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F)对胆红素诱导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取胎龄17~19 d胎鼠的海马神经元进行细胞培养,于原代培养第7天加入不同浓度(1、2.5、5μg/ml)PF预处理24h后,加入胆红素(10 μg/ml).经MTT法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筛选出PF预处理的适当剂量;进而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观察此剂量PF(2.5 μg/ml)对胆红素诱导神经元凋亡形态和凋亡率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胆红素作用后不同时间(3、6、12、24 h)神经元内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胆红素组比较,PF(2.5μg/ml)预处理可显著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P<0.05);胆红素诱导海马神经元NF-κB活化(P<0.05),3~6 h达高峰(P<0.05);2.5 μg/ml PF可抑制胆红素作用3~6 h引起的NF-κB活化(P<0.05).结论:采用2.5 μg/ml PF预干预24h可抑制胆红素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与抑制胆红素诱导的神经元NF-κB早期(3~6 h)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Aβ_(25-35)诱导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形态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Genistein ,Gen)对Aβ-amyloid peptide fragment 25-35(Aβ25-35)诱导胎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前后形态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取16~18 d孕龄胎鼠海马组织进行神经元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培养72 h后进行实验.Gen浓度为0.32 mg/L,用0.01 μmot/L 17β-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组,细胞损伤模型采用2 5 mg/L Aβ25-35建立.实验分6组,即Gen组、Gen模型组、雌二醇组、雌二醇模型组、空白组和空白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培养完毕,将Gen、17β-雌二醇比AB25-35提前4 h加入培养液,继续孵育24 h后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活细胞形态、细胞核Hoechst33342和PI双染色以及神经元NSE和Tunel双染色等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①空白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树突轴突基本消失,未见网状结构,细胞胞体没有折光性,细胞碎片很多;和空白模型组相比较,Gen模型组细胞可见明显树突轴突,并可连接成网状结构,细胞胞体部分可见折光性,细胞碎片明显减少.Gen模型组和雌二醇模型组细胞形态差异不大.②空白模型组可见大量坏死细胞核(红色),仅有少量正常细胞;和空白模型组相比较,Gen模型组坏死细胞核的数量明显减少,而正常细胞核的数量明显增加.Gen模型组和雌二醇模型组差异不大.③空白模型组可见大量坏死细胞核着色(Tunel黄绿色),而胞体染色(NSE红色)不可见;和空白模型组相比较,Gen模型组坏死细胞核的数量明显减少,而正常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且胞体可连接呈网状结构.Gen模型组和雌二醇模型组细胞形态差异不大.结论:①Gen模型组较空白模型组能明显改善AB25-35诱导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各指标,且和雌二醇模型组比较差异不大;②Gen对Aβ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起保护因子或抗凋亡因子的作用,Gen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③Gen对Aβ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部位存在一定的雌激素受体从而引起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元在谷氨酸损伤后,细胞活力变化及细胞损伤的方式,初步探讨谷氨酸对神经元的损伤机制。方法:通过MTT,观察不同浓度(62.5μM、125μM、250μM、500μM)的谷氨酸损伤后不同时间(6 h、12 h、18 h、24 h)海马神经元活力的变化。经相差显微镜观察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胞体及突起的影响。通过TUNEL、Hoechst染色比较正常培养组和损伤组的凋亡率,分析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有兴奋毒性,在所观察的剂量范围内,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作用逐步增强,至500μM达峰值,随着损伤后孵育时间的延长,海马神经元活力逐渐下降。TUNEL和Hoechst染色结果也显示,125μM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有兴奋毒性,主要引起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结论: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有兴奋毒性,且这种作用呈现剂量相关性。中等剂量(125μM)谷氨酸损伤主要引起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铅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毒性.方法 原代培养乳大鼠海马神经元,不同质量浓度的醋酸铅(10、50、100和200 μg/mL)作用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E染色和尼氏体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神经元胞浆中游离Ca2+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较低质量浓度醋酸铅(10μg/mL)对海马神经元无细胞毒性,反而可能有助于细胞存活;而低、中、高浓度醋酸铅(50、100、200μg/mL)作用海马神经元24 h后细胞存活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HE染色结果表明,随着醋酸铅浓度的增加,神经元变性、固缩及坏死等形态变化越严重.尼氏体染色结果表明醋酸铅能使海马神经元的尼氏体减少.着色浅淡,且有剂量依赖关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醋酸铅剂量的增大,细胞内液Ca2+浓度也随着增大,醋酸铅3个浓度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随着醋酸铅剂量的加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对睾丸支持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分别加入环磷酰胺(0、1、2、4、8μg/mL)和长春新碱(0.00、0.01、0.02、0.04、0.08μg/mL)行细胞毒染24 h,MTT法检查细胞毒性。选择4μg/mL环磷酰胺、0.04μg/mL长春新碱作用支持细胞6、12、24及48 h,结果行RT-PCR分析;选择同样浓度药物作用支持细胞24 h,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培养的细胞中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染毒细胞后,Cx43 mRNA水平开始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且随剂量增加Cx43表达强度逐渐减弱(P〈0.05)。结论: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对睾丸支持细胞有毒性,并随着药物浓度增大毒性增强,且环磷酰胺比长春新碱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EGb对MPP^ 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细胞。方法 MPP^ 诱导PC12细胞凋亡,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结果 EGb50、100μg/ml在6h、12h、24h可抑制细胞凋亡,而EGb25μg/ml则无效。结论 EGb在6h、12h、24h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凋亡率,提示EGb有可能通过抑制DA能神经元凋亡而相对增加DA含量。  相似文献   

7.
张小宁 《广东医学》2012,33(7):912-9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渥曼青霉素(Wort)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胎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为研究对象,(1)Wort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致凋亡作用:将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Wort不同剂量组(Wort 0.3、1.0、3.0组),对照组不作处理,Wort 0.3、1.0、3.0组分别接受0.3、1.0、3.0μmol/L Wort处理24 h;(2)Dex的抗凋亡作用:将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对照区(不作处理)、Wort组(3μmol/L Wort处理24 h)、Wort+Dex 0.1组(3μmol/L Wort+0.1μmol/L Dex处理24 h),Wort+Dex 1.0组(3μmol/L Wort+1.0μmol/L Dex处理24 h)和Wort+Dex 10.0组(3μmol/L Wort+10.0μmol/L右美托米啶处理24 h)。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法计数细胞凋亡数,计算凋亡率。结果 3个剂量的Wort均可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以Wort 3.0组最为明显;Wort+Dex 0.1、1.0、10.0组与Wort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P<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Dex能有效抑制Wort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μ阿片受体(MOR)和δ阿片受体(DOR)在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调节中的功能角色.方法 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转染到5-9DIV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EGFP标记的神经元发育到2周时,随机挑选形态健康的神经元作为观察目标,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同一视野活细胞定时定位观察MOR受体促进剂吗啡和DOR受体促进剂DPDPE给药前及给药后3 h、24 h、72 h树突棘形态大小及密度变化.结果 1.吗啡组和吗啡+DPDPE组,从形态学观察,部分树突棘在给药后24~72h内逐渐变小,甚至消失;2.吗啡组加药后3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h后降低了28%,72h后降低了37%(P<0.01);吗啡+DPDPE组加药后3 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h后降低了27%(P<0.05),72h后降低了38%(P<0.01);DPDPE组和对照组在给药后3~72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DPDPE单独给药组和对照组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大小、密度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实验表明阿片MOR受体参与了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的调节,动摇了树突棘的稳定性,而DOR受体无显著作用,同时MOR和DOR受体在对神经元可塑性调节方面也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复氧轴突损伤模型.方法 取体外培养7 d的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氧剥夺/复氧组.后者分别在糖氧剥夺0.5、1.0、1.5 h再复糖复氧.常氧状态下检测各组复氧后1、5、24、48、72 h培养液中的LDH活性,并观察神经元形态和轴突长度的变化.结果 糖氧剥夺/复氧后的神经元折光性降低,胞体肿胀,并且轴突逐渐变短,同时LDH水平随时间延长增加.其中糖氧剥夺0.5 h再复氧组效果最佳,其轴突缩短明显且神经元存活率较高.结论 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复氧轴突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0.
μ-和δ-阿片受体对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调节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μ阿片(MOR)和δ阿片受体(DOR)在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调节中的功能角色。方法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转染到5-9D IV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EGFP标记的神经元发育到2周时,随机挑选形态健康的神经元作为观察目标,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同一视野活细胞定时定位观察MOR受体促进剂吗啡和DOR受体促进剂DPDPE给药前及给药后3 h、24 h、72h树突棘形态大小及密度变化。结果1.吗啡组和吗啡+DPDPE组,从形态学观察,部分树突棘在给药后24-72h内逐渐变小,甚至消失;2.吗啡组加药后3 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 h后降低了28%,72 h后降低了37%(P〈0.01);吗啡+DPDPE组加药后3 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24h后降低了27%(P〈0.05),72 h后降低了38%(P〈0.01);DPDPE组和对照组在给药后3-72 h树突棘的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DPDPE单独给药组和对照组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大小、密度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实验表明阿片MOR受体参与了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的调节,动摇了树突棘的稳定性,而DOR受体无显著作用,同时MOR和DOR受体在对神经元可塑性调节方面也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三丁基氯化锡(TBTC)诱导的新生雌性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凋亡模型,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新生24 h以内的雌性SD大鼠,分离下丘脑神经元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下丘脑神经元纯度后,分别暴露于含不同浓度TBTC(0、100、150、200、250、300μg/L)的培养基中。孵育24 h后,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JNK、p-JNK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约为92.23%。与TBTC 0μg/L组相比,各浓度TBTC干预24 h对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相对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与TBTC 0μg/L组相比,不同浓度的TBTC作用24 h后,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TBTC 150μg/L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高强度蓝色荧光,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显示,TBTC 150μg/L组出现细胞核固缩并发生裂解,染色质边集化,可见多个凋亡小体;与TBTC 0μg/L组相比,TBTC 150μg/L组细胞p-JNK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JNK/JNK蛋白表达比值显著上调(P0.01)。结论:TBTC 150μg/L干预24 h可诱导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损伤机制与上调p-JN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JNK信号转导通路在外源性雌激素对胎鼠睾丸引带细胞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3 日龄雄性昆明小鼠的睾丸引带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后传代.将传代细胞随机分组.实验组分DES(浓度10μg/L;0.02μg/L)两组;DES(浓度10μg/L;0.02μg/L)+SP600125(JNK抑制剂)两组,持续作用24h,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F-actin的表达.结果 引带细胞在浓度10μg/L的DES作用后形态变小,胞质突起明显减少,F-actin显示在细胞周边肌动蛋白丝带模糊,结构紊乱,明显解聚.在DES作用同时加入JNK抑制剂后,浓度10μg/L的DES组细胞形态变化小.且在DES(浓度10μg/L;0.02μg/L)组中F-actin显示在胞质内呈局部性表达增强,应力纤维排列紊乱或部分解聚断裂消失.结论 JNK信号通路参与了DES对细胞作用后的细胞形态的维持和骨架构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苏木素B(PSB)对人结肠癌SW620、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结肠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1:将SW620、SW480细胞各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加药物经DMSO处理)和PSB-1~PSB-6组(分别给予6.25μg/ml、12.50μg/ml、25.00μg/ml、50.00μg/ml、100.00μg/ml和200.00μg/ml PSB),并分别处理24 h、48 h、72 h和96 h。实验2:将结肠癌SW620、SW480细胞各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药物经DMSO处理)、PSB-7~PSB-9组(分别给予17.5μg/ml、35.0μg/ml和70.0μg/ml PSB处理24 h);另外SW620细胞中又分为实验1组(25.0 ng/ml IGF-1处理24 h)、实验2组(25.0 ng/ml IGF-1+35.0μg/ml PSB处理24 h)、实验3组(1μmol/L AZD2858处理24 h)和实验4组(1μmol/L AZD2858+35.0μg/ml PSB处理24 h)。检测SW620、SW480细胞增...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的维生素K_3(5、10和20μg/ml)对体外人直肠癌细胞系(HR-8348)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均显示明显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随着维生素K_3与HL-60细胞接触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亦增强,维生素K_320μg/ml与细胞接触48h作用已近高峰.当5-氟尿嘧啶10μg/ml和维生素K_35μg/ml同时加入体外培养的HR-8348细胞后48h,未显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菌基序(CpG-ODN)对黑素细胞形态、黑素生成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用CpG-ODN处理体外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和melan-α黑素细胞,分别用MTT法、多巴氧化法、NaOH裂解法和ELISA法检测B16细胞活力、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以及上清中PGE2的水平,另外,观察CpG-ODN干预后melan-α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干预24h后,5μg/mlCpG-ODN促进B16细胞增殖,10μg/m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而15μg/mlCpG-ODN则抑制细胞增殖。48h后,不同浓度CpG-ODN组的细胞增殖率趋于稳定,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g/mlCpG-ODN提高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作用近似于α-MSH(P〉0.05)。另外,此浓度CpG-ODN作用48h后的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也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为检测时间滞后所致。10μg/mlCpG-ODN作用于melan-α细胞24h后,细胞树突数目增加,并有二级以致三级树突出现。结论:CpG-ODN作用于鼠黑素细胞的适宜浓度为10μg/ml,此浓度对黑素细胞的作用有时间依赖性。该实验为CpG-ODN作用于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预处理对缺氧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8~10天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成四组:缺氧组;低浓度丙泊酚(5μg/ml);中浓度丙泊酚(10μg/ml);高浓度丙泊酚(20μg/ml)。测定MTT,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比例。结果:与缺氧组比较,丙泊酚预处理能增加神经细胞的增殖力,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比例。中浓度丙泊酚组此作用最强。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以增加神经细胞的增殖力,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比例。该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性,适中浓度(10μg/ml)的丙泊酚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陈霞  张书强  丁斐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6):1167-1170,1219,I0011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谷氨酸(Glu)损伤海马神经元Bax和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胚鼠海马神经元,不同浓度红景天苷(60、120、240μmol/L)预孵育24 h后,加入125μmol/L Glu损伤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活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观察细胞内Bax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观察细胞内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红景天苷细胞可显著改善Glu损伤后的神经元生长状态和活力,降低Glu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均P〈0.01);拮抗Glu损伤导致的细胞Bcl-2/Bax mRNA及其蛋白比例的下降,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至240μmol/L时作用最显著(P〈0.05或〈0.01)。结论红景天苷可显著拮抗Glu诱导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翘乙醇提取物(EEFF)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不同EEFF浓度(31.25、62.5、125、250、500和1000μg/ml)处理24、48和72 h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nnexin 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EFF(0、200和400μg/ml)处理24 h及400μg/ml EEFF分别处理24和48 h的BGC-823细胞凋亡率。结果:EEFF作用于BGC-823细胞24、48和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66.21±31.76)、(338.91±29.11)和(159.01±17.23)μg/ml,且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和剂量关系。不同浓度EEFF(0、200和400μg/ml)处理24 h的BGC-82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3%、10.4%和16.4%;400μg/ml EEFF分别处理BGC-823细胞24和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7%和33.3%。结论:EEFF对BGC-823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洋地黄毒甙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发现,0.1~1.25μg/ml洋地黄毒甙在体外能显著杀伤 HL-60,K562,SMMC-7721.FGC85,SGC-7901,MKN28细胞,并呈剂量呈依赖性,药物作用24h.IC50分别是 0.132,0.182,0.265,0.282,0.498,0.622μg/ml。0.01~1.25μg/ml洋地黄毒甙处理12h,对HL-60和SGC-7901细胞集落形成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是0.056,0.119μg/ml。与5-氟尿嘧啶(200mg/kg·ld_1,ip)合用能使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  相似文献   

20.
三种培养液进行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使用3种培养液对海马神经元进行培养,遴选出一种使神经元存活率较高、存活时间较长的培养液。方法 分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分别用DMEM、DMEM/F12和Neurobasal培养液进行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台盼蓝排斥实验、MTT法和LDH释放率法进行细胞形态和细胞活力分析。结果 Neurobasal培养液培养的神经元细胞活力,与另二组培养液培养的神经元活力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eurobasal培养液可作为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培养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