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神经系统作用的一般药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小鼠自主活动实验、小鼠协调运动实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实验考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250.0,50.0,10.0 mg·kg-1 ATRA组,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ATRA,给药体积为0.02 mL·g-1。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6,120,180 min小鼠在5 min内的活动次数。小鼠协调运动试验,测定给药后120 min小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试验,给药后120 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观察睡眠小鼠的例数。结果 ATRA 250.0 mg·kg-1作用120 min后,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给予50.0,10.0 mg·kg-1 ATRA 120,180 min后均可见小鼠自主活动减少的趋势;而250.0,50.0及10.0 mg·kg-1 ATRA对小鼠的协调运动均无明显影响,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结论 ATRA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对协调运动无明显影响,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久林  郁志华  陈川  盛雨辰 《药学研究》2018,37(6):318-321,341
目的 观察戴蒙开颗粒对麻醉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戊巴比妥钠麻醉犬,经十二指肠给予戴蒙开颗粒,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180、210、240 min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心电图(T波振幅,ST段偏移,PR间期,QRS时限和QT间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的变化。采用灌胃给药,观察戴蒙开颗粒对小鼠阈下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协调运动、一般行为和自发活动的影响。结果 戴蒙开颗粒低、中、高等不同剂量组的比格犬SBP、DBP、MBP、HR、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T波、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0.05。戴蒙开颗粒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翻正反射消失率均极显著性的升高(P<0.01);各剂量、各时间点小鼠协调运动障碍的评级与阴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戴蒙开颗粒低剂量组在给药后90 min自发活动数显著性地降低(P<0.05),戴蒙开颗粒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60、90 min自发活动数均极显著性地降低(P<0.01)。结论 戴蒙开颗粒对比格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未见明显影响;戴蒙开颗粒中、低剂量对小鼠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薰衣草颗粒(CLG)镇静催眠及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1)CLG镇静催眠和抗抑郁、抗疲劳作用研究:以旷场训练结果为主要条件、体质量为次要条件,随机将79只ICR小鼠分为对照组、地西泮(3 mg·kg-1,化药阳性药)组、复方枣仁胶囊(12.3 mg·kg-1,中药阳性药)组和CLG低、中、高剂量(2.36、4.72、9.44 g·kg-1)组。采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旷场和转棒实验,观察CLG对小鼠的一般状态、睡眠潜伏期、30 min内入睡比例和总睡眠时间以及行为学的影响。(2)CLG改善MCI作用研究:将60只昆明小鼠以Y迷宫实验训练结果为主要条件、体质量为次要条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齐(3 mg·kg-1,阳性药)组和CLG低、中、高剂量(2.36、4.72、9.44 g·kg-1)组,每天1次,连续ig给药14 d,给药第9天起,给药1 h后,除对照组外,ip 3 mg·kg-1东莨菪碱制备MCI模型。于末次给药20 min后进行Y迷宫实验;第15天进行跳台实验;解剖取脑,称取脑质量并计算脑系数;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取海马,ELISA法测定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CLG各剂量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地西泮组和CLG各剂量组入睡率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地西泮组和CLG高剂量组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 ;各给药组睡眠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2)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CLG各剂量组跳台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CLG各剂量组Ach有升高趋势,多奈哌齐组和CLG中、高剂量组AchE有降低趋势;CLG各剂量组SOD显著增加,MDA显著降低(P<0.05);CLG中、高剂量组小鼠皮层和海马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CLG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其改善MCI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胆碱能系统和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民康胶囊对小鼠睡眠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0天后,分别进行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阀下剂量催眠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结果民康胶囊对小鼠无直接睡眠作用(P〉0.05);0.81g·kg^-1。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P〈0.05)、增加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剂量入睡动物数(P〈0.05).结论民康胶囊具有改善睡眠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新药申报要求,研究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M2ES)对小鼠自主活动和协同睡眠的影响,以确定其可能关系到人安全性的非期望药理作用。方法 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M2E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单次尾iv氯化钠注射液和6、12、24 mg/kg的M2ES注射液。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15、60、120、240、360 min小鼠5 min内的自发活动次数,以及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2ES低、中、高剂量组在给药前后各时间点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以及睡眠发生率均差异不显著。结论 M2ES在24 mg/kg及其以下剂量下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显著性影响,与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无明显协同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了解缬草镇静催眠的主要药效物质,为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缬草挥发油急性毒性实验,了解挥发油毒性的大小,确定药效实验剂量。采用镇静催眠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缬草挥发油与水提物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结果:小鼠灌胃缬草挥发油的LD50为278.99 g·kg-1(以生药计),从而确定药效试验的给药剂量为高剂量组(85.71 g·kg-1)、中剂量组(57.14 g·kg-1)和低剂量组(28.57 g·kg-1);缬草镇静催眠药效学实验表明,缬草挥发油可促进小鼠入睡效率,延长小鼠睡眠时间;水提物仅可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与水提物相比,缬草挥发油能有效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结论:缬草挥发油的镇静催眠效果明显优于其水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余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5-6,8
目的探讨假杜鹃提取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小鼠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及自主活动次数。结果假杜鹃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1),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P〈0.05)。结论假杜鹃提取物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心木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中枢抑制作用,为该药后续的保健品开发、镇静催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分心木水提物和醇提物对30 mg·kg-1和45 mg·kg-1浓度的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探究分心木水提物和醇提物与戊巴比妥钠合用对小鼠睡眠发生率、睡眠时间和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分心木醇提物能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时间,有协同戊巴比妥钠的作用,能提高睡眠发生率,大幅度延长睡眠时间。分心木水提物有部分镇静催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心木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具有开发相应保健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坤泰胶囊联合唑吡坦治疗肾虚肝郁型更年期综合征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肾虚肝郁型更年期综合征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睡前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起始剂量5 mg/次,1次/d,最大剂量1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坤泰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8.33% vs 8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和L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E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坤泰胶囊联合唑吡坦治疗肾虚肝郁型更年期综合征睡眠障碍能有效调控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及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非竞争性拮抗剂印防己毒素、竞争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苯二氮卓拮抗剂氟马西尼、GABA合成关键酶GAD的抑制剂盐酸氨基脲,观察它们对新化合物B2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将雄性ICR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2组(灌胃给药)、拮抗剂或者激动剂组(腹腔注射给药)、B2与拮抗剂或激动剂联合给药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后均腹腔注射闽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39mg&#183;kg^-1),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标志,记录小鼠睡眠时间。本试验所选用的激动剂或拈抗剂的剂量均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情况无明显影响。结果显示,在B2与蝇蕈醇协同试验中,空白对照组小鼠睡眠时间为41.9&#177;2.8min,B2(3.75mg&#183;kg^-1)组小鼠的睡眠时间为49.3&#177;2.3min,而B2与蝇蕈醇(0.1mg&#183;kg^-1)合并给药后,小鼠的睡眠时间延长至64.0&#177;7.3min,与B2组相比,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提示B2镇静催眠作用可能通过GABA。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并合成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催眠作用研究。方法以乙酮类衍生物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为起始原料,再与3-氨基-4-氰基吡唑反应制备一系列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分别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催眠作用和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催眠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7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ESI-MS确证。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催眠作用研究表明化合物AL-5、AL-7有一定的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P0.05),化合物AL-1、AL-3具有明显的催眠作用(P0.01)。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催眠作用研究表明AL-1、AL-3、AL-5和AL-7组的睡眠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0.05),表明这些化合物有镇静催眠的效果。结论改进了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产率较高;通过小鼠的行为学观察法对化合物的药效做了初步的评价,为今后的合成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罗布麻叶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Apocynum venetum leaves,AVLWE)镇静催眠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将ICR小鼠分为对照组、右佐匹克隆(阳性药,0.40 mg·kg-1)组和AVLWE低、中、高剂量(0.58、1.17、2.34 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每周称体质量;于末次给药前1 d给药60 min后,应用旷场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小鼠5 min自主活动;于末次给药45 min后,各组动物ip 1%戊巴比妥钠(35 mg·kg-1,阈下催眠剂量),记录30 min内入睡潜伏期、入睡动物数、睡眠时间;结束后麻醉处死动物,取脑称质量并计算脑系数。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右佐匹克隆(阳性药,0.27 mg·kg-1)组和AVLWE低、中、高剂量(0.40、0.81、1.62 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每周称体质量;除对照组外,给药第28、29天ip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大鼠失眠模型,给药结束称取脑质量并计算脑系数,取下丘脑,ELISA试剂盒法测定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 小鼠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第1~4周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右佐匹克隆片和AVLWE中、高剂量组睡眠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0.01);右佐匹克隆片和AVLWE中、高剂量组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AVLWE低、中、高剂量组脑系数均显著升高(P<0.01)。大鼠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VLWE高剂量组第1~4周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AVLWE高剂量组脑系数显著升高(P<0.05);右佐匹克隆片组、AVLWE高剂量组DA水平显著降低(P<0.05)、5-HIAA水平显著升高(P<0.01),AVLWE低、中、高剂量组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AVLWE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下丘脑5-HT水平、下调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坤泰胶囊对初老雌性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及其促睡眠机制。方法采用翻正反射试验考察坤泰胶囊0.8 g/kg对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采用RT-PCR技术检测坤泰胶囊0.8 g/kg对盐诱导激酶3(Sik3)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1)基因m RNA在不同睡眠状态下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坤泰胶囊0.8 g/kg可以显著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的睡眠时间(P<0.05),缩短睡眠潜伏期(P<0.05);坤泰胶囊0.8 g/kg可升高视前区内Sik3 mRNA在6 h急性睡眠剥夺后的表达(P<0.05)。坤泰胶囊0.8 g/kg可一致性地降低大脑视前区和腹侧纹状体以及卵巢内Gper1 mRNA的表达,坤泰胶囊夺眠组显著降低腹侧纹状体和卵巢的雌激素受体基因Gper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坤泰胶囊可增强初老雌性小鼠的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其睡眠改善功效可能是通过提高Sik3和降低Gper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体外培育熊胆粉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小鼠分别灌胃低(0.8 g·kg-1)、中(2.5 g·kg-1)和高(8.0 g·kg-1)剂量的体外培育熊胆粉,观察药物对小鼠一般行为和自发活动、协调运动及阈下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给予体外培育熊胆粉后小鼠无异常行为,对自发活动及协调运动无明显影响,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结论 在所设计的剂量水平下,体外培育熊胆粉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影响。这些结果进一步扩展了我们对体外培育熊胆粉安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五参安神合剂对小鼠镇静、催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五参安神合剂对小鼠镇静、催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给药后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情况、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士的宁致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测定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和白细胞数。结果五参安神合剂能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缩短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能对抗士的宁致小鼠惊厥的作用,升高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白细胞数。结论五参安神合剂具有镇静、催眠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7月60例抑郁症患者,入组第2天开始接受艾司西酞普兰片抗抑郁治疗:每天早餐后服用1次,10 mg·d-1;2周后统一加量至20 mg·d-1。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PSG相关指标包括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表达水平。结果 各病例治疗后睡眠潜伏期及其觉醒时间变短、觉醒次数变少、睡眠效率提高,觉睡比升高(P<0.05);但治疗前后,各病例的总睡眠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结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1、S2百分比降低(P<0.05),SWS百分比升高(P<0.05);而REM百分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EM睡眠指标与治疗前比较,REM睡眠时间增加、REM睡眠潜伏期降低、REM活动度缩短、REM强度变弱、REM密度减小、REM睡眠出现次数增加(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病例治疗后BDNF平均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经过艾司西酞普兰片抗抑郁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且BDNF平均表达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7.
蛇床子的镇静催眠作用、宿醉反应和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性、宿醉反应和耐受性。方法观察蛇床子生药、醇提物对小鼠自主活动和对戊巴比妥钠催眠剂量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观察蛇床子醇提物对小鼠醒后自主活动的影响,及其重复给药对自主活动和催眠实验的影响。结果蛇床子生药、65%、95%醇提物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且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地西泮、65%醇提物组小鼠睡前站立次数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65%、95%醇提物组小鼠醒后活动次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蛇床子生药、65%、95%醇提物组小鼠于给药第1、3、5、15天站立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对自主活动抑制作用是逐渐加强的,而地西泮对自主活动均数的影响在给药后的前5d逐渐减少,第15天次数增加。蛇床子各给药组睡眠时间均数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地西泮则反之。结论蛇床子镇静催眠作用显著,且宿醉反应和耐受性等较地西泮小。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flumazenil, a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antagonist, on triazolam- and zolpidem-induced memory impairment were investigated. Sixty subjects received oral triazolam 0.5 mg, zolpidem 20.0 mg, or placebo at 10 a.m. (n=20 per drug). Ninety minutes later, half of the subjects (n=10) in each oral drug group were administered flumazenil 1.0 mg, while the remaining half received placebo (normal saline), through indwelling venous catheters. Learning/memory tests (including Simulated Escape, Restricted Reminding, Paired-Associates, and Repeated Acquisition) were administered at that time, and at 1.5-h intervals over the next 6 h. Triazolam/placebo and zolpidem/placebo drug combinations impaired memory on all tests (allPs<0.05). However, the triazolam/flumazenil and zolpidem/flumazenil groups showed no evidence of impairment during any test ses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lumazenil 1.0 mg rapidly and lastingly reverses memory impairment caused by agonists of th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Furthermore, nonsignificant trends suggested that performance of the placebo/flumazenil group was consiste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lacebo/placebo group, denoting a possible role of endogenous benzodiazepine agonists in natural sleep/wak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