律可循,但这弥补了单纯对古方显性组方规律总结的不足,为临床扩宽思维,更好地继承、发掘古方经验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历代治疗呃逆的方剂中中药的使用特点,分析中药之间的配伍规律,以期对呃逆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于治疗呃逆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使用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频数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分析治疗呃逆方剂中常用的中药及其配伍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最终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呃逆的有效方剂共125首,共涉及中药140味,排序前六的中药分别为陈皮、人参、丁香、甘草、半夏、白术。四气中以温性中药居首,五味中以辛味中药居首,归经中以脾、胃两脏位列前二。常见关联药对分别为"人参-白术""柿蒂-丁香""半夏-陈皮"。并提取新方组合3首,分别为新方1"炙甘草,白术,人参,桂枝,炮姜,附子";新方2"沉香,木香,白豆蔻,小茴香";新方3"山茱萸,泽泻,牡丹皮,麦芽,石斛"。结论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呃逆的有效方剂进行挖掘分析,结果显示呃逆的发生多因寒、因虚、因热,病机与胃气上逆有关,治疗多以辛开苦降为法,药物多用辛温之品,重在调理脾胃,对挖掘历代医家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安军 《当代医学》2016,(9):156-157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痹症的中医治疗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进行分析,选出其中治疗痹症的方剂组成,并将各组方中的药物类型输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再引入数据挖掘研究方法,对痹症治疗方剂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共选出了100个治疗痹症的典型方剂,对各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与对比后发现,组方中共包括16个常用的中药药对、40个中药核心组合以及8个演化而来的中药新处方。结论本次研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痹证的治疗方剂及其组方规律进行明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方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记录,对于中医药的有关研究有积极意义,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整理中医临床治疗痤疮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1~2015年治疗痤疮的中医临床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痤疮方剂218首,分析得到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用药模式、用药规则、药物关联的网络化展示,并得到优化新方5首。结论:以清热药为主,凉血活血与养阴透散相辅相成,是治疗痤疮中医处方的重要选药和配伍方法,通过5首新方可以得到痤疮的五种分型:热毒壅盛型、肝脾不调型、气血不调型、痰瘀互结型、阴血亏虚型。新方体现的治法分别是清热解毒法,疏肝健脾法,调和气血法,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法,滋阴补血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较准确归纳其用药模式和用药规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服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和开发新型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中文期刊文献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IBS-D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处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软件,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中自1956年至2015年12月所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集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73个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活血化瘀之品为主,佐以芳香温通、理气化痰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薏苡仁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该平台V2.0软件,将含薏苡仁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平台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薏苡仁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结果:通过对含薏苡仁的72首方剂分析,总结出薏苡仁常用药物组合有6个,其所用药物多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祛湿除痹之功,主治疾病13种,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高频疾病"痹病"对比分析,得出薏苡仁可通过不同的配伍达到不同的治疗作用。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研究挖掘的薏苡仁成药组方规律,可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病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1)处方数据库的建立:以Epidata数据库平台为基础,建立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录入模板,将29张处方89诊次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平台,形成病历数据库。2)数据挖掘方法:单味药采用频次统计法,药对之间的关联使用无尺度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结果杨子谦共用中药130味,其中以当归、白芍为核心药物,且配伍频次最高。结论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经验丰富,具有益气、活血、补血、理气的辨证用药特点,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近现代治疗肾性贫血中医文献方剂组方用药的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肾脏病专著及中医内科专著中有关中-重度肾性贫血的有效方剂,统一中西医诊断,规范中药名称,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先统计"中-重度"用药频次,再按"中度""重度"贫血方剂分别统计用药频次,分析药物组合规律、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最终提取核心药物。结果:共有203首治疗中-重度肾性贫血处方被录入,共计295味中药,提取出核心药物14味:茯苓、大黄、黄芪、白术、丹参、陈皮、半夏、黄连、附子、党参、赤芍、当归、山茱萸、熟地黄;治疗中度肾性贫血方剂144首,计213味中药,归纳出核心药物7味:茯苓、黄芪、大黄、白术、丹参、半夏、陈皮;治疗重度肾性贫血方剂59首,共133味中药,提取出核心药物6味:熟地黄、大黄、茯苓、当归、陈皮、半夏,各组核心药物进行网络展示。结论:治疗中度、重度肾性贫血的核心药物组成明显不同,治疗原则有差异,但补气、化湿法是治疗各阶段肾性贫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逐一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软件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儿童肥胖症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137首相关方剂,涉及155味中药,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味为茯苓、白术、泽泻、陈皮、半夏、山楂、炙甘草、大黄、决明子、厚朴,常用药对为白术与茯苓、半夏与陈皮、陈皮与茯苓、茯苓与泽泻等,发现核心药物组合8对,挖掘出新处方共8个。结论:近年来治疗儿童肥胖症组方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以补虚与泻实为主,新方的药物大多为药食同源之品,如茯苓、陈皮、山楂、荷叶、山药等。因儿童治病依从性差,今后食疗将成为治疗儿童肥胖症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历代古籍中治疗滑胎症方剂的整理、分析,挖掘其中药物的潜在关联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所查阅到的历代中医古籍中治疗滑胎的方剂建立数据库,统计其中所包含药物的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等数据,运用Excle 2007、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总共筛选出中医古籍61本,收录方剂104首,涉及中药150味。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有当归、白术、川芎、熟地黄、白芍、续断、黄芩、杜仲等,多属温性补虚药,且归肝、脾、肾经药物居多。常用药对白术-当归、川芎-当归、川芎-白术、熟地黄-当归、熟地黄-白术、白芍-当归等。单独药对以补血活血、健脾养阴为主,重组新方以养血活血、补肾、燥湿安胎为主,兼有益气、行气之用。结论中医药对于滑胎的治疗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承,所筛选出的方剂大多具有健脾益肾之作用,可为当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医案378份,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运用Excel表进行录入,然后用SPSS 16.0 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WeKa 3.6.2怀卡托智能分析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寻找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结果:①共有272份医案纳入研究,共计就诊428次;共得药物173味,出现的总频次为9 623次,常用中药有白芍、柴胡、川芎、当归等27味。②益气活血药、补肾助阳药、祛风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通络药及健脾理气和胃药为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配伍药类。③圣愈汤、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苓桂术甘汤等为施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方药。④药物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加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加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加解表药和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加祛风湿和补肾药、解表药加祛风湿药和理气药是其组方配伍的主要规律。⑤施杞教授常用的药对有桃仁与红花、牛膝与羌活、青风藤与络石藤、全蝎与蜈蚣、仙茅与仙灵脾、桂枝与防风、板蓝根与玄参等。结论:施杞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现益气化瘀补肾的学术思想,数据挖掘结果客观反映了施杞教授临床用药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30多年来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进行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筛选并纳入有关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应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ISS)2.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治疗单纯性肥胖方剂57首。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出现频次居前10的药物分别为茯苓、白术、泽泻、大黄、山楂、黄芪、甘草、荷叶、陈皮、决明子。挖掘出高频药对13对,核心组合31个,新处方8个。【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药物之间关联性的定量描述、核心组合提取及治疗肥胖中医新处方的发现,可为研发防治单纯性肥胖的中药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