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71例TIA患者作为研究组,发病后第7天按照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16例)和非脑梗死组(5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血清CRP、CysC、Fib水平,并分析血清CRP、CysC、Fib对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RP、CysC、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CRP、CysC、Fib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RP、CysC、Fib、三者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766、0.740、0.88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20 mg·L-1、1.25 mg·L-1、4.95 g·L-1、19.837,约登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 者(实验组)血清CRP水平,并与7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前CRP为(48.03±12.78)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3±12.21) mg/L(P<0.05),重型患者其CRP含量在接受治疗14 d后明显高于轻型以及中型患者(P<0.05).结论:血清CRP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周博锋  何本进 《广西医学》2010,32(10):1253-125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 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测定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水平。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为(11.71±3.28)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22±1.73)mg/L(P〈0.01)。结论血清CRP的检测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痛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后血尿酸改变及痛风急性发作情况,探讨痛风发作的可能原因及发生机制,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痛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既往无痛风的高尿酸血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奥美拉唑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前后尿pH值、血尿酸、痛风发作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40例均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发作时间0.3~8.0d,平均(3.5±1.86)d,表现为发热、关节不同程度红肿、疼痛及功能活动障碍,对照组均未出现上述临床症状。观察组血尿酸治疗前(509.57±95.3)mmol/L,治疗后(569.43±97.7)mmol/L;尿pH值治疗前4.98±0.75,治疗后5.47±0.42;对照组血尿酸治疗前(477.37±108.3)mmol/L,治疗后(517.32±98.4)mmol/L;尿pH值治疗前5.13±0.12,治疗后5.36±0.5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及尿液pH值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pH值均轻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能由于奥美拉唑对肾小管H+-K+-ATP酶产生抑制作用,使肾小管酸碱平衡紊乱,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分解产物谷氨酰胺参与尿酸的形成,最终导致血尿酸进一步升高,引起痛风患者急性关节炎发作,但详细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IPASA评分、血清总胆红素(TBil)、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50例急性右下腹痛患者,根据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急性阑尾炎组(150例)和非急性阑尾炎组(100例),急性阑尾炎组根据病理类型分为A亚组(单纯性阑尾炎18例)、B亚组(化脓性阑尾炎76例)、C亚组(坏疽穿孔性阑尾炎56例)。入院时对患者行RIPASA评分,并检测TBil及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RIPASA评分、TBil、CRP水平均高于非急性阑尾炎组(P<0.001)。B亚组RIPASA评分、CRP水平均高于A亚组(P<0.05);C亚组RIPASA评分、TBil、CRP水平均高于A亚组,TBil、CRP水平均高于B亚组(P<0.05)。RIPASA评分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7.5分,准确率为82.4%,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73.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0.84,0.93),P<0.001〕;TBil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14.15 μmol/L,准确率为84.4%,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78.0%,AUC为0.86〔95%CI(0.81,0.90),P<0.001〕;CRP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13.6 mg/L,准确率为84.0%,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78.0%,AUC为0.88〔95%CI(0.84,0.92),P<0.001〕。TBil诊断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20.28 μmol/L,准确率为80.0%,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74.5%,AUC为0.89〔95%CI(0.82,0.93),P<0.001〕;CRP诊断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34.0 mg/L,准确率为76.0%,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2.3%,AUC为0.82〔95%CI(0.75,0.88),P<0.001〕。结论 RIPASA评分、TBil、CRP对急性阑尾炎均有诊断价值;TBil、CRP可以预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前白蛋白(PA)比值对急性胰腺炎(S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湖南省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重度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SAP组16例及非SAP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CRP、PA、CRP/PA比值水平,并利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RP、PA、CRP/PA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中的CRP、PA、CRP/PA比值分别为(159.11±39.45)mg/L、(172.61±35.59)mg/L、(0.99±0.43),非SAP组分别为(113.30±24.75)mg/L、(219.43±35.54)mg/L、(0.55±0.26),提示SAP组中的CRP及CRP/PA比值明显高于非SAP组,SAP组的PA水平明显低于非SAP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CRP、PA、CRP/PA预测SAP的AUC值分别为0.843、0.818、0.887,提示CRP、PA及CRP/PA均能很好地预测SAP(P0.05)。且CRP/PA的AUC大于CRP、PA的AUC。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高CRP、低PA、高CRP/PA均可提示SAP的发生,CRP/PA预测SAP具有更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LPS)及血清/腹水蛋白梯度值鉴别诊断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6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作为(SBP)组,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肝硬化单纯腹水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LPS及血清/腹水蛋白梯度值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SBP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ALT、AST、TBIL、ALB、PA、TC、PT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BP组患者的CRP、LPS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SBP组患者的SAAG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CRP鉴别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临界值为16.00 mg/L,LPS的临界值为8.55 pg/ml,SAAG的临界值为20.86g/L;CRP+LPS+SAAG三者联合应用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8,诊断灵敏度为87.29%、特异度为93.06%.结论 :CRP、LPS及SAAG三者联合应用对于鉴别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s—CRP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s—CRP检测。结果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为(8.46±1.37)mg/L,30例对照组hs—CRP为(1.26±1.47)m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建华  张惠芳  刘敏  陈征 《北京医学》2006,28(6):354-35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差异,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入院前和出院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CRP水平.同期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出院时辛伐他汀组与非辛伐他汀组的血浆CRP为(9.32±6.40)mg/L和(12.22±7.18)mg/L,显著低于入院时的(28.12±25.62)mg/L和(27.98±27.01)mg/L(P<0.01);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CRP亦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P<0.01).②据入院时血浆CRP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CRP高值组和低值组,出院与入院时比较,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CRP均显著降低(P<0.01),但只有高值组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使CRP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蒋晓岚 《西部医学》2017,29(4):489-493+498
【摘要】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患者发病原因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140例),观察组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对照组为非急性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NHLAP)。观察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血淀粉酶、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ɑ(TNF ɑ)、白介素 6(IL 6)、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及并发症均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腹痛持续时间及腹痛至入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值呈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血清CRP值均是在发病第3天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但观察组血清CRP值的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两组患者血清CRP在第1天与第7天比较没有差异(P>0.05),在第2天至第6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血清CRP在第1天至第4天比较有差异(P<0.05),在第5天至第7天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血清CRP在第2天至第4天比较有差异(P<0.05),在第1天与第5、6、7天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TG、TC、A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毒素、TNF ɑ、IL 6、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观察组第2天的约登指数明显高于第1、3天,对应的CRP临界值为173.12mg/L,而对照组患者第3天的约登指数明显高于第1、2天,血清CRP临界值为198.00mg/L。结论 HLAP患者血清CRP、TNF ɑ、IL 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并且这些指标会随着病情严重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IL-6和CRP诊断及预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连续监测40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20例无菌性坏死性胰腺炎和18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IL-6和CRP浓度,比较各组血清水平的差异,评价其诊断和预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否合并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组血清PCT、IL-6和CRP平均水平都显著高于无菌性坏死性胰腺炎组和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0.54μg/L为PCT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否合并感染的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诊断灵敏度为100%,诊断特异性为91.7%;以5.00μg/L为IL-6诊断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812,诊断灵敏度为90.0%,诊断特异性为48.3%;以14.3mg/L为CRP诊断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837,诊断灵敏度为88.9%,诊断特异性为75.0%。结论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清PCT浓度较高,监测血清PCT水平可有效的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否并发感染,对判断病情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探讨两者对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观察97例年龄〉60岁的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同年龄范围的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测定CRP和FIB的含量,比较不同程度和不同梗死面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FIB的水平。结果(1)老年急性脑梗死组CRP和FIB分别为(14.03±2.19)mg/L和(8.26±2.73)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CRP和FIB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严重程度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CRP和FIB的水平越高,病情越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老年急性脑梗死的CRP和FIB水平,可预测梗死面积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戴征  李晓娟 《医学综述》2014,20(17):3247-324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HI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HI患者组和同期随机抽取的40例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组进行血清CRP测定;健康对照组系4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对三组受试者血清CRP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非出血性脑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3.33±1.87)mg/L vs(1.68±0.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组CRP显著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组[(29.65±1.23)mg/L vs(21.02±1.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群,据此血清CRP可作为预测HI的发生指标,及时降低血清CRP可能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CRP)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0名脑梗死患者与40名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应用彩超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有没有斑块形成,利用定量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液中CRP的浓度。结果脑梗死组CRP浓度超过正常值3mg/L的患者共为38例(95%),出现颈动脉斑块共35例(87.5%),非脑梗死组CRP浓度高于正常值3mg/L为3例(7.5%),出现颈动斑块仅为1例(2.5%)结论血清中CRP浓度的增高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斑块脱落及病情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定血液中CRP的浓度能有效预测脑梗死发展的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生成的大小,有利于临床上对脑梗死采取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5-19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GDF-15)的水平,探讨GDF-15 在COPD 严重程度分级和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4 年4 月~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99 例COPD 住院患者作为COPD 组,按严重程度分为中度组(n=35)、重度组(n=33)、极重度组(n=31),记录各组的基线资料,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对COPD 患者进行14 个月随访,记录COPD 不良事件。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研究COPD 中度、重度、极重度的GDF-15 和CRP 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GDF-15 和CRP 区分对照组和COPD 组的诊断效能,预测COPD 组不良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PD 组患者CRP、GDF-15 水平明显升高,CRP、GDF-15 随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均P<0.05),在中度组COPD 患者中,血浆中GDF-15 与CRP 浓度呈正相关(r=0.952,P<0.001),在重度组COPD 患者中,血浆中GDF-15 与CRP 浓度呈正相关(r=0.951,P<0.001),在极重度组COPD患者中,血浆中GDF-15 与CRP 浓度呈正相关(r=0.973,P<0.001)。ROC 曲线表明,血浆CRP、GDF-15 对COPD 诊断的AUC 分别为0.764、0.900,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0.45 mg/L、485.50 ng/mL。CRP、GDF-15 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091,血浆CRP、GDF-15 对COPD 不良事件预测的AUC 分别为0.855、0.859,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8.45 mg/L、720.95 ng/mL。CRP、GDF-15 二者联合诊断的AUC 为0.864。结论 GDF-15 和CRP 均有助于判断COPD 的严重程度,对预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对于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湖南省绥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CRP,分为两组。A组56例(血清CRP浓度<15 mg/L),B组54例(血清CRP浓度≥15 mg/L),住院期间观察两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心脏事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B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呈正相关,在预测其预后疗效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RP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诊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大面积梗死患者24例,中小面积梗死患者56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胱抑素C和CRP水平,分析两者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和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和CRP水平分别为(1.614±0.91)mg/L和(17.28±4.14)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面积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为(2.217±0.55)mg/L,亦明显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两组中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关系密切,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良好转归组(0~2分,58例)和不良转归组(3~6分,30例)。溶栓治疗24 h内行MRI检查,记录ASPECT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与不良转归组比较,良好转归组患者年龄较小,入院NIHSS评分较低,DWI-ASPECTS评分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WI-ASPECT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均为不良转归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WI-ASPECTS评分预测不良转归的最佳临界值为5分,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9.66%,AUC值为0.897,AUC明显高于年龄、入院NIHSS评分预测不良转归的AUC值(P<0.05)。 结论DWI-ASPECT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预后转归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年龄、入院NIHSS评分、DWI-ASPECTS评分均为不良转归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Lp( a)、CRP、D-D、FG的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查体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Lp( a)、CRP、D-D、FG的水平。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Lp(a)、CRP、D-D、FG的值分别为(425.13±85.11)mg/L、(16.32±5.21)mg/L、(285.11±116.33)ng/mL、(7.11±3.26)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Lp(a)、CRP、D-D、FG的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Lp( a)、CRP、D-D、FG的水平关系密切,Lp( a)、CRP、D-D、FG水平预测患者的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检测此类项目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视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血清CRP浓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7、14天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14天CRP水平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有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