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APACHE Ⅱ、APACHE Ⅲ在ICU中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PACHEⅡ与APACHEⅢ在重症医学科中应用价值及其差异。方法收集100例本院重症医学科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APACHEⅡ、APACHEⅢ评分并计算预计病死率,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间2种评分分值的差异,比较预计病死率和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APACHEⅡ与APACHEⅢ区别患者存活与死亡的能力。结果 2种病情评价系统的评分分值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计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比较,2种评分系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APACHEⅢ的AUROCC分别为0.844、0.862,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病情评价系统均可用于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预测预后,但APACHEⅢ更适合老年慢性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和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简明急性生理功能评分系统Ⅱ(SAPSⅡ)、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在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病情和预后以及其之间差异。方法收集211例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的病例资料并分别用《危重疾病评分系统》中进行A-PACHEⅢ、SAPSⅡ与APACHEⅡ评分,计算SAPSⅡ、APACHEⅡ与APACHEⅢ的分值并预计病死率,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各种评分分值和预计病死率的差异;同时比较APACHEⅢ、SAPSⅡ与APACHEⅡ分辨度的差异。结果3种病情评价系统的评分分值和预计病死率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Ⅲ、SAPSⅡ与APACHEⅡ的AUROCC分别为0.868、0.851和0.857,均〉0.850,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病情评价系统可用于评价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3种病情评价系统相互配合可较好地评价危重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3.
陈炜  邓增  许铁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1):726-729
目的研究IBMP-10评分方法在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情危重程度及预测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将74例VAP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未存活组,分别应用IBMP-10评分方法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在发生VAP当天作病情评分,比较IBMP-10评分方法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在评价VAP病情危重程度和预测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存活组患者的IBMP-10评分值明显低于未存活组(P〈0.01),且IBMP-10评分得分值越高,患者病死率越高;当得分值≥3分时,病死率达84.6%;预测死亡敏感性87.5%、特异性96.6%。IBMP-10评分方法和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估和预测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评估VAP病情危重程度及预测预后方面,IBMP-10评分过程简单快速、方便记忆和使用,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Ⅳ)在老年呼吸危重症监护室(GRIC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年龄≥60岁的96例呼吸系统危重症病患者,计算其APACHEⅣ评分,以30分作为一个计分组,计算各分组的实际病死率与预测病死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APACHEⅣ分值及APS分值;比较APACHEⅣ对总体患者预测病死率的准确性。结果:APACHEⅣ分值与病死率呈正相关,分值>90分者病死率明显增加;死亡组与存活组APACHEⅣ分值及APS分值有显著性差异;APACHEⅣ对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PACHEⅣ评分能准确客观地评价老年呼吸危重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的血清酶水平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危重病患者使用危重疾病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并根据分值高低进行病例分组 ,使用酶动力法同时测定患者和对照组病人的血清ALT、AST、CK、LDH、HBDH。结果 危重患者血清酶含量明显升高 ,病情越重 ,升高越显著 ,死亡组患者显著高于存活组 ;APACHEⅡ分值越高 ,病情越重 ,血清酶升高愈显著 ,死亡组患者APACHEⅡ分值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 危重病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酶含量变化与病情轻重均呈明显正相关 ,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同步测定能更准确的判断病情及预后 ,以便采取更有效更科学地救治措施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APACHEⅡ评分结合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评分系统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预试验期和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患者均于食管癌开胸手术术后入住ICU,进行MODS评分,且于入住后第1、3、5天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运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ODS评分分值对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且分析肿瘤术后MODS的发生与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低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肿瘤术后患者的病情越重;并且,随着MODS评分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但是,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死率的准确性受MODS的影响较大,使得低分区预测值显著高于实际值,高峰期预测值显著低于实际值;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指数为:PI=1.679×并发MODS+0.854×APACHEⅡ评分+1.079×MODS评分。结论:应用APACHEⅡ及MODS评分综合评估系统对肿瘤手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可以使肿瘤手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更加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重症肺炎预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乳酸与APACHE Ⅱ评分对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80例重症肺炎病人血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结合APACHEⅡ评分分析其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症肺炎病人的死亡危险性与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值呈正相关;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可作为判断重症肺炎病人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魏强  王明皓 《西部医学》2010,22(3):531-533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Ⅲ(APACHEⅡ、APACHEⅢ)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适用性和优劣性。方法收集2007年3月~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EICU患者98例资料,其中存活组71例,死亡组28例,按APACHEII和APACHEⅢ所需数据进行统计评分并相互比较,计算出APACHEⅡ的死亡概率(Ps),与实际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死亡组APACHEⅡ和APACHEⅡ分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O.01),二者分值均与病死率呈正相关,但在急性生理学评分(APS)的比较中仅有APACHEⅢ有显著差异(P〈0.01)。在死亡概率预测中,Ps≤0.5者病死率明显高于Ps〉0.5者,预测死亡危险率与实际病死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APACHEHEⅡ和A—PACHEⅢ皆可用于EICU的病情评估,APACHEDEⅢ的设计更为合理和严密,APACHEⅡ较简单易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0例内科危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死率、实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为(27.8±8.3)分,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5.3±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所有患者预测病死率、实际病死率均上升,且各分值分段间的预测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内科危重者采取APACHEⅡ评分系统,可有效、准确地对疾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290例呼吸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8天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评分、PCT和BNP表达水平,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PCT、BNP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8天内290例患者死亡72例(24.83%),存活218例(75.17%)。存活组入院第1天、3天、5天APACHEⅡ评分、PCT和BNP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C反应蛋白(CRP)、PCT、BNP、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BNP、APACHEⅡ评分为RICU呼吸重症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CT预后评估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77.3%;BNP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78.2%;APACHEⅡ评分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1.5%;三者联合预测灵敏度为92.6%,特异度为90.1%。结论PCT、BNP联合APACHEⅡ评分能更好地评估呼吸重症监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SI和CURB-65评分系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2例CAP患者,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病人在入院第1、7天的PSI、CURB-65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第1天PSI、CURB-65及APACHEⅡ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第7天PSI、CURB-65及APACHEⅡ评分较前无变化(P0.05),而存活组PSI、CURB-65及APACHEⅡ评分较前降低(P0.05),PSI和CURB-65分别与APACHEⅡ评分间存在正相关(r=0.538、0.473,P0.05),PSI与CURB-65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8,P0.01)。结论:两种评分系统对CAP严重度及预后评估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多种评分工具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ICU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0月~2012年4月北京市仁和医院ICU收治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即时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并于入ICU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计算患者28 d病死率,分析血浆NT-proBNP与APACHEⅡ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7例患者28 d病死率为31.39%(43/137),94例存活(存活组),43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组严重感染患者多,APACHEⅡ评分高(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于入ICU第2天到达峰值;死亡组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均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P〈0.05)。结论 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是ICU重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NT-proBNP〉1 565.2 ng/L及APACHEⅡ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为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对该院RICU收治的4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水平、再根据血清CysC水平将患者分为CysC增高组和CysC正常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分值、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死亡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CysC增高组的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CysC正常组(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能在早期提示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情况,可考虑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APACHEⅡ评分与血小板水平用于评定和预测危重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在评定和预测危重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96例重症监护患者于入院第1d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测定,根据APACHE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A(<15分)、B(15~20分)、C(>20分)3组,分析3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和预后,并按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二组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水平。结果 A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B、C组(P均<0.001),C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死亡率明显低于B、C组(P<0.01),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生存组APACHEⅡ评分值明显低于死亡组(P<0.001),血小板数明显高于死亡组(P<0.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水平能准确地反映危重病人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患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18)。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入住RICU的第1、3、7天检测血清HMGB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对照组受试者体检时检测血清HMGB1、PCT水平。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RICU第1天,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1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HMGB1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入住RICU第1天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死亡组患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2、0.460,P<0.05)。结论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且死亡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升高较存活患者更明显,因此,HMGB1可用于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4 h内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组及低白蛋白组,比较两组APACHEⅡ分值、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白蛋白病例数。结果:低白蛋白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P<0.05);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低白蛋白病例数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蛋白血症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血糖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颅脑创伤患者116例,入院24h行APACHEⅡ评分,监测入院后四个时间点(入院时、12h、24h、48h)的血糖值。按APACHEⅡ评分分值分三组,按预后分存活组与死亡组,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评估早期血糖和APACHEⅡ评分、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创伤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糖;平均血糖值随APACHEⅡ评分上升而依次升高(P〈0.01);血糖值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各时间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且以入院时差异最大。结论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血糖值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其水平对判断病人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APACHEⅡ评分对病情的评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同时探讨引入MODS评分对评价系统的作用.方法对287例急诊内科危重病人进行APACHEII评分并计算病死危险度、MODS评分及其二者之和的总得分;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比较三种评分的分辨能力.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APACHEII和MODS、总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II对群体的预计病死危险度与实际病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MODS组预计病死危险度高于实际病死率(P<0.05);MODs组预计病死危险度低于实际病死率(P<0.05).三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总分具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其预测存活与死亡的分辨度最好.结论APACHEII评分可以比较好地预测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群体的预后;但是对MODS患者预测结果偏低,MODS评分的引入可提高预测存活与死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伍增龙  黄永鹏  马俊  范小龙  庞荣锋 《医学综述》2014,20(20):3788-3789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胸腔术后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脓毒血症确诊后的第1,3,5,7,10日分别抽血检测患者的PCT及CRP。结果 40例胸腔术后脓毒血症患者,治疗1个月后24例患者存活,作为存活组,16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2周内死亡,9例在24周内死亡,并列为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PCT、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的评分在第1,3日较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而存活组患者在第10日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第1周内,死亡组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在第7,10日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存活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r=0.327,P=0.021),CR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378,P=0.002);第7日PCT、CRP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三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三项指标ROC曲线下面积<0.75,提示单个指标评估重度脓毒血症28 d预后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结论胸腔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确诊后第7日PCT、CRP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检测PCT和CRP对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动态监测血乳酸值及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①对照组、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死亡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63±0.33)mmol/L,(2.88±0.35)mmol/L,(7.54±0.66)mmol/L,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②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血乳酸在48 h内达到正常,而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血乳酸浓度的下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严重程度降低,生存率显著提高。③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显著正相关(r=0.674)。结论:血乳酸测定对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