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心月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近年来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伤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重型肝炎组心肌酶谱较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组升高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重型肝炎心肌酶谱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型肝炎常并发心肌损害,需常规监测心肌酶、心电图、心脏彩超并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重型肝炎组心肌酶谱较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组升高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重型肝炎心肌酶谱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肝炎常并发心肌损害,需常规监测心肌酶、心电图、心脏彩超并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重型肝炎患者CK、CK—MB、α—HBDH升高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肝炎常致各种心律失常,以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的发生率最高(34.9%~57.1%);心脏彩色多普勒提示重型肝炎患者可并发室间隔增厚,室腔扩大,主动脉瓣、二尖瓣轻度返流,射血分数下降或上升。结论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害临床常见,应监测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以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记录心肌酶谱、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型肝炎常致各种心律失常,以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害临床常见,应监测心电图并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重型肝炎引起的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保肝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6例加用黄芪注射液,对照组46例用欣康,每日1次,疗程20d。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P〈O.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可用于治疗重型肝炎引起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霞  赵强  谢俊强 《肝脏》2006,11(4):295-296
甲状腺激素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变化及意义目前研究不多.本研究测定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初步探讨其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3 0例重型肝炎、4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 3 0例正常人群红细胞研究表明 ,重型肝炎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 (P <0 0 1) ,但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P <0 0 1) ,并与CHE、PT及PTA的变化明显相关。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该指标可作为分析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也称为重症肝炎.在我国,多种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其主要的病因.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其中病毒感染启动的各种免疫和炎症应答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仅简介近年国内外对重型肝炎和肝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的若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合并心肌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38例急、慢性及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心电图检查及对心电图异常者行心肌酶谱检测分析.结果 80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18.2%,而其中16例(20.5%)心肌酶谱检测异常.结论 对于乙型肝炎合并心肌损伤临床要结合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心肌酶CK-MB升高对于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观察硫酸镁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的防治作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仍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后观察两组的心电图变化并测定心肌酶学。结果治疗组脑心综合征的发病率及心肌损害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硫酸镁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并减轻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浓度及红细胞粘附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重型肝炎、22例重型肝炎恢复期、58例肝硬化、5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80例正常人群进行了细胞竞争酶联免疫实验和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实验.结果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患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0.01)并与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明显相关.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显著下降,与sCR1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联合检测是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除了典型呼吸系统表现,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心肌损伤在COVID-19患者中比较常见,发生心肌损伤的患者预后不佳,心脏内科专科医师进行及时诊断、明确心肌损伤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降低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本专家组结合收治经验,针对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入治疗可能引起心肌损伤,表现为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浓度升高.造成心肌的损伤的原因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术后斑块的挤压移位可引起冠状动脉细小分支血管的闭塞,侧支血管分布区域的心肌细胞发生坏死;术后局部心肌微循环灌注仍存在不足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升高与球囊扩张时间、球囊压力及扩张次数呈正相关;介入治疗前基础病变越重、越复杂、合并症越多,术后越容易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增高.术前、术后常规检测特异性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前瞻性观察,为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再梗死和心脏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心肌损伤6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心肌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以往常常以心电图和临床表现来衡量心肌受损的程度,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确切了解HFRS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我们对66例患者进行了心肌酶谱、心电图测定和临床观察,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6例均为本院1998年5月~2001年5月的住院患者,男48例,女18例,年龄17~63岁,平均(33.67±20.0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HFRS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HFRS特异性抗体阳性。既往均无心脏疾患。66例患者中危重型11例,重型20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对损伤心肌的保护性效应.方法 ①通过HE染色,观察14例阿霉素诱导损伤的小鼠心肌组织、13例TPO干预治疗的阿霉素诱导损伤小鼠心肌组织和13例正常小鼠心肌组织切片,通过组织学评分评价各组心肌损伤程度进行分析.②观察20例阿霉素处理组和TPO干预治疗组小鼠的8 d存活率.③MIT比色法比较不同剂量TPO对阿霉素诱导损伤HgC2心肌细胞系的保护效应.结果 TPO干预组心肌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单独阿霉素组(P<0.01);小鼠存活率(50%)明显高于单独阿霉素组(20%)(P<0.05);TPO处理的心肌细胞系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TPO对非缺血性损伤心肌具有保护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含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定量检测55例重型肝炎患者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2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9例 ,慢性重型肝炎 44例 )及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死亡组血清VEGF含量分别为 :44.73± 1 4 .71pg/ml,80 .48± 1 0 .47pg/ml,37.99± 1 2 .70pg/ml。提示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血清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死亡组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1 )VEGF与肝细胞再生密切相关 ;(2 )动态检测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以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心脏相关评估指标,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2月2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危重型组(14例),重型组(40例)和普通型组(41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结果 危重型组和重型组年龄分别为(64.2±13.2)岁和(60.0±13.0)岁,均显著高于普通型组的(50.0±16.5)岁(P均<0.05).重型组AST、LDH及危重型组CK升高率均高于普通型组(P均<0.05),其中LDH绝大多数为轻度升高.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未见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心脏指标异常多见于危重型组和重型组,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LDH升高最多见,但程度较轻,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正> 急性心肌损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寻求对其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指标.最近几年来关于心肌结构蛋白的研究初步表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脏特异性抗原,当心肌细胞损伤时,在血中出现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因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重新探讨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使用SPASS软件和SDAS软件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56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发生于急性肝炎的45例,发生于慢性的有明确的肝病史及无明确的肝病史分别为400例及120例。②9例急性重型肝炎,出现肝性脑病7例,均在7天内出现。36例亚急性及5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12周内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为100. 0%及82. 2%。③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的肝性脑病均为首先出现,无1例发生腹水。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首先出现肝性脑病仅为11. 1%及1. 7%,仅发生腹水分别为5. 6%及3. 5%。④无明确肝病史的120例患者,最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及晚期分别为17例、31例及72例。结论①重型肝炎依发病基础分为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暴发性肝衰竭)及慢性重型肝炎;②暴发性肝衰竭、亚暴发性肝衰竭的时限分别为14天内、15天至24周(半年);③亚急性重型肝炎分腹水型及脑病型;④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仍应区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  相似文献   

20.
重型肝炎预后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型肝炎(重肝)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是肝炎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1].下面仅就重型肝炎预后的判定作一系统的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