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17例重型腹泻新生儿的阴离于间隙(AG)变化,讨论了AG与酸碱失衡类型.电解质文化,脱水及治疗的关系.提出:AG不仅有助于脱水性质、程度及电解质紊乱的诊断,更有利于酸碱失衡类型的确立及治疗的指导.结合血气分析能对三重混合型酸碱失衡作出判断.AG尚有误差,应结合临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分析方能获得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2.
310例住院肺心病患者复合性酸碱失衡638例次,以文献中普遍采用的Emmett和Narins分类方法为基础,将肺心病并发复合性酸碱失衡进一步分类,其中二重型9种,三重型7种,四重型2种,计18种。这是一种新的较为合理细致的分类方法,并根据文献中使用的单纯性酸碱失衡代偿预计公式进一步推导出电子计算机诊断复合性酸碱失衡的18个预计公式。经873例次血生化,血气分析,诊断与临床符合率97%。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酸碱失衡临床的认识.方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需机械通气者(通气组)80例105例次血气异常的酸碱失衡类型、原因及临床特点等,并与同期无需机械通气者(对照组)220例170例次血气异常相比较.结果通气组酸碱失衡发生率100%,混合型酸碱失衡68.6%,均高于对照组(P<0.01),这与通气组病情重、原因复杂有关.顽固性酸中毒、碱中毒、三重酸碱失衡(TABD)者死亡率高.结论COPD通气组以混合型酸碱失衡为主,注意识别TABD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注意防止医源性碱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ICU患者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预后分析.方法:随机的收集2012年01月-2013年03月期间收住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的患者共60例,入院时经动脉血气分析与电解质检查存在酸碱平衡紊乱(ABD)的患者为酸碱失衡组,其余的患者为无酸碱失衡组,同时判断分析酸碱失衡组ABD的类型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ICU患者酸碱失衡的发生率很高(88.3%).酸碱失衡组患者中单纯性ABD亚组(SABD)18例(34.0%),二重ABD亚组 (DABD)19例(35.8%),三重ABD亚组(TABD)16例(30.2%).TABD亚组的APACHEII评分(25.7±6.9)明显高于无酸碱失衡组(18.8±7.86)、SABD亚组(19.7±7.40)、DABD亚组(21.2±5.68),P<0.01.TABD亚组的MODS发生率(11例,66.7%)高于无酸碱失衡组(1例,14.3%,P<0.01)、SABD亚组(1例,5.6%,P<0.01)、DABD亚组(4例,21.1%,P<0.01).TABD亚组的7天病死率(8例,50%)明显高于无酸碱失衡组(0例,0%,P<0.01)、SABD亚组(2例,11.1%,P<0.01)、DABD亚组(5例,26.3%,P<0.01).结论:符合收治ICU标准的患者ABD发生率高,而且发生酸碱失衡的患者病情明显加重,与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康峰  易春  赖晓菁  梁希武 《吉林医学》2013,34(10):1834-1836
目的:绘制Hamm酸碱图以指导临床快速准确处理酸碱平衡紊乱。方法:首先利用Hamm公式绘制Hamm酸碱图,并应用Hamm酸碱图对160例患者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判断,同时应用代偿公式纯手工计算,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所花费时间。结果:①应用Hamm酸碱图和纯手工判断单纯性酸碱失衡的一致性,正常为100%,单纯性酸碱失衡为90.5%,二重性酸碱失衡为88.9%,三重性酸碱失衡为82.4%。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方法判断结果完全一致(Kappa=0.883,均P<0.01)。②应用Hamm酸碱图对单纯性酸碱失衡42例,二重性酸碱失衡36例,三重性酸碱失衡34例进行判断,所需时间分别为(5.6±0.7)s、(38.5±5.1)s和(40.6±8.7)s,明显少于纯手工计算所需时间的(34.2±3.5)s、(72.4±10.3)s和(92.8±12.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amm酸碱图判断酸碱失衡准确、快速、简单。  相似文献   

6.
何健峰 《重庆医学》2003,32(4):424-425
目的:本文分析新生儿酸碱平衡紊乱特点及预后,漏诊、误诊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08例新生儿酸碱失衡者回顾性分析,重新进行正确的酸碱失衡判断,与原诊断比较分析。结果:混合型酸碱失衡45.1%,三重酸碱失衡11.9%。酸碱失衡漏诊率达57%,误诊率达16%,其中混合型酸碱失衡漏诊率达89%,三重酸碱失衡漏诊率达96%。补碱不当占补碱治疗患儿的72.3%。患儿死亡率25.9%,三重型和混合型酸碱失衡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酸碱失衡。结论:新生儿酸碱失衡以混合型酸碱失衡为主,其中以呼酸合并代酸最常见,易漏诊、误诊而治疗不当,三重型和混合型酸碱失衡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并发酸碱失衡的认识.方法对2 538例SIRS/MODS患者动脉血气参数(pH、PaO2、PaCO2、HCO3-),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与血清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患者至少符合修订后SIRS标准2项以上(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PaCO2下降、白细胞计数异常);MODS患者则符合各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结果 2 538例SIRS患者符合2项标准者835例(32.9%),3项者977例(38.5%),4项者726例(28.6%);并发MODS者498例(19.6%);全组死亡282例(11.1%);病死率随SIRS标准的项数增多和MODS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数增加而升高(P<0.05).2 538例动脉血气分析中2 129例(83.9%)伴有不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其中单纯酸碱失衡1 227例(57.6%),二重酸碱失衡695(32.6%),三重酸碱失衡207例(9.7%);符合SIRS 2项标准者酸碱失衡557例(26.2%),3项者657例(30.9%),4项者482例(22.6%),MODS者酸碱失衡433例(20.3%).结论 SIRS/MODS患者原发性疾病常可引起呼碱或呼酸,严重者可发生三重酸碱失衡,严重的呼碱并代碱、呼酸并代酸可导致重度的碱血症或酸血症,而使病情加重,甚至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8.
李瑞玲 《微创医学》2001,20(2):151-152
目的 了解死于肺心病的病人住院期间酸碱失衡类型的改变,以正确防治肺心病的酸碱失衡。方法 测定45例肺心病住院病人入院时和死亡前24小时内酸碱失衡情况,并比较入院时与死亡前酸碱失衡类型的构成与变化。结果 入院时与死亡前酸碱失衡发生率分别为43例(95.56%)和44例(97.78%),P>0.05。但死亡前单纯性、二重性和三重性酸碱失衡分别为17例、18例和9例;入院时则分别31例、8例和4例(P<0.05)。10例由入院时无酸碱失衡或单纯性酸碱失衡转为二重性酸碱失衡,5例由单纯性或二重性酸碱失衡转为三重性酸碱失衡,2例由二重性转为单纯性酸碱失衡,6例酸碱失衡数目不变,但其类型改变。结论 肺心病病人死亡前混合性酸碱失衡增多,临床医生应注意监测病人的酸碱代谢,及时发现和处理新酌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9.
对肺心病患者234例次的血气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酸碱失衡发生率为88.9%,其中以呼吸性酸中毒(呼酸)发生率最高,为32.9%,呼酸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碱)居第二,为18.4%,第三为呼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酸),占12.0%,三重酸碱失衡(TABD)发生率5.1%。讨论了肺心病TABD 的诊断条件,强调综合医院应重视肺心病酸碱失衡的诊断,血气分析应与血清电解质同步测定,努力提高肺心病复杂酸碱失衡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动态血气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梅  廖建平 《海南医学》2006,17(12):14-15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0年间危重病患者并发ARDS 110例700次动脉血气分析、酸碱紊乱类型和氧合指数等资料.结果 (1)酸碱失衡类型:110例中单纯酸碱紊乱41例;二重酸碱紊乱53例;三重酸碱紊乱16例;(2)氧合指数:110例患者的氧合指数均<26.7kpa,(3)110例ARDS治愈50例,死亡60例.结论 通过对110例危重患者并发ARDS的血气分析,动态监测血气和计算氧合指数,对AR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正确分析、判断酸碱失衡类型是正确治疗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280例伴有酸碱失衡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诊断三重酸碱失衡17例(6%),均为呼酸型三重酸碱失衡,其AG值均>20mmol/L,潜在HCO_3~-均>30mmol/L,诱发因素以低氧血症、热量摄入不足、用药不当占多数,死亡率高达41.2%,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三重酸碱失衡的处理必需十分慎重,在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因的同时,还需注意电解质、营养及正确使用呼吸机等。  相似文献   

12.
任成山  钱桂生 《重庆医学》1993,22(4):197-199
通过对78例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P)患者537例次动脉血气和血电解质测定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OFP患者酸碱失衡和血电解质紊乱颇为常见.单纯性酸碱失衡200例次(39.29%),其中以呼碱最常见101例次(50.50%);混合型酸碱失衡309例次(60.71%),其中以三重酸碱失衡最多见89例次(28.80%).二和三脏器官衰竭组以呼碱和呼碱并代碱最常见;四和≥五脏器官衰竭组以三重酸碱失衡和呼碱并代酸最多见严重碱血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MOFP患者一旦发生混合型酸碱紊乱,特别是三重酸碱失衡,提示预后较差,应及时处理.强调了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及同步测定血电解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1981~1987年3月,对我院4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阴离子隙(AG值)判别三重型酸碱失衡,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4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经多种方法抢救而死亡。其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70.32岁。本组44例同步测血气分析与血电解质浓度,共计测150次,将每次血气分析结果按各型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表1)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4.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酸碱失衡1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隽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1):658-660
对 137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酸碱失衡临床进行分析 ,结果 :酸碱失衡者 112例 ,占总数 81.75 % ,其中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5 7例 ,占酸碱失衡的 5 0 .89%。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产生的原因多与治疗过程中大剂量激素和小剂量利尿剂的应用致低钾、低氯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胡水秀 《微创医学》2005,24(3):309-31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酸碱失衡类型和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47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清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隙(AG)值和潜在HCO3-,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43例患者发生酸碱失衡,其中单纯酸碱失衡28例次,二重酸碱失衡21例次,三重酸碱失衡5例次.所有TABD患者均伴有多脏器衰竭,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临床诊断TABD必需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AG值和潜在HCO3-联合才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探讨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消化道出血46例,发生率为8.07%.治愈41例(89.1%),缓解3例(6.5%),死亡2例(死亡率4.4%).结论 正确的防治方法能减少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8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朝晖 《浙江实用医学》2004,9(3):187-187,194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2月本院87例小儿烧伤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儿中,休克期内发生惊厥63例(72.4%),高热惊厥70例(80.5%),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惊厥56例(64.4%).结论在正确处理烧伤创面的同时及时抗休克治疗,预防高热,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可有效防治小儿烧伤惊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发一种快速、准确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软件,以指导临床处理酸碱紊乱.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判断酸碱失衡以及代偿预计值计算公式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用Visual Basic6.0编写全部程序.输入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检测数据,而不需要其他临床信息,本软件能自动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结果应用本软件对278例次酸碱平衡紊乱进行分析,对132例单纯型、97例二重混合型、49例三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使用本软件判断,准确率99.3%;而人工判断准确率为85.6%(P<0.001).结论本软件界面简洁,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可靠,分析时间短,在临床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判断方法较简便,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具有自动分析处理结果、储存查询统计检验的数据、打印结果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宋从周  李伟 《现代医学》2000,28(5):316-317
目的评价微机判断血气和酸碱失衡的价值。方法应用微机对200例患者提供的450例次血气和电解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血气、酸碱失衡的临床诊断结果,再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450例次中(正常血气53例次,酸碱失衡397例次,其中单纯性214例次,双重性84例次,三重性108例次,四重性1例次),除9例次三重性酸碱失衡外,微机判断与临床完全符合,准确率达98%,其他方法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99%、23%、1%和0%,同时微机判断的速度要比其他方法快几倍甚至几十倍。结论应用微机判断血气和酸碱失衡,特别对复杂性酸碱失衡类型的判断要比其他方法的判断快而准确。  相似文献   

20.
杨恂  高凌云  李世云  刘晓俊 《四川医学》2010,31(12):1727-173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血糖与否的两组病例酸碱失衡类型,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对比分析66例AECOPD合并高血糖患者(实验组)及80例AECOPD患者(对照组)住院期间的首次动脉血气、电解质检测结果和相关临床资料,判断初次酸碱失衡类型对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发生酸碱失衡63例(95.5%),其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最多,共38例(57.6%),发生二重酸碱失衡12例(18.2%),三重酸碱失衡3例(4.5%),多有多脏器损害。对照组发生酸碱失衡71例(88.8%),其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最多,共35例(43.8%),二重酸碱失衡23例(28.8%),三重酸碱失衡7例(8.8%)。两组发生二重酸碱失衡与三重酸碱失衡的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总病死率分别为10.0%(8/80)和7.8%(5/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发生酸碱失衡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酸碱失衡类型都以呼吸性酸中毒最多。但二重酸碱失衡与三重酸碱失衡及两组总病死率的比较发现对照组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