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剂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白晶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27-1829
《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培养高级人才的过程中,无论是大学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尤其在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上,科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高校建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成为各中医院校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桥梁课程的中医方剂学,如何在教学中既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以后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方剂学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医临床某一病症为切入点,综合运用中医各基础学科知识及实验技能,解决临床问题或诠释中医理论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以《中医综合实验》课程为载体,探索中医基础医学整合性实验项目,拓展学生科研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整个过程都贯穿"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引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过程性评价为考核方式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给予评定。本文以中医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为例,研究中医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欣  白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27-1829
<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培养高级人才的过程中,无论是大学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尤其在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上,科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高校建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成为各中医院校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桥梁课程的中医方剂学,如何在教学中既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以后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方剂学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开展有教无类,因人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有效地达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加快培养人才而特设的方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分层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热爱中医思维、明晰中医理论、阐释中医精髓,深谙中医方法、自信民族文化等教学目标而设,设计并采用数字化多语种在线教材,经典传承象思维,实训以小儿多动症临床治疗的实际案例作为基于问题学习的引导,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具有情境性的知识状态中接受中医哲学、中医藏象理论,在明晰中医心与西医解剖心的区别中接受"心主神明"为核心的藏象理论,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心主神明"的产生渊源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密切联系的背景,培养和建立学生联系中国哲学学习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有关中医理论科学性的理性思考及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作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是奠定学生中医药扎实功底的必修书籍。如何让学生从零散的方证知识和条文的死记硬背过渡到对知识连贯性、系统性的掌握,即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革。笔者从自身多年《伤寒论》教学体会和临床实践出发,在强化学生解析、背诵原文的基础上,以《伤寒论》方证为抓手,以思维导图为联络工具,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知识和《伤寒论》条文通过思维导图的发散连图有机联系起来,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记忆,更能将各门课程知识有机连贯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真正体现出《伤寒论》中医临床基础桥梁课程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提高了《伤寒论》的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教学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针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涵、教材特点、学情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嵌套式教学模式。通过依托新型教学模式,可优化教学改革任务,提升教学价值层位;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中医学的思想内核,转变中医思维,塑造中医思维,坚守中医思维;另一方面驱动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提出质疑,善于进行思考,积极解决问题,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调查分析中医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方法:根据《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的授课内容编制问卷,分层抽样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602名中医类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大部分学生认同中医与科研具有正面的关系,但学生在本科阶段具备的科研能力整体相对薄弱,表现在对科研基础理论知识自评的知晓率与测评的正确率呈现较低的水平;学习过《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的学生对科研的认知度高于未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的开设是提高中医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丽斌 《光明中医》2014,(7):1553-1554
实验中医学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科学。在中医本科教学中开设这门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到掌握科研思路和方法、开展中医学实验研究对于进一步传承中医学的重大意义所在,从而树立科研意识,启蒙科研思维,培养科研能力,提升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对《中医基础理论》"病案导入双主教学"强化教学在两个阶段,即在校学习和临床实习之间进行的实践及意义进行了探讨,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8年来,我们基于"教书、教人、教心、教已"以人为本,立体、开放、互动的理念,在学校本科教学构建"理论教学大量引用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临床教学通过经典病例分析,着重学生辩证思维和临床技能培养;科研教学通过专题实验研究诠释中医经典的科学内涵"的教医研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结果通过实施以上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建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及能力,促进师资培养,丰富教材建设。结论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促进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是培养中医人才的基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重教材而轻科研现象,学生则须完成从逻辑思维到中医思维的转变。为响应国家“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部署,秉承“新时代中医药特色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创建并实践“科教融合”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评价体系,并从该体系构建的背景、意义与方法、实践及应用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使中医药教育在传承精华中实现守正创新,让“中”味更浓,“医”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内经》原文中承载着大量中医独有的思维方法,然而“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生活实践体验”的本科生群体普遍对中医思维方法的认识和学习存在困难。团队整合多方面资源,并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基于中医思维培养的“二阶三悟”《内经选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即以“培养中医思维”为核心,通过优化《内经选读》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开展以初阶泛读与高阶精讲相结合的“生活文化体悟、经典原文参悟、临床案例践悟”三维一体的《内经选读》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学习经典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与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1],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纯理论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注重对显性知识的记忆、理解,对高阶思维能力(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等)的培养有所欠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创新中医,在中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中医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中医院校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中医院校都开设这门课程。由于中医院校学生在本科阶段没有深入学习实验动物学基础理论,因此在中医院校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实验动物学课程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研究生动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包括以西医的基础理论讲解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实验教学法;注重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PBL的教学方法与分组教学相结合;培养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内经选读》教学模式形式单一,主要围绕《黄帝内经》的原文理论开展,缺少在临床实践和科研方面的应用及拓展,不能满足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提出了《内经选读》"三能立体"教学模式的创新,立足于《黄帝内经》原文解析、病例分析、科研主题等,构建贯穿《内经选读》教学全过程的改革创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综合能力,以及开拓学生的中医科研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5+3中医专业学生在接受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前的中医"知信行"状况,指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策略,应在传统授课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专业视域关注中医,同时通过成立学习小组,借助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医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教学实践揭示:据学生课前"知信行"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中医基本术语,还可引导学生研读中医书籍、增强沟通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基于"知信行"模式探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策略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中医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临床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中医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师资队伍建设。然而当前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面临无现成教材、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等困境,需要从做好教学设计,规范实施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做好总结性评价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此次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业发展为导向,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采用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中药药理学方面的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内与课外并进:提高学生对课外学习的重视程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获取教材外知识的能力。传承与创新贯通:在对中药现代创新性成果的教学中,加强中医药思维的融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与实验课相通达,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实践能力。科研思维的渗透: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本课程通过多元混合式教学改革,使学生的中医药理论传承意识、基础知识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等均得到提高,对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传承与创新能力兼备的中药学人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魏凤琴 《中医药导报》2007,13(4):112-113
中医学思维方法培养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应当重视的环节,是教学的软件目标。在教学中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从知识和思维方法两个方面,真正为中医学后期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方剂学》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第一,强化方歌背诵,夯实理论基础;第二,成立兴趣小组,培养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开展病案讨论,培养中医思维;第四,开展综合实验,培养科研能力。强调在夯实《方剂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医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