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1次/d基础胰岛素或2次/d预混胰岛素联合或未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住院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二甲双胍方案(胰岛素类似物组)是否优效于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二甲双胍方案(人胰岛素组)。 方法 两组住院治疗2周并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结果 两组治疗后8个时点血糖平均值较治疗前下降,下降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7)。两组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降低,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低血糖报告,胰岛素类似物组总体低血糖事件(P=0.0056)和日间低血糖发生率(P= 0.0263)较人胰岛素组低。 结论 胰岛素类似物和人胰岛素的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可改善T2DM住院患者血糖水平,但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组总体低血糖和日间低血糖风险较人胰岛素组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 h PG及Hb 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GE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10.6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用于治疗T2DM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艾塞那肽或预混胰岛素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入院后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予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n=48),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n=32)及预混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组,n=52)。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_1c、FC-P、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及低血糖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各组FPG、HbA_1c和HOMA-IR较治疗前降低(P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42.28±29.10)vs(117.05±64.39),(39.81±21.52)vs(116.00±56.28),(44.25±31.80)vs(112.79±41.78),P0.05],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2、0.315、1.620、0.062、0.271,P0.05);治疗后预混胰岛素组体重、BMI高于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和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F=3.246、11.449,P0.05);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组(3.13%vs 21.15%)(χ~2=5.258,P0.05);预混胰岛素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组和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组[(0.00%vs 20.83%),(0.00%vs 25.00%)],(χ~2=12.037、14.368,P0.01)。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选择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治疗,其降糖效果不劣于预混胰岛素,但体重控制更佳,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麦消渴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83例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麦消渴片,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BP、FPG、2hPG、HbA1c、TG、TC、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低[(138.0±11.0)vs(143.0±9.0)mmHg;(6.4±0.9)vs(8.0±1.2)mmol/L;(6.6±1.0)vs(8.3±1.2)mmol/L;(6.4±0.5)%vs(7.5±0.6)%;(3.04±1.03)vs(3.10±1.10)mmol/L;(6.04±1.13)vs(6.15±1.32)mmol/L;(22.0±2.0)vs(26.0±4.0)U;(8.5±2.0)vs(10.0±1.8)d,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天麦消渴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降低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SBP、FPG、2hPG、HbA1c、TG和TC水平,且胰岛素用量少,血糖达标时间短,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92例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糖能有效控制T2DM血糖水平,未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捷诺达联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与体育锻炼,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使用捷诺达与胰岛素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在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bA1c、FPG、BMI、2 h PG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更高(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6.0%,P<0.01)。结论捷诺达联合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相比临床疗效更优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吕志敏  张荣华 《山东医药》2010,50(21):73-7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均为两组,治疗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FPG、2h PG、HbA1c均降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67%、23.33%(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T2D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T2DM患者,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够显著增强疗效,安全性高,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相比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T2DM超重、肥胖患者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每日一次地特胰岛素(Det)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3例老年T2DM超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Met+Acarbose);B组二甲双胍+阿卡波糖+Det(Met+Acarbose+Det),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BMI、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24周后,B组FPG、2hPG、HbA1c、BMI较基线及A组降低(P0.05),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结论 Det联合低剂量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老年T2DM超重、肥胖患者血糖,优于单纯口服给药,并能控制体重,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0.
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组,n=30和预混组,n=30,所有患者以二甲双胍作为基础用药,后血糖控制不良者酌情加用瑞格列奈;预混组每日餐前分别注射2~3次诺和锐30。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较前明显下降、C肽分泌改善(P0.01),甘精组空腹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1)并且体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以二甲双胍为基础治疗措施的T2DM患者联合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空腹血糖控制更低、更快,对体重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门冬胰岛素30与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Dap)和对照组(Con),Dap组在服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的基础上口服达格列净,Con组仅口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两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和随访共16周。主要终点为HbA1c降幅,次要终点为HbA1c7.0%达标率、体重变化、低血糖事件等。结果治疗16周后,Dap组和Con组HbA1c较基线下降(1.3±1.0)%和(1.4±0.8)%,HbA1c7.0%达标率分别为56.8%和5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较基线变化值为-2.0(-4.0,0.0)kg和0.5(-0.8,3.6)kg;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5%和22.7%;胰岛素剂量较基线变化幅度为(-9.9±15.4)U/d和(17.2±14.2)U/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预混胰岛素与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与Con组相比,Dap组降糖疗效相近,但减轻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及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对短病程T2DM住院患者的疗效,探讨短病程T2DM强化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 73例的短病程T2DM住院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23例)、CSII联合二甲双胍(CSII+Met)组(26例)、CSII联合吡格列酮(CSII+Pio)组(24例).测定强化治疗2周前后各组患者FPG、Ins、C-P、hsC-RP及75g葡萄糖负荷后2hPG、Ins、C-P.应用稳态模型计算β细胞功能(HOMA-β) 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及治疗费用.结果 强化治疗后CSII+Met组、CSII+Pio组与CSII组相比HOMA-β水平显著升高(P<0.05),HOMA-IR水平显著下降(P<0.05);CSII+Met组比CSII组、CSII+Pio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胰岛素用量及治疗费用显著下降(P<0.05).结论 CSII联合二甲双胍或联合吡格列酮较单纯CSII能更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联合二甲双胍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和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60例符合诊断标准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予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B组为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比较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个月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甘油三酯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 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BMI下降、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低血糖发生次数较少(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T2DM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且胰岛素用量少,BMI下降,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2年11月新沂市中医医院门诊接诊的62例T2DM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二甲双胍治疗)和观察组(31例,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6.12±1.20)mmol/L、(7.81±1.02)mmol/L、(6.82±0.70)%,均低于对照组的(7.83±1.31)mmol/L、(8.93±1.12)mmol/L、(7.67±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9、4.116、4.390,P<0.05)。观察组空腹胰岛素(FINS)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2、10.96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68%与对照组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初发T_2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各项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FBG、2hPG、Hb A1c、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低,FINs较对照组高(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 05)。结论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初发T_2DM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7.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要求,如患者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1〕。近期的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在T2DM治疗基础上增加基础长效胰岛素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情况〔2〕。本文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Det)与甘精胰岛素(Gla)联合速效胰岛素治疗T2DM疗效。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70例分为Det组和Gla组,每组35例,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Al c、FPG、晚餐前血糖(PDPG)、胰岛素剂量、体重增加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经过24周治疗,两组HbA1c、FPG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DPG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a组胰岛素剂量较Det组低,体重增加较Det组高(P0.05)。Det、Gla组低血糖事件发生风险分别为8.69、8.92事件/(患者·年)。结论 1次/d Det联合速效胰岛素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87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3例.两组均控制饮食、餐后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期间观察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PG、2 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1、3年与B组同期比较,FPG、2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HbA1c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减少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新诊断T2DM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12周。结果 治疗FBG、2h BG、Hb 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FC-P及2h 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降低血糖,逆转受损的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