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埃布斯坦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2450胎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中的14胎埃布斯坦综合征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并与大体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胎埃布斯坦综合征胎儿中,超声均显示三尖瓣反流,其中重度11胎(11/14,78.57%);7胎(7/14,50.00%)合并肺动脉瓣狭窄;3胎(3/14,21.43%)肺动脉内径与主动脉内径比>1.1;1胎合并心脏其他畸形;7胎伴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共。结论 埃布斯坦综合征胎儿易并发重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与主动脉比例变小、胸腔/腹腔/心包积液;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埃布斯坦综合征胎儿的细化诊断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 收集产前超声诊断心血管异常合并三尖瓣反流胎儿128胎,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心血管异常的检出率及病因特点。结果 128胎中,三尖瓣结构异常组18胎、压力负荷增加组74胎,容量负荷增加组36胎,三组间胎儿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7,P=0.025),与三尖瓣结构异常组(χ2=4.425,P=0.109)及容量负荷增加组(χ2=10.495,P=0.005)相比,压力负荷增加组更易产生重度反流。三尖瓣结构异常组中,与Ebstein畸形相比,三尖瓣发育不良更易发生重度三尖瓣反流(P=0.015);压力负荷增加组中,动脉导管提前收缩多表现为三尖瓣轻度反流,与之相比,肺动脉狭窄(P=0.001)、肺动脉闭锁(P<0.001)更易发生重度反流。结论 对于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详细有序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有效降低胎儿心血管异常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8胎HLHS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18胎HLHS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结果:①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心室小、心室发育不良。8胎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闭锁,且左心室重度发育不良;5胎二尖瓣闭锁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缩窄;3胎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弓缩窄;2胎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闭锁及主动脉弓缩窄。②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内径明显小于肺动脉,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比值为0.25~0.40,平均0.38±0.18,主动脉横弓与动脉导管、肺动脉血流方向相反。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6胎房间隔增厚,未显示房间隔穿隔血流。12胎胎儿卵圆孔径偏小、显示房间隔左向右分流。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早期诊断胎儿HLHS,结合染色体检查对围生期的监测和临床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产前诊断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经超声诊断并经尸体检查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4胎TAPVC胎儿的二维及多普勒图像的特征.结果 产前诊断12胎TAPVC,其中心上型9胎,心内型2胎,心下型1胎.TAPVC的产前诊断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特征:二维超声四腔心切面未显示肺静脉角,左心房后壁光滑;左心房后壁与降主动脉间距离增大;可见共同肺静脉腔和垂直静脉.产前超声心动图漏诊2胎,经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均为心内型TAPVC.14胎TAPVC中,4胎伴肺静脉引流途径梗阻.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诊断TAPVC并准确分型;脉冲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肺静脉回流途径梗阻.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FCM)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对11 360胎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中诊断为胎儿心肌病或可疑心肌原发病变者进行分析,并与大体病理结果及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 360胎中检出FCM 19胎,检出率为0.167%(19/11 360).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0胎(累及双心室4胎、右心室4胎、左心室1胎、右心房1胎)、肥厚型心肌病2胎(累及双心室1胎,室间隔1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胎(原发型1胎、继发型3胎)、心肌致密化不全3胎(累及双心室2胎、右心室1胎),FCM累及心室中以双心室为著.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对FCM做出诊断及分型,且可评估胎儿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判断FCM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胎儿动脉导管(DA)异常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DA异常的70胎资料。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扫查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等横断面,扫查腔静脉长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等矢状面。观察DA的走行及与其他大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胎儿DA异常主要由DA缺如、DA功能异常及DA形态异常3类。70胎DA异常中,9胎DA缺如,8胎DA早闭,11胎DA即将闭合,9胎DA逆行灌注血流,33胎DA走行纡曲伴扩张。结论 产前诊断胎儿DA缺如及DA功能性改变意义重大。三血管-气管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结合CDFI扫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前腹壁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产前诊断胎儿前腹壁畸形(AAWDs)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胎经引产或随访证实的胎儿AAWDs声像图特征。结果 21胎AAWDs中,8胎为腹裂,10胎为脐膨出,3胎为体蒂异常。CDU确诊19胎,误诊2胎,诊断准确率90.48%。结论 CDU通过辨认胎儿脐带与AAWDs的关系,能较准确地显示AAWDs的病理特征,在胎儿AAWD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外生殖器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生殖器异常胎儿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0 182胎胎儿中超声诊断外生殖器异常30胎,其中25胎经出生或引产后证实,5胎为假阳性;漏诊1胎两性畸形。此31胎中12胎合并多发畸形。结论 胎儿外生殖器异常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掌握其产前超声的图像特征,对提高胎儿外生殖器异常的产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梅干腹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梅干腹综合征(PBS)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11胎疑似PBS胎儿的声像图特征,并与产后外观或病理结果对比,验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11胎均见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周边可探及脐血流信号(提示为巨膀胱);6胎泌尿系畸形;3胎腹壁菲薄;6胎羊水过少;4胎合并其他异常;2 胎胎死宫内。9胎引产(7胎为PBS,1胎为后尿道瓣膜症,1胎为尿道闭锁);2胎出生(1胎为PBS,1胎为单纯腹腔囊肿)。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BS的检出率为0.17‰(8/47 624),准确率为72.73%(8/11)。结论 腹横径/膀胱直径、腹壁厚度作为诊断标准可提高产前诊断PBS准确率,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胎儿PBS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超声表现。方法 以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7胎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CAVB胎儿心脏,获取二尖瓣、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频谱。结果 7名孕妇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均呈阳性,其中4名抗SSB抗体呈阳性。7胎均见房室分离,心房律正常而心室律缓慢,二尖瓣、UA、DV及MCA血流异常;其中4胎心房壁、房间隔、二尖瓣环或腱索回声增强。7胎均未合并其他心内外结构畸形。结论 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可致胎儿发生CAVB;超声观察胎儿心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利于判断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二尖瓣腱索断裂,行PV-4人工腱索植入二尖瓣成形术效果和应用前景。 方法随机对30例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前及术后即刻进行TEE彩色血流显像检查,其中Ⅰ组15例患者行人工腱索植入22根(前叶18根,后叶4根)。Ⅱ组15例患者未行人工腱索植入。 结果术前Ⅰ组中度二尖瓣反流为7例(占46.7%),重度二尖瓣反流为8例(占53.3%),Ⅱ组中度二尖瓣反流为5例(占33.3%),重度二尖瓣反流为10例(占66.7%),术后Ⅰ组无二尖瓣反流为5例(占33.3%),轻微二尖瓣反流为10例(占66.7%),Ⅱ组轻微二尖瓣反流为5例(占33.3%),轻度二尖瓣反流为9例(占60.0%),中度二尖瓣反流为1例(占6.7%)。 结论TEE彩色血流显像显示植入人工腱索的患者,无二尖瓣反流者占33.3%,轻微反流者占66.7%,而未植入人工腱索的患者均有二尖瓣反流,轻微反流者占33.3%,轻度反流者占60.0%,中度反流者占6.7%,成形效果较人工腱索植入者为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发生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4352例BAV患者中,中至重度二尖瓣反流256例(5.9%),其中195例(76.2%)为男性、206例(80.5%)伴有中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儿童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对 12 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儿童的瓣膜病变进行检测。结果  12 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儿中 ,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R) 12例 ,而超声心动图检测出 AR4 8例。 4 8例均同时合并二尖瓣病变。 4 8例中轻度 AR2 2例 ,中度 AR2 4例 ,重度 AR2例。 4 8例 AR临床与超声心动图诊断比较其符合率分别为轻度 9.1% (2 / 2 2 ) ,中度 33.3% (8/ 2 4 )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重度 2例临床与超声诊断符合。表明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较临床对 AR诊断有很高的准确率。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儿童风湿性 AR是一项敏感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评估二尖瓣脱垂病变瓣器结构改变与反流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于我院就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二尖瓣脱垂伴反流的患者40例,另选取10例作为对照组。50例患者均行RT-3D-TEE检查并采集二尖瓣三维图像,使用4D Auto MVQ脱机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和定量分析。  结果  瓣环三维面积、瓣环二维面积、瓣环周长、前后直径、前外-后内侧直径、非平面角度、总瓣叶面积、后叶面积随反流程度增加而增大,瓣高联合比随反流程度增加而减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瓣环三维面积、瓣环二维面积、瓣环周长、前后直径、总瓣叶面积与反流程度呈极强相关关系(r=0.847、0.843、0.845、0.854、0.854,P < 0.05)。A Total是导致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1,B=1.576,OR=4.834)。总瓣叶面积(截点值=8.9 cm2)预测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敏感度为91.7%,特异性为87.5%,曲线下面积为0.948(P < 0.01)。  结论  二尖瓣瓣环大小、扁平程度、瓣叶大小与反流程度呈正相关。总瓣叶面积是导致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部位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部位和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人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情况。结果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反流发生率高,程度重;左室和二尖瓣装置重构方面,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功能更低,收缩末期容积指数更大;二尖瓣瓣叶闭合面积、瓣环面积、后乳头肌与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的增加更为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反流主要决定因素也不同。结论下壁心肌梗死较前壁心肌梗死反流更严重,其原因主要在于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心脏杂音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581例新生儿中听诊有心脏杂音的49例进行常规及剑下各切面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心脏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做出诊断。结果检出先天性心脏病27例,占总人数的4.8%0,其中室间隔缺损15例,占55.5%;房间隔缺损10例,占37.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占3.7%;复杂心脏畸形1例,占3.7%;检出其他心脏病变22例,占总人数的3.9%0,其中未闭合的动脉导管12例,二尖瓣和/或三尖瓣反流9例,左室假腱索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准确、无创,为新生儿心脏杂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使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诊断二尖瓣乳头肌断裂(PMR)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疑诊二尖瓣PMR患者,术前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RT-3D-TEE观察二尖瓣病变情况及是否合并PMR。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RT-3D-TEE和TTE诊断二尖瓣PMR的效能。结果 35例中,25例术中证实为二尖瓣PMR,包括前外侧PMR 2例,后内侧PMR 23例;完全型PMR 1例,部分型PMR 24例。10例为非二尖瓣PMR。对23例行二尖瓣位人工瓣膜置换术,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前RT-3D-TEE诊断二尖瓣PMR 23例,TTE诊断PMR 20例,RT-3D-TEE诊断二尖瓣PMR符合率[92.00%(23/25)]高于TTE[80.00%(20/25),P=0.033]。RT-3D-TEE诊断PMR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2.00%(23/25)、100%(10/10)、94.29%(33/35)、100%(23/23)、83.33%(10/12)和0.92;术前TTE诊断二尖瓣PMR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0.00%(20/25)、90.00%(9/10)、82.86%(29/35)、95.24%(20/21)、64.29%(9/14)及0.70。结论 RT-3D-TEE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准确提供二尖瓣解剖及病理改变的超声特征,是确诊二尖瓣PMR的有效方法,可为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缺血性心肌病(ICM)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CM)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机制。方法超声检测60例ICM与53例non-ICM二尖瓣反流的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左室整体重构参数(内径、容积、收缩功能和球形度)、局部重构参数(乳头肌牵张长度)及二尖瓣形态参数(二尖瓣隆起面积、关闭点心尖位移和瓣环面积)。结果增大的乳头肌牵张长度、二尖瓣隆起面积和关闭点心尖位移是ICM组EROA的独立危险因子,而增大的左室收缩内径、容积和球形度是non-ICM组EROA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左室局部重构使二尖瓣形态改变是ICM二尖瓣反流的主要发生机制,而左室整体重构是non-ICM二尖瓣反流的主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