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心功能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琦  邢华  王西凤 《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0):671-673
目的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应用诊所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38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左室心肌质量、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24小时及白天平均收缩压及诊所收缩压均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呈负相关(P值均<005),24小时、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舒张功能各参数之间无相关关系,诊所收缩压与年龄、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呈正相关(P<0.001及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诊所收缩压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P<0.01及0.05)。而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则均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是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与左室舒张功能无相关关系。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年龄增长,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舒张末期相对室壁厚度(RWT)与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明显相关的是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的水平。结论 血压持续升高是导致高血压左室肥厚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肌、颈动脉结构改变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78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左室肥厚组与左室正常构型组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与非颈动脉内膜冲层增厚组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甲均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与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的幅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病人62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出BPV各项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径线大小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病人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32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30例),比较两组BPV及左室舒张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LVMI、BPV、左室舒张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动态血压参数方面,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高于N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脉压(24 hP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白天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脉压(n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PV方面,LVH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NLVH组(P0.05);两组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室舒张功能方面,与NLVH组比较,LVH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E/A)、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减小,E/Em、Tei指数显著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dSSD、E/Em、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dSSD与E/Em、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BPV对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降低BPV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早期预防靶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服厚(LVH)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然后分析二相关关系。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减弱的70例中LVH有41例,占58.8%,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50例均有LVH(100%)。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左室肥厚率显的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减弱的(P<0.01)。结论: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与左室肥厚呈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血浆肾素活性(PRA)的关系。方法本文观察了3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血浆AngⅡ浓度、血浆肾素活性及超声心动囤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中左室肥厚占76.42%;左室重量指数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呈相关关系,而与血AngⅡ浓度、PRA无明显相关。结论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减弱,夜间血压持续升高对LVH的发生展起重要作用,而循环AngⅡ对LVH的发生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动态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EH病人121例,行心脏彩色B超及24h动态血压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EH病人分为LVH组与无LVH组,LVH组63例,无LVH组58例,分析两组病人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结果LVH组动态脉压(包括24h、白天及夜间平均脉压)均高于无LVH组(P〈0.01),而24h收缩压变异性低于无LVH组(P〈0.01),LVMI与夜间平均脉压及24h收缩压变异性分别呈独立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03与-0.165)。结论动态脉压及血压变异性是EH病人合并LVH的独立预测指标,它们在LVH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6例Ⅱ型糖尿病病人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压组)组42例,未合并高血压(未高组)组44例。结果:高压组较未高组的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白天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增高,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均显降低;86例病人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正相关;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与体重指数及腰围/臀围呈显正相关。提示:Ⅱ型糖尿病肥胖减轻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有利措施,合并高血压时,夜间适当给予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疗养员血压相对稳定(不停用原有的降压治疗措施)老年高血压患者155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动态血压、脉压以及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进行分组及统计学比较。结果:(1)随着脉压的增大,左室重量指数LVMI、24小时平均心率(24hHR)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2)相同脉压下,不管血压控制如何,LVMI无显著性差异;(3)左室肥厚组的动态脉压、收缩压及24h心率较非肥厚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动态脉压的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以了解其造成心肌肥厚的原因。方法:将未予治疗的高血压患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4名,肾性高血压组64名,比较2组的脉压(PP)、血压变异性(BPV)、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彩色多普勒测定心肌重量指数(LVMI),统计分析LVMI与各动脉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肾性高血压组的PP、BPV、LHVI较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增高,2组的dSBP、dDBP、nSBP、nDBP差异无显性;2组的LHVI均与PP、BPV明显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心肌肥厚均与PP、BPV相关,提示PP、BPV可能是心肌损害的预测因子;而在平均动脉压相同的情况下,肾性高血压比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肌的损害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血压负荷、曲线下面积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对象 75例高血压病人,男性5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3±8(46~74)岁.方法动态血压测定24 h 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收缩压负荷,收缩压曲线下面积值以及夜间的舒张压、舒张压负荷、舒张压曲线下面积与LVMI有关(P<0.01).结论曲线下面积能较好地反映动脉血压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分别作24小时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24h动态血压(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有相关性(分别为前者:r=0.415、P〈0.01,r=0.363、P〈0.01;后者:r=0.336,P〈0.05,r=0.346,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24h平均收缩压增高、24h平均脉压增大而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80岁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与左室质量指数(1eftven—tficularmassindex。LVMI)的变化。方法入选〉80岁老人155例,按照血压情况分为无高血压(normotensive,NH)组、高血压未治疗(hypertension,HT)组、高血压治疗达标(treatment,TG)组,比较其24h动态血压参数和LVMI。结果HT组与NH组、TG组LVM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T组与NH组在日间收缩压变异率、夜间收缩压变异率、夜间舒张压变异率、24h收缩压变异率、24h舒张压变异率、24h平均压变异率及夜间平均压变异率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G组与NH组比较,夜间舒张压变异率及24h舒张压变异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80岁老年人群血压水平决定左心室重构,同时高血压患者较无高血压者血压变异明显,尤其日间、夜间、24h收缩压变异,24h平均压变异、夜间平均压变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24h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运用无创性动态血压仪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进行24小时监测,分析其24h血压变异性系数和昼夜节律。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室重量测定,根据左室重量将其分为左室肥厚组(30例)和无左室肥厚组(26例),同时将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VH组血压变异性平均血压水平较无LVH组明显增大,LVH组夜间血压下降率低于无LVH组。LVMI与血压变异性系数及平均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结论 EH平均血压升高、血压变异性增大及昼夜节律消失是导致LVH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产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40例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并与96例血压正常进行比较。结果:单纯高血压患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均比血压正常组高(P<0.01),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又比单纯高压患高(P<0.01),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关,血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多,多脏器损害血压最高,脑,肾损害血压次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5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结果非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室心肌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明显增加。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较杓型组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平均脉压(ABPP)分为≥60mmHg组和〈60mmHg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LVMI,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mmHg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负荷值、夜间平均收缩压负荷值、24h平均收缩压负荷值及LVMI明显高于ABPP〈60mmHg组;24hABPP增大,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949,P=0.00)。结论脉压增大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时,不仅要控制血压在理想水平,还要尽可能缩小脉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老年高血压组32例,高血压治疗达标组30例,正常血压组24例,分别采用动态血压记录仪监测动态血压,计算出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变异性,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内径,室间隔内径和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出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左室重量、左定重量指数高于高血压治疗达标组和正常组(P<0.05),高血压治疗达标组血压变异性、左室重量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24小时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平均水平有关,血压变异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嵇平 《高血压杂志》2003,11(4):337-339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 :血压负荷、曲线下面积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对象  75例高血压病人 ,男性 51例 ,女性 2 4例 ,平均年龄 63± 8(46~ 74)岁。方法 动态血压测定 2 4h血压 ,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 ,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收缩压、收缩压负荷 ,收缩压曲线下面积值以及夜间的舒张压、舒张压负荷、舒张压曲线下面积与LVMI有关 (P <0 0 1 )。结论 曲线下面积能较好地反映动脉血压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以了解其致心肌肥厚原因。方法:128例高血压患者被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4名,肾性高血压组64名,2组患者心脏B超均提示有心肌肥厚。比较2组的脉压(PP)、血压变异性(BPV)、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彩色多普勒测定心肌重量指数(LVMI),统计分析LVMI与各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肾性高血压组的PP、BPV较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1),2组的dSBP、dDBPnSBP、nDBP差异无显著性;2组的LVMI均与PP、BPV明显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心肌肥厚均与PP、BVP相关,提示PP、BPV可能是心肌肥厚的预测因子;在平均动脉压相同的情况下,肾性高血压比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肌的损害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