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辅助性肝 -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整块切取全部小肠和6 0 %的肝脏。同时切取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动脉段以确保移植器官的血供。供体小肠的静脉血通过供体完整的门静脉回流。将供体左肾静脉水平肝下下腔静脉斜形切断吻合于受体两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 ,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小肠 ,通过小肠端 -端吻合重建肠道。结果 整个手术时间平均为 130min。 3个月的生存率为 8% (16 2 0 )。移植后 90d ,对 3只大鼠行剖腹探查及组织学检查 ,观察到移植物的形态及功能均正常。观察移植后 12个月的 5只大鼠 ,肝功能正常 ,移植肝及小肠均呈正常的组织学结构。结论 大白鼠辅助性肝 -小肠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大鼠肝、小肠整块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用Wistar大鼠行同种异体肝、小肠整块联合移植.肝肠联合移植整块切取移植物时,保留门静脉完整性,利用供体腹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上建立一侧袖,并安置套管.然后按kamada二套管法行原位肝移植,动脉重建通过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以建立肠系膜上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血供.回肠末端在右下腹造瘘.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6%,动物平均存活时间大于30 d.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移植肝和小肠结构正常.结论 用门脉建立袖套式血管吻合技术施行大鼠肝、小肠整块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整块切取带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并门静脉的节段小肠,术中原位冷灌注,4℃乳酸林格液保存。动脉吻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供体腹主动脉对受体腹主动脉的端侧吻合,利用Cuf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远、近端分别与受体肠行端端吻合。结果建立小肠移植模型1 6次,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2 5±5)m in和(4±1)m in。1 6只受体鼠中1 3只存活超过5 d,平均存活(1 0.3 5±2.8 4)d,最长存活时间为2 1 d。结论移植肠的获取、血管吻合技术、肠吻合技术和维持良好的血容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该模型的成功建立,为小肠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血管吻合采用供体门静脉远端与左肾静脉端端吻合,近端再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带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胰腺外分泌自膀胱引流,供肾输尿管置管引外流。结果 11例动物移植成功,早期移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这种建立猪胰肾联合移植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传统小肠移植模型基础上改进操作方法并试图建立一个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稳定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显微镜下切取供肠的范围包括近端空肠、门静脉及其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动脉吻合采用供体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与受体的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静脉吻合采用供体的门静脉用袖套法与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两端造瘘.结果:正式实验100次,手术成功率91%.供体手术控制在50 min以内,受体手术控制在80 min以内,手术时间约为150 min.结论:完全在显微镜下建立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并将手术方法加以改进能在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操作定位准确、局部创伤小的基础上使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存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通过改进技术 ,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无损伤”游离 ,原位冷灌注 ,切取带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并门静脉的节段小肠 ,4℃乳酸林格氏液保存 1h。游离受体左肾静脉 ,切除左肾。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供体腹主动脉对受体腹主动脉的端侧吻合 ,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式吻合。移植肠近端关闭 ,远端外置。结果 共进行 87次移植实验 ,其中 2 6次为正式实验。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 2 5~ 30min和 5min。 2 6只受体鼠中2 1只存活超过 3d ,平均存活 (8.93± 2 .5 9)d ,最长存活时间为 14d。结论 良好的血管吻合和充分补充液体是手术成功、移植肠具有良好活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大鼠原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供、受体均为雄性SD大鼠,各40只,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漏斗状袖片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Cuff套管袖套吻合.切除受体大部分小肠,供体小肠近、远端分别与受体残留小肠近、远端行端端吻合.结果 供体手术时间(40 ±5)min,受体手术时间(50 ±8) min.热缺血时间(5±2)min,冷缺血时间(15±5) min.动脉吻合时间(5±2)min,静脉吻合时间(4 ±2)min.90.0% (36/40)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10d.结论 该模型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模型成活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肠一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的可行性以及移植后的肝脏增生。方法供、受者均为Lewis大鼠,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切取供者小肠和60%肝脏;切除受者小肠;然后将移植物植入受者。移植物血液供应通过连自移植物的腹主动脉和受者腹主动脉端一侧吻合,静脉回流通过移植物的肝下下腔静脉和受者左、右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端一侧吻合。对照组:单行剖腹探查;观察18个月后处死。分别测量两组的肝脏重量,检测肝功能、肝脏和小肠的组织学改变。结果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未见增生,移植肝脏明显增生;受者的肝脏/体重比明显升高。移植组和对照组体重、肝脏功能检查、肝脏和小肠的组织学差异不显著。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移植肝脏及对照组肝脏肝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肝细胞增殖指数较移植肝脏及对照组肝脏肝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小肠一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是可行的;辅助性肝移植可以提高肝脏/体重比。  相似文献   

9.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 SD大鼠78只,39只作供体,39只作受体。供体经腹主动脉以4℃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同时对供肝和供肾进行原位灌洗。原位肝移植时除肝上下腔静脉缝合外,其余血管重建均采用袖套式吻合;肾移植采用将供肾的血管与受体的同名的血管作端端吻合的大鼠原位左肾移植。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肾联合移植手术39例,手术成功率为92.3%,术后最长存活的时间超过12个月。结论 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建立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先决条件。已建立的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适合于多器官移植中移植免疫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肠—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的可行性以及移植后的肝脏增生。方法 供、受者均为Lewis大鼠 ,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 :切取供者小肠和 6 0 %肝脏 ;切除受者小肠 ;然后将移植物植入受者。移植物血液供应通过连自移植物的腹主动脉和受者腹主动脉端 侧吻合 ,静脉回流通过移植物的肝下下腔静脉和受者左、右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端 侧吻合。对照组 :单行剖腹探查 ;观察 1 8个月后处死。分别测量两组的肝脏重量 ,检测肝功能、肝脏和小肠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未见增生 ,移植肝脏明显增生 ;受者的肝脏 /体重比明显升高。移植组和对照组体重、肝脏功能检查、肝脏和小肠的组织学差异不显著。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移植肝脏及对照组肝脏肝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肝细胞增殖指数较移植肝脏及对照组肝脏肝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降低。结论 小肠—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辅助性肝移植可以提高肝脏 /体重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简单条件下,稳定的、用于移植后早期免疫功能等实验研究的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prague Dawley大鼠为受体。取供体大鼠左肾,移植物包括与肾静脉相连的下腔静脉段,与肾动脉相连的腹主动脉段,以及与输尿管相连的供体膀胱瓣,经腹主动脉原位低温灌注6~8mL4℃肝素生理盐水。受体手术于裸眼下完成,供体下腔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体输尿管带膀胱瓣与受体膀胱两定点连续缝合。结果共完成50例异体肾移植大鼠模型,存活41例,手术成功率82%,存活时间(6.3±1.6)d。供体手术时间(44.8±7.4)min、受体手术时间(59.0±6.6)min、动脉吻合时间(15.9±2.3)min、静脉吻合时间(14.2±2.7)min、尿路重建时间(5.3±0.8)min、热缺血时间(55.7±4.5)s和冷缺血时间(55.1±5.9)min。结论建立此模型所需要的实验条件简单,术者容易掌握,移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肠道-下腔静脉引流的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操作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3例慢性肾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肠道-腔静脉引流的胰肾联合移植术,3例均为首次移植,年龄52、58、58岁.每日胰岛素用量20~55 U.供体切取均采用多器官联合切取.热缺血时间8~12 min,供体修整均采用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端-端吻合以重建十二指肠动脉弓,利用供体髂总静脉延长供体门静脉,切除供体脾脏.以供体髂内动脉与供肾动脉端-端吻合备用.受者手术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游离腔静脉下段及右侧髂外动静脉,取动脉延长之供肾,将供肾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将供体髂总动脉与受者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供体髂外动脉(残端修整成斜面)以动脉夹暂时夹闭备用,十字切开侧腹膜,将供肾埋入,输尿管经腹膜外隧道牵至膀胱底行膀胱输尿管吻合术,胰腺移植采用供体门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之腹主动脉袖片与供体髂外动脉残端吻合,开放血流后行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小肠侧侧吻合并关闭十二指肠残端.术后保留胃肠减压,待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每4 h测血糖、每6 h测血清及胰周引流液淀粉酶1次,每日超声监测胰腺及肾脏血流,生长抑素0.1 mg皮下注射8 h 1次,2周后停用.免疫诱导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减激素方案.结果 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分别为7.5、8.0及10.0 h,术中失血量300~500 ml,仅1例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2 U.术后1~3 d内完全停用胰岛素.术后3~7 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SCr分别为86、98及112μmol/L.1例术后10 d出现消化道出血,考虑为肠道吻合口出血;停用抗凝药.给予止血药及输血6 U治疗后1 d出血停止.3例随访2~6个月,无排斥反应发生,空腹及餐后血糖正常.结论 利用供体髂动脉搭桥的方法进行的胰肾同侧联合移植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而且仪使用一侧髂血管,对于左侧髂动脉硬化严重的患者仍可施行该术式.因而扩大了受者的范围;为患者保留一侧髂血管,为今后再次肾移植创造了条件.同时腔静脉引流的胰肾联合移植术使供体门静脉与脾静脉的夹角更符合生理角度,可能减少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不阻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大鼠胰腺移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验以30只大鼠为受体进行胰腺移植的两种手术方式对比研究,第1组阻断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后分别与供胰腹主动脉、门静脉吻合;第2组不阻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而是将供腹腔动脉、门静脉分别与体左肾动、静脉吻合。结果发现,不阻断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术式并发症少,提高了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建立大鼠腔静脉内分泌引流、肠道外分泌引流的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为供受者,供体鼠门静脉与受体鼠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形成腔静脉内分泌引流;供者腹主动脉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者十二指肠与受者近端空肠行侧侧吻合。结果 5 0只药物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移植术后超过2 4h者46只,手术时间为(93±7)min。移植前大鼠血糖为(2 8.3±1.7)mmol/L ,移植后43只大鼠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该模型方法简单易行,可作为胰腺移植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长白小家猪到恒河猴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总结手术操作要点。方法以健康雄性长白小家猪和健康恒河猴各5只建立猪到猴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以长白小家猪作为肝移植供体,以恒河猴作为受体。保留长白小家猪的右后叶和部分右前叶作为供肝,移植到受体的左肾窝和左结肠旁沟处。短暂阻断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流后,将移植肝的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结扎移植肝的肝动脉,不予重建。术后观察受体的一般情况和生存时间。结果成功建立4对肝移植模型,供肝切取时间24~35min、(30±5)min,供肝修整时间31~51min、(40±10)min,受体下腔静脉阻断时间23~36min、(30±6)min,受体腹主动脉阻断时间22~38min、(30±8)min,肝移植手术时间130~310min、(220±80)min,术中失血35~48mL、(42±6)mL。术后均无吻合口血栓形成及胆漏发生。4只受体分别于术后48、54、88及96h死亡,死亡原因均为排斥反应及术中失血过多。结论猪到猴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的可重复性强、手术易操作、移植器官灌注良好,可用于猪到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肝移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稳定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制作方法,为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作供体和BALB/c小鼠作受体进行同种异基因型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近端肠管结扎,远端与受体空肠端侧吻合的方式建立异位小肠移植.术后禁食3天,不禁饮,每天分两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 d视为手术成功.结果 共行小肠节段性移植30例,术后5 d存活率达70%(21/30).供体手术时间(41±5.5)min,热缺血时间约0.5 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 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min,受体手术时间(90±7.5)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40±3.0)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2.5)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 mL.手术失败的9例小鼠的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6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和术后腹腔内感染(1例).结论 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显微外科技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供体手术经腹主动脉以4℃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对供肾进行原位灌洗。受体手术采用将供肾的血管与受体的同名的血管作端端吻合的大鼠原位左肾移植。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手术120例,手术成功率为91.5%;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1个月存活率为82.9%。结论 肾动、静脉和输尿管的重建均采用端端吻合法而无须阻断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大大减少了对受体循环系统的影响。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适合于移植免疫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鼠胰十二指肠肾脏联合移植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进行胰肾联合移植基础研究,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胰十二指肠肾脏联合移植(SPKT)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作同品系异体移植的供受体,受体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STZ)50mg/kg,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在保存液中,移植物门静脉与肾下下腔静脉作袖套式吻合;移植物肾上腹主动脉,肾上下腔静脉分别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肾下下腔静脉显微缝合吻合,移植物十二指肠与受体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移植物带输尿管的膀胱片与受体膀胱吻合。结果:血管吻合时间及受体手术时间短,手术成功率为88%,移植胰腺及肾脏功能良好。结论:此模型是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胰十二指肠肾脏联合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新技术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针对目前大鼠肾移植模型中静脉吻合及原肾切除方法存在的不足 ,我们设计了带临时内支架的供、受体肾静脉吻合以及受体原肾肾血管体外延迟结扎两项新技术 ,用其建立了更为简便、可靠的大鼠肾移植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麻醉供、受体均采用近交系雄性Lewis大鼠 ,共 46只 ,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供、受体对。以 10 g/L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2 .供体手术 :取左肾作为供肾。开腹后 ,于髂血管分叉上方钳夹腹主动脉及腔静脉 ,结扎远端后 ,紧贴血管钳下方切断血管 ,将腹主动脉及腔静脉近心断端提起 ,将其两侧分支逐一结扎至左肾静…  相似文献   

20.
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对100只雄性SD大鼠施行50次异位节段小肠移植,采用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以及门静脉-左肾静脉套管吻合重建供肠血管,远端肠管腹壁造瘘。结果预实验阶段移植25只,存活3只,成功率12%;正式实验阶段25次手术,成功21次,成功率84%;供体手术时间(60±5)min,移植肠修整时间(15±5)min,受体手术时间(100±10)min。结论大鼠小肠移植中注重手术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是建立稳定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