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各种原因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在常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强心甙、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初始剂量2.5mg,2次/d,每2周剂量倍增1次,直至最大剂量20mg,2次/d。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结果:卡维地洛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47.1%和总有效率91.2%,均高于对照组(26.5%和67.6%),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卡维地洛组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值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50例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充血性心衰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卡维地洛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3%)、死亡率(3.3%)、EF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心衰治疗加用卡维地洛优于单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心衰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4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即分成两组,卡维地洛组在常规强心、利尿、ACEI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片,并逐渐加大剂量,本研究最大剂量为50 mg/d,疗程30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30周后,卡维地洛组患者的LEVDD、LEVSD明显缩小(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64.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长期应用卡维地洛治疗,并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4.
陈荣庆  陈东玲 《华夏医学》2005,18(3):367-368
目的:评价常规疗法联用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量3.125mg.2次/d,如能耐受逐步加量至25mg,2次/d,并持续用药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心率、血压、血浆尿素氮、肌酐、胆固醇和血糖变化。结果: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9例,心功能改善1级1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76例CHF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应用利尿剂、ACEI和地高辛); 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卡维地洛,卡维地洛从小剂量3.125 mg,2次/日开始,每2 周增加1倍剂量,逐步增加到目标剂量25 mg,2次/日,或达到最大耐受负荷量,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目标剂量的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标准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卡维地洛从3.125mg,每日2次开始,每2周剂量倍增,直至20mg,每日2次或最大耐受剂量;曲美他嗪20mg,3次/d。对治疗前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后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叶新源 《中外医疗》2010,29(2):100-10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9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口服3.125mg,2次/d,剂量每周加倍递增,直至病人不能耐受或达最大剂40mg/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P〈0.05)。2组治疗后LVESD、LVEDD和LVEF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根据患者耐受程度8周内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100mg/次,2次/d,疗程均为9个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增加,LVDd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86例和常规组86例。常规组应用传统心力竭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卡维地洛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5-5.0mg每日2次(每日最大剂量20mg)。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较常规组心功能明显改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增加,在耐受剂量范围内安全性也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2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件院患者,随机分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组:环磷腺苷葡胺120mg~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洼,连续14日;对照组: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除不使用环磷腺苷葡胺外,其他治疗相似.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19%,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14-25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76±3.42)%与(-1.61±2.05)%,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21)ms/R-R与(9.56±4.03)ms/R-R,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疾病与妊娠双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2.3%,围产儿病死率15.38%,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14例次,占妊娠合并心脏病数26.92%。结论加强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管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产程监护,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防止心衰的发生是积极防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孕产妇及围产儿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分析18例二次心脏手术的原因及结果。以风湿性瓣膜病MVP后二次手术居多(61%)。结果显示,手术并发症9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选择恰当的二次手术时机,改进手术操作,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可有效减少二次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40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超声心动检查。术前主要诊断为风心症,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是城墙样或马鞍样改变,各房室内径明显增大,尤以左房增大最著,心功亦示不良。术后复查见二尖瓣的平顶样改变已消失,代之以人工生物瓣的正常活动图形,各房室内径缩小,亦以左房最著,回缩率达23.8%,左室回缩率为11.2%,右室回缩率为10.6%。而主动脉根部却相应增宽,增定率达9.1%,心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超声心动图观察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50(46.7%)例伴左室肥厚(LVH)者的肥厚类型及相应左心功能特点,并与104例健康者对照。结果发现,向心性、不对称性及扩张性肥厚的构成比分别为47.3%、42.0%和10.7%。扩张性肥厚组左室射血分数较低。向心性及不对称性肥厚组左心舒张功能减退且后者的改变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ATP静注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临床分析,发现快速静注(5秒钟)转复率高于缓慢静注(>20秒钟);折返型高于自律型。转复失败时,2分钟后,待心率和心律恢复,可以原剂量或增加剂量快速重复静注。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后醛固酮逃逸与螺内脂治疗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后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 ,探讨加用螺内脂治疗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CEI加螺内脂 (观察组 )和不加螺内脂 (对照组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EI治疗前、治疗 1个月及 6个月时血浆肾素 (PRA)、AngⅡ、Ald的活性 ,观察治疗前后AngⅡ与Ald的变化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 ;以 6min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 1,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 ,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 ( 14 3± 5 9vs 15 8± 5 8,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 14 3± 5 9vs 14 1± 5 7,P >0 0 5 ) ,治疗 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5 8± 5 8,P >0 0 5 ) ,与治疗 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166± 5 6vs 14 3± 5 9,P<0 .0 5 ) ,6个月时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67± 5 7)。②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 12 0± 63vs 14 9± 62 ,P <0 0 1) ,继续治疗 6个月时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 ( 2 0 3± 72vs 14 9± 62 ,P <0 0 1) ,与治疗 1个月比较 (P <0 0 1) ,治  相似文献   

20.
用犬模拟临床心脏移植过程。供心经6min常温缺血后,实验组用自制的SDMC-1液,对照组用Collin液分别原位灌洗心脏随后离体单纯冷保存6h,进行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结果显示,实验组移植心脏的心电恢复、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SDMC-1液较Collin液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