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乡地区大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大学生伤害类型,发生率及发生原因,科学地提出预防措施,对新乡地区3所高校三年级1003名学生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共有12种不同类型的伤害,3年累计发生率为64.81%,发生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跌伤,碰伤,中毒,硬物击伤,刀割伤,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活动,玩耍和由不洁饮食造成,其次发生在骑车,劳动。建议高校和社会都要重视大学生伤害的预防工作,加强安全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以降低伤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1 201人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发生伤害者112人,了解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结果 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9.45%;伤害类型排名前3位为跌落伤、机械伤和交通意外;不同性别伤害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P<0.05);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体育运动区域,占50.01%;活动类型主要以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居多,占67.86%;伤害部位以下肢为主,占50.89%;伤害后主要是医师处理并大多痊愈;伤害性质以体表伤(38.39%)最多,其次为扭伤和皮下组织伤;伤害发生以10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结论 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其中以体育相关活动时伤害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伤害及伤害危险行为的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广州3所高校1 500名大学生的伤害及伤害危险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广州大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为25.60%,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为84.66%,大学生伤害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扭伤(30.65%)、跌倒坠落伤(27.42%)、刀锐器伤(10.75%)。伤害危险行为中发生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不规范运动(38.40%)、打架(34.39%)和学习/生活压力大(31.77%)。随着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种类的比例增加,伤害发生率也增加(r_s=0.21,P0.00)。"骑自行车违规"、"不规范运动"、"受欺辱"等伤害危险行为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5~1.82)。结论广州市大学生伤害及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对于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男性大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男大学生运动伤害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方法 选取广州市7所高校的1 786名男性大学生,调查其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性质、项目及损伤原因.结果 广州市男性大学生近1 a运动伤害的发生率为57.67%,伤害部位以踝关节、手、膝关节和腕关节为主;伤害类型主要为皮肤伤和关节伤;伤害性质主要为急性创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室外运动、水泥地、患病或带伤以及运动时间足构成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而穿运动服和学校定期体检是运动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男性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加强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善学校运动场地及设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冯铁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111-1113
了解大学生伤害就医情况,为干预和及时治疗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某高校2006级全体学生4 573名为研究对象,以入学4a因伤害在校医院就医门急诊记录和住院病历为依据,进行伤害调查和特征分析.结果 大学4a间共发生伤害2 913人次,伤害累计发生率为63.70%,不同性别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084,P<0.01).伤害原因前3位的是跌伤、碰撞伤和锐器伤.伤害类型以扭伤最多,其次是擦皮伤和皮下组织伤.不同性别伤害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害地点前2位是:体育运动区域(49.33%)和学生宿舍(18.39%).在2 913人次伤害中,33人(1.13%)入院治疗,其中男25人,女8人.结论 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男生是伤害重点保护人群.鉴于新型伤害不断涌现,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伤害干预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9年广州市某综合性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000名在校本科生,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生伤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65份.采用x2检验分析大学生伤害的性别、年级、专业等分布情况以及不同伤害类型、地点和致伤活动的性别分布.对可能影响大学生伤害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调查之日的前3个月内,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5.54%,人次发生率为25.39%,2次以上伤害占总伤害的44.67%.男生伤害发生率(20.83%)高于女生(11.26%),非独生子女(17.43%)高于独生子女(1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伤发生率最高,为6.32%.不同性别致伤情况、地点不同.男生前3位致伤情况为扭伤、碰撞/挤压伤和跌倒/坠落伤,不同于女生的扭伤、割伤和跌倒/坠落伤;男生最常见的致伤活动是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发生率为17.36% (75/432),女生是在走路时(4.88%,26/53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骑车逆行、进行自行车/滑板等特技活动是大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上网常进行多媒体娱乐、有网络成瘾症状等行为的大学生伤害发生少.结论 大学生伤害形式主要为扭伤,男生、非独生子女及有相关风险行为者伤害的风险较高,应针对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开展相应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伤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为控制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某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共2 068人,进行伤害情况的基线调查并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大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14.02%,男生伤害发生率(17.86%)高于女生(10.38%),离异家庭伤害发生率(21.79%)高于非离异家庭(13.39%),有多发性既往伤害史的大学生伤害发生率(19.93%)高于没有的大学生(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前3位的受伤类型是碰撞伤、跌落伤和交通事故伤,女生则是碰撞伤、交通事故伤和跌落伤;月生活费、心理问题、睡眠不足、伤害既往史和同学关系是伤害的影响因素;微信干预后大学生3次及以上的伤害发生率和发生次数下降。结论应根据大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采用合理的方式有效降低伤害的发生率,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江苏省9所高校4 233名在校学生(少数名族大学生236名)进行伤害流行病学及伤害“知-信-行”现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差异及伤害“知-信-行”的差异,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年伤害发生率、发生人次率、多次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5.0%、33.9%、3.4%,均高于汉族大学生相应发生率(均有P<0.05)。相比于汉族大学生(19.8%),少数民族大学生(32.2%)具有发生故意伤害的比例高(χ2=4.896,P=0.027),伤后痊愈比例低(χ2=12.760,P<0.001),因损伤休息/请假天数长(Z=2.244,P=0.025),因损伤住院天数多(Z=4.359, P<0.001)的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男性、伤害知识得分较低及预防伤害行为得分较低者发生伤害的风险分别为女性、伤害知识得分较高及预防伤害行为得分较高者的1.94倍、3.31倍及2.24倍。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伤害发生的特征,制定多种宣传教育方式,降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二年级大学生1925名进行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4.9%;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落伤(45.7%)、刀割伤(19.5%)、烧烫伤(10.6%)、咬伤(7.7%)、交通事故(3.7%);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5);不同年龄大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伤害发生率较高(50.1%)。结论预防大学生伤害的关键在于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大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西省崇仁县儿童伤害发生现状及儿童看护人对伤害的认知情况,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崇仁县3个乡(镇),对所抽取乡(镇)3 784名0~6岁儿童伤害发生现状及2946名儿童看护人伤害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0~6岁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21.86%,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伤害类型构成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跌伤(9.70%)、锐器伤(3.46%)和动物致伤(3.09%);7例致死性伤害中,溺水死亡5例,且均发生在村里的池塘和沟渠.被调查的儿童看护人只有24.30%听说过伤害.结论 农村6岁以下儿童伤害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看护人对伤害预防的相关知识非常缺乏.加强对儿童及看护人开展与儿童安全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韩慧  汤建军  张勤 《卫生研究》2012,41(3):508-510
目的了解蚌埠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3所大学1856名在校大学生,对其最近1年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蚌埠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3.49%,伤害类型排名前3位为火灾或烧烫伤(41.32%)、跌倒或坠落伤(36.78%)以及交通事故(18.60%);伤害多发生在校园内。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源地是农村和精神稳定性维度(P分)得分高,保护因素为双亲家庭、母亲文化程度高和神经性维度(N分)得分低。结论蚌埠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率相对较低,大学生伤害发生是包括生源地为农村、精神稳定性维度得分高和双亲家庭、母亲文化程度高、神经性维度得分低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篮球运动伤害的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大学生运动伤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重点本科、一般本科和职业技术学院共7所高校5类专业1 420名经常从事篮球运动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在校大学生最近1 a篮球运动伤害发生率为56.27%,伤害部位以踝关节(35.21%)、手腕关节部(24.97%)及膝关节(9.35%)为主;伤害类型主要为关节伤(27.92%)、皮肤伤(23.60%)、韧带伤(16.88%)等;伤害性质主要为急性创伤,占64.71%,67.22%的伤害能够完全恢复,伤害多发生在水泥地性质的室外运动场所(73.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差、室外运动、水泥地运动场所、拥挤的运动场所、准备动作没有认真完成、体育教师不进行体育安全知识讲解和指导均为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大学生篮球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改造学校运动场地及设施,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篮球运动伤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合肥市2所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运动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合肥市2所大学2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伤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运动伤害报告率为32.24%,男生伤害报告率(42.37%)高于女生(17.92%)。不同学校、年级、运动场地伤害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营养不良和近视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肺功能正常、安全教育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受伤类型以皮肤损伤、韧带损伤较为多见。结论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白卫东  张媛  陈峰  钟倩红  陈青山  李晓珍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46-1347,135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运动伤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7所高校3 6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为51.0%,男生高于女生(x2=159.10,P<0.01);损伤部位以踝关节(27.4%)和手部(15.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校内意外伤害的发生现况及中小学生对校内伤害知识的相关认知,为开展中小学生校内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闸北区2所中学和2所小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定性研究运用小组访谈方法对学生进行访谈.结果 中小学生校内伤害发生率为8.58%,人次发生率为11.97%,男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中学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学生.62.43%的学生知道伤害是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死因,43.20%的学生接受过急救培训,91.24%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伤害预防知识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定性访谈反映运动伤害已成为学生校内伤害的主要类型.结论 应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伤害预防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伤害认知水平和急救技能,以控制学生校内伤害特别是运动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校医学生发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专业一至三年级在校医学生共1861人,问卷调查过去12月内伤害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校医学生过去12月内发生伤害的有283人,伤害发生率为15.21%,其中男生为16.05%,女生为14.6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害以夏秋季节多见,伤害类型以碰撞/跌落伤为主,主要发生的地点是校园的体育运动场所.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与伤害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外出勤工俭学、经常上网和居住地.结论 针对医学生发生伤害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某高校610名在校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伤害病例62人进行1:1配对,应用SPSS16.0软件检验分析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女大学生伤害发生率10.26%。伤害史、学习生活情况、生理健康状况和A型行为是影响伤害发生的因素。结论应针对女大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减少伤害特别是重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花木社区1~3岁幼儿家长居家安全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的现状,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花木社区1、2、3周岁的幼儿303名,以问卷方式了解其近一年伤害发生情况及幼儿家长居家安全认知水平。 【结果】 幼儿伤害发生率为10.58%,2周岁组幼儿伤害发生率最高,伤害类型以跌倒和刺伤为主;幼儿家长对居家安全认知不足。 【结论】 1周岁幼儿是居家伤害干预重点对象,减少幼儿居家伤害的发生,应在儿童保健门诊工作中加强幼儿家长的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肇庆市城区大中专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城区大中专学生伤害的现状及其相关的因素,为建立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城区923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伤害发生的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4.98%,伤害发生的类型为跌伤18.92%和碰伤8.37%,男生伤害发生率为53.49%明显高于女生发生率21.04%(χ2=94.655,P<0.05),伤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运动,主要地点在学校,伤害的发生与家庭因素、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不良嗜好及受伤者的心理状况存在一定关系.结论应强化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控制和预防大中专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857名大学生,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中过去1年中发生伤害≥1次的有639人,伤害发生率为34.41%;居前5位的伤害类型为跌倒/碰撞伤(34.64%)、自伤(19.93%)、车祸伤(15.58%)、钝锐器伤(12.75%)、烧烫伤(12.64%)。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学历、年龄、家中排行、专业、与其他宿舍同学相处关系、是否发生摩擦、外出打工、大学生心理量表10个因子和压力总分及紧张感因子对伤害的发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苏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及时开展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